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期中练习题(寓言两则)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专题复习期中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专题复习期中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套试卷搜集了考点及专项复习练习知识点,内容详尽全面,仅供参考。
全套试卷共16卷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②)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②)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③)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③)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④)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④)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一)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一)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三)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三)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二)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二)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四)北师大版六年级专题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四)北师大版专题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读拼音写词语。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huāng liáng pòjìu______的庙宇,请走了那些xiào xīxī______和zīyáliě zuǐ______的ní púsà______,挤满了我们这些拖bítì______的、剃光头的、头上扎着xiǎo biàn______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
寓言两则画蛇添足

C
B
A
课后练习
第2课 寓言两则
添加副标题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
画蛇添足
知识链接
《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易经》《春秋》《礼记》《尚书》
画蛇添足 选自《战国策.齐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祠:祠堂,封建社会用来祭祀祖先和有功德的人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门客、手下人。 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文中是一壶酒的意思。 句子意思: 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赏给他手下人一壶酒。
祭祀
手下人
成为
本来
怎么
画
就,于是
失掉
做,画
准备,将要
一壶酒
1
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赏给他的手下人一壶酒。
2
手下人商量说:“这壶酒咱们几个人一起喝,不够,一个人喝又喝不完。咱们在地上画蛇,先画完的人喝酒。”
3
有一个人先画完了蛇,拿过酒壶准备喝酒,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为蛇画上脚。”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完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把壶里的酒喝了下去。
4
那个 给蛇添上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画蛇添足》 译文:
深入理解
《画蛇添足》讲的是一个人画蛇画得快,本来能得到一壶酒,却不顾实际地给蛇添上足而最终没喝到酒的故事。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尊重事实,不要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否则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课外阅读二至三个成语故事。
把《画蛇添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分享。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两套考试测试试卷及答案(两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试卷(两套)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基础训练营(39.5 分)1. 用“\”划掉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4 分) (1) 他寥寥几笔.(l è l ēi .(ménɡměnɡ)古草原的美丽风光, 真令人惊叹! (2) 一下车,游客们.(bēn b èn).(bànɡpánɡ)礴的黄河,想一睹母亲河的风采。
2. 读拼音,写词语。
(10 分)3. 比一比,再组词。
(6 分) 摄( ) 慑()寇( ) 冠()溅( ) 贱()4. 下列词语中,全对的打“√”,错误的请把错别字画上横线,订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4 分) (1) 点缀 揭开 庞然大物 斩钉载铁 ( ) (2)颓然 壮烈 居高临下 轻手轻脚 ()(3)拍摄 班点 暴露无遗 心惊肉跳 ( ) (4)考察 疲倦 心满意足 全神惯注 ( ) 5.我会查字典。
(4.5 分)“ 束”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画。
“束”的第三笔是 。
“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捆,系。
B.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C.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D.控制,约束。
下面加点字应选哪种解释?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无.( ).花( ) .手无策() .( ) 6. 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6 分) (1)你看它( )迷了路,仍( )地前进着。
(2)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密布,天空( )下起了大雨。
(3) 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 )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 )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雪,傍晚,天上( )飘起了雪花。
(6)对于小麻雀来说,猎狗就是一个( )大物。
7. 按要求写句子。
(5 分) (1)桑娜补破帆。
(扩句)(2)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月球居住呢?(改为陈述句)(3)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4) 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巴金C. 朱自清D. 冰心3. “瓜熟蒂落”这个成语中,“蒂”字的读音是?A. dìB. déC. tìD. dī4. 下列哪个词语的词性是名词?A. 跑步B. 快乐C. 美丽D. 研究5. 《草船借箭》出自哪部名著?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红楼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匆匆》的作者是鲁迅。
()2. “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4. 《两小儿辩日》选自《庄子》。
()5.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青,取之于蓝,而____于蓝。
”2. “不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____。
”4.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
5.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狼王梦》的故事梗概。
2. 解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请写出一句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
4. 请简述《草原》一文的主要写作手法。
5.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他一定知道这件事。
”2.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3. 请解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造一个句子。
4. 请将下列句子缩写:“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穿着一双蓝色的鞋子。
”5.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基础知识练习(三套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基础知识练习(三套)第一套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ěn yuèliúlǎn qīzǐ()()()jǐng tìshuǎng lǎng bào yuàn()()()二、句子加油站。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我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改为转述句)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3.不管天气十分寒冷,大家还是早早起床坚持锻炼身体。
(修改病句)4.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三、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1.解释下列词语:忐忑不安:自作自受:2.文中“这样做”是指3.用“”画出桑娜心理描写的句子。
4.“非这样不可”是因为什么呢?【参考答案】一、审阅浏览妻子警惕爽朗抱怨二、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他要去休息了。
他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3.就算天气十分寒冷,大家还是早早起床坚持锻炼身体。
4.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能说没人知道!”三、1.忐忑不安: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担后果。
2.桑娜把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3.“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3(201908)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解析:参考译文: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 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 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 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乃:却;.然之:认为他说的对。
词有耕:耕田的事情;当:应该;织:织布的。翻译:耕田的事情要问农民,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女。 通过阅读可知,戴嵩虽是个大画家,可是画的“斗牛图”不符合实际,而牧童天天和牛在一起,看出了 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说明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即实践出真知。
6. 品味经典。 (1) 空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 修》)这段话说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后来演变为一条成语:
(3) 答案: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自古闻名的君山了。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水面上,正好 似白银盘里的一只小青螺呢。
解析:本题考察描绘诗歌画面。回答此类题型时应从意,象,情出发来进行描写。首先要分析诗歌的意象,看 看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其次要知道诗歌传达出了什么意境,最后要理解作者在这些意象里所抒发的情 感。用流畅,优美的语言 描写出来。
4. (二)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 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 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 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 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 愈来愈少了。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全真总复习期中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全真总复习期中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套试卷搜集了考点及专项复习练习知识点,内容详尽全面,仅供参考。
全套试卷共16卷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②)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②)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③)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③)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④)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④)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一)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一)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三)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三)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二)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二)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四)人教版六年级全真总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四)人教版全真总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卷(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dǒu qiào shēn qūyùn hán ào mìxiákè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tǐng báqiào lìhōng kǎo qín miǎn jīng zhìqīng shuǎng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补充成语,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练习题
一、先解释带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大意。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_____坚:_____莫: ____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以:_____陷:_____何如: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足:_____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蛇固.无足,子安
..能为之足?
固:_____子:_____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亡: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补充完整寓言故事成语。
自相()()刻()求()坐()观()()()充数()()学步()()吞枣
亡()补()守()待()掩()盗()
画()添()()()好龙对()弹()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
2、形容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
也形容走路非常小心或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
3、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4、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
5、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
6、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
7、指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
8、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
9、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10、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11、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12、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
《画蛇添足》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
再写写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作者是____的______。
文中描述了小女孩___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____年__月__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每年的国庆节是___月___日,新中国成立至今有____年了。
中国的第一位国家主席是____。
4、____号称“天下第一关”。
乌苏镇哨所被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________”。
5、对于巴迪写的第一首诗,他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从中可以知道巴迪的既有一位____的母亲,又有一位____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