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合集下载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
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 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 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 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 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出现原因:
①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影响 (3)代表企业:
民族工业 出现
简中 要国 分近 析代 其工 原业 因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的含义: 经济——工业化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采用大机器生产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 的蒸汽机在此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知识回顾
1.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形态及特点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开放 通商口岸,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第7单元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7单元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补充: 买办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推 销商品、掠夺资源、进行经济侵略活动的代理人。鸦片战争后在中 国出现。 买办资产阶级:指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大资产阶级。它为帝国主义国家所豢养,跟本国封建势力也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发展成为官 僚资产阶级。
(4)特点: ①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落后 ②后天畸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夹缝中生存: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由于民族工业的特点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革命性、软弱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 有同其妥协的一面。 (5)影响: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实业救国思潮进一步传播。
4.(2016·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 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 (2014· 新课标全国Ⅰ文综)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 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 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A项错误;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 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C项错误; 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 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 正确。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近代海军: 北洋水师军旗和舰艇
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兴办近代教育 目的:
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措施: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 采用新式方法教学,中国出 现了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送留学生出国 深造,从而培养了第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 技的近代化人才。
抓关键:表明自然经济 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 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2013· 北京高考)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 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 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机?目的是什么?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 表。
曾国藩
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 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
)
答案:A
定时空
5.(2014· 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 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 “宜纵民为之, 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 B.19 世纪 8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 20 年代
说明中国使 用洋纱织布 数量增加。
(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 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 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 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晚清四大买办 ——王韬《瀛瑌杂志》
二、洋务运动
(三)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
(五)评价: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这要从1876的除夕 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 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 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 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汉 (大地主)张老三 (嘉兴县令)源自(三)代表人物: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上海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
天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 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原因?
(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第10、11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

第10、11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

第10、11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自主探究】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请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主要史实。

2、对洋务运动作简要评价,并思考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关系。

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艰难发展历程。

1、请列举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和主要代表企业名称。

2、自民族工业产生后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共经历了哪三次发展热潮?请说出每次热潮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请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发展缓慢的原因。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掠夺和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危害?5、在民国时期,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分别是如何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讲授学案【合作探究】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请问材料二中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

“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

……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

卜内门公司千方百计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给永利碱厂的工作制造困难(注:例如,制碱一担,需粗盐两担。

