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写意之美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美学价值一、以实用为主的、淳厚、质朴、稚拙的造型著名的哲学家恩格斯曾经提出,人类文明阶级的形成标志是人类学会了使用陶制品,制陶工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文明的新一轮发展,也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的陶瓷雕塑工艺发展闻名世界,早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五六千年前,陶器就已经出现,凭借着其美感与朴素的制陶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陶瓷雕塑的认识,也将我国发展陶瓷雕塑工艺的年代大幅度的提升到了一定年限,原始人的意识通常会有较为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原始化的意识表现是最真实的,根源在于实用的、均衡性的美感,从实用性的观点出发,原始人使用的石器与制陶工艺的艺术价值也遵守美感的法则,从自然物质世界实用价值中提炼出了价值,强调从实用性中了解自然风光,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在于社会需求,要体现出自然之美,必须从均衡美感的标准之中了解到陶瓷雕塑的美感,强调陶瓷雕塑的艺术美学价值,从远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开始从社会科学的观点上了解到了美学的发展方式,将美学与效用联系在一起,认为美学是衡量历史文化价值与文明程度的标准,原始时代的陶瓷艺术各有历史时代的陶瓷雕塑实用性,原始陶瓷雕塑的美学特性,是通过纯粹欣赏价值的艺术雏形阶段体现出来的。
陶瓷雕塑也体现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集体劳动与共同生存的价值观念,强调了人类起源过程中的一些时代发展特色,反映了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思想,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写照。
二、气势宏大、场面磅礴、形神兼具的秦俑艺术中国历史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进入封建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发展关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关系中不断体现了观察生活与历史生活的真实状况,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美的概念。
实现了由单纯模仿到自由化的实践的过程,由粗到精、由简入繁、由感性到巧合的过程,通过先秦时期的陶瓷雕塑表现,标志着秦代陶瓷雕塑的艺术内涵,反映了陶瓷雕塑的本身价值,秦俑在陶瓷雕塑方法上运用了塑、捏、贴、刻等技法,准确地表现了对象的体、量、神、色、质等方面,标志着秦代雕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新兴地主阶段从掌权过程中表现出了历史发展的现实意义,秦俑继承了原始社会以来对陶瓷雕塑精神信仰的一种全新观念,秦俑艺术的美学思想是一种现实主义思考,秦俑继承了原始社会的陶瓷雕塑的技巧和制陶工艺的精湛技巧,在我国历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精神作者:苏玉峰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7期摘要:在古代的中国,我国的陶瓷雕塑工艺曾是一度领先于世界的,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位于前列的。
这也是中华儿女所自豪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雕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鲜明代表之一,中国的陶瓷雕塑不仅有美学特征,而且还具有艺术精神。
文章就是从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陶瓷雕塑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中国陶瓷雕塑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来进行探索研究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精神;艺术特点中国古代的陶瓷雕塑是古代人的一种重要的发明,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也深刻揭露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潮的手工艺水平和他们的辛劳与智慧。
在古代的陶瓷雕塑的精美花案中巧妙地体现了艺术特点,彰显了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指的是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也就是说,在不同时期,陶瓷雕塑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这种艺术精神是受当值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制约的,是与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相一致的。
