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勉学》篇读后感学习资料
勉学读后感

勉学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勉学》后,脑海中立刻呈现出的一句话。
于是我先是想到了自己,然后又想到了我曾教过的那些学生们。
在他们中间,总是有一些学生很自然地把学习与读课外书分开来看待,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智力生活的世界,没有体验过与书籍交往的巨大乐趣。
学习,在他们大部分人眼里只是任务,有时甚至是压迫式的任务,所以他们不喜欢;而读课外书,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读那些能够吸引学生理智和心灵的书、能使起学生产生共鸣的书、能迫使学生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未来的书--而这样的书在学生世界里太少了,或者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读这一类的书,也没人指导他们读这些书。
颜子说,古代的学者是为自己的,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学者为别人,只为了能胡侃海聊。
古代的学者为别人,实行大道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者为自己,装修自身来求得加官进爵。
至于学习像种树,春天赏它的花儿,秋天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是欣赏春花;修身利行,是摘取果实。
读到此处,感觉颜子有些厚古薄今了。
现在也有些人能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并以所学来促进社会发展的,当然也有为了胡侃海聊或升官发财的,比如通过函授或党校谋个学历之类,但这属于教育政策的问题,而非个人所能决定。
关于春华秋实的比喻,确实不错。
学习好比春花,漫步其间,令人赏心悦目;学习更像秋实,硕果累累,使人充实自身。
假如只知赏玩春华而不知摘取秋实,到头来,只能是两手空空。
学习,当有所得,有所取,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我想应该把这段话给现在的孩子们讲一讲,或许能够大大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非常喜欢颜子在《勉学》篇中说的这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拿着蜡烛赶夜路,(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都见不到什么好埃”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位家长朋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肺腑之言:“我这辈子就这样没出息了,现在就只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我想这句话或许对于那些从小没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的家长朋友来说,很有启发性!换句话说,你也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成才。
颜氏家训的启发和感悟

颜氏家训的启发和感悟1. 《颜氏家训》让我明白教育孩子真不能马虎呀!就像种树,你得精心呵护,才能长出笔直的大树。
你看那些优秀的孩子,哪个不是家长用心培养的?咱可不能随随便便对待孩子的教育,得向颜氏学习,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2. 颜氏家训里说要重视品德培养,这太对啦!这就好比盖房子,品德就是根基呀,根基不稳,房子怎么能牢固呢?想想那些品德不好的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咱得从小就教孩子做个有品德的人。
3. 哇塞,《颜氏家训》提到的勤奋的重要性真的让我深有感触!就如同攀登高峰,不努力往上爬怎么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呢?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靠勤奋打拼出来的?我们也得勤奋起来呀!4. 颜氏家训告诉我们要节俭,这真的很有必要啊!节俭就像存钱罐,一点一点积累,最后才能有财富呀。
那些乱花钱的人,到最后不就两手空空了吗?咱可不能浪费,要学会节俭。
5. 读了《颜氏家训》,我才知道家庭氛围多重要呀!这就像温暖的阳光,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要是家里整天吵吵闹闹的,孩子能开心吗?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6. 颜氏家训强调的谦虚让人警醒啊!谦虚就像空杯子,能装下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能有进步吗?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7. 哎呀,《颜氏家训》说的以身作则太有道理啦!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呀,你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要求孩子呢?就像跑步,你在前面跑,孩子才会跟着跑呀。
8. 颜氏家训让我懂得了学习要持之以恒,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中途放弃就前功尽弃啦。
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能学到啥呀?咱得坚持学习。
9. 看到《颜氏家训》里关于尊重他人的内容,我恍然大悟!尊重他人就像照镜子,你对别人尊重,别人也会尊重你呀。
那些不尊重别人的人,会有人喜欢他吗?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10. 读了颜氏家训,我深刻认识到人生要有目标啊!这就像航海要有灯塔指引,没有目标,不就像无头苍蝇乱撞吗?咱得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读《颜氏家训》后的感悟

读《颜氏家训》后的感悟读书并非学生的专利,现在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坦白地讲,我确实应该在学习上更自觉更努力,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当了妈妈之后,更专注家教这类的书籍,静下心来读了读《颜氏家训》这本书,受益匪浅。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所著。
纵观全书,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应以儒学为核心。
他认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生以求进也。
”他推崇“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
尤其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教育基本理论,作者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二是《颜氏家训》对儒学、佛学、文学等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强调儒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儒学经术只是手段,经世致用才是最终目的,并且对当时士大夫的教育状况表示强烈的不满,对没有实际本事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担忧。
本书共二十篇,有《教子》《兄弟》《治家》《勉学》《文章》《书证》等。
我着重地学习了第八章《勉学》,这章共有原文、译文二十二篇,其中提到的“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告诉我们,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心思分散。
因此,必须重视早期教育,不能错过良机。
其中提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是奠定一生的基础,并从各个方面记录了一些自己在早期教育中的想法和做法,现在看了也颇具启发性。
家长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及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他们在自己良好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受到这些句句在理的古人言,我不得不明白:作为有知识的人,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告诉我们:有志向的人,就要经得起磨炼,成就事业;没有志向、缺乏毅力的人,从此懈怠,就变成了平庸之人……现代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倍出,工作的难觅,学习方式大转变等等,无一不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进取,才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积极的、受孩子喜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勤学、善学、乐学,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颜之推勉学读后感