盐价本贱,粗盐每担不过两角。

但政府抽的盐税为制盐成本的几十倍。

……永利请求北洋政府准许制碱工业用盐免税。

卜内门公司企图通过盐务稽核所阻挠免税的实现,但未能得逞),并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共44张ppt)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共44张ppt)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局限性:失败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1、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 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 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核 心。 4、依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 败的根本原因。
小农经济为主: 1.男耕女织;
2.自给自足。
虚拟时空二:
从郑观应记事起,家里的日 子就越来越难过。他发现祖辈流 传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一 些农户迫于生计卖掉了土地,以 前从来不愁销路的土布现在鲜有 人问津,市场上流行一种纺织精 美、细密柔软的洋布。据说,这 种布穿在身上那是相当相当的舒 服。请思考,洋布为什么会流行? 它对小农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发昌 机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刺激 B.沿海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优越 C.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 政策 D.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料丰富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郑观应( 1842 年 7 月- 1922 年 5 月),广东香山 县(今中山市)三乡雍陌 人。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 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 忱的爱国者。
虚拟时空一: 1842年,一个小生命在广东香山县 雍陌村呱呱坠地了,他就是郑观应。这 里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请大家勾勒郑观应祖辈们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
崇厚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
1890
张之洞
我国人自行设计 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 轮船“黄鹄”号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陈启沅
陈启沅雕像(广东佛山陈启沅纪念馆)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继昌隆缫丝厂旳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开办了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始,这个磨坊规 模不大,只有一台磨面机,司务员2人,小工10余人。机器磨磨面“出面 极多,且面色纯白”,朱其昂获利丰厚,每年可达六七千两白银。在贻 来牟机器磨坊旳影响下,上海、福州、北京相继办起了机器面粉厂。
洋务派开办旳民用工业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开平矿物局股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铁路
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后 来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图为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情景。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铁路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唐胥铁路,1881年11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 全长11公里,后来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
——包世臣《安吴四种 》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旳破产农民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以流浪为生旳乞丐
难民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上海旳棚户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买办之家》剧照
20集电视连续剧《买办之家》旳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旳天津。全剧经 过对一种买办家庭及其广泛旳社会关 系旳全景式旳描写,呈现了123年前 旳中国社会与历史风云。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制造局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我国最早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李鸿章1881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 共 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 同 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 探 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究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 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 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 重点有何不同?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思维迁移: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两次鸦片战争 被卷入资义市 向西方学科技 场,小农经济 师夷长技 开始解体,近 中体西用 代工业产生 向西方学制度 列强在华设厂, 维新思潮 进行资本输出, 民族工业初步 三民主义 发展 向西方学思想 民主与科学
荣德生
荣宗敬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 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说。 荣氏家族为中国著名家族,是一支庞大的华人资本家 家族,松散的分布在世界各地,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 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 西、德国和港澳等地。荣氏家族在中国内地,被称为“红 色资本家”。
“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毛泽东
张 謇( 1853一 1926)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 1894 年考取状元,中国近代 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 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 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 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 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 元实业家”。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 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广义上,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时期的 官营企业都属于民族工业。狭义上则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即采用机器生产的私营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
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 业。
材料3:
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
材料4: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 “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 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 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 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鸦 片 战 争 后 c洋务运动的诱导 b外商企业 的刺激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基本
19世纪60、70年代
东南沿海地区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初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发展轻工业,特别是 传统的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尤为迅速。图为张 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德生
上海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
思考: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的民族工业的特点?
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 50余家, 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 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 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 本的1/10。
民族工业的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或靠近通商口岸的地方 (3)工业布局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 (4)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 艰难生存发展
【阻碍】夹缝中成长,受本国封建势力及外国资本主义双 重压迫。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批留美幼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 中心
(4)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这是其不能达到目的的根 本原因。
4、评价
怎样客观地评价洋务企业?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积极意义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④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⑤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二、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
洋务的概念: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 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 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英法联军
1 .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太平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内忧外患)
英法联军的侵略
2、目的: 用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概况:
(1)军用企业(自强)
类 型 军 事 工 业 创办 地点 名 称 特 点 者 曾国 安庆内军械 第一个近代 安庆 军事工业 藩 所 李鸿 江南制造总 最大的军事 上海 工厂 章 局
军事工业 经营形式是官办 弊端
a、消耗高而效率低; b、大小官员贪污成风; c、清政府官僚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 术大权都操纵在洋人手中.
著名企业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外 自国 然资 经本 济主 解义 体入 较侵 早较 )早 ,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
发昌机器厂
3、民族工业的影响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 的近代化
四、初步发展
1、原因:
(1)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中国人民收回路权运动的促进作用。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两面性
总结归纳: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性和妥协性
两面性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根本原 因)。一方面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 迫束缚,因而有革命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因而又具有 妥协性。
瓦解的原因
2、小农经济解体的影响: (1)中国逐渐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 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 个新兴的阶层。
买办: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 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 人。随后他们进一步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凭借 着对西方的了解,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诸方面发挥了较大影响。
材料5:祝大春办公益纱厂,“为营业起见,利
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给英人,改 为中英合办。”
材料6:(中国商人)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
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 税率高达40%到50%。
材料7 :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房,
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 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 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 的“刁商”,“经督察院奏准,令撤去”,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民族工业处境艰难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民族
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夹缝中生存”是指在列强与本国 封建专制统治的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列 强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 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压制民族工业发展; 清政府则通过征收高昂厘金和各级官吏的 敲诈勒索,增加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 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造成的
张 謇 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 教育家,清末状元。 毛泽东说过:"谈到中国民族 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 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1853年(咸丰三年),张謇 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他自幼 聪颖,三岁能背《十字文》。十 二岁时,塾师出上联:"人骑白马 门前去",张謇当即对曰:"我踏 金鳌海上来",对仗工整,不同凡 响,一时传为佳话......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一种 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 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 棉花客大都折本、甚至破产。
以流浪为生的乞丐
难民
1、表现:小农经济的解体;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瓦解的表现: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严重制约发展
(2)民用企业(求富)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问题
类 创办者 地点 型


特 点
民 李鸿章 用 天津 开平煤矿 工 汉阳 汉阳铁厂 业 张之洞 湖北 湖北织布局
第一家近代 上海 轮船招商局 轮船公司
第一个用机器
开采的大煤矿
民用企业
作用:分洋人之利,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 企业 民族 工业
自 然 经 济
外 资 企 业
19C60~70A 19C50~60A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变动趋势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