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语文备考冲刺之选用句式(四)

合集下载

2016江苏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6江苏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6江苏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辨析并修改病句(二)二、答题指要1、辨析病句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1)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

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

这是一个常考的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

这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

如: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②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与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分析:①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是一个并列短语,但只有“官兵”能“放弃休假”,“消防车”却不能;②中有二个并列短语:“教育与帮助”、“挽救和培养”、“教育与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

在第二个并列短语中,“失足青年”只能“挽救”,不能“培养”,前后搭配不当。

故此两句均为病句。

(2)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

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

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2016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语文备考冲刺之选用句式(三)

2016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语文备考冲刺之选用句式(三)

2016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语文备考冲刺之选用句式(三)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易错点选用对称对应句式接在原文上。

1.在横线处填人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 、_______、_______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错误解答】 D【错解分析】主要是对应关系没弄清楚。

没有找到关键的对称词语。

只注重从意思方面着手,没有从句式方面来考虑题目的答案。

【正确解答】B项。

本题主要是考查根据前后文的句式和意义来选取衔接恰当的句子。

从句式的角度来考虑,①和③、②和④的句式保持了一致性,所以我们可确定:①③应该连在一起,②④应该连在一起,这样,就排除了AC两项;再从前文暗示的意思来看,有这一句话很重要:“也早巳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我们应抓住这一句中的两个关键词:“玩弄”和“主宰”,这一句话提示我们应该先说“玩弄”,再说“主宰命运”了,很显然,①③属于“玩弄”的范畴,②④则属于“主宰命运”的范畴了。

所以,应该先说①③,再说②④,才能与前文相连相通。

现在,BD两项还是不能确定下来,比较一下BD,我们会发现,B项中先①后③,“玩弄”的程度在递增,而且,由④而②也是表现了“主宰命运”程度的增强,相反,D选项中,则体现不出此种顺序。

专家会诊1.选用句式往往和简明连贯结合起来考查,所以在做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句子在形式运用方面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句子在内容上的简明性、连贯性。

2.选用句式还应该与仿用、改换句式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根据不同的的场合、对象、时间和目的来选用合乎需要的句式。

因为汉语的句式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所以它们之间是可以变换的。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高频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11】熟语误用类型“张冠李戴”
例句:这部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解析】使用错误。涣然冰释: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形容烦恼,可用“烟消云散”。
【高频考点 12】熟语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例句: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解析】使用错误。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这里把该词当作“没有加标点”的意思,望文生义,故错误。
【高频考点 10】熟语误用类型“褒贬不当”
例句: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解析】使用错误。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故错误。
【解析】使用错误。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高频考点 18】熟语误用类型“形近混淆”
例句: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语境中两
人已经相识,故错误。可改为“不期而遇”。
【解析】使用错误。不负众望:负:辜负,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用“不孚众望”。
①临近考试,各位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解析】“学习态度”不可与“提高”搭配。
②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北京”不能是“季节”。此句中,由于定语和中心语放错了位置,导致主谓搭配不当。
【高频考点 21】语病辨识“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如:
【高频考点 14】熟语误用类型“词义重复”
例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2016南京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6南京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南京市2016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每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写在试卷上无效。

4.第四部分试题按报考类别选答,其余均须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纸将一并收回。

一(18分)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这本书反映了一个王朝行将末落的情景。

B.主城区出租车天燃气附加费调整为3元。

C.古人云,狐死必守丘,何况万物之灵长?D.天气转暖,螺蛳成为很多人宵夜的首选。

2.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相应的空白处(只填字母)(2分)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秀色内涵,▲,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往复回环,万勿率意,▲。

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也是我自己的标准。

A.形式似散B.似谱乐曲C.切记(忌)颟顸D.外表平易3.对下列诗句的省略成分填补不当的一项是(2分)A.但开风气不为师——但开风气不为(风)师B.春江花朝秋月夜——春江花朝秋(江)月夜C.可爱深红爱浅红——可爱深红(可)爱浅红D.左骖殪兮右刃伤——左骖殪兮右(骖)刃伤4.在下列空缺处填入的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唐制: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

