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地点:三清山

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岭头村内,山地红壤剖面特点的进一步观察验证,号点10.

问题与讨论:

(1)地带性土类分布带中出现非地带性土类原因;(2)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土壤类型;(3)母质因素在土壤微域分布中的作用;(4)垂直带谱中相邻两土类的镶嵌式分布模式。

11号点:山门旧址上方休息亭,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12号点:玉灵观,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13号点:风门下方,山地黄壤剖面特点观察;沟谷地带埋藏剖面构造观察。

14号点:神龟探海,山地黄壤剖面特点观察。

15号点:三清福地,山地黄棕壤剖面特点观察。

16号点:三清福地净衣池,泥炭沼泽土观察及成因分析。

17号点:玉京峰顶,山地矮林灌丛草甸土及成因分析。

问题与讨论:

(1)各种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分析;(2)各种土壤剖面中粘粒层间分布与迁移情况的比较分析;(3)各种土壤类型的主导成土过程;(4)各类土壤垂直分布带上下界线的确定。(5)沼泽土、草甸土的命名;(6)三清山土壤垂直带谱的建立与图式绘制。

18号点:南山枫林处,不同母质的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水稻土类型及剖面特征观察;访问农户调查社会经济条件。

19号点:里、外双溪,灰岩母质上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20号点:南山山门下方,花岗岩母质上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问题与讨论:

(1)与01、02、03号点相衔接比较各点土壤剖面特点是否有变化;(2)各类土壤间的分布关系;(3)土壤微域分布模式。

3.各类资料的收集

3.1有关成土条件的资料

地质与地貌:(1)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地区的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类型描述和区划等;(2)地质:该区的岩性分布;(3)水文地质方面: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水化学类型,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年变化规律以及含水层的特性等。

植被:在具有天然植被的地区(特别是林区),水土流失的地区,应注重其类型及保持水土的主要植物等。

气象水文:主要是通过气象站、水文站观测的记录及访问等,包括气温、降水及蒸发等资料。3.2有关土壤与农业方面的资料

要尽可能收集已有的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改良和肥料试验结果等资料。

在农业生产方面:(1)调查区内的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以及作物配置的资料;(2)本地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3)分析调查区内农业产量的逐年变化规律;(4)调查当地突出的丰产经验,并总结其与当地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的关系;(5)调查区内目前的生产条件,如水、肥、劳力、农机具等等。

资料的收集可通过实地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4.实习工具的准备:

罗盘、海拔表、土铲、土壤刀、手锯、卷尺、放大镜、标本盒、标本袋、标签、记录表格、文具,以及其他仪器(如盐分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渗水速率测定仪)和化学试剂等。

三、土壤的野外调查和研究

1.踏勘与访问

在进行详细的野外土壤调查前,必须作路线踏勘,以便对整个调查区的地质地貌、植被、进行调查访问,访结合的办法,可以采用查、在进行踏勘时,农业等有一个总的概念。土壤、.

以便了解当地有关改造自然和利用土壤方面的经验、教训。

2.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对土壤剖面形态和性状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是研究土壤形成、演化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了解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的重要手段,为此,就要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

2.1土壤剖面类型

土壤剖面一般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主要剖面,或称基本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而设置的,一般要求选择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剖面的深度是自地表向下直达母质或基岩为止。

检查剖面,是为检查、修正基本剖面所确定的主要土壤特征的变化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它比基本剖面要浅,但数目要多。

定界剖面,是为检查和修正土壤的边界而设置的,其深度一般低于一米或更浅,只要能观察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它的剖面数比上述两者更多。一般采用以下比例,即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1∶2∶5。

2.2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主要是主要剖面的选择问题。它一方面要满足一定比例尺的工作量的要求,依土壤、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另一方面要求每一种土壤类型均有其代表性的主要土壤剖面。因此在本次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时,应当注意一切可能引起土壤发生变化的因素,如考虑不同的坡度、坡向而分别设置主要土壤剖面。

在剖面位置选好后,就开始进行剖面的挖掘,挖掘的工具目前主要是铁铲,有些检查剖面或定界剖面可借助于土钻。主要剖面也可以先挖到一定深度后再进行钻孔。

土壤剖面一般为宽1米,长2米。。其深度则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为1.5—2.0米。粗骨性土则较浅,一般到基岩、风化壳,通常只有几十厘米。

