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合集下载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

25 Chap3 溶液§3-1 溶液◆3-1.1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一、溶液1.两种或两种以上纯物质形成均匀混合物只有一个相没有固定组成与性质。

溶液所含的纯质仍然保有各自的化学性质。

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溶液。

2.溶液溶质溶剂习惯上我们把溶液中量较多成份叫做溶剂solvent其他成份称为溶质solute。

水为最常见的溶剂故不论量多少通常均视水为溶剂。

若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所形成之液态溶液习惯上称该液体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冹断原则同相溶液量多的当溶剂。

异相溶液多以液体当溶剂不管量多量少。

二、溶液的种类1.以溶剂分类1水溶液常简记为aq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NaClaq、NH3aq 2非水溶液不是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非水溶液如碘溶於酒精形成碘的酒精溶液例NaOHalc为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酒精alcohol。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亦可简记为I2 /CCl4。

2.以型态分类溶液溶解时溶质与溶剂的状态举例气态溶液一般称混合气体气体溶於气体液体溶於气体固体溶於气体空气、任何气体的混合物。

水於空气、溴於空气。

於甲烷、碘於氮。

液态溶液简称溶液气体溶於液体液体溶於液体固体溶於液体氨於水、二氧化碳於水。

酒精於水、溴於四氯化碳。

糖於水碘於酒精。

固态溶液亦称固溶体气体溶於固体液体溶於固体固体溶於固体氢於钯。

汞於钠钠汞齐。

合金、盐类的固溶体如AgCl-NaCl或NaNO3-KNO3 26 3.以溶液导电性分类1电解质溶液酸、碱、盐之水溶液能导电。

2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如糖水。

4.以溶质粒子大小分类真溶液简称溶液胶体溶液简称胶体溶液的粒子为分子、离子或原子溶液的粒子为高分子、结合的粒子或吸附於溶剂分子的离子所构成的原子团含有原子数目达103109个粒子的直径为1010公尺即1?? 粒子的直径为109107公尺溶质分散质又称分散相溶剂分散媒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如:咖啡、牛奶、豆浆及淀粉液等◎颗粒大小真溶液胶体溶液悬浮液粒子直径超过1μm104㎝106m。

大一溶液知识点

大一溶液知识点

大一溶液知识点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它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溶液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溶液的概念、分类、浓度计算、溶解度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因素等内容。

一、溶液的概念及分类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剂的量较多,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而溶质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实现的。

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两类:气体溶液和液体溶液。

气体溶液是指气体溶质被气体溶剂所溶解的溶液,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

液体溶液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被液体溶剂所溶解的溶液。

液体溶液又可分为固体溶液和液体溶液两种类型。

二、浓度计算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指标,通常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三种方式进行计算。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C (g/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质溶解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体积。

通常用体积浓度C(mL/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V1为溶质体积,V2为溶剂体积。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通常用摩尔浓度C(mol/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n为溶质物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多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有关。

1. 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溶解度称为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物质在给定温度下能否完全溶解。

2. 不饱和溶解度不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没有达到最大值时,溶解度称为不饱和溶解度。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体溶解法:将固体溶质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

这是最常用的配制溶液的方法,比如将盐加入水中配制盐水。

2. 溶液稀释法:当需要调整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稀释的方法进行。

将已有的浓溶液取出一部分,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稀释,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液体混合法: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混合前后的溶质浓度和容积,可以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某些特定浓度的试剂液。

4. 稀酸稀碱稀化法:将浓度较高的酸、碱加入到大量的水中,通过稀化的方法得到所需浓度的酸碱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实验室中的常用酸碱溶液。

5. 水合物溶解法:有些化合物具有结晶水,通过将结晶体加入到水中,可以得到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一些含水合物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需要准确称量溶质和溶剂,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剂的性质需要考虑,确保溶解度足够高,否则溶质不易溶解或溶液浓度无法满足需求。

3. 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加热或搅拌促进其溶解,但需注意加热时避免溶液溢出或溶质分解。

