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主阅读)
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
美丽的深圳夜景
昔日深圳
深
珠
圳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1、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小结与升华】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次巨变
巨变标志
主要变化
第 一 辛亥革命
次
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和社会主义
二 制度确立
次
第 中共十一届三 三 中全会的召开 次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 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 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 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中国农村人口多。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 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 活问题,社会就不会安定的。”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 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 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 有摆脱贫困。”
2、对外开放格局
沿
经
海
济
开
特
放
区
城
特点: 点 市 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成就。
2.教学难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发展状况。
(2)提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2.讲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介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等。
(3)让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深远影响。
3.讲解改革开放的历程(1)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初衷和目标。
(2)介绍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1978-1991年,1992-2002年,2003-2012年,2013年至今。
(3)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取得的成就。
4.讲解改革开放的成就(1)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等。
(2)分析改革开放成就的原因,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
5.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深圳特区的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等。
(2)让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课后作业1.列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分析改革开放成就背后的原因。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历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9、“文革”后,“在徘徊中前进”局面出现 主要原因是 ①“文革”积累了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左 的错误仍在继续 ③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 ④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捍卫毛泽东思想 B、防止修正主义 C、执行教条主义 D、坚持“左”倾错误 1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形成于 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原因: 华国锋继续犯“左”的错误,顽固地 坚持“两个凡是”。 论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 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②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 了长期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晚年发动的“文化大 革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总体来说,他的功 绩是主要的,占七分,错误是次要的,占三分。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 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指挥的结晶。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所以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共的 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坚 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则和新结论丰富和 发展毛泽东思想。当前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就是 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重新。
工作重心转移:(1)1927年大革命失败 后,通过三大起义的武装革命实践,确立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2)1949年在西柏 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党和国家工 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逐步把我国由农业 国变为工业国的指导方针。(3)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错误方针,提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案例分析、史料解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4.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曲折与困难?
2.小组讨论: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改革开放的过程: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
3.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也是未来的预示。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时刻成为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中期欧洲的一场文化变革。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了重新发掘,推崇人文主义和理性,倡导自由思想和个性解放。
这场文化变革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迅速蔓延,引导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近代。
文艺复兴取代了一切理念上的陈旧和超验,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交流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场工业变革。
工业革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工人技能和劳动力供应等等。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的发展和革新,并使得工厂和越来越多的市场规模化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和贸易路线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的法国。
这场革命的目标是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并获得人民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是民主自由思想和革命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以及民众集结的呼声和拉山籍的维护。
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民主自由思想和平等思维的普及,必须让每个人得到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二战与冷战二战和冷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转折之一。
二战是全球规模最大最破坏性的战争, 它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导致:民族和政治纷争,军事和科技的发展。
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了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它们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与竞争极为复杂,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全球战略格局里,成为了冷战的最主要表现。
二战以及冷战的结束给世界带来了世界性的和平与发展,也推动世界走向了一个稳定性与秩序化的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中国的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该历史转折的核心是国家经济模式的变革和开放的政策从而加速对外开放,推动了市场的改革和深入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概述历史的进程中,总会有一些事件或时刻被认为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点。
这些转折点标志着历史的变革与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甚至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一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历史上,许多国家和社会都经历过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场革命的爆发往往导致旧体制的崩溃,为新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之一。
在1789年至1799年间,法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
它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概念推向全世界,激发了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
革命导致了法国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废除了特权阶级,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自由和人权的概念。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阶级起义,于1917年10月爆发。
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鼓舞了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的重要政治力量。
同时,革命也改变了苏联自身的面貌,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和国家建设。
科技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科技革命事件被认为是历史性的转折点,它们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英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技术和经济变革。
通过蒸汽机的引入和机器生产的普及,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的组织方式。
工业革命引领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增强了生产力和国家的财富。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和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革命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现代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内
沿 海
沿 海
经
经 济 开
开 放
济 特
地
放 区
城 市
区
对外开放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珠海 海南
浦东
厦门 汕 头
深圳
历史感悟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 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 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 经济合作与竞争。
自主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 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回忆三:改革后的农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回忆一:小学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 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重 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 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转折的 开端?
①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把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时期。
③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发展经济的新 思路。
二:改革:
改革含义: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点,通过分析这些转折点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历史性转折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3. 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点。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历史性转折的概念,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转折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与衰落、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明朝的海外贸易与闭关锁国等。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1 课程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思想繁荣和学术竞争为后来的统一帝国奠定了基础。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历史特点。
2. 分析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3. 探讨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3.1 课程背景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探讨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秦朝的法律、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统一措施。
第四章:唐朝的盛世与衰落4.1 课程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与衰落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唐朝的盛世和衰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