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合集下载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最新版】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最新版】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中国茶道茶礼精神

中国茶道茶礼精神

中国茶道茶礼精神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茶道作为一种文化习俗,通过独特的礼仪和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茶的敬重和品味。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茶礼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一、茶道茶礼概述茶道,即指以茶为主题、以礼为载体的一种文化活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喝茶,更是一种精致而温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

茶道强调的是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不仅追求茶的美味,更注重以礼待客的仪式感。

茶礼,作为茶道的一部分,是茶道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它是一种尊重和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和友好的方式。

茶礼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二、茶道茶礼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茶道起源于三国时期,随后在唐代和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唐代文学家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总结了当时茶的分类、煮法和喝法,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宋代的茶道则更加注重茶具的合理运用和精心制作,以及茶道仪式的细致化和精神内涵的培养。

茶道茶礼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风气和文化传统。

茶道作为上层社会文人和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渐渐流传到民间,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礼仪体系。

三、茶道茶礼精神的内涵1. 尊重与敬意:茶道茶礼强调对茶的尊重和敬意,表达了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

在茶道中,人们像对待贵宾一般对待茶,以此来展现对茶叶生长的环境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示敬意。

2. 和谐与共生:茶道强调茶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茶道仪式中,人们通过品茶、沏茶等环节,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3. 知识与修养:参与茶道仪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不仅要了解茶的品种和特点,还要掌握沏茶的技巧和用具的使用。

茶道精神强调的是通过学习茶文化,提升自我修养和人文素质。

4. 仪式与庄重:茶道茶礼注重仪式感和庄重的气氛。

在茶道仪式中,人们会使用特定的茶具、服饰和礼仪动作,以表达对来宾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茶礼仪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茶文化的脚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它与茶文化紧密相连。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

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

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态文化层次。

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历史1.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人精神,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早在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运用茶的先例,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作为一种饮品和文化符号,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身体,也熏陶了他们的心灵。

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哲学内涵,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交礼仪。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中国人喜欢饮茶,这不仅是因为茶有清热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茶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中国人将茶饮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为了满足口感的需求,更是为了追求健康和长寿。

茶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形成了良好的饮茶习惯,使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强调“和合”、“中庸”、“自然”等价值观念,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平和、和谐、自然的状态。

中国人喜欢在品茶时思考,以此来放松身心、净化心灵。

茶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沉淀,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思考能力。

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形成了勤劳、谦和、温和的性格特点,他们乐于与人交流、分享,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茶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例如泡茶过程中的热水沏茶、品茶、对杯等环节,使得生活更加有序、美好。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社交礼仪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喜欢用茶待客,茶桌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

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形成了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的社交习惯。

茶文化教导人们在茶桌上要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注重对话的平等和理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茶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例如对茶具的使用、茶道的传承等,使得社交更加庄重、有仪式感。

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身体,也熏陶了他们的心灵。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中国茶文化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

那中国茶文化的礼仪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艺。

“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

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

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

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

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

”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在唐代盛世时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更是有了专门煮茶的方法;对于茶具也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

同时唐代有大量的关于茶诗佳作面世,所以关于饮茶也有了茶规。

后来茶文化再经过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发展和传播,在我国已经慢慢形成了精髓的茶叶文化,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带出了中国。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和谐共处
茶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共处,这也是我们做人的重要道理之一。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分享茶香,这就是和谐共处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之道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礼仪之道。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先倒茶给长辈或客人,先喝一口以示尊重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人们的尊重和关爱。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社会公德,讲究礼仪,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博学多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博学多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了解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品味茶香。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四、自我修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自我修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沉静内敛,静心品味茶香,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内心素质,提高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品茶的过程中,更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些道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礼仪密切相关。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过程,更是一种表达尊敬和对他人致敬的方式。

在中国,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相互交织,既彰显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对他人的尊敬。

首先,茶道作为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注重礼仪的规范。

在茶道中,准备和享用茶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首先,泡茶的人必须准备整洁的茶具,以示尊重。

其次,倒茶时需要学会掌握适当的力度和角度,以免溅出茶水。

在品尝茶的过程中,茶客们通常会盯着茶杯,轻轻嗅闻并品味茶的滋味,以展示对茶的敬重。

每个动作都是有规范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茶道礼仪的重视。

其次,茶道在宴会和会议等场合起到了调和关系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茶具有“和”的象征意义,茶道被视为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和谐的方法。

在宴会上,主人会用茶来招呼来宾,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通过提供茶水,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得到缓解,互动和对话的气氛也会更加融洽。

另外,茶道也融入了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中的礼仪。

在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中,茶被视为一种圣物,茶道被作为一种供奉的仪式进行。

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和中秋节,人们会通过泡茶和品茶的方式来纪念祖先或庆祝节日。

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严谨的仪式和礼仪,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茶道和礼仪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茶道通过注重礼仪规范,使茶的品尝过程更加仪式化,表达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而礼仪则借助茶道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沟通和和谐。

茶道和礼仪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习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道和礼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茶道通过规范的礼仪和仪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敬重和对他人的尊敬。

茶道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增进情谊、促进和谐交流的方式。

通过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中国茶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使茶道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茶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

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
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

敬客斟
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
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
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
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
态文化层次。

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
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
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
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

客人则
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

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
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
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

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
毛巾。

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
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
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
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
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
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
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
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
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
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
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惕桃二(两人恋爱游玩)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