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人生
国学精粹-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孔子是世界文化巨人。
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了儒家“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孔子讲究“知命畏天”,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敬畏之心。
他主张培养起一种“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自觉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味大自然化生万物的无限魅力。
这种“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对开展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全社会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有重要的作用,值得领导干部重视。
孔子“乐山乐水”命题见诸于《论语·雍也第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这是孔子赞美“知者”和“仁者”的一句话。
在孔子看来,“知者”和“仁者”都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相当于我们今天讲的“仁人志士”。
孔子赞美仁人志士的修养功夫,实际上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和广大民众都来做这种“知者”和“仁者”。
这种“知者”和“仁者”既快乐又长寿,正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最高境界。
如何培养“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孔子认为,第一,要淡泊明志,有一种做圣贤君子“不改其乐”的人生志向。
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颜回就做到了尽管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但因为做圣贤君子的人生志向明确,所以能身处“陋巷”而始终“不改其乐”。
第二,要有“泛爱众而亲仁”的心理自觉,只有心中充满了仁爱之情,才会“乐山乐水”,爱护好山山水水,对水中的鱼、山中的鸟才不会去赶尽杀绝,而保持一种同情心。
第三,通过学习《诗》、《乐》增强欣赏大自然的知识能力和审美意识,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认为学《诗》可以使想象力和观察力丰富,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而学《乐》可以提高修养,助人成就事业,所以皆有益于培养“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通过论述如何达到这种与山与水同乐同寿的理想人生境界,孔子揭示了培养“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与做仁人志士、树立高尚君子人格的密切关系。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儒家的“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创立儒学又亲自践行儒道,但却不能在"三立"方面达到完美,或取得完全的成功.儒学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后人发扬光大的.我们今人评述孔子,分析他的成功与遗憾,可以从中感受先哲的人格魅力,体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对我们今天倡导政治文明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三立”思想,即“立德、立功、立言”,一般认为来源于先秦儒家先驱人物——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思想。
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阐述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理想人生价值追求的思想。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立德”指儒家传统道德的养成,“立功”指建立功名,“立言”指著书立说等将自己的言行记录下来。
显然,从道德准则到价值追求再到价值实现途径三个步骤来看,儒家“三立”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诉求把由个体层面改造主观世界的“立德”扩展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立功”、“立言”。
立德为基础,功与言是立德的自然推广和方法论延伸,由此可见,儒家“三立”思想本身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由世界觀扩展到方法论的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
当代弘扬儒家“三立”思想,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层面的客观需要日益凸显,在道德领域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道德观念树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道德需要的多元化与社会道德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然而当前社会文化的快餐化、媚俗化倾向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社会存在的浮躁、功利的现实心态,以及道德滑坡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
”当下弘扬道德观念,研究高校“立德”教育工作新思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国学及人生-儒释道

奥妙在于,传统文化使整个社会形成 风气,人人要注重个人修为、代代要敬天 奉祖,宣扬仁义,倡导伦理,助人为乐, 尊老爱幼,从而使社会保持一种稳定的秩 序,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尊卑有节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杂交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纯粹的汉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民族 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 的结晶,不仅与多民族混血,而且历史 上多次与外来文化杂交。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国学又有大小之分,小国学就是“四库全 书”——即经、史、子、集等四部。大国学则 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经——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
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
史——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
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 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
一曰象形,如日、月、水、火等;
二曰指事,如上、下、凶、刃等; 三曰形声,江、河、湖、海等; 四曰会意,武、信、鸣、谐等; 五曰转注,考老、窍空等; 六曰假借,令长、自鼻等。
