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教案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动力学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掌握动量、冲量、功和能量等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冲量、功和能量等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课件、教学用书、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道有趣的物理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
2. 利用示意图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动量、冲量(15分钟)1. 介绍动量、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动量、冲量的理解。
四、学习功和能量(15分钟)1. 介绍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功和能量的计算方法。
五、实验探究(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定律或者动量、冲量等物理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用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动力学内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时间和位移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广东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说课教案

广东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础教学内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力、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章:机械能教学内容:势能、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概念和应用。
3. 第三章:热学基础教学内容: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定律、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4. 第四章:电学基础教学内容: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5. 第五章:光学基础教学内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光学仪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设备,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结合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定期进行课程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2. 实验设备: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实验设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给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
4. 在线学习资源:提供一些在线课程、习题库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每个章节安排6个课时,其中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环节。
高中物理教资考试教案

高中物理教资考试教案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定律,能够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描述和应用。
教学准备:黑板、投影仪、凸透镜、白纸、光源、直尺、距离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2.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探究。
二、探究(15分钟)
1.让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根据黑板上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在一块平整的白纸上放置凸透镜,在透镜的一侧放置光源,通过直尺和距离尺来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
2.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并描述折射定律的内容。
三、讲解(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定律的公式和含义。
2.通过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四、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与光的折射定律相关的问题。
2.提高题折射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的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布置下节课作业: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准备小测验。
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探究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实验器材(小车、力传感器)、笔记本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内容(5分钟)导入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影响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定律的兴趣。
2.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释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让学生明确物体加速度与力的方向、大小的关系。
3.实验操作(20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展示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4.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能存在的误差。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5.练习与拓展(1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点。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及应用。
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教资物理面试教案

高中教资物理面试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单摆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单摆装置、计时器、测尺等。
2. 实验材料:各种长度的线或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单摆的概念,让学生回想一下单摆的运动情景。
2. 提问:单摆在运动中有哪些规律?为什么单摆如此运动?
二、实验探究(20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单摆装置和不同长度的线或绳,测量不同长度单摆的周期。
2. 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找出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规律。
三、讲解与讨论(10分钟)
1. 讲解单摆的运动规律,说明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规律?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单摆运动问题。
2. 拓展应用:讨论单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练习题或实验报告等。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教案模板科目:物理年级:高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原理。
3.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2. 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 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实验装置和器材。
3. 教学书籍和课件。
4. 小黑板、粉笔、笔记本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实例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原理。
2. 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3. 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练习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题目。
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和理解今天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问题解决,并能够在实验中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资高中物理笔试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
2.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公交车急刹车、汽车转弯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需要什么条件?二、新课讲授1. 介绍惯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惯性的现象。
2. 引出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定律内容,强调惯性的重要性。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如公交车急刹车、汽车转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和惯性概念。
2. 提出思考题: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概念。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介绍牛顿第二定律。
2. 通过实例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实例中物体的加速度或力的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物体受力情况。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提出思考题:如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三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随堂练习
分别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火车上行李架上的行李的运动。
课后作业
试举出三个例子说明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教科书本节习题1.2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课题
时间和位移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过程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速度的两种比较方法
新课教学内容一:
.定义式: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内容二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反思
课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
2.知道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课题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点模型的意义,了解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一、时间和时间间隔
内容二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随堂练习
小杰与课后作业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新课教学内容一:
一、物体和质点火车的运动
“过山洞时的火车”“哈尔滨开往大连的火车”
内容二
二、参考系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