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第课《传媒的行程》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导学案人教版-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2-传媒的行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2-传媒的行程教学设计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现代传媒技术有较高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史料来了解传媒的发展历程。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互动和参与,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传媒的发展历程方面,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传媒”、“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同时,学生可能对传媒对社会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把握传媒对社会舆论、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2-传媒的行程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传媒的行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传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传媒的基本概念,掌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和区别。
2.传媒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解传媒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传媒如何从古代的口耳相传、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展到现代的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个人如何应对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
-《传媒与社会: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传播观念与实践创新》
-视频资源:
-《传媒的力量》
-《新媒体革命》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化对传媒的认识。
-教师可推荐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和文章。
-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2课《传媒的行程》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导学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2课《传媒的行程》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导学案 人教版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学习目标】1、知道大众传媒的种类。

2、比较不同媒体的优点和不足,描述传媒发展的历程。

3、结合日常生活,归纳现代传媒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重难点】大众传媒的种类、特点和影响。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我们一般称之为。

2.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可以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人们能从中获取其他传统媒体的信息。

同时它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虚拟的平台和平台。

3.如今,依托,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它使人们的、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变。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

4.传媒,承载着的使命,更记载着的变迁。

它记录着生活的内容,也记录着生活的变化。

二、课堂互学1、什么是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种类有哪些?4、归纳: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影响。

三、随堂巩固1.使中国印刷业彻底告别“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的发明是( ) A.铅字印刷技术 B.汉字激光照排系统C.互联网 D.博客和微博2.下列不属于现代传媒手段的是( )A.互联网 B.电视 C.广播 D.飞鸽传书3.在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变成了现实,其所依靠的技术是( )A.网络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技术 D.印刷技术4.从造纸术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众传媒一直在发展变化B.书籍、报纸、杂志已经被淘汰C.传媒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D.广播、电视、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手段5.现在,许多地方的考场都实行了电子监控,考试中心可以将系统指令和消息实时发送到各地招办的系统上,同时各地招办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发送到每位考试主考官的手机上。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传媒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B.传媒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C.传媒影响着大众的生活 D.传媒与大众生活关系不大6.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转变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传媒是( )A.广播 B.电话 C.报纸 D.电脑7.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不容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B.画面表现的内容形象直观C.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检索 D.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8.“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传媒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里程碑事件。

2. 掌握传媒的种类及其特点。

3. 了解传媒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4. 激发学生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导学内容:一、传媒的定义和作用1. 什么是传媒?传媒是指向公众传达信息的工具和载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2. 传媒的作用有哪些?传媒可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塑造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

二、传媒的发展历史1. 传媒的起源:传媒起源于古代文字的传播,随着印刷术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现代传媒。

2. 传媒的里程碑事件:如报纸的诞生、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等,都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传媒的种类及特点1. 广播:以声音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实时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

2. 电视:以影像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传播效果强的特点。

3. 报纸:以文字图片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权威性和深度报道的特点。

4. 互联网:以网络为载体的传媒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和互动性强的特点。

四、传媒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1. 社会影响:传媒在塑造社会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个人影响:传媒对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需要谨慎对待。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分组讨论不同传媒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小组展示传媒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撰写一份关于传媒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稿,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导学评价:1. 参与度:是否能积极参与导学活动,展现出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学习成果:是否能理解传媒的定义、作用、发展历史和种类特点,以及传媒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3. 沟通能力: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展现出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进而培养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传媒的进步历程和特点;2. 精通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3. 理解传媒行业的进步趋势和挑战;4. 分析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传媒的定义和分类;2. 传媒的历史进步;3. 传媒的特点和功能;4.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5. 传媒行业的进步趋势和挑战;6. 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导学重点:1. 传媒的定义和分类;2. 传媒的历史进步;3.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四、导学难点:1. 传媒行业的进步趋势和挑战;2. 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传媒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同砚对传媒的爱好和好奇心,激发进修的动力。

2. 讲授:介绍传媒的定义和分类,讲解传媒的历史进步,分析传媒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谈论传媒在社会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引导同砚沉思传媒的责任和影响力。

4. 谈论互动: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传媒行业的进步趋势和挑战,以及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增进同砚思维的碰撞和沟通。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同砚沉思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同砚对传媒行业的爱好和关注。

六、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传媒的进步历程和将来趋势的小论文;2. 收集一则关于传媒对社会事件影响的新闻报道,并撰写评论。