挖掘土壤剖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般要使剖面观察面垂直并向着太阳光线,以便观察。在山区或林区,由于山地坡向或条件限制不可能见到直射光线的则为例外。

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要相混,以便观察完毕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业耕作区更应如此。

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任意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形态的描述及取样。

3.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

土壤形态特征,一方面表现了它和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判断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进而也就能决定其农业生产特点和改良途径;同时凭借于土壤剖面形态的研究,对每种土壤特性认识以后,才能有根据的找出它们之间分布的界线,绘制出土壤图来。所以对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土壤野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形态的主要特征有: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新生体、侵入体及层次的过度特点等。

3.1土壤剖面的分层

野外土壤发生学层次主要是根据形态特征来划分的,它是检验一个土壤工作者对土壤发生学分类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野外土壤调查的基础工作之一。如果层次划分得不正确,那么,取样、室内分析化验以及对土壤类型的确定都会产生错误。以下就土层的划分进行讨论。

(1)按土壤形态的主要特点,把整个土壤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如,A、B、C层或A、层等层,层次的组合不同,表示剖面构造不同。C.

(2)在单一的母质上发育的土体,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划分土层是比较容易的,但当其中夹有复合的母质层时,就使土层划分复杂化了,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是:

第一,由于A层的土壤形成过程较强,一般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进行划分,但当母质的机械组成产生明显的变异时,则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第二,当土体的机械组成变化大时,则在B、C层中也可以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3)在土壤形成较弱或由于土壤侵蚀而使土壤层次不明显,因而产生分层的困难。可根据其综合特征,如植物根系、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和松紧度等来划分。

(4)为了表示土壤层次分异的明显与否,可按过渡程度划分以下几级:过渡非常明显—过渡明显—过渡清楚—过渡不清楚—过渡不明显。

(5)在土层过渡比较明显,但由于母质、地形或其他原因,使土层与土层之间产生各种形态,如舌状过渡(由腐殖质漏痕产生的),倾斜过渡(地形或母质的影响),直线的水平过渡(母质的沉淀因素影响)等等,在描述和研究中也应加以注意,把它们记录下来。

3.2湿度

对土壤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土壤湿度。土壤含水的高低,对土壤颜色、结构等方面的观察和影响极大,从剖面中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土壤地下水的高低和土壤墒情的好坏等等。必须指出,土壤湿度是土壤极不稳定的特征之一,它最易受气候、地形起伏、人为耕作灌溉等技术措施的影响。

当然,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详细研究,必须通过长期的定点观察和系统的分析才能完成。但野外的简单测定,对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同样是重要的。

在野外工作中,对土壤水分情况的描述,一般分为五级:干(是比较容易鉴别的,用嘴吹气,有尘土飞起)—润(比干土的含水量略高,用手试之,有凉的感觉)—湿润(用手可捏成团块,放在纸上,很快使纸变湿)—潮湿(使手湿润,并可能粘在手上)—泞湿(这时水分饱和,可以看出水分从土粒中渗出而土体平滑、反光)。

3.3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与湿度、明度(明暗)、彩度(色的强弱、鲜明的程度)都有关系。要正确的判断颜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湿度不同,颜色深浅表现上就有很大差异,在含水量较高时土壤颜色较深;观察时光线强弱不同,土壤质地,颗粒大小的不同,都会影响我们准确的反映土壤颜色。因此,在观察土壤颜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除在野外土壤湿度条件下观察土壤颜色外,还要取土壤在室内风干情况下记载土壤颜色。(2)研究土壤颜色,必须在散射光线下进行,避免因照耀太阳光和人为光线而使色泽变假。(3)观察土壤颜色,应尽量保持土块的自然状态,而不能把土壤弄得过于细碎。

具体描述土壤颜色时,除了表明它的颜色外,各人眼力误差也很大,因此同为一个颜色,因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此,最好用“涂泥法”制成卡片,即将不同颜色的土和水调成泥状,涂于白色卡片上,或人工配制土壤颜色卡,便于野外携带作为土壤颜色描述的标准。

3.4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肥力性状,对土壤分类,土壤剖面层次和土地利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精确的土壤质地鉴定,是在室内采用机械组成分析的方法进行,在野外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手测法,如研碎法和卷搓法。此外可以用放大镜的观察,来鉴定土壤质地。