文章就是从几个方面来了解这种体现时代特征的陶瓷雕塑的艺术精神,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技艺精湛的陶瓷雕塑工艺。
1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发展的历程(1)中国的陶瓷雕塑工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手工艺,其发展历程也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的陶瓷雕塑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以上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陶瓷工艺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一点是女性子啊社会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也是母系社会的体现。
我国古代传统的陶瓷雕塑的形状和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勤劳和智慧。
中国的陶瓷手工艺发展到夏商周的时候,手工艺水平明显有了提高。
中国的陶瓷雕塑工艺发展到秦朝,秦兵马俑是高超技艺的典型表现。
中国的陶瓷工艺发展到汉朝。
陶瓷雕塑工艺主要以写实为主。
这一时期的陶瓷雕塑工艺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非常具有吸引力。
(2)中国的陶瓷雕塑发展隋朝,有了更加明显的进步。
探析“制器尚象”设计思想对陶瓷雕塑设计影响

探析“制器尚象”设计思想对陶瓷雕塑设计影响摘要: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造物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造物观念,并将自然科学,文化,教育,审美等观念融为一体,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器物。
在陶瓷的设计和生产中,古代工匠们总是以“制器尚象”的设计理念为标准。
本文从陶瓷设计思想起源的“象”出发,从“物象”、“意象”、“道象”三个方面分析了“制器尚象”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设计思想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设计价值。
关键词:陶瓷制器尚象设计思想“制器尚象”是指通过仰观、俯察获得形象的思维方法,以天、地、自身为模拟对象,概括出一整套的宇宙图示、观念、思维模型和法则,并通过利用这套法则直接或间接再造、设计器物的过程。
“尚象”就是指造物者运用类比、象征等手法,通过对自然存在的中“物”的模仿而赋予器物有意味的形式,使器物达到“载道”、“传情”的文化内涵。
关于“尚象”确切含义,通常认为存在三个层次,即尚物象、尚意象、尚道象。
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使陶瓷设计具有器以载道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用与审美和谐共生的造物态度。
抟土为器,几千年间陶瓷设计都在以其对“尚象”设计思想的运用和自身蕴含着的生命情怀传承着中华民族艺术文脉,将陶瓷设计中具有民族特色、历史重量的传统造物思想,融入中国当代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尚象”的三个层次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尚象”的第一个层次是“观物取象”。
“观物取象”出自:“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大意为:伏羲氏通过“观物取象”,洞察万物之理、阴阳之道,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八卦;然后通过观察卦象的规律变化来预测人事命运。
“观”是设计的储备阶段,古人深知“形”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人造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观察世界的过程,在这里,“观”不仅有观察、审视的意思,还包括思考与洞见的过程,它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多方位、多视角(如仰者、俯者、近取、远取)观察的基础上,深入把握、体悟世界万物的本质与品性。
浅谈陶瓷雕塑中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

Arts circle艺术论坛2013/8+TEXT/陈明忠浅谈陶瓷雕塑中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一、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发展史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陶瓷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我国的陶瓷不仅造型多样、色泽丰富,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是从我们古代灿烂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新石器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但当时的陶器较为粗糙而且制作不精良,其主要以灰陶、黑陶、彩陶等品种为代表。
商朝的陶器,在样式与种类上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还是以灰陶为主。
而且在那时候,慢慢地已经有一些专门烧制灰陶的小作坊开始出现了。