七、拓展延伸:1. 鼓舞同砚关注传媒行业的最新动态,深度了解传媒对社会的影响;2. 组织同砚参观传媒机构,了解传媒生产的过程和流程;3. 鼓舞同砚参与传媒相关的活动,培育同砚的传媒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对传媒行业有更深度的了解,熟识到传媒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育同砚的传媒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进步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一、导言本次导学案主要盘绕《传媒的行程》展开,通过深入了解传媒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媒产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传媒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认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传媒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传媒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3. 理解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分析传媒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三、进修内容1. 传媒的定义和分类;2. 传媒的历史沿革;3.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传媒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四、进修方法1. 阅读课实情关章节,了解传媒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查阅相关资料和新闻,了解传媒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事件;3. 讨论和交流,分析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观看相关纪录片和报道,了解传媒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五、进修评估1.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 完成相关作业和练习,稳固所学知识;3. 撰写进修总结和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进修过程;4.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展示所学知识和见解。

六、延伸进修1. 深入了解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2. 进修相关技能和知识,为将来从事传媒行业做好准备;3. 参与相关活动和实践,锻炼自己的传媒能力和素养;4. 关注传媒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保持进修的热情和好奇心。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媒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培养他们对传媒的兴趣和认识,为将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进修,积极参与,不息提升自己的传媒素养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传媒的行程》是一部以传媒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传媒人的故事,展现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传媒人的职责和使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媒行业,培养学生的传媒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传媒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理解传媒人的职责和使命;4. 培养对传媒行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学习内容1. 传媒行业的定义和分类;2. 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传媒人的职责和使命;4. 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观看《传媒的行程》片段,引发学生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思考;2. 学习内容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介绍传媒行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现状,传媒人的职责和使命,以及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传媒行业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传媒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技能;4. 案例分析:以真实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传媒行业中的道德困境和职业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写下对传媒行业的看法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五、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关于传媒行业的小论文,包括对传媒行业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2. 收集一些传媒行业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文章,分析其中的信息价值和报道方式;3. 就传媒行业中存在的道德困境和职业伦理问题,撰写一份个人观点和建议。

六、学习评价1. 学生的小论文内容是否准确、深入;2. 学生对传媒行业新闻报道的分析是否独到、有见地;3. 学生对道德困境和职业伦理问题的看法是否清晰、合理。

七、延伸拓展1. 邀请传媒行业的从业者或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分享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传媒机构,了解传媒行业的实际运作和工作环境;3. 开展传媒行业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新闻采访比赛、广告创意大赛等,激发学生对传媒行业的兴趣和创造力。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课《传媒的行程》教学设计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课《传媒的行程》教学设计2

第2课时现代社会的群众传媒
导入
1、文化传播的不同开展阶段
2、我们日常获得信息的媒介有哪些?
〔引导: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信息,这种途径中的媒体是什么〕
3、上述媒体中哪些是面向群众的媒体?群众媒体的种类
4、面向群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什么?印刷媒体的推广
5、阅读卡:印刷技术的开展?“铅与火〞、“光与电〞分别指哪种印刷技术
6、讨论:群众传媒有什么作用?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文化传播、社会监视、娱乐
——群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开展形势及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互联网的开展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互联网的特点
1、新兴的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群众传媒
2、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二、手机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通信发布和获得信息
三、各种传媒并存,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各有优劣
四、群众传媒的影响
1、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使人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举例:学习方式的改变——图7-14 思考:学习方式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方式的改变——买东西的方式:网上购物〔订票〕
交往方式:网上联系 QQ E-mail
五、小结
最后一节:传媒承载这文化传播的使命……传媒改变了生活
四川雅安地震:迅速了解灾情,及时联系各方力量投入救灾,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减轻人们的因灾难面临的痛苦。

哪些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报纸、新闻播送。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

《传媒的行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塑造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力气。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究传媒的进步历程和将来趋势,了解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二、目标1. 了解传媒的定义和功能;2. 精通传媒的进步历程;3. 分析传媒对社会的影响;4. 探讨传媒将来的进步趋势。

三、导学1. 传媒的定义和功能传媒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信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活动。

传媒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它们扮演着传递信息、宣扬观点、引导舆论等重要角色。

2. 传媒的进步历程传媒的进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传播和口头传播,随着印刷术的创造,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开始兴起。

20世纪以来,无线电、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传媒行业迎来了快速进步的时期。

传媒的进步历程可以分为传统传媒时代和新媒体时代两个阶段。

3.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是深遥的,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

传媒的报道内容和导向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引导大众舆论和社会风气的形成。

4. 传媒将来的进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和社会的不息进步,传媒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将来,传媒将更加重视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效劳,逐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进步。

