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7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堂训练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堂训练题(附答案)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堂训练题一.选择题.(16分)1.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五月流血周”C.俄国二月革命D.苏联成立2.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的重大成果是( )A.成立了苏维埃政府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取得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胜利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的条件4.俄国二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是()A.沙皇政府B.临时政府C.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D.人民委员会5.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是(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6.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各国都已疲惫不堪,但俄国的变局使得德军在战略上的局势大为改观,同时给了德国孤注一掷的勇气,把全部的赌注压向了西线,决战快速到来了。

“俄国的变局”是指()A.萨拉热窝事件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斯大林格勒战役7.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A.1917年10月B.1917年11月C.1918年10月D.1918年11月8.如图是一艘创造了历史的战舰。

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5分,该舰空炮射击发出了开始向冬宫总攻的信号。

由此引发的革命推翻了( )A.沙皇专制统治B.封建农奴制度C.斯图亚特王朝统治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9.《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描述一位伟人:对武装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敏锐,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像一头笼中的狮子”在斯莫尔尼宫房间里走动,“在骂人,在吼叫”……就是这些,描绘出了一个历史瞬间的伟人,一个鲜活的伟人。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习题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习题_含答案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 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 苏德战争爆发于()A. 1939年9月B. 1941年6月C. 1941年12月D. 1942年7月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 英法的绥靖政策D.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4.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德军突袭波兰②德军空袭英国③德军突袭苏联④德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④③②D. ④①②③5. 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

……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从中可以看出,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 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战场B. 珍珠港事件的促成C. 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敌人D. 它们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6.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太平洋地区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①德国侵略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德国突袭波兰④卢沟桥事变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7.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

”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A. 中途岛战役B. 柏林战役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不列颠战役8. 丘吉尔是顽固的反社会主义分子,然而在1941年6月却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他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A. 丘吉尔想讨好苏联B. 丘吉尔已经转变了反社会主义的立场C. 法西斯已经成为英苏的共同敌人D. 英苏之间一切矛盾均已消失9. “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初三下册历史第9课练习题

初三下册历史第9课练习题

初三下册历史第9课练习题历史课是我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指导和启迪。

下面是初三下册历史第9课的练习题,请阅读并回答。

1. 问:请简要描述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

答: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被称为“种姓制度”。

该制度把人们按照出生的家庭和职业分成四个主要的种姓: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统治者和士兵)、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达罗毗荼(奴隶和贱民)。

这个制度对于印度社会的组织和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问: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如何?答: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

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威望。

国王由各个王国的统治家族继承,统治着自己的领地。

在一些重要事务上,国王会与种姓领导层协商和合作。

3. 问:请解释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影响。

答: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的一种宗教。

它强调追求真理、避免贪婪和慈悲为怀。

佛教在古代印度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追随者。

它对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提出了批评,并提倡人人平等和和谐相处。

4. 问:印度古代的科学和艺术发达吗?答:是的,印度古代的科学和艺术都非常发达。

印度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他们发明了数字系统中的零、尼泊尔的二战国际运动会和喷泉的原理等。

另外,在艺术方面,印度雕塑、绘画和音乐也非常独特和优秀。

5. 问:请简要解释印度古代的梵蒂冈建筑。

答:印度古代的梵蒂冈建筑受到了佛教和印度教影响。

这些建筑通常是寺庙,用来供奉神灵。

它们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如雕塑、壁画和华丽的穹顶。

梵蒂冈建筑代表了古代印度人对美学和宗教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回答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历史,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我。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9年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年1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会员国肩负起领导责任,共同做出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续地发展。

这表明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A.促使美国担起领导责任B.推动各国共同发展C.驻军海外平息战乱纷争D.维护国际和平安全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B.安理会成员国有否决权C.根据安理会的决议,联合国可以派出维和部队D.世贸组织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3.虽然当今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A.合作与发展B.和平与发展C.和平与合作D.民主与进步4.爱因斯坦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感到非常痛心。

他在一封对美国公民书中说:“必须限制原子弹,决不能用来杀害人类,而是用在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②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标志着二战结束③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④科技发展要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造成德国、朝鲜半岛和越南分裂的主要背景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6.如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

