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和麦子

合集下载

稻子和麦子

稻子和麦子

时间:2010年 11 月 12日星期(上午)班级:中(5)班活动名称:稻子和麦子执教者:陆雅萍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在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区分稻子和麦子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制品。

活动准备:稻子和麦子的图片、稻子和麦子图夹文故事、操作材料(米、面制品)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了解故事内容)1、这几天,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你们知道在秋天里有哪些庄稼丰收了吗?(稻子、麦子、高粱、棉花、大豆、玉米等)2、秋天真是美丽的丰收季节,稻子有一个跟他长得很像的朋友,是谁呢?(麦子)我们听听故事,他们两个之间发现了什么事情?3、从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1)稻子和麦子分别长什么样子?故事里怎么讲的?(2)大地妈妈为什么把他们分开?(3)稻子和麦子生长在哪里?小结:原来呀,麦子肚子上有一个口子,稻子头上缺了个口,稻子生长在水地里,麦子生长在旱地里。

过渡语:我们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二、认识稻子和麦子(运用实物初步认识与区分稻子与麦子)1、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

(区分稻子和麦子,出示实物)关注二个观察点:(1)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2)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小结:稻子摸上去比较毛糙、颜色淡一些,麦子摸上去比较光滑,颜色深一些。

4、刚刚说了稻子和麦子的样子长的不一样,但是有没有谁知道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有谁知道这个秘密吗?三、了解米面一些食品1 你知道稻子可以做什么好吃的食物?还可以做什么?2 那么麦子可以做什么好吃的食物?小结:原来稻子变成米粒,然后可以做许多好吃的食物,而麦子变成面粉,可以做饼干蛋糕等好吃食物。

稻子和麦子

稻子和麦子

稻子和麦子的区别
稻子和麦子的区别
1、类别不同
(1)麦子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属于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都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属于三大谷物之一,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按照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我国主要生产冬小麦。

(2)稻子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是稻属中作为粮食时间最为悠久和最主要的一种,属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喜温喜湿,成熟时约为一米,叶子细长。

稻子按照稻谷类型可分为籼稻和硬稻、早稻和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稻子果实即为稻谷,去掉外壳后称大米,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形态不同
(1)麦子杆直立,丛生,叶片扁平、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呈方圆形。

穗状花序直立,被称为“麦穗”,果实呈扁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浅褐色,果实两端稍尖或顿圆,果实的粉末呈白色,该植物的茎叶、干瘪的种子、种皮等都可以供药。

(2)稻子杆直立,叶子两列互生,呈线状披针形。

稻子属于须根系,穗为圆锥状花序,较为松散,自花授粉,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呈长圆状,两侧压扁,含有小花,锥刺状,有短芒。

3、环境不同
(1)麦子生存需要结构良好耕层较深的土壤,这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

麦子属于长日照作物,如果光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

(2)稻子喜高温、湿润、短光照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幼儿园中班教案《稻子和麦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稻子和麦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稻子和麦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身边的农作物》章节,详细内容为认识稻子和麦子这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能够区分两种作物。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的区分。

重点:让幼儿了解稻子和麦子这两种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稻子和麦子的实物、图片、生长过程图解、PPT课件。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实物,让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10分钟)利用PPT课件、图片和生长过程图解,向幼儿讲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比较稻子和麦子的实物和图片,让幼儿学会区分两种作物。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和彩泥,让幼儿动手画出稻子和麦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稻子和麦子》2. 内容:稻子:生长在水里,叶子狭长,果实为稻谷。

麦子:生长在旱地,叶子宽大,果实为麦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农田,实地观察稻子和麦子的生长情况。

开展“粮食节约”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4. 板书设计的内容。

5. 作业设计的具体题目和答案。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大班科学教案《稻子和麦子》

大班科学教案《稻子和麦子》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稻子和麦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稻子和麦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稻子和麦子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稻子和麦子的图片、实物、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介绍稻子和麦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

3. 操作:让幼儿亲手触摸稻子和麦子,感受它们的质地。

4. 比较: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比较稻子和麦子的异同。

五、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找还有哪些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画画的形式,表现稻子和麦子的特点。

3. 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稻子和麦子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操作、比较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3. 搜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参观农田,实地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民叔叔阿姨来园,给幼儿讲述稻子和麦子的种植、收割经验。

3.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稻子和麦子的手工艺品。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何调整和改进。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九、教学resources:1. 图片素材:稻子和麦子的图片、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

2. 实物:稻子和麦子的标本、种子。

3. 视频资料: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视频。

4.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教学卡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稻子和麦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稻子和麦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稻子和麦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食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稻子和麦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及其食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稻子和麦子,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知道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及其食用价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稻子和麦子的外形特征及其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稻子和麦子的实物、图片、PPT、生长过程图解。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长什么样子?”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图解,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的生长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盒和放大镜,让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的实物,进行对比。

(2)教师提问:“你们能说出稻子和麦子的区别吗?”六、板书设计1. 稻子:外形特征:叶片狭长,稻穗丰满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抽穗、成熟食用价值:大米、米粉、米酒等2. 麦子:外形特征:叶片宽大,麦穗紧凑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抽穗、成熟食用价值:面粉、面包、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稻子和麦子的外形。

