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落户武汉
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

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试行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3~10万居民人口数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二、机构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专用标识;三、床位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观察病床5张;并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置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如转诊恢复床、老年护理床、临终关怀床,原则上不得超过50张;四、科室设置至少设有以下科室:一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1、全科诊室业务用房不少于2间;2、中医诊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3、康复治疗室应设理疗按摩床,床位不少于2张,床位间应有帷帘相隔;针灸、按摩可同设在一间;4、抢救室含急诊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配备必须急诊用品;抢救室应与治疗室邻近;二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科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1、预防接种室应设置候诊室具备登记、查体、咨询等功能;实行候诊室、接种室、观察室、资料档案室等功能分区,且布局合理;接种室内应设立5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接种功能分区,实行分区分台接种;并配有符合要求的疫苗与药品保管设备;2、儿童保健室业务用房不少于3间,设接诊室、检查室和儿童活动室;3、妇女保健室含计划生育业务用房不少于3间,设接诊室、妇科检查室、治疗室,并应设简易观察床;4、健康教育室至少配备一套健康教育音像设备电视机、电脑或音像放映机、照像机,设置健康专栏,配备一部咨询,为病人提供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三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健康信息管理室、康复病房、X光室;有条件的可设置中药炮制室;1、检验室一般应设有临床、生化、细菌检验,检验项目室内安排应符合检验工作流程;2、B超室业务用房1间;3、心电图室业务用房原则上不少于1间,也可与B超室共一室;4、药房原则上中西药房分设;有条件者应设中药炮制室和煎药室;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限制性药品应有安全贮藏处;药品品种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目录配备;5、治疗室业务用房不少于2间,分为普通治疗室、外科清创缝合治疗室;6、X光室位置应设在第一层,与其他科室相对独立;透视与摄片室分设,控制室应单设,需暗室者应单设;7、消毒供应室位置应相对独立,平面设置应符合工艺流程与洁净分区要求,不少于3间,应设消毒间、准备间与分发间;洗涤池应设通用与专用;8、健康信息管理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应有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宽带网、资料柜、办公桌椅;9、康复病房应单独分区,设置病房、治疗室与医务人员办公室;10、需保护个人隐私的科室,如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妇女保健室、X光室、B超室、心电图室等科室内应设有保护病人隐私的措施;五、人员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所有工作人员的比例≥95%,其中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30%,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二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中心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三至少有9名注册护士;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四设康复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五其他人员按需配备;六、房屋一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设病床的,每设一张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功能分区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二房屋质量应达到以下基本建筑要求:1、主体建筑最低标准要达到砖混结构,室内净高不低于,底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小于300;2、室内装修应表面整洁光滑,色调明快舒适,有利清洁消毒;医疗用房墙面、屋内墙顶与地面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医疗用房、公用门廊、楼梯地面应采用水磨石或其他便于清扫与清毒的地面材料;治疗室等墙面应适宜用水清洗,表面光洁平整,如采用瓷砖墙面;3、操作台、化验台等台面应采用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面层,相应洗涤池与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材料;4、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应有相应的防潮、防辐射及绝缘等措施,符合相关建设规范的要求;5、供应室、药房药库及其他物品保管室等应有防虫、蝇、鸟、鼠及其他动物入侵设施与条件;6、室内应通风采光良好,门窗整洁完好;不宜阳光照射的业务用房应有遮阳措施;三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放置点,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污水处理与排放达到无害化与环保要求;四配置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时的替代光源,保证应急需要;五内外部环境布局合理,明亮整洁;机构禁烟,并有禁烟标识;七、设备具备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备附后八、规章制度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等,并成册可用;九、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本标准颁布之日起,2年内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备附件2: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试行一、根据区域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可按~1万服务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二、机构标识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专用标识;三、床位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四、科室至少设有以下科室: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每室必须独立设置,符合卫生学要求;诊室、治疗室等科室内有保护病人隐私的措施;五、人员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六、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二内外部环境布局宽敞整洁,地面无污物,机构内禁烟并有禁烟标识;三室内装修应表面整洁光滑,色调明快舒适,有利清洁消毒;医疗用房墙面、屋内墙顶与地面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医疗用房、公用门廊、楼梯地面应采用水磨石或其他便于清扫与清毒的地面材料;七、设备基本设备应与提供的卫生服务相适应,同时具备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备附后八、规章制度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等,并成册可用;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备。
35274798

