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颜氏家训 勉学第八》(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
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
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
”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获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①,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
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
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东莞臧逄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②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
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
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
吾甚怜爱,倍加开奖。
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
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
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
”疑其不信,欧捶服之。
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蛮夷童丱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释]①寮寀(cǎi):官舍。
引申为官的代称。
②客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不过纸幅宽大。
③童丱( guàn) :指童子;童年。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阴,是浙江绍兴古县名,得名于其南部的会稽山,王羲之曾在这里集会,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_试题答案及翻译

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_试题答案及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9分)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
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è,疲倦的样子)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有删节)17.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心意B.宰千户县宰:主管C.但能说之也说:议论D.秋登其实登:摘取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之所以要读书,本来就是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颜氏家训阅读题及答案

颜氏家训阅读题及答案颜氏家训阅读题及答案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德艺周厚,那么名必善焉;容色姝丽,那么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
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
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
假设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那么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
”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
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
而尝于苫塊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东莱王韩晋明笃好,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
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
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
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尝问曰:“玉珽①杼上终葵②首,当作何形?”乃.答云:“珽头曲圜,势如葵叶耳。
”韩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一那么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那么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
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
《颜氏家训·勉学篇》阅读练习

《颜氏家训·勉学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
荀子《劝学》《颜氏家训 勉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跳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答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材料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3分)父兄[A]不可常依[B]乡国[C]不可常保[D]一旦[E]流离无人庇荫[F]当自求[G]诸身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与“君子坦荡荡”中的“君子”意义相同。
B.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后引申为准则、法度之意,例如“绳之以法”。
C.金,古代金属的通称。
文中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金石可怪”的“金”也指金属。
D.而,在句中表转折,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意义不同。
《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薄:这里指小。
②伎:同“技”,指技能。
③是:这。
④犹:如同,好像。
⑤营:谋求,谋取。
⑥馔:食物。
【参考译文】“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
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文言知识】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
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
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
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
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
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阅读训练】1.解释①薄:与“厚”相对,引申为小。
②是:这;③犹:如同,好像。
④营:谋求,谋取。
2.翻译: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
3.上面这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
《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颜氏家训》阅读答案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父子之严,不行以狎;骨肉之爱,不行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明,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缺乏,常以为言。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俟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恣其所欲恣:放任。
B.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楚:拷打。
C.不行以狎狎:轻忽。
D.必拟乘舆拟:超过。
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以礼节之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①无教而有爱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①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①乃勒麾下军士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1.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自己的教育观点的一组是①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②目不邪视,耳不妄听③父母威武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④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⑤骨肉之爱,不行以简⑥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颜之推把教育孩子看成每个家庭必需仔细对待的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父母对孩子要威武慈祥,要及早订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文言文阅读答案】勉学(颜之推)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勉学(颜之推) 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勉学(颜之推)阅读附答案勉学(节选)颜之推(南北朝)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高兴明目,有利于行耳。
未明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刑戮音同,以致甘硬,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明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荣谏,以利社稷,帝怒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纵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礼义,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残稿,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多疑者,欲其观古人之师母委命,强毅正直,公言必信,求福不回去,勃然奋厉,不容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无法淳,去泰去甚。
研习之熟知,施无不超过。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无法行及之,仁义无闻,仁义严重不足;予以割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家主千户县,不必理其民;反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斜也;反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晚而黍晚也;吟啸谈论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减迂诞,军国经纶,略并无杀灭。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惰,良由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到人念数十卷书,便自矮小,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眉区损,不如无学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人知晓敬鬼事神事:侍奉b.本欲高兴明目高兴:心情舒畅,欢乐c.不惮劬劳惮:害怕d.宰千户县宰:主管、主持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3分后)a.何其蔽也哉则智者尽其谋b.不必知稷晚而黍晚也弃甲曳兵而跑c.无不利于事也使不辱于诸侯d.不忘荣谏,以利社稷焉用亡郑以陪邻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素善留侯张良c.以天下之美为天下在己d.且庸人尚羞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看见乡邻亲戚中存有称心如意的好榜样,就要子弟向他们自学,而不晓得使他们向古人自学,作者指出这就是迷糊的作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
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
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
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
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
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
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
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
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
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
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
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安可言
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
且
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
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
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
必有天才,拔群
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
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言文划线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
古代重农抑商,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
而文中则是官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
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
名灵芝,又名“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D.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6.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B.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他们无能生动表现。
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
学习能修身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
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
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
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