传统文化的文学主题:
——替天行道,惩恶扬善,忠孝仁义 《西游记》——勇
《三国演义》——谋
《红楼梦》——情
《水浒传》——义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做人范本
1、世代相传 3、历史悠久 2、民族特色 4、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诸子百家——博 三教九流——大
琴棋书画——精(文字成为艺术全球唯一)
中医武术——深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农家。
国学与人生
——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完整版)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其中的糟粕固然应该完全抛弃,但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儒家思想对我们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研究和学习优秀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大学生完善个人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大学生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人格的自身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
而孔子心中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
所谓的圣人是具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人。
但是,“圣人”的标准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君子”却是人人都可追求的一种品格。
《论语》中指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在孔子的心中,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成为君子。
现代的大学生学习儒家思想,要追求高尚的气节、凛然的正气,要像君子一样,做到“修己”,“安人”。
君子以仁为根本,首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其次要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和多种才能。
那么大学生在实现君子的途径中要反身内求,注重自身修养。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凡事要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如此“人皆可以为尧舜”。
现代大学生要注意意志力的磨练在完善自我人格中的意义。
做到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不弘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
二、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孔子非常重视立志的作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谋道不谋食……优道不优贫”。
孟子与孔子一样重视立志。
他认为首先应“尚志”,就是要“居仁由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在强调立志的同时,还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养气”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持其志,无暴其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把“志”与“气”结合在一起,以立志为基础,养成大丈夫“浩然之气”。
儒学与生活(1)

论儒学与生活的关系付清为物理学院201317100141当我们论及传统礼俗社会时,自然地便联想到古老的东方文明,一个盛行着儒家文化的国度,在这里礼的作用被无限的放大。
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重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因为无可否认,其中的它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学与我们当今现实生活存在关联的。
其实这也是哲学上的一个客观的真理,文化上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
我们现在着重应该从它的功能来认识儒学对我们当今生活的关系。
传统儒学是根植于落后保守的封建地主经济或者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自从儒学在汉武帝时期被董仲舒改造而成为新儒学之后,儒学更是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若想去做官则必然要熟读四书五经,其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本性更是暴露无遗。
因此,传统儒学中必然地存在着一系列的封建糟粕,需要我们去识别并否定它。
凡是与社会积极、向上的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体理性价值追求相适应的,是我们可以保留并用来为今天的经济基础所受用的;凡是与社会健康的价值观、社会主体主流愿望与期待相违背的,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予以批判的继承。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宏观意义的层面上,我们更加需要对传统儒学给予改造,才能使其适应于今天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儒学对今天时代下衍生出的不利的附属品还存在很多,譬如儒家义务本位下个人价值被埋没被忽视的情况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在一度仍然被在我们社会中潜藏着,需要不断地在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同化,才能使我们的新的儒学文化逐步的深入人心。
当然,儒学在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生生不息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与道家、法家、佛家、阴阳五行家曾经多次的融合、取长补短,已经在这个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不论是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断儒学文化传承的步伐。
儒学提倡孝,我们今天也提出孝,然而今天我们所应该否认的便是传统儒学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也不是传统三纲五常中的这种“父父子子”的孝,我们应该给予儒学中的孝一种新的内涵,使其能够顺应我们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推出的《新二十四孝》便是对这一义理的最佳的实践,值得我们提倡。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儒家的哪些思想对现代有借鉴意义?儒家思想又被人们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
儒学最初只是指的司仪,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思想体系,并且将尊卑等级的“仁”作为该体系的核心。
