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区域综合野外实习考察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前言本综合实习报告旨在总结野外实习的经验和收获,详细描述实习期间的工作和观察成果,以及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背景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主要在自然保护区进行,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以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目标1. 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育工作;2. 学习并应用科学调查、观察和记录方法;3. 学习和掌握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4. 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和应急处理的技能;5.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实习过程及成果1. 生态环境调查与记录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我们记录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
我们还使用专业设备进行了气候和土壤监测,获得了丰富的数据。
2. 保护区管理与参与在保护区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参与了巡护工作,并了解了保护区的日常管理流程和工作内容。
通过与工作人员沟通和合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保护区的运作模式和保育项目。
3. 野外生存与应急处理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接受了野外生存和应急处理的训练。
学习了野外求生技巧、野外导航、野外急救等内容。
这些技能的学习为我们今后野外工作提供了基础。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实习中,我们的任务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通过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习心得体会1. 对于自然保护的理解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
2. 对于野外工作的认识实习让我对野外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野外工作需要勇气、毅力和专业能力。
同时,野外工作也需要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3. 对于团队协作的体会实习期间,我们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需要互相理解、信任和尊重,只有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课程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为一个位于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种类。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野外生态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生物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这些调查让我对野外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生态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监测的工作,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气候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野外监测,并学习了如何分析监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3. 野外生态修复,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修复的工作。
我们对一些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包括植树、清理垃圾和恢复植被等工作。
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野外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生物调查、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最后,我也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习体会。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环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把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牢记在心,不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科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于近期组织了一次野外考察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考察,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0日至6月16日,地点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五大连池。
四、实习内容1. 地貌考察:观察火山地貌、熔岩地貌、河流地貌等,了解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植被考察:调查植物群落的结构、分布和演替规律,了解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气候考察:观测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地质考察:观察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等,了解地质环境的演变。
5. 人文地理考察:调查当地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等,了解人文地理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实习成果1. 学生通过野外考察,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实践能力。
2. 学生在野外工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对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4. 学生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本次野外考察实习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国地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阳朔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阳朔作为实习地点。
阳朔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在阳朔的实习实践,深入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阳朔某知名旅行社实习岗位:旅游咨询员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初期(第一周)在实习初期,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熟悉旅行社的各项工作流程,包括预订、接待、结账等环节;(2)学习旅行社的规章制度,了解旅游市场的行情和法律法规;(3)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实习中期(第二周至第四周)在实习中期,我逐步适应了旅行社的工作环境,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协助导游进行行程安排和景点介绍;(2)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解答游客的疑问;(3)协助旅行社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4)参与旅行社的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3. 实习后期(第五周)在实习后期,我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独立完成旅游咨询工作,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2)协助旅行社进行客户关系维护,提高客户满意度;(3)总结实习期间的经验和教训,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业务能力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旅游咨询、行程安排、景点介绍等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游客沟通,解决游客的问题,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水平。