四、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传媒的定义和功能、进步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将来的进步趋势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传媒作为信息传递和社会引导的重要工具,必将在将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关注传媒行业的进步动向,提升自身的传媒素养,乐观参与传媒文化建设,共同推动传媒事业的茂盛进步。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传媒的定义和进步历程;2. 精通传媒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分析传媒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传媒的定义和进步历程1.1 传媒的定义:传媒是指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学习目标】
1、知道大众传媒的种类。

2、比较不同媒体的优点和不足,描述传媒发展的历程。

3、结合日常生活,归纳现代传媒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重难点】
大众传媒的种类、特点和影响。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我们一般称之为。

2.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可以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人们能从中获取其他传统媒体的信息。

同时它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虚拟的平台和平台。

3.如今,依托,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它使人们的、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变。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

4.传媒,承载着的使命,更记载着的变迁。

它记录着生活的内容,也记录着生活的变化。

二、课堂互学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种类有哪些?
4、归纳: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影响。

三、随堂巩固
1.使中国印刷业彻底告别“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的发明是( ) A.铅字印刷技术 B.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C.互联网 D.博客和微博
2.下列不属于现代传媒手段的是( )
A.互联网 B.电视 C.广播 D.飞鸽传书
3.在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变成了现实,其所依靠的技术是( )
A.网络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技术 D.印刷技术
4.从造纸术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众传媒一直在发展变化
B.书籍、报纸、杂志已经被淘汰
C.传媒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D.广播、电视、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手段
5.现在,许多地方的考场都实行了电子监控,考试中心可以将系统指令和消息实时发送到各地招办的系统上,同时各地招办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发送到每位考试主考官的手机上。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传媒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B.传媒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C.传媒影响着大众的生活 D.传媒与大众生活关系不大
6.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转变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传媒是( )
A.广播 B.电话 C.报纸 D.电脑
7.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不容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B.画面表现的内容形象直观
C.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检索 D.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8.“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因为有了广播,才有了希特勒
B.肯尼迪离开了电视就无法生活
C.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
D.广播、电视带来了战争和灾难
9.互联网最独特的优势是( )
A.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
B.互联网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C.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宠儿
D.互联网是真正的大众传媒
10.想了解天气状况,除了可以从电视上收看天气预报外,其他的媒体还有( )
①报纸②教科书③电台④互联网⑤手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1.下列对大众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每一种媒体都有优点和不足,它们之间没有特色上的差异
B.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可以取代一切
C.现在的电视广告全部都是骗人的
D.互联网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12.有人提出“以后我们将是地球村的村民”,你认为这一观点提出的理由在于( )
①信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②以后地球上只有一个村庄,不再有什么国家、城市
③人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将更方便和频繁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国家与国家的地理距离将大大缩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能说明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事例有( )
①小明经常从互联网上查找各种学习资料
②小红最喜欢看“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③小董每天要看《新闻30分》
④小李通过视频课堂学习新概念英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20世纪20年代末,当无线电广播刚刚出现时,曾有人对印刷业的前途忧心忡忡,预言报纸将寿终正寝。

当集图像与声音为一体的电视出现时,又有人以更悲观的论调提出:电视是报纸的真正掘墓者。

但是,现实的发展并没有应验这些人的预言。

报纸由少到多不断扩大,不但没有消亡,并且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1)广播、电视相对于报纸,有哪些优点?
(2)广播、电视的出现,报纸没有消亡,互联网的出现,报纸会寿终正寝吗?为什么?(3)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媒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六,小芳是这样度过的:6:30起床;7:00,她一边吃早饭,一边听广播新闻;上午,她上网查找资料,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下午,她阅读《青年文摘》杂志;晚饭前,她看了一会电视;18:00,吃晚饭;19:00,她开始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21:00,她打开网络,利用博客写了网络“日记”;21:30,她洗漱完毕后上床休息。

(1)小芳在这一天里接触了哪些传媒?
(2)小芳是怎样写“日记”的?这和传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随堂巩固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B 7.C 8.C 9.B 10.B
11.D 12.C 13.D
14.(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受众广泛,覆盖面广;声情图文并茂,参与性强;时效性强等。

(2)报纸相对于广播、电视、互联网,虽然存在着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优点:便于阅读、不受播出时间限制、便于长期保存。

报纸依然拥有一部分受众等。

(3)新的技术、新的媒介充实、完善了旧媒介,使媒介形式更为多样、更为丰富多彩。

新媒介与原有媒介各自面对特定的受众,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15. (1)小芳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广播、互联网、杂志、电视、书籍。

(2)小芳是利用博客写日记的。

和传统方式的不同之处:方便、快速,不需要纸张。

可以和更多的人一一起分享,也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遍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