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期末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哪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A在海里吵闹 B在海里打闹 C在海里比武D制服海里的霸王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是描写龙王父子很坏的,有一个不是,这个词语是:()A胡作非为B滔天巨浪C称霸一方D作恶多端3.哪吒的两件法宝是()和(),我还知道哪吒被师傅救活后,师傅又送给他两件法宝是()和()。
4.当地老百姓不敢下海捕鱼的原因是什么?5.阅读短文,下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A三太子是东海龙王的儿子 B三太子本是一条小白蛇C夜叉在龙宫负责巡海 D混天绫能喷出火焰6.阅读短文,哪吒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可以多选)A是个小孩子,但很有本事B他有两件神奇的宝贝C很机灵 D能为老百姓做好事 E动不动就打死人,心太狠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齐弗的故事。
西齐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课内阅读1:《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填序号)(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3.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2.A3.形状声音4.白线水墙战马5.该句子写得很好。
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课内阅读2:《走月亮》节选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文学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学阅读一散文阅读。
___________①星期日,天气晴朗,爸爸带我到景山公园游玩。
一路上,到处呈现出秋天的景色,金黄色的树叶像美丽的黄蝶一样漫天飞舞....。
②一进公园大门,一阵清风迎面扑来。
虽然已是深秋,但公园里还是鲜花盛开,争艳斗丽。
公园里人山人海,人们面带笑容,高声谈笑。
③听别人说,景山公园曾是北京城的最高点,我和爸爸便沿着山间小路往山顶爬。
④一路上,金灿灿的野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银杏树的叶子有的里边黄外边绿,有的里边绿外边黄,就像涂上了颜料。
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在秋风的吹动下轻轻摇动,落在地上宛如一片金色的麦田。
那被霜打过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一团火。
一棵棵古老的松柏永远那么郁郁葱葱,枝叶茂盛。
它们不怕严寒酷暑,就像穿着绿色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景山公园。
⑤我们爬上山顶的万春亭,向四周眺望。
远处一幢幢楼房整齐地排列着,犹如一根根高耸入云的擎天柱,十分壮观。
稍一侧身,便能看见北海的白塔矗立在树丛中。
湖面上,一只只小船像灵动的树叶,轻轻漂荡。
秋风轻轻吹过,水面上波光粼粼。
故宫的红色围墙,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⑥秋天的景山公园多美呀!我爱景山公园,更爱它的秋天!1.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这篇短文是按( ) 顺序来写的。
A. 时间B. 游览C. 空间3. 用“”画出文中描写银杏树叶子的句子。
4. 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比作______。
5. 文中加点的词语“漫天飞舞”指( ) 。
A. 黄蝶的样子B. 金黄色的树叶像黄蝶C. 树叶落下来的样子6. 你的家乡一定很美,选取你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神话阅读。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一)

四年级上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姓名:_________(一)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桑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上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未,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终于”体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画出选文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用自己的话概括蝙蝠是怎样飞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给人类带来了发明或创新的灵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仿照选文,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眼”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一)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我还看见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二)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坚固生命的根前年去海南岛,看到一棵树干有几围粗、树冠有两亩大的榕树。
它那庞大的根系,像铁制的一股股缆绳,把一个像小山似的巨石(抱、报)得紧紧的,许多根向石缝(féng fèng )中钻去。
它的枝干上还神奇地(深、伸)出许多小根来,向着大地寻找着新的基点。
正是有了这棵树,它周围才显现出异常的繁荣。
鸟儿在欢快地歌唱,蜂蝶在嗡嗡地飞舞,一群群旅游者和乘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休闲。
导游说,这里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许多树木都倒下了,折断了,惟独这棵树,多少年来从没被刮倒过。
据说,它上面的树冠有多大,地下的根系就有多大。
它之所以能在任何狂风中屹立,是因为它的根基就是这(座、坐)小山啊!根,是生命的开始,是生的源头,又是生的基石,它一刻不停地向地面输送和传递着水分、营养和力量。
一切植物,有了根就能生机勃发,没有根,一切就无从谈起。
1、用“√”画出文中正确的的字或注音。
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冠”的意思是帽子,“树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荣”可以理解为“热闹”,“异常的繁荣”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景?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1)像……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所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平分生命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现代文阅读钻木取火上古时代。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越明国。