2.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能力提高实习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是地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次实习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为期两周。
实习地点为我国XX省XX市。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2. 培养学生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3. 提高学生地理野外考察技能;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我国XX省XX市,地处XX山脉与XX平原之间,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实习区域包括山区、平原和城市。
2. 实习项目(1)地貌考察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对实习区域的地貌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主要包括:1)山区:考察了实习区域内的山脉、山谷、河流等地貌特征,分析了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2)平原:考察了平原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分析了平原地区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3)城市:考察了城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特征,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2)气候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的气候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分析了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水文考察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水文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4)植被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植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分析了植被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5)人文地理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城市、乡村、民族、宗教等人文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人文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会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4. 激发了我们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中,野外综合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和环境保护宣传等内容。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我们深入森林、湿地和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记录各类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在生态环境调查中,我们调查了水质、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因素,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对生物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宣传中,我们利用展板、宣传册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复杂性,也更加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如何分析生态数据,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宣传的必要性,以及宣传工作的挑战和乐趣。
四、实习感想。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五、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环保事业的道路。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度过了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野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通过实地实习来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习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片位于山区的原始森林作为实习地点。
这片森林地处偏远,生态环境相对完整,是进行生态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植被、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采样和实地测量,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水体的PH值等重要生态环境指标。
2.野生动植物观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野外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比如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和一只稀有的金丝猴。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对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数量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了野外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我提高了野外实地调查和观察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继续从中获益。
五、实习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将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实习机会,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2020年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

2020年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第一章:概况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
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1101班姓名:潘文娟学号:0125目录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时间---------------------------------------------------------------------2 三.实习地点---------------------------------------------------------------------2 四.实习内容---------------------------------------------------------------------2五.实习内容---------------------------------------------------------------------2 六.实习报告---------------------------------------------------------------------2 1.自然地理概----------------------------------------------------------------21.1基本概括-----------------------------------------------------------------21.2地形地貌-----------------------------------------------------------------31.3气象气候-----------------------------------------------------------------31.4植物土壤-----------------------------------------------------------------32.区域地理概括-------------------------------------------------------------42.1资源概括-----------------------------------------------------------------4 2.2经济概括-----------------------------------------------------------------82.3居民点分布及交通概括-------------------------------------------------93.