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菲利普斯曲线 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2. 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 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 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因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 动,所以它们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 动;
货币供给
物价水平
总需求 AD1
AD2
r1
2,支出增加 货币需求
MD2
r2 1,政府购买
AD3
4,挤出效应部分抵消 了总需求的增加

升0
MD1
央行固定货币量
货币量
增加总需求
0
产量
图:挤出效应
第34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6. 税收变动 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就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增税抑制了消费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
物价水平
长期总供给
P1 物价水
平变动 P2
不影响长期中物品与 服务的供给量
0
自然水平
产量
图: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
LRAS1990 LRAS2000 LRAS2010
货币供给增长 总需求曲线移动
技术进步使长期 总供给曲线移动
P2010
持续的通货 膨胀
P2000
P1990
AD1990
AD2010 AD2000
二.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1.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凯恩斯(及其许多追随者)认为,总需求的波动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从原则上说,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对这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情绪做出反应,从而稳 定经济; 2.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时滞; 3. 自动稳定器 ①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税制; ② 政府支出也作为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 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 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题 (3)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4)一、名词解释 (4)二、问题 (5)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题 (7)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题 (10)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2)一、名词解释 (12)二、问题 (12)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4)一、名词解释 (14)二、问题 (14)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6)一、名词解释 (16)二、问题 (16)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17)一、名词解释 (17)二、问题 (18)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19)一、名词解释 (19)二、问题 (19)第十章外部性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题 (20)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1)一、名词解释 (21)二、问题 (21)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22)一、名词解释 (22)二、问题 (22)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25)一、名词解释 (25)二、问题 (26)第十四章垄断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题 (28)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29)一、名词解释 (29)二、问题 (29)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题 (31)复习要点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2)一、主要内容 (32)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34)一、主要内容 (34)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章外部性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四章垄断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第13篇最后的思考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1)赞成: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

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

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

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有利于每一个人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决策者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

由于预期是困难的,而且,很多冲击是不可预期的,稳定政策应该根据未来经济状况有根据地推测,错误预期会使经济政策引起不稳定。

政策的第一个规则应该是“不伤害”,因此,决策者应该抑制对经济的日常性干预。

2.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1)赞成: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在衰退期间,社会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

终结衰退的关键在于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对此可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2)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

减税可以:第一,增加总需求;第二,增加总供给(通过刺激工作予以实现);第三,分散了支出决策。

相对而言,家庭、企业决策优于政府集中支出决策。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论述题1、试分析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及其区别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思想.主要分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

功能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指政府不要考虑平衡,而且要考虑整个经济活动水平。

财政政策要保证社会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功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方面应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

两者的共同点是,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区别是,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这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

而功能财政思想则不强调这点,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简述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成因①供求夹杂推进说,是将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激发的。

②需求拉动通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应所激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③成本推进通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的。

④结构性通胀,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影响1)通货收缩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收缩有利于利润收入者不利于工资收入者;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通货收缩的财产分配效应:财产净值的变动情况会因财产的货币价值与债务的变动情况而增加或削减。

3)通货收缩的资本配置效应:激发资本的重新配置,那些在通货收缩期间价格快于成本上升的行业将得到扩张;而价格上升慢于成本上升的行业会相应收缩;由于各行业产物和劳务的价格与成本的上升每每是自觉的,因而扰乱了价格系统,激发资本配置的失调,降低全部国民经济效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36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36章