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越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
足足远住了一万顷的地面。
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聪明人。
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燧明圆。
他感觉累了,就坐在越木下面休息。
按理说,越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
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染黑一团。
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哪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
他觉得很好奇,就去考察火光的来源。
结果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嘴啄着树干(可能是吃虫子吧)。
它们每啄一下树干,火花就一闪。
无数只岛不停地啄着。
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
超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聪明人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立即折断一根越木的枝条。
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也有火光发出。
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火光一闪罢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
后来。
他就改用别的树枝试着去钻。
用力钻了好长时间。
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
树枝被点燃了!这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
这样一来,人们想要火就可以自己钻出来。
不必再等天然的需火。
也不必再派人轮流守着火种。
生怕它们熄灭了。
人们为纪念这位聪明人,就叫他“ 燧人”,意思就是“取火者”。
(1)读到第一或第二自然段时,你最想提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画“”的句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太阳花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
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
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
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
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
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茎 ( )的君子兰( )的月季花 ( )的叶子( )的太阳花 ( )的水仙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昔日( ) 增添( ) 起初( ) 仍旧( ) 3.用“﹏”画出文中比喻句,写出用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4.用“—”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5.仔细读短文,判断选择,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可见它的生命力很强。
( )(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 )(3)“太阳花精神抖擞地向月季花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这句话是比喻句。
( )(4)“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 ) 6.填空。
(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______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一碗馄饨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您!”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您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对我大吼,还叫我不要再回去!”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一看到女孩,母亲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却对自己的亲人一辈子的恩情。
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⑨段的横线处。
(填序号)A.视而不见B.感激不尽2.下列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离家出走,一位老婆婆给她煮了一碗馄饨的故事B.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离家出走,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故事C.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一位老婆婆给她煮了一碗馄饨,让她感受到陌生人的关爱的故事3.第⑦段中描写母亲神态的词语是,从中我体会到了。
4.第⑧段写道:“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这时女孩心里会想些什么?二.爱的教育(节选)安利柯,我敢说,你的同学斯代地是绝对不会(抱报)怨老师不好的。
今天你恨恨地说:“老师真不耐心!”你好好想一想,你自己不是也常有不耐烦的时候吗?而且还是对你的父母呢!老师有时心情不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你想,他为孩子们(幸辛)苦了那么多年,在他所教的孩子中间,虽然有许多很高尚,很有感情,但是也有一些不知好歹、轻视老师的劳动的人。
总的来说,你们带给他的烦恼远远胜过你们给予他的欢乐。
就是(胜圣)人,处于他那样的地位,也难免会动气的,何况老师还有身体不好的时候。
而且就是在生病的时候,他也还得忍着病痛给学生们上课。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些烦躁不是很自然的吗?你们没有注意到老师在生病,甚至还要责怪老师(皮脾)气不好,老师的心里该会是多么难过啊!(有删改)1.用“”画出括号里用得正确的字。