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03.1当前阳朔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03.2循环经济理论下阳朔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10 七.实习总结--------------------------------------------------------------------10一、实习目的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2、通过具体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信息的全面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区域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对阳朔进行实地考察,深刻探讨阳朔旅游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实习时间:2014年5月14日—2014年5月18日三.实习地点:广西阳朔四.实习过程5月14日:从常德坐车去阳朔,在去阳朔的途中看到了很多与湖南境内有很大区别的山,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石山,喀斯特地貌十分明显。
5月15日:上午遇龙河竹筏漂流,下午和晚上自由活动。
5月16日:上午和下午乘船从阳朔到杨堤游漓江,晚上观看《印象·刘三姐》。
5月17日:上午步行去十里画廊,下午自由活动。
5月18日:返校。
五.实习内容1、考察区域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
2、考察区域资源概况、产业结构、经济特征、居民点分布等特征。
3、分析探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人地协调的途径。
六.报告正文1.自然地理概况1.1.基本概况“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即阳朔县,隶属于广西桂林市,这里有传说的壮族歌仙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有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月洞奇观,还有被誉为“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
连绵数十里的山峰,如笋拔地,山围水,水绕山,有“中国旅游名县”的美誉,独特秀美的山水风光得到了“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阳朔县地处东经110°13′-110°40′,北纬24°28′-25°04′。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之南,东邻恭城县、平乐县,南邻荔浦县,西界永福县、临桂县,北与灵川县、雁山区接壤。
县域面积1428.3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1.2.地形地貌阳朔县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
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分布有中山(248.68平方公里)、低山(258平方公里),石山(602.81平方公里)、丘陵(42.37平方公里)、台地平地(251.96平方公里)等多种地貌类型。
东北部和西部地势较高,为中山、低山盘踞。
其中以东北部地势较高,最高峰松坪龙海拔1701米;西部次高峰为木湾岭,海拔1394米。
石山星罗棋布,约56%为喀斯特地貌,无数奇峰平地拔起,遍布于江河两岸。
境内中部、东部、南部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是该县最主要的产粮区。
在县内的中心地带有一块方圆150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含钾高,是阳朔县四大名果金桔的主要产区。
1.3.气象气候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县内岩溶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夏长冬短,东北、西南部高海拔山区冬长夏短,春秋适中。
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的旱、涝、冷、热变化大。
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1.4.植物土壤植物主要有菌类、地衣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中较珍稀的灵香草、青天葵、月月桂、古巨榕、黄兰花、观光木、鸡屎杨梅、竹柏、长枝油杉等。
用材林以松、杉、毛竹为主,经济林以油茶、油桐为主,水果以沙田柚、柑橙、金桔、柿子、板栗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芝麻、油茶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青麻、槟榔芋为主。
土壤种类多,分布有黄壤、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等,共有125个土种,耕地土壤理化性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在 2.5-4%之间,酸碱度适中PH值在6.5-7.5之间,质地多属壤土和沙壤土,沙土和粘土面积小,耕层厚度多在12-18厘米之间。
这些土壤,耕性良好,宜种宜肥性广,作物高产稳产。
2.区域地理概况2.1.资源概况至2002年末,已发现的矿藏资源,金属矿有铅、锌、铜、铁、锰、铝土,非金属矿有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兴坪镇的老厂、咸水、钟家、大源林场的宝峰山一带,储量60万吨左右。
铜矿分布在金宝乡的大苏、小苏、三岔、徒厂河以及兴坪镇的老厂一带,储量约1.4万吨。
铁矿主要分布在杨堤的下龙、高田的沙子溪、金宝的大桥一带,储量30余万吨。
锰矿分布在福利青鸟一带,储量30万吨左右。
汞矿分布在高田安定一带,铝土矿分布在杨堤的下龙、土岭一带,储量8万吨左右,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兴坪的水洛、白沙的枫木坳、福利的屏山等地。
重晶石分布在阳朔镇的樟桂和金宝的青龙口一带,石灰石遍布全县。
全县有水资源21.3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82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0.9亿立方米,人畜饮用和工矿企业用水0.16亿立方米,总用量1.07亿立方米,仅为5.02%,尚有95%未利用上。
全县主要河流17条,总长243.78公里,总集雨面积1294.97平方公里,共约有地表水13.23亿立方米。
地表水的分布,山区比平原丰富,阳朔县地下水储量约68176立方米,可采量丰富。
阳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得天独厚,其特别是:“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有名的风景点达250多处,景观集中,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中西文化交融。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下:阳朔漓江景区·阳朔遇龙河·阳朔蝴蝶泉·阳朔九马画山·阳朔福利古镇·阳朔聚龙潭·阳朔鉴山寺·阳朔西街·阳朔世外桃源·阳朔石头城·阳朔山水园·阳朔泥巴浴·阳朔刘三姐水上公园·阳朔莲花岩·阳朔东郎山·阳朔大榕树月亮山·阳朔印象刘三姐阳朔漓江景区此景区为漓江风景精华,全线长48公里,是到桂林旅游的必游线路。
这一景区江水清澄见底,宛如罗带的漓江蜿蜒于苍翠雄奇的群山之间,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江边名山密集、千姿百态、翠竹丛丛,村落屋宇掩映在绿树丛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长轴,宛若一道千回百转的画廊。
遇龙河景区遇龙河是阳朔县第二大河,全长42.5公里,至书童山汇入漓江。
河面宽38—61米,水深0.5—0.9米。
河两岸奇峰秀丽。
竹木苍翠、水质清澈、景色宜人。
由于这一景区有古石桥群、田园风光、宋桥、唐城遗址、汉墓群等,使景区蒙上一层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
古寨石城在葡萄镇杨梅岭村北侧。
城墙依山而建,东、西、南、北四大石拱城门尚保存完好。
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
城内出土有古建筑浮雕石件多块。
至于古城建于何时,何人所建,为何而建的问题,至今仍是个谜。
大源河景区大源河又名兴坪河。
发源于兴坪镇大源村委的进广源一带山岭。
流径大源、江村、书家堡等村委,在兴坪镇北侧汇入漓江,全长26.7公里,是阳朔境内较大的漓江支流。
该河在大源山区河道如网,且落差很大,其余河段属岩溶地貌,河道蜿蜒曲回,风光绮丽,特别是流径兴坪镇、被当地人称冲水潭的河段,两岸古木参差、凤竹摇曳、小桥流水,构成一幅自然形态的园林式景观。
大榕树风景区大榕树整个景区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备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山水画。
景区中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相传是广西壮族歌仙留三姐与情人阿牛哥的定情处,著名的音乐电影《刘三姐》部分外景画面就在此拍摄。
古屋农舍阳朔风光渔村:位于兴坪镇西面2公里处,是漓江沿岸著名古村之一。
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