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省质检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话题提要:忠厚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忠厚一直被视为一种优秀的品质。
忠诚的人不仅对家庭和亲人忠诚,还对朋友、国家和社会忠诚。
诗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智慧和文明。
本文将探讨忠厚和诗书在家族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忠厚传家久忠厚作为一种品德,扮演着家族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一个家庭的强大和长久的关键在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和信任。
忠诚是家庭的基础,是家庭和睦、和谐的保证。
忠实对待家人,尊重和关怀对方的感受,是构建良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一个拥有忠厚品质的人,无论家境贫寒还是富贵荣华,都能打造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家庭。
忠厚的品质也可以延续到家族的经济传承中。
在中国古代,家族企业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方式。
一家企业的兴盛和传承需要忠诚和厚道的继承人。
只有传承人忠实地遵循家族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传统,才能保持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忠厚的品质也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忠实。
忠实地对待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坚守信用和承诺,相信只有忠诚和诚实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忠厚的品质还有助于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传承。
一个有着传统价值观的家族可以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稳定和持久的力量。
继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和自信。
这种传统的传承可以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榜样的力量来实现。
忠厚的父母将把自己的品质和价值观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继续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部分:诗书继世长诗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千百年来智慧和文明的灵魂。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感悟。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它们保存着人类的思想和文明的积累。
诗书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6年1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量检查作文题、范文及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与2015全国卷Ⅱ如出一辙,材料内容不同而已。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言,材料经得起考量。
但若从学生一端加以考量,要论得条条是道委实不易。
甭说是学生,就是老师,有几个能说出自家的传家宝?陌生必然导致说理受到阻涩。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幅对联二十年前,我们可以在乡村许多木头房子的柱子上看到,如今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对联也烙上时代色彩,传统的“忠厚”“诗书”远去了。
而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与乡土文化是陌生的疏隔的。
另外,青花罐、勋章这两种传家宝又有几人拥有?退一步说,即便拥有了,也不具有“更”的特征。
因此,与全国卷Ⅱ的材料相比,本材料的“更”指向性明确。
这恐怕是下边八篇文字“英雄所见略同”的根源之所在。
下边作文中的蓝色字为本人意见,于学生而言,不免失之刻薄,毕竟人家写的是考场作文。
倘若从写作的的探究而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不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
我想。
)1《说“祖训”》三人讨论自家的传家宝时,一人曰吾有名窑出品、玉润珠圆之青花;一人道祖父传我铁血荣光、赫赫武功之勋章;最后一人含笑曰:吾家无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耳。
对于最后一位“小程”,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乃至艳羡。
要知道,此训中“忠厚”与“诗书”二词,正是一个人、一家族立身、立业之本。
(对写作任务十分了然,首段直接回答了“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这一问题。
是否需要对材料进行“形象”的演绎,这是可以讨论的。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守时守责守仁守诚我国历来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许多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经提起家风、家训,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
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生活中,不经意间我就会想起“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家风。
细细品味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风”的传承,不亚于血缘的传承。
“忠厚”与“诗书”,就是先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
先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的一种图腾符号。
这么多年来,这句穿越历史的家训,也似乎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家族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
我家主辈都为农,“耕读”是先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身立命。
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
我的祖辈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没有丢弃自己的家风传承。
透过历史来看,家族好的“家风”称得上是薪火相传的信仰。
“耕读传家”不但让先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先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了。
新时代呼唤新家风。
今天,我重新走近并重温那些充满智慧的传统家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延续并涵养新时代的家风,以此积聚起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所以,我把“守时、守责、守仁、守诚”作为我的家风。
守时: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人们的时间意识。
守时,理应是现代人所必备素质之一。
守时不仅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信息经济时代,时间的价值已远非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可比。
不守时,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生命。
守责:作为一名党员,守责就是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作文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忠厚传家久,念书好继世长”这段话,一下子就记住了。
竟像一颗糖果,欢欢地粘在我的心上。
我爷爷奶奶总说,做君子要讲诚信,要帮助别人,那样才能有好报。
他们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交给别人,自己啃最简单的饭菜,用着旧衣服。
爷爷总是笑盈盈的,奶奶早上都在院子里种花,还把花赠给大家。
他们说,注意到别人只有快乐,自己的心也会快乐。
爸爸妈妈喜欢看书。
他们说,书是最好的朋友,也让我们能学很多知识,又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