2.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讲的是:安利柯________老师,父亲教育安利柯要___________老师。
4.读了语段,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枝红杏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
杏树苗()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
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中度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天。
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
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儿、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
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一声。
“你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居然惊叫奇怪深情(2)将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终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词可知,杏树开出鲜艳的花很____________,因为它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伤害。
(4)虽然杏树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但它靠着________和________,最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象象都有一条长长的鼻子,它和上唇生在一起,呈圆筒状。
非洲象的长鼻上面皱纹又多又深,很像救火用的水龙带,鼻端有两个突出的指状物。
印度象的长鼻比较光滑,略有皱纹,鼻端有一个突出的指状物。
象鼻除了有嗅觉外,还是得力的工具,它能卷取树叶,拔起树木,搬运木材,驱除身体上的蚊蝇,还能吸水冲洗身体。
吃东西时,大象用鼻子卷起食物送到嘴里,饮水时先用鼻子吸水再喷到口中。
鼻端的指状物能够捡拾细叶,采摘果实。
象鼻又是武器,能把野兽卷起掷到远处。
象的表皮光溜溜的,不保温,又怕晒。
所以它既怕热,又怕冷,喜欢栖息在阴暗的森林里。
象旱季栖息在近水的密林中,雨季生活在多植物的沼泽地带。
酷热的时候,象就隐藏在森林深处,喜欢浸泡在河水中,把泥浆涂满身体,防止蚊蝇叮咬。
象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两三百斤食物,喜欢吃嫩枝、嫩叶、青草、无花果、甘蔗、香蕉,有时也吃农作物如稻谷、瓜类等。
1.本文是从、和这三方面来介绍象的。
其中详写的是。
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区分非洲象与印度象?3.象鼻的作用不包括的一项是()。
A.可以用来闻气味B.是得力的工具C.能吃东西D.是武器,能把野兽卷起掷到远处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象饮水时先用鼻子吸水再喷到口中。
()(2)象喜欢栖息在阴暗的森林里,因为它既怕热,又怕冷。
()(4)象不是肉食动物。
()5.从新闻中经常看到大象被猎杀的消息,请你运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去劝告这些猎杀大象的人。
五.以民为贵的“包青天”包公,名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曾任开封府尹,他铁面无私,执法公正不阿(ē),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
在包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常常不辞辛劳,深入下层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之中。
江南地区有一次发生了旱灾,百姓们饥饿得难以生活,包公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下令开仓放粮救济,以解燃眉之急。
如果按照当时的惯例,开仓放粮是件大事,必须事先请示皇帝,等批准以后才能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但当时情况紧急,如果将文书送到京城,再等待批示下来,要等上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所以,包公一边派人急奏朝廷,一边就果断地开始放粮了,终于使很多百姓免于灾难。
还有一次,江淮大地的人民大范围受灾,百姓已缺粮断炊,而地方的官吏们为了虚报政绩、讨好上级,以利升迁,便隐瞒灾情,置人民生命于不顾。
不仅如此,还反过来逼迫百姓们交粮卖米。
包公了解到灾情后,就给皇帝写下了《请救济江淮灾民疏》,要求立即纠正不法官员误国害民的行为,并予严惩。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从此,包公被江淮人民称为“再生父母”。
1.文中多处出现了表现包拯崇高精神的成语,请抄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________________”画出刻画地方官吏们的语句,地方官吏们的表现同包公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江淮人民称包公为“再生父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包拯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举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1.B A 2.B3.喜色妈妈对女儿的爱4.示例:妈妈其实一直都很爱我,而我却不能理解她的辛苦,还与她吵架,真不应该。
二、1.抱辛圣脾2.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些烦躁是很自然的。
3.抱怨理解4.我们要理解老师,尊重老师。
三.(1)居然奇怪惊叫深情(2)杏树心中的火焰没有被掐尖儿、斧砍、锯杈熄灭。
(3)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容易掐尖儿斧砍锯杈(4)伤痕斑斑、弯曲希望信念(5)【示例】面对困难,我们只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四.1.象鼻的作用象栖息的地方象的食量象鼻的作用2.非洲象的长鼻上面皱纹又多又深,很像救火用的水龙带,鼻端有两个突出的指状物。
印度象的长鼻比较光滑,略有皱纹,鼻端有一个突出的指状物。
3.C4.(1)√(2)√(3)×(4)√5.示例:请停止对大象的猎杀!因为大象是素食动物,对人类威胁极小。
它们也不招惹人类,总是住在阴暗的森林里,这么可爱的动物你们怎么下得了手?五.、1.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不辞辛劳2.便隐瞒灾情,置人民生命于不顾。
不仅如此,还反过来逼迫百姓们交粮卖米。
对比3.因为包公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之中。
4.体恤百姓,为民请愿的精神让人感动。
5.焦裕禄、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