(1)研碎法(干法)——在自然湿润的状态下,将土粒放在手指间摸摸试试,根据其粗糙的程度大致可定出质地的粗细。

(2)卷搓法(湿法)——将土壤湿润到可塑性范围以内,把它卷搓成不同形状,来确定质地。“干法”往往由于土质干,有小的团聚体存在而增加“湿法”比较可靠,在野外工作中,

粗糙程度,致使质地有偏粗的感觉,但在“湿法”中在鉴定粘土时,往往由于土条外部是泥浆状态,而内部水分不够,产生质地偏粗的感觉。所以,最好是两者结合起来测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的标准

质地名

肉眼可看出土壤中含有很多石块石砾(山地多为砾质土,砾石直砾质>3m

砾石含—15%轻砾质砾石含中砾质1—30%

砾石含>30%

重砾质

干时将小块置于手中,轻轻的便可压碎,所含细砂粒肉眼可见;湿时可搓成砂块,但稍加压即散湿时可搓成圆球,但不能成砂壤

湿时能搓成条,但裂轻壤

湿时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如果弯成环时即裂中壤

能搓成细土条,并可弯成带裂缝的环重壤土干时有尖锐棱角,不易压碎,湿时可搓成光滑的细土条,并能弯成完整的环,粘土压扁时也不产生裂缝,还似有光泽

3.5土壤结构

野外鉴别土壤结构的标准

结构类型结构名称大小直径(mm)实物比拟

>20 小于拇指块状结构(面、棱不明显)大

胡桃20—团块状结构(面、棱不明10 大中黄豆—胡桃—1 10显)

粒状结块状、—105 小米小

构核块状结构(面、棱明显)20—10 大小栗子中蚕豆10—7

小玉米粒7—5

粒状结构(面、棱明显)—53 高粱米—黄豆大

中绿豆—小米 1 3—小小米—105

棱柱状结构>30 棱柱状结构(面、大于二指棱明显)

柱状结构大于三指(面、棱不明显)大>50 柱状结构中指30 50——23小小于二指<30 片状结构厚片状结构3 5—薄板硬纸片—31 中<1

鱼鳞薄

在具体进行土壤结构描述时,必须注意:(1)只有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对土壤结构的判定比较容易进行和得到真实的结构。因含水太多时,结构单位膨胀,很难分辨出结构的真实面貌;(2)土壤中每一层的结构,常常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以“混合”形态存在。就是说,既可能有块状的,又可能有粒状的,这时我们就应该进行详尽的描述,既要说明其结构的种类,又要阐明其剖面内的变化。

垒结状况6.3.

垒结是指土壤结构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的性质,实际上包括了紧实度、孔隙度和裂隙度等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单位之间,有时是比较紧密的连接,有时又比较疏松的连接。当连接疏松时,孔隙多而且一般较大;相反,如果连接紧密,则孔隙要少而且一般较小。

土壤的垒结性与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结构及其胶结物的化学组成、土壤的湿润状况、生物活动等都有紧密关系,特别是耕作土壤的表层与人为的耕作关系很大。

紧实度是说明垒结状况的指标之一,根据土壤松紧情况,可把紧实度分为五级:

(1)坚实:干时形成大的土块,极为坚硬,用手很难弄开,用刀切割会留下很光亮的切面。这多为粘质无结构土壤和柱状碱土所具有的性状,其胶结物多为矿物质凝胶,如铁的氧化物或硅酸胶体等。

(2)紧实:干时也是很坚硬的小土块,用手也很难捏碎,但用力可以刻划出1—2厘米的刀痕。这一般为粘质、重壤质、无结构、少孔隙的土壤所具有的特性。

(3)稍紧实:这种土壤具有较好的微结构,或者其机械组成彼此间胶结不紧,土块放入手中略加处理即可自由地分散,用刀可以较为容易地插入几个厘米的深处。

(4)疏松:土壤结构之间多为裂隙和孔隙,干时易分散,刀子极易插入土中,一般多为砂质、砂壤质、非盐渍化而有结构的土壤所具有的特性。

(5)松散:干时为完全松散的土体,土粒间互不粘结,当轻轻加压,即各自散开,一般砂土都具有这种特性。

应当注意,以上五级均指土壤在干时或微湿润状况下的垒结状况。野外工作时土体比较湿润,干后松紧状况必然变化。因此土壤过干或过湿时,必须作一些补充描述和研究。

3.7孔隙状况

土壤结构内部或土体内部的孔隙状况,是反映垒结状况的另一项指标。土壤的总孔隙量称孔隙度。单凭土壤的孔隙度还不能说明土壤的孔隙状况,往往还根据孔隙大小、孔隙多少及裂隙性质来加以研究。