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他们看待、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归纳起来,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肯定人的现实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在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之前,对人的现实价值持完全肯定态度的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
在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中,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得到了充分肯定,儒学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中心。
中国古代的“天命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体现了上天意志。
这种说法虽然与宗教的“上帝创世论”相似,但是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儒家思想中的“天”主要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虽然也有神的含意和成分,但不是主要的。
而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天命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不是要求人们为“天”献身和殉道,或者去追求“天国世界”,而是借助“天”来证明在现实世界行为的合理性和按照天的意志(即客观规律)办事,以达到天为人服务的目的。
第二、主张顺应和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不同的文化流派中,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差别巨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人类的本性给予了肯定和承认,提出应该对人的欲望予以合理的满足,而不是采取诅咒式的态度。
如对人类“性”的理解,儒家认为“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的这种本能的欲望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
第三、“仁者爱人”,充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基本权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的基本会归纳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021年整理 道德人生——儒家的人生模式

道德人生——儒家的人生模式儒家树立的是道德大师的形象,刚健中正,仁慈亲和,具有完善的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
一、重视修身、尊崇君子的人格追求治国齐家修身始。
儒家讲求“修身”,并设定了一整套美德标准,如修德行仁、立志笃行、正直忠信、谦逊谨慎、与人为善、以德报怨、先义后利、爱人惜物等,还总结了许多修养的方法与途径,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慎独等。
在人格培养方面,儒家提倡君子人格:君子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完善“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对物质没有过分要求,君子要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应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还应该通过个人品质的修养来实现治国安民“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的观念就深深地融入了文化之中,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的性格和思想,对于人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关注现实、经时济世的入世追求儒家直面现实的传统始于其始祖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动荡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受到强烈的冲击,这促使他关注现实社会与现实人生。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的入世突出表现为儒学家自身对政治的参与,对民生的关注,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为国为民效力,来“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强调“德治",孟子推崇“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重”,董仲舒和后来的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学说无一不是从治国出发的入世之学。
儒家的这种入世品格,表现了他们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启迪着后人志存天下,经邦治国,建功立业。
三、“身任天下”、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
"所谓忧患意识,是指对国家对人民前途、命运的深切关心而表现为思想上、情感上的一种经常性的忧心和思虑状态。
儒家理想人格追求的人性论基础与人生境界指向

、
“ 性 本 善 ” — 儒 家 理 想 人 格 的 基 础 人 —
在儒家 的道德 修养过程 中 , 最基 础 的部 分是儒 家关 于人性 的假设 , “ 性本 善 ” 即 人 。这是 对 人性 的
~
想、 治、 政 经济 、 文化 等各个 方面 的施政 纲领 , 仁 即“ 政” 。孟 子关 于 “ 政 ” 主张 虽然 源 于孔 子 的 “ 仁 的 仁 学 ”但其 理论 基 础 却是 他 所提 出的“ 性 本善 ” , 人 的 人 陡假设 。人 皆有不 忍人之 心, 于政 治方 面, 贯穿 就 是不忍 人之政 。 人性 本善 ” “ 不但是 “ 仁政 ” 学说在 理 论上得 以成立 的基础 , 也是 “ 仁政 ” 国纲 领在 现实 治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 f h e g nv r t S c c ) o r a o i n ie i o . i C f U s y( S
V0 | No. l 31 1
Jn 2 1 a .0 0
儒 家理 想 人格 追 求 的 人 性论 基础 与人 生境 界 指 向
考立足 于人 的存在 价值 、生命 意 义和 道德 修养 上 ,
其 目的是为社会 塑造 一种人 格典 范 。 家研 究人格 儒
质 之性 , 言外 之意便 是道 德属性 才是人 的真正 之 其 性 。 以在 孟子那 里 , 性就是 指人 的德性 , 所 人 即本善
之性 。 如孟子 所说 :无 恻 隐之心 , 正 “ 非人也 ; 无羞 恶
一
之心 ,} 心 , 非 人也 。” 仁 、 、 、 、 , ‘ 义 礼 智 信 根于 心 ” 的先 天善性 构 成 了“ 内圣 ” 人格 的人性 基础 , 为儒 家 “ 内圣外 王 ” 的 理 想人 格的提 出和塑造 走 出 了理 论建构 的第 一 步 。 二 是他 把 孔 子 的 “ 学 ” 想 发 展 为 一 种 “ 仁 思 仁 政” 学说 。 其实 ,L 孑 子在政 治 上也主 张为政 以德 的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
A.《孟子》
B.《周易》
C.《论语》
D.《汉书》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B.一种政治学说
C.一种伦理学说
D.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3.(本题分值:2)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荀子
4.(本题分值:2) 道德原则不是天生的,需要()?