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

▲。

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

A.空舟溯河六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四十里。

B.空舟溯江四十里,河五十里,余水六十里。

C.空舟溯河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

D.空舟溯江六十里,河五十里,余水四十里。

5.据出土的宋代词人秦观祖父秦咏的墓志,秦咏共有子3人,孙8人,名字分别为观、震、鼎、升、蒙、涣、益等。

据此可知,秦观兄弟的名字取自(2分)A.《诗经》B.《易经》C.《尚书》D.《春秋》6.下面的诗题空白处称谓合适的一项是(2分)祝▲八十大寿著书岂只为稻粱,遵令前驱笔作枪。

2016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冲刺卷(4)

2016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冲刺卷(4)

2016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冲刺卷(4)•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二、多项挑选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契合题意)1.简述教师怎么引发和引导幼儿游戏。

参考答案: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2)教师要当令提出敞开性问题;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4)教师要奇妙扮演游戏中的人物。

2.根据《大纲》的理念,简述怎么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安排幼儿园一日日子。

参考答案:1)时刻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构成次第,又能满意幼儿的合理需求,照顾到单个差异。

2)教师直接辅导的活动和直接辅导的活动相结合,确保幼儿每天有恰当的自主挑选和自在活动时刻。

教师直接辅导的团体活动要能确保幼儿的活跃参与,防止时刻的隐性糟蹋。

3)尽量削减不必要的团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削减和消除消沉等候现象。

4)树立杰出的惯例,防止不必要的办理行为,逐渐引导幼儿学习自我办理。

3.近年来,幼儿园一再曝光“虐童”事情,山西幼儿园教师因5岁幼儿无法答复十加一等于几,连扇幼儿70多个巴掌;浙江温岭幼儿园教师由于一位幼儿“调皮捣蛋”,“不行听话”,就对其“揪耳朵”、“扔垃圾桶”……多张虐童照让人触目惊心,一再演出的虐童事情让人怒发冲冠,一时刻幼儿园教师成了恐惧片中的恶魔,言论纷繁斥责,叩问教师良知!请用儿童教育观的相关理论来剖析上述事情并论述你的个人观念。

近年来,幼儿园一再曝光“虐童”事情,山西幼儿园教师因5岁幼儿无法答复十加一等于几,连扇幼儿70多个巴掌;浙江温岭幼儿园教师由于一位幼儿“调皮捣蛋”,“不行听话”,就对其“揪耳朵”、“扔垃圾桶”……多张虐童照让人触目惊心,一再演出的虐童事情让人怒发冲冠,一时刻幼儿园教师成了恐惧片中的恶魔,言论纷繁斥责,叩问教师良知!请用儿童教育观的相关理论来剖析上述事情并论述你的个人观念。

参考答案:上述事情中的教师缺少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违反了教师的根本作业品德。

2016年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考公共基础科目真题考点

2016年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考公共基础科目真题考点

2016年南京四城区公共基础真题考点(一)单选题1.“屠呦呦发明的是什么?”——青蒿素2.《乌衣巷》那首诗是谁写的”——刘禹锡3.科举考试前三甲进士的称呼——状元榜眼探花4.既是岁寒三友又是四君子的是——竹梅5.下列最早申遗成功的是——昆曲,(2001)。

京剧是2010年6.新课改中的以人为本7.教师的示范性8.机会公平9.根据图形找规律,选择A10.教育心理学中的课程目标11.循序渐进的原则12.形式运算阶段13.形成性测量14.自我调节15.问题化策略,未来的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即使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结构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二)判断题17.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属于陈述性知识。

18.共同要素说理论,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的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19.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下位学习20.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出的情绪或者情感态度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繁盛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1.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可逆性阶段(8-10)以及公正阶段(10-12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五岁以前是无规律期,他们通常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22.维果斯基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例如,应帮助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的儿童进行概念系统化,促进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转化。