(1)孔隙大小作如下的分级:

小孔隙—孔隙直径<1mm 中孔隙—1—2mm 大孔隙—2—3mm

海绵状孔隙—3—5mm 穴状孔隙—5—8mm 蜂窝状孔隙—>8mm

(2)孔隙的多少可用孔隙间距离来衡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少孔隙:孔隙不多,孔隙间距离约1.5—2.0cm;中孔隙:约1cm;多孔隙:0.5cm

(3)根据土壤结构单位间裂隙性质,其裂隙度可分以下几级:

小裂隙:裂隙宽度<3mm 中裂隙:3—10mm 大裂隙:>10mm

在野外,孔隙的多少也可用如下标准估计:

个/10平方厘米个/25平方厘米

少1—50 1—3

中51—200 4—14

多>200 >14

以上量的统计包括质地孔隙、构造孔隙(结构及龟列等)、特殊孔隙(根孔、动物孔、气孔等)的总量。

通常在观察和描述时,不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单个性质,而是综合全面考虑,采用三角法描述。如疏松、多小孔、有裂隙,这就表明这种土壤,按照坚实度分是疏松的,而结构单位内部是多小孔的,结构单位之间是有裂隙的。

3.8新生体

对它的形态、数量和出现的部位进行深入地描述和研究。为了测定新生体的化学组成,在野外可进行简单的定性试验。可用小刀将新生体刮在表玻璃上,滴加蒸馏水,取出一部分-2-加AgNO鉴定Cl,另一部分加BaCl鉴定SO处理,HCl的5%。如新生体不溶于水,则用342.BaCl鉴定SO如有泡沫反应,即为CaCO。石膏不起泡沫反应,但可溶于盐酸中,并可用432侵2-。

入体3.9经只是由于机械作用而使某些物体混入土中。侵入体与土壤形成过程本身的关系不大,常发现的有石块、砖瓦片、陶瓷片、碳片、贝壳等。在观察时应记载某种类及数量,借以了解侵入体的来源和成土环境的某些特点。植物根系3.10则根系一般如土壤肥力条件较好,植物根系的发育情况,往往是土壤环境的直接指标,发育正常,相反,根系发育瘦弱。土层坚硬时,根系就难以穿插,如土壤的地下水位较高,则根系只在表层发育等等。绘制根系分布形进行根系的定量调查,在草原土壤或森林土壤调查等专门性的工作中,态图等。一般的土壤调查,只要观察记载根系发育的情况。动物活动3.11调查土壤中动物活动,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土壤肥力的间接指标,如蚯蚓、田鼠、蚂蚁,各种昆虫及幼虫等。还可以结合特殊的病虫害防治而配合进行特殊的土壤调查。.土壤剖面的描述和样品、标本的采集4 1描述记载4.按照剖面的要求挖掘土坑后,将坑壁削平,然后用小刀或小铲修整新鲜的土壤剖面壁,研究土壤剖面的整体构造并划

分土壤剖面的从上往下,分别观察各种结构单位的自然断口,发生层次,然后加以详细描述和记载。在描述土壤剖面之前,应尽可能准确的记载土壤剖面的地理位置,把图例画在底图上,并标上顺序号。在野外土壤剖面的记载,应根据调查目的而记载着不同内容。一般按下表进行记载。土壤调查记载表

调查人期剖面号码日

质观察地点拔母海侵蚀状况地下水埋深地形利用现状土壤名称植物

剖面说明(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湿度、新生体、深发生土壤采样层次过渡等)剖面度层次深度

在描述和记载了土壤剖面以后,为了对土壤费力性状及发生学特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应分层采取土样进行定量分析。取样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土壤的认识及判断是否正确。否则,无论分析化验进行得多么精细和准确,都将是徒劳无益的。

4.2样本采集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土壤取样有如下几种方法:

4.2.1土壤学取样

厘米左右从上到下的平10—5)柱状取样法:将已经整理好的土壤剖面中间划两条相距1(.