周朝陶器得到重大发展,其陶器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盛放物品的器皿,而开始将其应用到建筑方面。
随后,陶瓷的结构与规模开始逐渐扩大,陶瓷制品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此外,将陶瓷制品用来作为祭祀以及殉葬用品开始成为了习俗。
到了秦汉时期,陶器得到迅速地发展,不仅陶器的加工技术逐渐纯熟,而且陶器的造型与图案也变得十分生动活泼、优美多样,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隋唐时期,陶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白瓷也出现了。
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达到成熟的境界,这意味着真正的瓷器时代到来了。
唐三彩就是当时唐代的作品,享誉国内外,一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可见其艺术价值,它足以堪称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中的精品典范。
陶器制品在我国宋代发展达到其鼎盛时期,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样式多种多样。
在当时,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窑场,甚至很多瓷窑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盛誉,而定、汝、官、哥、钧就是这时期最具典型代表的五大名窑。
元代时期受当时战乱的影响,瓷器制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打击,虽然相比于宋代有一定的衰落趋势,但在其制作工艺上仍有一些新的创新与发展,比如这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和釉里红等新陶瓷品种的出现以及彩瓷的大量流行等等。
到了明代,我国陶器制品的发展又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则以白瓷为主。
探讨在陶瓷雕塑创作中感受艺术美

探讨在陶瓷雕塑创作中感受艺术美陶瓷雕塑创作是一种充满艺术创意的艺术形式,通过精细的工艺和雕刻技巧,将陶瓷材料转化为美丽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陶瓷雕塑在艺术美的表达和传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
首先,陶瓷雕塑的创作需要雕刻家具备高超的技艺。
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需要进行精细的加工和处理,才能创造出优美、纯熟、精致的形态和纹饰。
这需要雕刻家具备扎实的技艺和经验,能够驾驭陶瓷材料的性质和特性,在精细的雕刻和细节上达到极致的完美。
其次,陶瓷雕塑的创作需要借助工具和材料来表达艺术性。
陶瓷雕塑的创作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在炉火中,将粘土完成成造型后,将它们经过1600℃以上高温烧制成陶瓷成品。
雕刻家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使陶瓷雕塑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特点,从而达到了艺术美的表达和传达。
第三,陶瓷雕塑的创作需要借助人们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和经验来表达艺术美。
在陶瓷雕塑中,雕刻家往往会借鉴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和经验,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艺术美感。
通过对自然、生活、情感的感悟,雕刻家能够将这些美好的东西通过手中的工具和材料,表达出来,并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最后,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感受艺术美,也是雕刻家表达自我、探索生命、超越自我和美好愿景的过程。
艺术家意图通过陶瓷雕塑来表达内心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融入到艺术品中,让作品通过深厚的艺术表现力,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雕刻家不断地向内寻找灵感,将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交会在作品中,从而达到了对艺术美的更直观感受和认识。
总的来说,陶瓷雕塑创作中感受艺术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和追求的过程。
从其创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雕刻家的悟性和创作天赋,还能从其中感受到艺术美给我们带来的无尽魅力。
陶瓷雕塑表达的不仅是艺术美,更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美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力求造型上形体完整,风格上写实

古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力求造型上形体完整,风格上写实发布时间:19-01-2211:13纵观我国古代陶瓷雕塑作品,谁能不为其风格各异,手法巧妙,形式别致而赞叹不已。