颜之推勉学读后感
颜之推开篇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虽然这话有点老套,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想想看,没有知识,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到处碰壁。
比如找工作的时候,那些有着丰富知识储备和高学历的人,就像自带光环一样,机会比别人多得多。
这就好比玩游戏,知识就是我们的装备,装备好才能在各种挑战中脱颖而出。
文中提到学习要趁早,这可真是给我这个拖延症患者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总是觉得学习时间还多着呢,能偷懒就偷懒。
现在才明白,小时候脑子灵活,记忆力好,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吸收知识特别快。
等长大了,这块海绵被各种琐事塞得满满当当的,再想吸收知识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像我现在想要学一门新语言,背单词的速度那叫一个慢,跟小时候背古诗的速度简直没法比。
颜之推还说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要广泛涉猎。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书呆子”,他们可能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但是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傻了眼。
学习就应该像逛超市一样,什么都看看,什么都了解一点。
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甚至是一些生活小常识,都得学。
这样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你想啊,要是能在聊天的时候从文学聊到科学,再从科学扯到历史,那得多酷啊。
《颜氏家训》的读后感

《颜氏家训》的读后感颜氏家训读后感范文一颜子在《勉学》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拿着蜡烛赶夜路,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都见不到什么好啊。
”这句话是针对“世人结婚成人还未学习,就称迟说晚了,就这样因循着不思进取”这种现象而发的。
这对于我们从小没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的家长朋友来说,很有启发性。
就是说,你也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读书做什么?颜子认为,人要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来就想来开发心智,能看得更远、更广、更清楚,有利于做人处事。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着,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着。
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
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 ,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
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
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小学《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

小学《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一)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因为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几千年的精神食粮够我们一辈子食用。
而作为颜氏的后代,我更自豪。
因为作为百家姓中的一员,有自己姓氏的祖宗留下家训的数数也就几家吧!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做一个优秀的颜氏成员。
说起好书,我也读过好些。
可是祖宗留下的优秀佳作我却没有读遍。
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选读》、《幼学琼林》、《诗词格律》、《大学中庸》、《礼记选读》、《颜氏家训》……这里我对《弟子规》、《三字经》熟背过一段时间,对于《颜氏家训》也是今年暑假才接触它的。
刚拿到这本书我无比激动,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到底是谁写的家训?颜之推,琅琊临沂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在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所以后人以黄门侍郎称呼他。
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成的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
我好自豪啊!原来我的祖先中不光有孔子的弟子颜回和书法名家颜真卿啊!书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成为某个家庭中的一员。
颜之推就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在有科举制度以前,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家训》是以官宦人家的子弟为教育对象的。
一个从小生活在优渥家庭中的孩子,到了二十多岁就要去做官,他的知识和品行的形成全依赖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肩负的责任非同小可。
所以《家训》相当于戒律,是要严格遵守和维护的,时常还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叮咛唠叨。
从《家训》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比如“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意思是说“古时候的学者为自己而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今日的学者为了别人而学,只能口若悬河。
阅读颜氏家训感悟体会心得(通用8篇)

阅读颜氏家训感悟体会心得(通用8篇)阅读颜氏家训感悟体会心得篇1《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
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
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
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
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
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其中《*》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
《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
有人便据这《归心》、《书证》、《音辞》等篇将《颜氏家训》归入杂家。
《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材。
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颜家十几代兴旺。
这些事实印证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家族生存竞争的重要意义。
现代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
某市曾于九十年代评出“十大青年企业家”,当年他们是何其风光,却没有几个想到禀祖训,立家规,塑造家学文化。
到今天,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大青年企业家”只剩下寥寥无几。
其他人要么犯案进了监狱,要么难以支撑而宣布破产,更何以谈三代富贵?与古人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颜氏家训》读后感(通用13篇)

《颜氏家训》读后感《颜氏家训》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颜氏家训》读后感(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1《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
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
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俛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
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
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翻《颜氏家训》,洋洋洒洒,大多篇章晦涩难懂,唯有这篇《勉学》还能读读,虽叹自己才疏学浅,却也为能从中稍许获益而庆幸。
李澈
颜子在《勉学》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手持蜡烛赶路的夜行人,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也什么都看不见的要好啊。
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读书要从小做起。颜子认为,人要读书做学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开发心智。孩子就像一片白纸,学习能力强,对知识的渴求度和接受度都很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很有必要的。这符合现在很多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启蒙的观念,但是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1-3岁的幼儿懵懂时期,是不适宜学习任何东西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在探索世界,他们尚未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过早的将某些爱好强加是会限制孩子发展的,不如放任,给其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