行线,刮去其表层,然后自下而上在每一个土层内挖取一定量的土,一般在一公斤左右,但要保证足够分析所有项目,然后装入布袋内,以备分析;

(2)典型取样法:为了研究土壤的生成发育,研究土壤剖面中物质的移动,如胶体、重金属、碳酸钙的移动等,一般是在剖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取样,而不要在过渡层上取样。为了避免污染,要刮去其表层,从下而上的逐层取样,一般上层取样较密,下层较稀。

取样后应按层次用铅笔写好标签,一式两份,分别放在袋内、袋外,以备查考。

4.2.2土壤农化取样

为了解调查区内土壤耕层的养分状况,作为正确分配肥料,合理利用土地或绘制土壤农化图,一般采用土壤农化法取样分析,其特点是:不是从整个剖面分层取样,而是在耕层取样;不是单点取样,而是多点取样,加以混合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这种取样方法,可以避免典型取样波动性较大的弱点,而且有普遍的代表面较广的优点。

4.2.3整段标本的采集

在观察一般土壤剖面时,并不采集整段标本,但为了详细观察研究,与陈列标本及教学示范等需要,在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剖面上,采集整段标本。

采集前,首先要准备好符合规格的(一般100×25×8厘米)土壤标本盒。采集时先用刀或铲将剖面修整成一突出的土柱,大小与标本盒相符,然后将盒套在土柱上,再将剖面切下,加以修整,装好盒盖,注明号码,土壤名称,采集地点等,以备装运。整段取样一般比较笨重,亦有用胶布粘取薄层土样代替,运输及存放均较轻便,但技术要求高,粘合剂也要求严格,否则容易脱落,不易保存。

4.2.4标本盒取样

为了进行土壤分类的讨论和拼图,把调查区有关主要制图单位的土壤标本分层装入土盒内,土盒一般是3×25厘米,取样时应分层自下而上,分别装入盒中每一格内,以便在室内进行比较。土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喜爱偏好及对地理掌握的难弱项。 二、调查过程 在七年级18个班分发地理调查问卷100份,每个班随机抽取若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有效答卷97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使学生认识基本地理知识 有80%学生认为有达标,另有15%认为可以再加强,从上面调查统计得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都能掌握,另有一两成学生认为在讲述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强,合计95%同学能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达标。 2.对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 有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还有7%的学生则读不懂地理图表。 3.认为地理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地理填空图册自测 有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另有15%的学生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接受。 4.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你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式是 该题有87%的学生通过课堂和教材来获取和加工地理信息,5%的学生通过上网了解,3%的学生通过地理课外读物获取。 5.你对新教材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调查统计学生对大洲和大洋,人种和人口,国际合作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 6.你认为新教材中哪部分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有待加强调查中学生整体认为在地球和地球仪,地形图和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难度过大,需要深入加强。 针对上面调查的数据显示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地理这门课的开设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这是个好的现象,因为很多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学以至用。 (二)独立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仅有13%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完成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加工,87%则是通过地理课堂来完成获取与加工地理信息;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大,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对图表的自学能力。地理学习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地图和图表的学习,中学地理课程学生必备的除了课本还有地图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地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地点:三清山 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2021年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 胡舜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初二(5)班邮:528300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华盖路及其附近环境的调查,了解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特点;培养自己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的能力。 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华盖路步行街的资料; 2、带齐笔记本和笔到该地进行实地调查; (注:被调查商店为: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日顺皇皮鞋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调查结果: 1、华盖路步行街的概括: 华盖路长约1千米,于前几年曾进行大型改建、维修与装修,使其变成为一条富有古式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有数百家商铺。现已有数家着名品牌的商店进驻,人流不断,商机无限,使步行街成为大良最热闹的街道之一,也成为大良着名的旅游区和象征之一。 2、调查华盖路步行街商场店铺类别、商品基本结构。 商场店铺类别 鞋类 服装类 百货类 眼镜类 钟表类

商场店铺名称 日顺皇皮鞋专卖店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 卡西欧钟表专卖店商品主要 国内 国内 国内、外 国内

国外 商品档次情况中低档 中档 中高档 低档 高档 经营情况评价比较好 好 比较好

好 一般 生意好坏原因分析 位置好,价钱比较合理 位置好,品牌较有名,但价格较高 位置好,信誉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价格偏低,但质量一般 位置较一般,且价格较高 问题分析: 1、如果你开店经营,你考虑的主要货物(类型)有哪些? 答:我会考虑销售一些顺德的特产,如崩沙、牛乳等。

2、请你对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我认为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错。我的建议是:其一,将步行街内显得格格不入的华盖市场搬走,将其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其二,将步行街内一些不该出现在旅游区的店铺,如游戏机室等坚决取替;其三,多派保洁人员清洁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洁。 调查体会: 我觉得这次的考察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原因在于准备较充足,途中也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不足的是,可能写得不够全面。但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野外地理考察报告