(2)写出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

2. 答案:(1)稻子:叶片狭长,稻穗丰满;麦子:叶片宽大,麦穗紧凑。

(2)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抽穗、成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稻子和麦子有了直观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稻子与麦子

中班科学教案稻子与麦子

中班科学教案稻子与麦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幼儿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单元“认识农作物”,主要围绕稻子与麦子两种农作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加工过程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稻子与麦子”。

2. 详细内容:稻子与麦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种植与收割时间、加工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稻子与麦子的外形特征,能够区分两种农作物。

2. 掌握稻子与麦子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收割时间,培养对农作物的关爱意识。

3. 知道稻子与麦子的加工过程,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食物的珍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稻子与麦子的生长环境和加工过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稻子与麦子的外形特征、种植与收割时间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稻子、麦子实物,生长过程图,加工过程图,PPT。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稻子和麦子的生长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实践观察(15分钟)1)分发稻子、麦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稻子与麦子的生长环境、种植与收割时间。

2)展示稻子与麦子的加工过程,让幼儿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幼儿思考稻子与麦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珍惜食物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稻子与麦子2. 内容:1)稻子: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种植与收割时间、加工过程2)麦子: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种植与收割时间、加工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人吃饭时,稻子和麦子食物的消耗情况。

2. 答案示例:观察记录表:家人姓名:________食物名称:________消耗量:________消耗时间:________感受: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稻子与麦子的知识。

三字经解释: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三字经解释: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三字经解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dàoliángshū稻梁菽màishǔjì麦黍稷cǐliùgǔ此六谷rénsuǒshí人所食【注释】稻:稻子。

粱:谷子,小米。

菽:豆类的总称。

麦:麦子。

黍:黍子,玉米,玉蜀黍,去壳后叫黄米。

稷:高粱。

谷:谷物的统称,俗称粮食。

食:吃的粮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

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故事】中国的老祖先们,先学会了畜牧后,才开始播种耕作。

在尚未动的畜牧前,只能拿着木棒、网子到深山里捕捉野兽;当他们发现一时宰杀不完的野兽,能够关在栅栏内饲养后,大家便把捕捉来的野生动物关了起来,等到需要时,再捉来宰杀,这也就是畜牧的起源。

以前有着利爪的动物,像牛、马、羊……等,因为被人饲养而不能再随意乱跑,所以那些利爪便慢慢退化了。

人懂得利用畜牧来供应自己的食物后,又在偶然间,发现牛羊喜欢吃某种谷子,便撒了一些在栅栏四周,没想到,第二年这些谷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长成了结满谷子的植物,就这样,人类学会了耕种。

不过,并非种植物结的果都适合人类食用,在众多野生的植物中,稻子、小米、麦子、黄米、高粱等谷类,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这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主粮“六谷”。

【赏析】这个节讲的是作为人类食物的“六谷”。

“稻”,多产于南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米,是我们常吃的主食;“粱”,又叫粟,也叫谷子。

谷子去了壳之后叫小米,因其色黄,所以叫黄粱;“菽”,是豆类的总称。

指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等各豆类粮食;“麦”,俗称麦子,是我们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多种。

麦子磨成面粉,俗称麦面,再制成馒头、面条、油条、大饼等主食给我们享用;“黍”也叫“黍子”,是一种黏黄米。

大班科学《稻子和麦子》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稻子和麦子》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稻子和麦子》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稻子和麦子,知道它们是常见的粮食作物。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能够分辨稻子和麦子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分辨稻子和麦子,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稻子和麦子的实物样本、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稻子和麦子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认识稻子和麦子: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实物样本,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比较稻子和麦子:让幼儿比较两种作物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讲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它们是如何从种子变成成熟的粮食的。

5. 总结:让幼儿复述稻子和麦子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稻子和麦子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家园互动情况,评价他们对稻子和麦子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纸张和剪刀制作稻子和麦子的模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户外活动:带幼儿参观农田,让他们亲自体验稻子和麦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程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家长沟通与指导:1.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家庭中可以如何配合教师进行教育。

2. 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和关心农业、科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子和麦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

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1、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
活动反思:
稻子和麦子对于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从来没亲身体验过。

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透过班里家长的配合,做了一张调查表并且带去看了收割好的稻子。

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并且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稻子和麦子、故事:稻子和麦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个环节中,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

由于事前的调查表和实地观察、触摸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大胆的向听课的家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大胆的展示自己。

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

首先,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由于是向家长开放的半日活动,有的显的有点异常兴奋,虽然活动氛围热烈,但是部分不能仔细倾听其他的发言,导致回答重复的比较多。

其次,的问题意识不是很强。

在活动中,我听见在我边上的在剥开稻子和麦子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其实,他在观察后产生了问题,但当我让他提出问题时,却胆怯了。

因此,我觉得对于中班的来说,培养好他们的倾听的能力比较重要。

这样,在活动中既有利于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
之间的互动。

而问题意识是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中让同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