协议 ,在保证中心财产保值 、增值和业 务水平提升 的条件
下 , 中心的行政管理权 、 将 人事调配权 和经营管理决策权委
托给市一医院。 三是重新组建领导班子 , 实现管理人员的正常交接。 经
岗职工 , 中卫生专业技 术人员 7 其 2人 , 副高级技术 职称 4 人, 中级技术职称 3 人 。承担辖区 6 2 个社 区 9 0 余户 , 40 共 3万多人的社 区卫生服务工作 。
改。
分发挥 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 ,派出精干管理 团队和技术专
家, 为我们 带来先进管理理念 , 并在强化内涵建设和人员培 训, 探索双 向转诊机制 , 拓展服务领域 ,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实践
托管工作并不是兼并 ,托管后 的中心仍然是独立法人 单位 , 行政管理仍隶属于区卫生局, 并不是市一 医院的附属 单位。 为明确托管双方的责权利关 系, 最大程度上激发托管 双方 的积极性 , 形成工作合 力 , 实践 过程 中, 在 我们 主要 采
中国中医药 咨讯
・
21 年 9 00 月下 第 2 第 1 期 卷 8
Spe e t mbe 2 0 Vo . r 01 12 No 1 .8
8 ・ O
J un I f iaTrdt n l i eeMe iieIfr t n o ra n a io a n s dcn nomai o Ch i Ch o
持续 发展 的运行机 制和 管理机 制 ,0 8年 3月 1 20 4日, 在
市、 区卫生行政 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武汉 市第一医院 对前进街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了全面托管。市一 医院充
第一 主任 。区卫生局蒋文辉书记 、 张黎 明局长 、 峡副局长 廖 多次协调 、 指导托管工作 , 并全程参 与托 管协议 的起草和修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武政[2007]63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武政[2007]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69126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e.png)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武政〔2007〕6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工作,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经研究,现就深入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如下: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建设规划及目标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设置城镇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设置标准是:3-10万人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不到的地区(步行15分钟以外区域),每个大的社区(常住人口0.3-1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2个小的社区(常住人口不到0.3万人)共同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可适当增设。
各区人民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连片提档升级活动内容和考核之中,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实施网格化管理。
按照设置规划,到2010年年底之前,城镇地区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41个,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和群众步行15分钟内能够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标。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一)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
按照“多元化举办,一体化管理”的原则,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对由街道(乡镇)卫生院转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业务工作由所在辖区卫生局统一管理,实行“街办区管”;对由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经营管理由医院负责,业务上接受所在辖区卫生局的统一管理,实行“院办区管”;对由民营机构(社会力量)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经营管理由经营者负责,业务上接受所在辖区卫生局的统一管理,实行“民办区管”。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武政〔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武政〔202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10日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为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础(一)卫生资源1.机构。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6446个,其中医院36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0个、其他卫生机构56个。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15年底增加74.45%,其中三级医院数增加34.78%。
2.床位。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93834张,其中医院81228张。
每千人口床位数7.61张,其中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59张。
床位总数较2015年底增加16.24%,其中医院床位数增加20.25%。
3.人员。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共计14.2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2万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万人、注册护士5.73万人。
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注册护士4.65人。
卫生技术人员较2015年底增加25.49%,执业(助理)医师增加36.93%,注册护士增加26.77%。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武政办〔2020〕121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0〕12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关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1日关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实施方案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
为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功能定位,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确保社区居民获得公平、均等、同质的基本医疗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特拟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践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立足公平、体现公益,推进全市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一管理,统一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政府指导价、实施一般诊疗费,确保看病用药价格一致,向居民提供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本医疗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居民就医感受度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科学规划设置,优化现有资源,合理布局网点,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坚持公益性质。
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承担政府公益性职责,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坚持群众满意。
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居民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合格标准社区部分

科
卫
能械务勤
保 医医
生 服
检科科科
健 疗学 科 科科
务查 站
科
中
质
心
量
办
控
公
制
室
科
9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标准
A类
服务人口:1-1.5万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50m2
基本具备综合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B类
服务人口:0.5-1万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50m2
基本满足预防、 基本医疗、
健康教育功能的需要。
48
❖ 体格检查:血压:160/90mmHg,心率:80次/分, 律整,体重73kg。BMI为24.68kg/cm2。因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每年要求检查生化指标,以及时发现并 发症, 故测血钾、钠、氯、肝功能、肾功能,发 现血钾3.4mmol/L,考虑于口服寿比山2.5mg Qd有 关,社区站戴医师为王先生调整降压药寿比山改为 一平苏2.5mg po Qd(ACEI药物)和络活喜5mg po Qd,嘱其多食香蕉、橘子等水果以补充电解质。
35
A:
❖ 王先生,男性,52岁,血压最高为 170/100mmHg,有吸烟饮酒史,高血压2级 (高危)。应控制好血压,定期行肝功、肾 功、血脂、电解质、心电图、B超等检查,检 测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36
P:诊断计划
❖ 1. 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血糖 ❖ 2. 腹部B超 ❖ 3. 胸片 ❖ 4. 心电图,必要时行超声心动检查 ❖ 5. 查眼底
46
❖ 按全科医师要求,早晚两顿饭严格控制其 食盐量,将早餐酱豆腐2块改为5根咸菜 (约为0.5g盐),晚饭炒菜2g盐,并要求 在家中不许抽烟,以免家属被动吸烟。
47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04•【字号】•【施行日期】2013.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3年6月4日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将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国际交往门户之都、国际产业聚集之都、国际商贸物流之都、国际人才创新之都、国际文化活力之都、国际生态宜居之都,为建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进而建成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一)密集举办国际活动。
精心培育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文博会、旅博会、动漫展、汽车展等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国际性展会。
进一步办好国际杂技节、国际渡江节、国际旅游节、国际赛马节等节会,承办好世界女子网球协会(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等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继续办好华创会、市人民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会议等国际性会议。
办好国际园林博览会,努力打造一批本土高端会展品牌,着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会议展览活动和高端专业学术会议落户武汉。
到2016年,每年举办国际体育重大赛事2-3项,形成3-5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活动。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9.07•【字号】武政办〔2024〕89号•【施行日期】2024.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4〕8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9月7日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为全面推进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涌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武汉经验”,辐射带动全省及国家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到2025年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在83.5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年度版权登记数达到8500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显著优化,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办理周期压减10%以上,全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调解案件超过3500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显著增强,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5%,全年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100天以内。
二、工作任务(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1.加强统筹调度。
建立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定期调度、督办重点任务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