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合集下载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

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编写:缪军审阅:卞建容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通过诵读培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背景介绍关于古代文体赋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赋篇》。

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言志,艺术上重铺排、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

在发展史上,赋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四个阶段。

其中,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

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

关于《赤壁赋》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浏览黄州的赤壁矶,相继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赤壁赋》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至『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虽身处逆境却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行文流畅自如,是光照千古的名篇。

三、预习练习(一)加点的字注音壬戌()桂棹() 余音袅袅() 幽壑()嫠妇()愀然() 山川相缪()舳胪千里()( )旌旗()糜鹿()酾酒() 横槊() 渔樵()扁舟()匏樽()枕藉()蜉蝣()( :) 无尽藏()狼籍()窈并窕()()(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的通假情况并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举酒属客(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质疑讨论1、课文第二段写了客人哀婉的箫声,从第三段即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 哪些?2、针对客人的回答,作者阐述了一种什么道理?表现了他自己对人生的一种什么态度? 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五、迁移创新(时间: 20分钟 2010—11 —17)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整版)《赤壁赋》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赤壁赋》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第一课时一、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佑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此刻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

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社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内容结构表:第一段:夜游之乐---美事:美景:美感:第二段:主客异现---主人:乐甚、歌之、美梦客人:呜然、舞蛟、泣妇第三段:乐极生悲---生活空虚生命短暂欢乐难久第四段:因悲生悟---变换角度摒弃贪欲及时行乐第五段:随遇而安----嬉笑、不知学习第一段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明确:(l)可分三层: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

(完整版)《赤壁赋》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赤壁赋》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第一课时一、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佑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此刻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

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社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内容结构表:第一段:夜游之乐---美事:美景:美感:第二段:主客异现---主人:乐甚、歌之、美梦客人:呜然、舞蛟、泣妇第三段:乐极生悲---生活空虚生命短暂欢乐难久第四段:因悲生悟---变换角度摒弃贪欲及时行乐第五段:随遇而安----嬉笑、不知学习第一段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明确:(l)可分三层: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

(完整版)《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一)1、苏轼《赤壁赋》中用,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是 ,。

3、《赤壁赋》用,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4、《赤壁赋》中用,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赤壁赋》中用,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二)6、 , ;,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

7、《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8、《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

10、《赤壁赋》中用 , 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11、《赤壁赋》中客人认为他与苏轼不在官位,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三)12、《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13、《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句子是,.14、《赤壁赋》用 , 两句写出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15、《赤壁赋》中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的,;, .1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用,; , 表明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并从中得到乐趣。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答案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舳舻千里,旌旗蔽空.10、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篇一」一、填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派的代表词人。

二、读音1、戌2、窈窕3、万顷4、倾诉5、冯虚御风6、暴虎冯河7、倚歌而和8、船棹9、追溯10、晦朔11、袅袅12、旌旗13、嫠妇14、沟壑15、郁闷16、舳舻17、酾酒18、渔樵19、憔悴20、匏樽21、沧海一粟22、战栗23、携带24、挟带25、卒莫消长26、宝藏27、斟酌28、佳肴29、杯盘狼藉30、枕藉31、慰藉32、蕴藉三、指出下列句中粗点字的活用现象和活用意义及类型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知东方既白。

四、解释下列粗点字在句中的意义1、纵一苇之所如。

2、乐而不能去也。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吾与子所共适。

7、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结构相同的项例句:惑之不解,吾未见其明也。

A、渺渺兮予怀B、寂寥而莫我知也。

C、客有吹洞箫者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E、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阅读第一段后按要求做题1、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2、这段文字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八、阅读第二段后按要求做题1、作者描写的箫声有什么特点?2、又是怎样描写箫声音的?九、阅读第三段后做题1、客人为什么要引“明月星稀”诗句?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3、“而今安在哉?”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

高一语文(语文版)一作业: 4.10赤壁赋 含解析

高一语文(语文版)一作业: 4.10赤壁赋 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正,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C.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解析:选C.骤:屡次、多次。

错误!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侣鱼虾而.友麋鹿不敢言而.敢怒C.而卒莫消长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哀吾生之.须臾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解析:选A。

A项,……的样子;B项,表并列/表转折;C项,表陈述/表判断;D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错误!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概.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D.两段选文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解析:选C.选文中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喻”,而不是“比较”.错误!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姓名:班级:分数:基础知识(74分)注音(14分)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 ) 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 )戌扁()舟(二)解释加点字(18分)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词类活用(11分)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⑴.之(6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4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4分)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4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五)重要句式(13分)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8、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4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2分)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2分)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2分)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课时作业10:第16课 赤壁赋

课时作业10:第16课 赤壁赋

赤壁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壬戌./须.臾窈窕./挑.剔徘.徊/流派.B.白露./揭露.船舷./嫌.弃飘渺./藐.视C.嫠.妇/罹.难绸缪./悖谬.渔樵./陡峭.D.麋.鹿/风靡.蜉.蝣/饿殍.狼藉./枕藉.2.下列句子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托遗响于悲风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治.官舍治:修筑。

B.农夫相与忭.于野忭:喜乐、喜庆。

C.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属:劝人饮酒。

D.今天不遗.斯民遗:赠送。

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以“喜雨”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①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②丁卯大雨,三日乃止③农夫相与忭于野④于是举酒于亭上⑤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⑥太守不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自编作业13 《赤壁赋》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金环秀编一、选择题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徘徊于斗牛间之 D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B .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A.只有①②同B 只有①④同C .只有②③同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通“缭”,缭绕。

10.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 •选出对第二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A.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遗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 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

D. 本段文字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2.给加点字注音:①苏子愀然()②挟飞仙以遨游()③举匏樽以相属()④酾酒临江()⑤逝者如斯()⑥卒莫消长()⑦曾不能以一瞬()⑧苟非吾之所有()⑨虽一毫而莫取([⑩所共适()13..第一段文字作者借^ 的方式,以客之口,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伤之情。

14.翻译下列句子①而今安在哉?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高一(上)自编作业13《赤壁赋》教师版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金环秀编二、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A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C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B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D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 .月出于东山之上C.徘徊于斗牛间之 D .客有吹洞箫者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A.只有①②同B .只有①④同C .只有②③同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B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1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B)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通“缭”,缭绕。

1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C)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 •选出对第二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D )A.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遗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 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

D. 本段文字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2. 给加点字注音:①苏子愀然(忧愁凄怆)②挟飞仙以遨游(偕同)③举匏樽以相属.(劝酒)④酾酒临江(斟酒)⑤逝者如斯(这)⑥卒莫消长(最终)⑦曾不能以一瞬(竟)⑧苟非吾之所有(如果)⑨虽一毫而莫取(即使)⑩所共适(享受)13. 第一段文字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以客之口,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表达了人生短暂、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悲伤之情。

14. 翻译下列句子①而今安在哉?但是如今他又在哪里呢?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与您只不过是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罢了。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生命短暂,就好象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一切事物的消逝就好像这眼前的江水一样,但它们从不曾消逝过;一切时圆时缺的事物就好像这眼前的月亮一样,但它们最终却没有什么增减。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在飞快地变化,甚至不能用眼睛看一下;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又要羡慕它们什么呢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那么,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