4. 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配制溶液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质和溶剂的量,充分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以确保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同时还需注重实验室安全,遵守操作规范,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酸性溶液
一、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呈蓝色
呈红色
三、常见的酸性物质: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 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 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蒸馏水、食盐水。
A溶液
B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蓝色 呈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无色
请问:溶液A是__碱_____性(酸/中/碱)
溶液B是___中____性(酸/中/碱) 溶液C是___酸____性(酸/中/碱)
C溶液
呈红色 无色
三、常见溶液: 常见的酸性物质: 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 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 蒸馏水、食盐水。
第二课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类别 生活中分类方法
食用类 按用途分 医用类
清洗类
溶液
ADGH BE CF
一、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呈无色
中无色溶液,用指示剂测试后,呈以下颜色: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史上最全的溶液知识点已经总结出来,那么具体有哪些呢?想要看的请戳下文,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3. 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①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③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时,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④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例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⑤ 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⑥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4. 关系①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 溶液、溶质、溶剂的体积关系: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原因: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般地说,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称为溶液,而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0nm的称为胶体,大于2nm的则称为悬浊液。

在中学化学中把pH值等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中性溶液,大于7的酸、碱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性或碱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溶液或碱溶液。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

例如,用盐水洗手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工业上把盐加入水中制成饱和食盐水,可供给人畜饮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是一种良好的干燥剂。

纯净物和化合物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简称“溶液”。

溶液可分为中性溶液和酸碱溶液两类。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常常把溶液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溶解在水中,水是电解质溶液,酒精溶解在乙醇中,油溶解在汽油中。

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物质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

如食盐、味精溶解在水中;肥皂、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溶解在水中。

如果我们再从单个原子或分子看这样的溶液就不存在了。

例如,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但二氧化碳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二氧化碳只是保持了水的性质,也就是水的均一性。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但水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

水只是保持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也就是氢氧的均一性。

1、溶液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它的各部分互相混合、渗透、溶解,有着复杂的分子结构,这些性质的总和就是溶液的性质。

溶液的性质通常可用溶液的状态来描述。

2、溶液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描述。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透明度、吸水性等。

3、溶液的化学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非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等。

4、离子方程式:正负离子带有相同电荷,离子个数比等于电荷比,正负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离子积。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配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溶液的配制方法。

1. 固体溶解法。

固体溶解法是最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称取所需的固体试剂,然后将其加入容量较小的容器中。

随后,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蒸馏水或乙醇,然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最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用溶剂补足至刻度线,摇匀即可。

2. 液体稀释法。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需要将其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溶液稀释法。

溶液稀释法适用于需要将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然后向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所需浓度,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注意事项。

1. 在配制溶液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配制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溶液浓度偏差或者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在固体溶解法中,应注意固体试剂的称取精确度,避免因称取不准确导致溶液浓度偏差。

3. 在使用搅拌棒搅拌溶液时,应搅拌均匀,确保溶质充分溶解,避免因未溶解的溶质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4. 在配制溶液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出或者溶液挥发造成的危险。

5. 在配制完溶液后,应及时标注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妥善保存,避免混淆或者误用。

三、总结。

正确的溶液配制方法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配制方法进行操作,并注意配制过程中的细节和安全事项。