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A.“冲突加剧了”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D.“美国人输了”7.有人说,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了()A.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下降B.发展信息技术比发展核武器更重要C.硅片是一种比铀更重要的战略物质D.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8.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这一事实表明()A.萨达姆统治不得人心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D.和平与经济不可兼得9.近日,济南大明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为景区内名贵花草树木悬挂二维码树牌,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树牌,就能全面了解这些植物的种类、学名、生物学特征等信息,还能欣赏它们盛花时节的美丽,这体现了()①这些发明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②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渗透③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④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其中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C.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二.填空题(共5小题)11.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习题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习题_含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最可能是由以下哪一事件引起()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 殖民霸权的确立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工业革命的发展2. 哈格里夫斯制造的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A. 飞梭B. 水力纺纱机C. 珍妮机D. 蒸汽脱粒机3. 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 与“普法战争”“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歌》等关键语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英国宪章运动D. 巴黎公社5. 下列不属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的是()A.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B. 实行义务教育C. 规定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D. 组织大陆军6.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此喻指英国()A. 垄断黑奴贸易B. 成为海上霸主C. 对印度的殖民掠夺D. 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7.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目的是发展对远东和印度地区的贸易。

该公司的性质是()A. 商业组织B. 贸易组织C. 军事机构D. 殖民机构8.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宪章运动B. 《共产党宣言》C. 巴黎公社运动D. 共产主义同盟成立9.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巴黎公社建立④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①③④10.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法国火革命④工业革命开始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二、解答题(简答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月26日,巴黎公社被选出,3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近代史 综合练习一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近代史 综合练习一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1.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解放军作战英勇②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③中共中央领导正确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③3.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标志是()A. 虎门销烟B. 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 鸦片战争D.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4.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口号是()①民主②自由③平等④科学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林则徐B. 左宗棠C. 邓世昌D. 关天培7.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二大C. 八七会议D. 中共一大8.前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参观中山陵时,导游将中山陵392级台阶的数字解释为:9﹣﹣九州团圆;2﹣﹣两党合作;你认为3最有可能是()A. 三湾改编B.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 三山五岳D. 三民主义9.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可耻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0.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 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逐步形成了()
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D.欧洲共同体
2. 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43年的宣传海报。

下列对其解
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西斯国家全面出击的战略
B.表达了联合国家粉碎法西斯的信心
C. 反映了法西斯国家内部的矛盾斗争
D.揭示了西方大国战后对德国的处置
3.“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军的军事计划,……战后建立联合国。

”依据材料判断,该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中东和平会议D.雅尔塔会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B.《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C.《慕尼黑协定》签订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 1945年2
容,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6.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7. 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8. 1944年6月,盟军官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等待执行一项两栖作战任务。

他们将要参加的是()
A.诺曼底登陆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总攻并迫使其
最终投降的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B.攻克柏林C.莫斯科保卫战D.阿拉曼战役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并引发了核泄漏,日本首相称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核危机。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核危机是指()
A.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B.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军侵略日本
C. 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化学武器
D.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军火库爆炸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宣言规定: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合约。

请回答:
(1)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2)《联合国家宣言》所倡导的宗旨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有何具体体现?
(3)重温《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现实意义。

12. 阅读下列材料:
小张是个军事迷,对战争中的新式武器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有不少困惑。

他摘录了以下两段材料,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欧洲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

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5年8月6日早晨,保罗·蒂贝茨一行14人乘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天空霎时升起了恐怖的蘑菇云,广岛在顷刻间成为废墟,数万人当场死亡。

3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又有数万人当场丧生。

后来,两地又有几十万人因此死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他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载《南方人物周刊》)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
(2)原子弹是二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新式武器。

请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有何认识?
(4)结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现代战争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B
6.D
7.C
8.A
9.B 10.A
11.(1)一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人民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二是也为战后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盟国召开开罗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盟军召开雅尔塔会议;盟军召开波茨坦会议并发表波茨坦宣言;中美英在缅甸与日军作战等。

(3)用和平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纠纷问题;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进行国际合作等。

12.(1)飞机、坦克等。

(2)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起到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盟军伤亡的作用。

(3)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

(4)关系:战争催生了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合作探究题:
1.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
2. 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苏德双方分析)
3. 填表:

4. 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5.“二战”胜利的启迪?
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参考答案:
1.(1)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形成的作用: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
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

2. A.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B.德国: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改为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其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从而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填表:
时间
美英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确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
不是受害者。

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5. “二战”胜利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

②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一时,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

③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

④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