有时候他们都会给我讲故事,讲一些坚强勇敢、善良、友爱的人。
有时候,他们也会让我读给他们听,读的时候,我会佯作把声音放得很大,让他们听得更明白。
我很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因为他们会教我很多东西,也会陪我做很多感觉有趣的事情。
比如,一起种树,一起做游戏,一起看星星。
我感觉,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什么事都很开心,也很快乐幸福。
我也想做一个忠厚、爱读书的人。
我想以后长大了,像爷爷奶奶一样心地善良,像爸爸妈妈一样爱学习。
我想让我的家流露出欢声笑语,让我的生活透着温暖和快乐。
这正是我梦想,一个温情的梦想。
它像“忠厚传家久,念书好继世长”这句话,脉脉温情地带回我的心里,让我一直努力,一直前行,一直快乐。
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是一句充满智慧和内涵的古训。
它所蕴含的意义,不仅涉及到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传承,更体现了诗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厚是品德的基础,而诗书则是教养才智的途径。
将忠厚与诗书相结合,既显示了对人品的重视,也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这一理念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忠厚,即忠诚厚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忠诚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特有的情感。
孔子曰:“君子忠于言,小人忠于利。
”这说明忠对诚实守信的要求,这种品质是传统中国社会所推崇和尊重。
厚道则体现了善良、宽厚和仁爱的意境。
忠厚之人,言行一致,讲信重义,待人宽厚,处世有情有义,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得到社会的尊崇和认可。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忠厚更是代表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关爱,从而传承了家风家训,充实了家族的文化积淀。
而“诗书济世长”,则体现了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的价值。
诗书,既指诗歌,又指文学著作,它代表了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也是书籍、经典的代称,它承载了知识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教化人心,启迪人性,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诗歌和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还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书籍和经典,包括着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前辈们积累的知识宝库,对于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社会道德,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诚实和宽容的推崇,也彰显了对知识、智慧和文化的尊重。
在当代社会,这些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思想武装和精神支柱。
忠厚传家久,是培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稳固和融洽,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忠厚作为品德的基石,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亲情和友情,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作文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作文《忠厚传家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句话叫“忠厚传家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一个家庭如果大家都很忠厚老实,善良待人,那这个家就能长久地兴旺下去。
就像我的邻居王爷爷家,王爷爷总是特别忠厚。
有一次,他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阿姨多找了他十块钱,王爷爷发现后马上就还给了阿姨。
阿姨特别感谢他,还说王爷爷真是个好人。
因为王爷爷的忠厚,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幸福快乐,大家也都喜欢和他们来往。
还有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叫司马光的人,他家的家风就是忠厚。
有一次,司马光的朋友来借东西,走的时候不小心落下了一块玉佩。
司马光发现后,赶紧派人把玉佩送还给朋友。
他的朋友特别感动,说司马光真是个忠厚的君子。
所以呀,我们也要做忠厚的人,让我们的家因为我们的忠厚一直幸福下去。
《忠厚传家久》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忠厚传家久”这句话。
忠厚就是要诚实、善良,对人友好。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有一次他捡到了一块漂亮的手表,他没有自己留下,而是想办法找到了失主。
大家都夸他忠厚,他的爸爸妈妈也特别骄傲。
再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个叫刘备的人,他对人特别忠厚。
有一次,他的朋友遇到了困难,他毫不犹豫地去帮忙,哪怕自己会有麻烦。
后来,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因为他的忠厚。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忠厚的孩子,这样我们的家才会越来越好,一直幸福快乐。
《诗书继世长》小朋友们,你们听过“诗书继世长”这句话吗?这可有意思啦!诗书呀,就是读书、写诗。
为什么说诗书能让一个家族长久呢?我给你们讲讲。
我的姐姐特别喜欢读书,她知道好多好多的故事和知识。
每次家里人有问题,她都能回答出来。
大家都夸她聪明,这都是因为她读了好多书。
还有古代的李白,他读了很多很多的诗,自己也写了好多有名的诗,大家到现在都还记得他。
所以呀,我们也要多读书,这样我们的家就能一直充满智慧和快乐。
《诗书继世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诗书继世长”。
读书写诗可重要啦!比如说,我的表哥爱读书,写作文特别厉害,每次都能得高分,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摘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法则。
忠厚是指忠诚、厚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代表着家族的信誉和尊严。
诗书则是指古代文化的代表,不仅是儒家经典和文学作品,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就忠厚传家久和诗书继世长这两个法则进行探讨,从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阐述它们的意义,并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
关键词:忠厚、诗书、传统美德正文:一、忠厚传家久的意义忠厚是指一个人的忠诚、真诚和诚实,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提升家族的信誉和尊严。
在家庭中,忠厚传家久表现为亲情和爱情的体现。
家庭是一个人最亲密的社交圈,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忠厚,不诚实,那么家庭就会破裂。
因此,忠厚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中,忠厚传家久则意味着信用和口碑。
商人要讲信用,官员要清廉,工人要勤劳,这些都是忠厚的表现。
忠厚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二、诗书继世长的意义诗书是古代文化的代表,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学作品等,也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诗书继世长就是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的精华,让这些精神财富得以传递和发展。
在家庭中,诗书继世长表现为家风家训的传递。
父辈讲孝悌忠信,子辈继承传统美德,这样的循环不断,就可以使家族中的优秀传统得以保留和发扬。
在社会中,诗书继世长则表现为文化传承和创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遗产。
古代的文化宝库里有许多不朽的作品和思想,这些珍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承。
三、如何忠厚传家久和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和诗书继世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密切相关,因为忠厚是诗书继世长的基础。