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 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 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 一、考察目的: 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 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 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 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 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 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5、参观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了解了我国大陆的钻探技 术,这项工程的胜利竣工获取了大陆基 岩研究的宝贵资料,对地质勘探提供了 许许多多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地 球的演化历史、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主钻孔位置:38.095300N、40.3778740E,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的江苏省东海县钻探一口深达5000米的科学钻井。 6、考察了位于连云港附近的花果山--花果山是拍摄电视《西游记》的主要外景地,这里的山石、树木、花草都较特殊,对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气候的考察意义较大。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顺德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学校:杏坛中学 班级:初二(1)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志聪 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一、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 三、成员分工: 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 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四、调查时间安排 五、调查报告 (一)、杏坛的概况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全镇以工业立镇为指导思想,积极发展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广东康宝有限公司消毒柜系列产品为龙头;以塑料、饲料、农产品深加工、制衣、染整、建材、化工等形成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全镇共有1300多家工厂企业,其中较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最新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实 习 报 告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2017年北京市中考改革调研抽样测试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试卷 第1页(共15页) 北京市中考改革2017年调研抽样测试 地 理 试 卷 姓名 班级 学校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的形状是 A .椭圆 B .圆弧 C .球体 D .方形 2.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①地表海洋深度 ②地球平均半径 ③地球表面积 ④陆地平均海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学校组织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2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 3.出发地点①地的海拔高度是 A .300米 B .200米 C .400米 D .100米 4.图中最有可能找到河流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5.图中②③④⑤处,坡度最陡的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图2 图1

地理试卷 第2页(共15页) 图3为某同学读《海底两万里》时,在插图上绘制的“鹦鹉螺号”航行路线。读图,完成6、7题。 6.插图属于 A .国家图 B .亚洲图 C .世界图 D .半球图 7.从航行路线图中可以看出“鹦鹉螺号” ①经过的海洋 ②航行的方向 ③潜行的深度 ④经过的海底地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4为印度软件产业增长状况图。读图,完成8、9题。 8.软件产业 A .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B .属于传统工业 C .受气候影响大 D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9.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特点是 A .出口额不断减少 B .国内收入不断减少 C .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不断增加 D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减弱 图5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 .90°N ,150°W B .60°S ,120°W C .0°,120°W D .0°,60° E 11.乙地所在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南极洲 12.丙地所在的大洋是 A .北冰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图3 图4 图 5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怎样提高地理野外考察的成功率

怎样提高地理野外考察的成功率 谁都知道野外考察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地理基础知识,打开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走出去,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乡土、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但在野外考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多数学生对野外考察很感兴趣,认真察看、思考和分析,但也有些学生看好奇、凑热闹,甚至当作玩,做一些无关的事情。若教师组织、指导不得法,则学生考察会流于形式。只有教师指导得当,考察才能成功。因此,野外考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重难点,为了提高成功率,必须做到: 一、目的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重难点,特别讲述乡土地理旅游业等,应选专题,如“红土壤的改造”、“乡镇企业的发展”、“沼气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后旅游资源的开发”、“城乡发展变化”等,创造条件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考察时教师必须写好考察指导,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方法、路线及顺序,便于学生考察。拟定考察计划时,也可同学们一起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利于学生把计划变成自己的意愿,促进学生参加考察的积极性,提高考察效率。 二、编排考察小组,考察所需物品备带 考察前必须编排合理的小组,选定组长,也可邀请生物老师和班主任参加指导。同时要敦促学生带好考察所需的简易仪器物品,如笔记本、绘图纸、铅笔、尺子、照相机等,以便考察能够顺利进行。 三、认真进行考察,努力作好笔记 出发时整队,清点人数,讲清考察规则和纪律,检查物品是否带齐。到达现场后,要求学生按印发的考察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分析、开展调查和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做好记录,现场完成草图、素描、拍照等,做到观察仔细、绘图精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大小比例适中,力求对自然景观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字说明要准确简练。 四、完成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考察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让每个学生都写出考察总结报告,将观察到的地理内容、数据、新的信息和发现的新的问题、拍到的新镜头和个人的体会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便今后在工作、学习中应用。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9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地理专业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堂教

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0′4″~109°47′28″,北纬20°4′~21°′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