希望以上介绍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化学实验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能应用
• 〖例3〗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点分离出来, 〗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点分离出来, 可采用的方法是(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 B.在该温度时蒸发水份 . C.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 D.先加热蒸发一部份水再降温 .
【例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知识精要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溶液体溶液加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补充溶质, 溶液体溶液加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补充溶质,另 一种是蒸发剂,后者又称“浓缩” 一种是蒸发剂,后者又称“浓缩”,溶液稀释的方 法是补充溶剂。 法是补充溶剂。 m1×w1%=m2×w2%在上式的四个量中,若已知其 在上式的四个量中, 在上式的四个量中 中一个量即可求出另一个量 (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化学方程 溶质的质量分数, 式的综合计算。 式的综合计算。 准确的找到溶液的质量。 准确的找到溶液的质量。计算时应先统一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1)抓住的四个要点: 抓住的四个要点: 抓住的四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100克溶剂 在一定温度下 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③“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 ④“所溶解的克数” ④“所溶解的克数” 所溶解的克数
(3)溶解性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 )溶解性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解度精确地、定量地衡量溶解性的大小. 解度精确地、定量地衡量溶解性的大小.如20℃时溶解 ℃ 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下表( 表示溶解度 表示溶解度) 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下表(S表示溶解度)
知识精要
•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 均一性和 均一性
•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 透明不一定无色. 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 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 ③如果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 如果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 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蓝矾 胆矾)溶于水时 蓝矾(胆矾 溶于水时, 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蓝矾 胆矾 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 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氧化钙溶于水时, 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氧化钙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 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 )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物 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 进行有关的计算. 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识精要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 气体物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 气体物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气体体积.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 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互算关系
溶解度(克 溶解度 克) t0C时饱和溶 时饱和溶 ×100% = 液中溶质的质 100(克)+溶解度 克) 溶解度(克 克 溶解度 量分数
×100% P%= 100+S (S>P)
S
特别注意
强调: 强调:
(1)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用概念中所列关系 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式进行计算. 式进行计算 (2)浓溶液的稀释计算,用有关关系式计算 浓溶液的稀释计算, 浓溶液的稀释计算 (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 合的计算, 合的计算,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 的质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的质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知识精要
• 结晶是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 结晶是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主要有: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主要有: 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①蒸发溶剂法 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 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 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 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 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
知能应用
【例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 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 C.揭开碑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揭开碑酒瓶盖,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夏季黄昏,
溶液的稀释、配制、混合问题 溶液的稀释、配制、
抓住溶质相等列等式
稀释前溶质质量 稀释后溶质质量 配制前溶质质量 = 配制后溶质质量 混合后溶质质量 混合前溶质质量
关键是记住溶 质的表示方法
M质=M液A%=Vρ ×A%
知能应用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均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质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 C、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 、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 D、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注意:①固体溶质结晶后往往还需要过滤来取得
这些晶体. 这些晶体. ②采用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两种固体溶 如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质.如分离 和 的固体混合物
知识精要
四、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 计算依据:溶液质量 溶液)]=溶液体积 计算依据:溶液质量[M(溶液 溶液体积 ×溶液 溶液 溶液体积(V)× 密度( ) 密度(ρ) 溶液体积( ) 溶液体积(V) M(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溶解度 溶解性 S>10g 易溶 10g>S>1g 可溶 1g>S>0.01g 微溶 S<0.01g 难溶(不溶) 难溶(不溶)
(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 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 见溶解性 部分)③ 部分 ③温度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列表法; 溶解度曲线。 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 、
)
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 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① 将36gNaCl溶于 溶于 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的溶 解度为36g.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 饱和溶液中含有26.5 解度为 . ℃ 克 饱和溶液中含有 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 ,因此, 在 ℃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克 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 ℃ 克水最多能溶解 克 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 因此, 克水最多能溶解 克 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 ℃ 克水中溶解 了NaCl20克,因此 克 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 g. 在 ℃时的溶解度为20 的溶解度为36克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克.⑥在20℃时,100 ℃ 的溶解度为 ℃ 克水中溶解36克 达到饱和状态, 克水中溶解 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 达到饱和状态 因此, 在 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 克 ℃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①②④ . B.②⑥ . C.③④⑤⑥ . D.⑤⑥ .
过滤的操作方法
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紧靠 玻璃棒轻靠 玻璃棒轻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边缘 边缘稍 漏斗边缘稍低 滤液液面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 滤纸紧贴漏斗 内壁
漏斗末端紧 漏斗末端紧 靠烧杯内壁
知识精要
4.粗盐提纯的步骤 . (1)溶解;(2)过滤;(3)蒸发;(4)转移 溶解; 过滤 过滤; 蒸发 蒸发; 转移 溶解
知识精要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 降温、蒸发溶剂、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一般规律: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记准
升温、加溶剂 升温、 升温、蒸发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 降温、 降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知识精要
二、溶解度
1.物质的溶解性 .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 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关.同 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关. 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 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 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知识精要
(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 量.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 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浓溶液和稀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