2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4.每个儿童都有特殊性,如果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化需要而专门为其量身定做教育方案,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25.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26.教学中以视觉的方式提供信息,不仅指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片或者视频,也包括利用板书、卡片、动作等,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视觉获得信息。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笔试备考策略6第六节 仿用、选用和变换句式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笔试备考策略6第六节  仿用、选用和变换句式

• 【例3】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 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 •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 橡皮: • 圆规: • 直尺: • 橡皮:终日与污浊为伴,却留下洁净一片。 • 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真理。 • 圆规:一生是单脚站立着的舞者,跳出的是最令人感到圆满的 舞蹈。 • 虽然不停的奔跑,却永远走不出狭小的世界。 • 直尺:刻度磨损了,人生的道路依然笔直。 • 一生笔直,眼里容不得半点弯曲。
• 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 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二是只提供例句的 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 【例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 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 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4分) •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爱迪生) •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常见题型 • 1、衔接式仿写 •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 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 要相同。 • 【例3】(5分)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 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 态,叫做——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自由,自由就像晨光里翱翔的雄鹰,随风 吹拂。
• 【分析】解答这道题关键是明确题目的要求。题干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⑴句式,仿 写两个句子,要与所给的句式一致。⑵修辞,运用类比。⑶事理,即类比要恰当、符合事理。 ⑷只用“友谊、勇敢、信任”中的一个词仿写。有些考生因为不弄清题目要求而顾此失彼,如 一、没用同一个词仿写“⑴勇敢和努力产生成功。⑵花儿需要绿叶,白天需要夜晚,友谊需要 信任。”二、句式不符合要求“⑴勇敢和智慧产生英雄。⑵鸡吃虫,猫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 罪恶"三、不合事理“老鼠吃稻谷,锄吃泥,信任吃快乐。” 【参考答案】⑴友谊和知识充实人生。⑵蜜蜂酿造蜜糖,葡萄酿造美酒,友谊酿造幸福。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2 0 1 6年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 )而获得20 1 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青霉素B.青蒿素C.茼蒿素D.青莲素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

"位于南京乌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因唐代著名诗人( )的诗句名闻遐迩。

A.杜甫B.李白C.刘禹锡D.贺知章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鼎甲”指的是什么?(‘)A.状元、榜首、状头B.大魁、状元、榜眼.C.状元、榜眼、探花D.榜首、状头、探花4.“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和“四君子”均包含( )。

A.松、梅B.兰、梅C.竹、菊D.竹、梅5.下列戏曲种类中,最早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京剧B.越剧C.昆曲D.粤剧6.( )的教育思想是当今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想。

其核心在于对人的肯定,对人智慧、潜能的信任,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

A.以人为本B.终身教育C.人的全面发展D.素质教育7.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主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复杂性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国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9.下列选项中,与例图的四个图形有一致性规律的是( )。

◇⑧因一A.B.C.D.1 0.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中,( )为最关键的一步,且其他都是围绕其展开的。

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组织课程内容D.评价课程内容1 1.《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都阐明了( )教学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语文备考冲刺之选用句式(四)
精选习题
1.细看下面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录的文字,完成1~2题。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
(1)请根据文章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前面的省略号处添加一句能够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文章题目”“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关键词已经给了你回答问题的提示,由此得出了该答案。

(2)请在后面的省略号处补写一组排比句,与前文思路紧密相连。

补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新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注意提示语“换一个角度看……”不能当作是“换言之”)
2.选出下面语句中与其他三句所表达的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他能不否认这个事实吗?
B.他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C.他绝不否认这个事实。

D.他承认这个事实。

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只有A项是说“他不承认这个事实”,其它三句都是说“他承认这个事实”只不过有的用双重否定,加强了语气,意思是一样的。

3.填入横线内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我爬了一段坎坷的山路,便见一片竹楼,______,原来已到翠竹岩畲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