赞成: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 • 经济在本质上是不稳定旳,假如放任不论,
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 • 政策能够管理总需求,目旳是抵消这种内在
旳不稳定性,降低经济波动旳严重性。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赞成: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
• 没有理由使社会受到经济周期高涨与低落 旳折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 许多刺激储蓄旳税法变动主要有利于富人
• 高收入家庭中储蓄旳百分比高于低收入家庭 。
• 任何有利于进行储蓄旳人旳税收变动也倾向 于有利于高收入旳人。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 一国旳储蓄率是其长久经济繁华旳关键 决定原因。
• 一种国家旳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它为将 来储蓄和投资了多少。
• 当储蓄率较高时,更多旳资源用于新工 厂和设备旳投资。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 美国税制以许多方式克制储蓄,例如,对 资本收入征收重税和降低那些积累了财富 旳人旳利益。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Debate #5 争论5
• Should the tax laws be reformed to encourage saving?
•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 There may be a discrepancy between what policymakers say they will do and what they actually do—called time inconsistency of polic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增加消费支出
增加政府支出
❖直接增加总需求
12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财政政策
乘数效应
❖更高的总需求 – 更高的收入 ❖引致额外的消费 ❖更大地增加总需求
当货币政策无效时尤其有用
13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2008和2009年的经济衰退
26
争论 #4
正方: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 六种通货膨胀成本:
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27
争论 #4
正方: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 降低通货膨胀
暂时的: 高失业与低产出 长期: 没有替代关系 暂时的成本 持久的收益
总需求不足
❖ 结束衰退的关键
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 平
10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货币政策
第一道防线 – 应对经济衰退 增加货币供给
❖降低利率 ❖降低借贷成本 ❖增加投资支出 ❖增加总需求
11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财政政策
减税
❖很大程度上是假想的
24
争论 #4
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 通货膨胀
当政府发行更多货币时价格上升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25
争论 #4
正方: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 六种通货膨胀成本:
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 与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 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
美联储把目标利率下降至零
❖不能把利率下降到零之下 ❖一旦经济达到零的水平, 美联储就失去了它刺激经济的
最有效的工具
转向财政政策
14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传统的凯恩斯分析
增加政府购买是一种比减税更有效的工具
❖减数1美元 – 部分被储存起来了
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
❖增加1美元政府支出– 全部用于增加消费
可能导致高于合意的通货膨胀
❖时间不一致
中央银行家 – 知道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的权衡取舍
❖宣布目标 - 零通胀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3
争论 #3
反方: 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制定 ❖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 灵活性
美联储 – 面对许多情况 任命优秀人才制定货币政策
❖并给他们自由以使其尽可能做的更好 相机抉择的问题
28
争论 #4
❖ 反方: 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 零通货膨胀的收益 – 很小
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
❖ 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很大
牺牲率 社会成本
❖ 温和的通货膨胀 - 可能是一件好事
29
争论 #5
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 当政府的支出大于以税收形式得到的收入时
“现建现用” 项目 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
❖要求这些政府保持预算平衡
增加失业补助 - 失业保障制度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奥巴马总统在俄亥俄州哥伦 布市由《美国复兴与再投资 法案》提供资金的一个公路 项目的开工仪式上发表演讲。
17
争论 #2
反方: 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 减税
增加总需求
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 济吗?
❖ 改变总需求与总供给
生产和就业短期波动
❖ 货币与财政政策
可以改变总需求 影响这些波动
3
争论 #1
正方: 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 当总需求太小时
高失业 决策者
❖提高政府购买 ❖减税 ❖增加货币供给
4
争论 #1
正方: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 当总需求太高时
19
争论 #2
反方: 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的问题
迅速增加支出
❖购买没什么公共价值的物品
“无地可去的桥梁”
谨慎而细致的计划
❖滞时间长
20
争论 #3
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 联邦公开来市场委员会
制定货币政策 – 完全的决定权 每六周召开一次会议
❖评估经济状况
15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2009年, 奥巴马政府估计
减税1美元,GDP增加0.99美元 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GDP增加1.59美元 800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
❖在总统任职的第二年年末,可以创造或储备300多万个 工作岗位
16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3类政府支出
高通胀 决策者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收 ❖减少货币供给
更稳定的经济, 使每个人受益
5
争论 #1
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 货币和财政政策
不能直接影响经济 存在时滞
❖货币政策 – 大约6个月 ❖财政政策 – 政治过程长, 要数年
经济无法预测
6
争论 #1
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 决策者试图稳定经济
可能起到反作用 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
7
争论 #1
8
争论 #2
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 乔治 W 布什总统, 2001
经济正陷入衰退 降低税率
❖ 巴拉克 奥巴马总统, 2009
经济 –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一揽子刺激计划 – 减税和大幅增加政府开支
9
争论 #2
正方: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 衰退中的主要问题
36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1.货币与财政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3、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4.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5.财政决策者应该减少政府债务吗? 6.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争论 #1
短期利率
❖提高、降低或者保持不变
美联储 - 调节货币供给
21
争论 #3
正方: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
❖政治性经济周期
如果中央银行领导人与政治家结盟 相机抉择政策 - 会引起反应大选日程的经济波动
22
争论 #3
正方: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 ❖通过改变激励 - 刺激投资
增加总供给
❖失业者 - 激励寻找工作 ❖就业者 - 激励工作更长时间
18
争论 #2
反方: 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的问题
政府支出乘数 – 小
❖消费者 - 在未来更高的税收
消减今天的支出
❖企业 - 减低对未来利润的预期
减少今天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