A.修养和教育
B.学习
C.修养和教导
D.培养
5.(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治国
C.平天下
D.齐家
6.(本题分值:2)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
A.熊十力
B.冯友兰
C.谢扶雅
D.杜维明
7.(本题分值:2) “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
A.心思
B.心脏
C.心情
D.人的精神
8.(本题分值:2)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A.从自己做起
B.照着别人去做
D.做自己的事
9.(本题分值: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
A.《周易》
B.《礼记》
C.《论语》
D.《孟子》
10.(本题分值: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哪位先贤讲的?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1.(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所讲的待人处世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
A.忠孝两全
B.重义轻利
C.不卑不亢
D.推己及人
12.(本题分值:2) 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
A.历史
B.哲学
C.儒学
D.文化
13.(本题分值: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14.(本题分值:2) 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中“理”的含义说法不正确?
A.道理
B.天理
C.公共道德
D.公理
15.(本题分值: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的基本精神是()?
A.中国哲学
B.中国文化
C.政治
D.中国历史
16.(本题分值:2)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
A.象征性
C.重复性
D.时代性
17.(本题分值:2)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哪位先贤讲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18.(本题分值:2)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
A.科学
B.心理学
C.自然学
D.理学、心学
19.(本题分值:2) 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原则?
A.“重义轻利”
B.“以义为本”
C.“用力少,见功多”
D.“以义导利”
20.(本题分值:2) 根据钱逊教授所讲,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谁在清华大学抄写了一张《满江红》的字报?
A.钱钟书
B.闻一多
C.巴金
D.郭沫若
21.(本题分值:2) 儒家政治理想是()?
A.大同、大一统
B.礼制
C.仁政
D.王道
22.(本题分值:2) 治学的三个层次是知、懂、还有一个是()?
A.熟
B.通
C.透
D.思
23.(本题分值:2) 道德原则是()?
A.相对的
B.后天的
C.天生的
D.不是天生的
24.(本题分值:2) 儒学的根本是()?
A.民与君
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
C.人与人
D.人与仁
25.(本题分值:2) 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
A.富而无骄,富而好礼
B.戒奢寡欲,洁身自好
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
1.(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做人的观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
对错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寻找自己的价值
对错
3.(本题分值:2) 儒学的根本是人与仁
对错
4.(本题分值:2) 做人就是要处理的关系是人和事
对错
5.(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家治国的基本观念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于包括老百姓和领导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对错
6.(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特点是,它讲的道理都是很高深的
对错
7.(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研究、学习儒学必须是和自己的思想行为相结合去体会、运用
对错
8.(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传统文化有两重性质,要加以推陈出新的改造
对错
9.(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一种政治学说
对错
10.(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讲的“为己”是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名誉、名利等
对错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
1.(本题分值:3)治学有哪三个层次?
知
透
懂
熟
通
2.(本题分值:3) 上个世纪,中国有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名叫谢扶雅,他研究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他运用什么来总结了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
信
懂
知
行
通
3.(本题分值:3)我国古人追求的不朽有哪些?
立言
立命
立德
立功
4.(本题分值:3)传统文化的两重性有哪些?
局限性
重复性
象征性
时代性
5.(本题分值:3)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关于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下面哪些不是的?
爱学习
爱人
爱自己
爱祖国
爱民族
6.(本题分值:3) 儒家思想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现代新儒学的阶段
宋明时期
先秦奠基时期
汉唐时期
7.(本题分值:3) 儒学的根本是“人”和“仁”,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人”是“仁”的基础
“仁”是“人”应该争取的境界
仁就是人的自觉性
人不仁,如礼何,如乐何
8.(本题分值:3) 儒家政治学思想是()?
仁政
王道
礼制
大同
9.(本题分值:3) 以下哪些内容是出自《论语》?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0.(本题分值:3) 以下哪些内容是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