一个家族如果没有忠厚的品质,那么它的文化传承就是空泛的。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忠厚和诗书并重,让家庭和社会上的这两个概念相互促进。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忠厚。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3篇

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3篇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申论范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古训,意味着一个家族能够传承下来,不仅要有家族的血脉,更要有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这种文化和精神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让人品格高尚,思想崇高,行为规范的底蕴。
在今天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这句古训依然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应该被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思考。
一个国家能够强大,一个家族能够传承久远,最根本的是其文化底蕴的强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家族的底蕴。
只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不输于他人而充满精彩。
同时,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亦应该坚守忠厚品德,让“忠”和“厚”成为他的代名词。
忠,是指忠贞的义气,是指对党和国家,对家庭和亲人,对事业和职业保持一种不变的忠诚和真挚;厚,是指厚道的精神,是指内心充满了善良、宽容、大度、诚恳等品质。
而忠厚的品德不能是短暂的,而是要传承久远,作为家族中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底蕴。
一个忠厚品德的家族,一定将成为社会中的典范,也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培养忠厚品德,这是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和探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用自己的行为践行和弘扬这些文化精华。
首先,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
教育是一国之基石,是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根本途径。
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强调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文化基础,越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政策法规、广告宣传、民间组织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从个人做起,将忠和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建立起不断向前的文化脊梁,将忠厚传家久,让诗书继世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央视关于家训家风的采访,颇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过去,在北京一些四合院住宅的大门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小时候也看不懂,还以为写错了,当时认为应该写的是忠厚传家宝。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如果真写成传家宝,那就真的不通了。
这次央视对人的随机采访,似乎没有人提到过这副楹联。
或许被采访时有些突然,一时半会也想不到。
也许有些四十岁以下的人压根就没见过这副楹联,根本也就不知道。
忠厚、诗书,这些概念在今天已经不太被人们所关注了,更不用说被人们所重视了。
过去,女孩找对象,家长也好,领导也罢,帮女孩介绍男友,多会说,这孩子忠厚老实,靠得住,跟他不会有错。
女孩们多半也会认可这样的标准。
可是要搁现在,说谁忠厚老实,就等于骂他是个傻子,会认为这样的年轻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那就是没什么本事,自然也不可能发财成名。
当下那些羡慕虚荣的女孩子,会看得上这样的人吗?会看上那才怪呢。
有个当妈的,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上一个诸如公司老总,或者老总年纪一般较大,那就得是副总这样的男友,人又聪明,又会挣钱,女儿一生无忧矣。
这样的母亲,希望女儿衣食无忧固然可以理解,可是这样年轻的总们,哪就能轻易找到?如果真要碰上了,那这样的总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给女儿带来幸福?这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更不用说,不少挂着总的头衔的人们,腰里未必有多少钱。
总之,把这样的男性当作女儿的结婚对象,风险相当地大,比投资股市与基金的风险都要大得多。
当然,也有女孩并不羡慕虚荣,她们会把忠厚老实当作择偶的一个标准。
只是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的女孩界里大约不会是主流,但是那些具备理性的女孩确实会这样来考虑的。
忠厚二字,大约所谓忠,即对人以诚相待,不虚伪,不欺诳。
所谓厚,即宽厚待人,不矫情,不认死理。
古人认为,能做到忠厚,就能让家族绵长的延续下去,要不然,不定半道上会遭遇到什么灾祸,特别是由于自身的狡诈和油滑,会给自家带来祸患,那你这个家族就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
所谓诗书,当然是指要让自家的孩子读书。
这种读书自然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上的研读诗书。
这种读书,既可能包括在封建社会,父母希望子女能够功成名就,谋取一官半职的期待,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子女能读书明理,做应做的事,不做不应做的事,这样也才能让自己的家族延绵下去。
如果没有读书,就可能不明理,就有可能受到各种诱惑,做那不该做的事,结果让自己的家族罹患灭顶之灾。
几十年前,中国还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这副楹联也自然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产物。
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人已经不再把忠厚当成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也许,市场如战场,需要智慧,需要冒险精神,但对于人的整体生活而言,在市场经商不过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也不过是人的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不会是全部。
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往中,不管有的人自身是如何不忠厚老实、如何阴险狡诈,他都希望与他交往的人是忠厚老实的,是以诚待人的。
过去说某人饱读诗书,不仅是说这个人就很有学问,更是说明这个人懂事明理。
过去学问高固然令人敬仰,但懂事明理更让人尊重。
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有多高的学问,但每个人都应该懂事明理。
在中国农业社会,理想的生活是耕读人家。
有地种,有书读,就是好日子。
有地种,可以使生活无虞,有书读,能使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一个物质文明,一个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齐全了,这还不是好日子吗?虽然说这是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可是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家能够享受这样的生活?但这样的理想肯定有其自身的道理。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不就是既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吗?
现在读书似乎有更强的功利性,读书为的是文凭,是学位,是更高的职位,是更能赚钱的行业。
这就把耕与读混在一起了。
或者把读降为耕的手段了。
这与古人的境界完全不一样。
所以现在有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虽然读了那么长时间的书,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真的就是不懂事、不明理的。
老百姓会说,他们的书算是白念了。
这样的学生,算是有家教的吗?老百姓比较刻薄的话就会说,这样的人,有人养,没人教。
明白背后的意思吗?畜牲才有人养,没人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