但若将各类作品反复比较,仔细研究,则又可发现其中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共同的传统特征。
它的造型传统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形体完整。
我国古代陶塑瓷雕作品尽管其规模大小悬殊,手法精简不一,题材广泛多样,但在构图造型上则有一共同性,即力求形体完整。
从秦汉到明清,是人像无论站、跪、坐、卧,必然完整无缺:是走兽无论奔、立、嬉、跳、也一定首尾齐全。
久而久之,对此已成人们欣赏习惯,但与西方雕塑相对照,便立即显出特性。
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此浩多的佳品,然而头像、胸像、半身像之类局部造型的古代陶瓷雕塑作品却至今未见一件,不能不令人称异。
其二,风格写实。
各地各家陶瓷雕塑的风格都是自成一体,互不相同,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概括,有的精致,各有高招。
但又都循写实传统,力求传神达意,既写形之实,更写情之实,以形神兼备为上。
历代高手又都十分注意形体与线条的精细处理,任何形体都结构明确比例适当,每根线条皆一丝不苟交待清楚。
无论宗教题材还是风俗题材,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种忠实于反映生活和社会的严谨态度,当为世代艺人所承袭。
其三,造型生动。
几千年来塑像造型多种多样,然又特征鲜明,性格突出,各具神韵。
唐三彩镇墓兽,发须直立,龇牙咧嘴,面目狰狞,观者心悸。
明德化观音,亭亭玉立,慈眉仁目,端庄娴静,则又令人肃然起敬。
古代匠师对不同题材,揉以不同情感,塑以不同造型,使无生命的立体,生气勃勃,情意感人,从而也使作者之思想情感与观众之审美意识,通过作品而传递交流。
其四,手法洗练。
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历代匠师极其注重创作手法的研究。
正如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的运用程式化手法表现生活,传统陶瓷雕塑也长于用简练的装饰性手法塑造富有个性的理想化人物。
夸张变形、去繁求简、动静相衬、主次互依等一整套造型要旨,尤以简括洗练这一手法为核心,从而更突出地表现了对象内在与外在之必然,也即形神的高度统一,使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及其写意风格研究

雕塑 艺术 Leabharlann 陶 瓷 雕 塑 的 写 意 特 征 及 其 写 意 风 格 研 究
陈 明 智
( 德化县博古 陶瓷研究所 , 福建 德化 摘 要: 陶瓷雕塑 的写意 强调 对“ 神” 的追求 , 而弱化“ 形” 的作 用 。 而对 于 “ 神” 的 描 绘 往 往 就 构 成 了 陶 瓷 雕 塑 作 品 的 主 3 6 2 5 0 0 ) 制作陶瓷雕 塑的阶段都成为对作 品艺术价值 的一次提升。 ( 2 ) 以丑衬美, 化丑为美 。古语有云 : “ 贵珠 出于贱蚌 , 美 玉 出于丑璞。 ” 这是对于美与丑相互关系的绝佳解读。在 陶瓷雕塑 要 艺术价值 , 它能给人更 多的想 象空间, 升华作 品 自身的 美感。 这种美与丑的关系 主要体 现在利用夸张 的创作 手 而不同的写意特征 以及写意风格对 于陶瓷雕塑作 品的创作起 着 作 品创造 中, 达到将“ 丑” 转化为美的过程 。这个化 的过程就 要求 陶艺家 重要 的作 用。本文就针 对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和 写意风格 的问 法, 能够对所创作的对象具备足够感悟 与理解的审美关照 。现实中 题, 进行 了简要 的分析与总结 , 提 出了一些 自己的看法。 的丑一旦进入艺术创 作领域 , 就要要 创作者用美 的眼光 进行审 关键词 : 写意 特征 ; 写 意 风格 ; 陶 瓷 雕 塑 视, 用审美 的情趣去对待作 品的创作。一件艺术品面 向大众 , 它 0 引言 要 向公众传递的永远是艺术的审美 价值与深层次美 的内涵 。而 陶瓷 雕 塑是 一种 传 统 的 造 型 艺 术 , 它 在 发 展 的 过 程 当 中 吸 丑的物象放到艺术创作 中, 它一定是现实生 活中丑的典型 , 如果 收了很多来 自中国绘 画的创 作技法 , 其 中最 明显 的一点就是对 个 陶艺家没有好的写意手法 , 就无法利用浑厚朴实 、 简单凝练 于意境的追求——重神似 , 轻形似 。在传统的中国画 的创作 中, 的手法将丑 的物象简单 的表现 出来 , 使整个作 品呈现出艺术 的 写意是要求 用简单凝练 的笔画 , 三点 两点勾勒 出物象的神情 意 美感 , 而只能放大局部 的丑感。对丑 的物象的美化 , 需要 陶艺家 趣, 以创造生机盎 然 、 灵动飘然 的艺术境界 , 留给人 足够 的艺 术 从写意的方面 出发 , 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丑化美 , 以丑衬 想象空间 , 在观众的欣 赏过程 中提升作 品的艺 术美感 。而 陶瓷 美。用简洁 的夸张的造型、 在简化 中恍现事物的真貌 , 在凝练 的 雕塑的写意也正是源 自于此 , 着重用简练粗 犷的手法 , 捏 造出物 意蕴中彰显物象的精神 , 用极度夸张 的造型衬托艺术 的美感 , 体 象的意态神韵。但是鉴于 陶瓷雕塑不 同于绘画 的材 质 , 以及不 现美的情趣 。 同的创作手法 , 它也有 自己独特 的写意风格 与写意特 征。如果 2 陶瓷 雕 塑 的 写 意风 格 我们把绘 画当做 是一 种“ 水” 的艺 术 , 那 么 陶瓷雕 塑就 是一 种 写意风格是基 于写意特征的基础上融入陶艺创作者 自己的 “ 火” 的艺术 。因为在陶瓷雕 塑的创作 中, 必须要经过火 的锤炼 情感 、 自己独特的技艺手法 、 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以及长期 的 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而且 陶瓷雕塑的胚体在煅烧 的 创作经验而形成 的独具一格的风格体系 。而写意风格的形成也 过程 中, 会 出现不可预知 的形态变化 、 失缺 、 扭曲、 凹 陷等 情况 , 是注重于“ 写意” 的表现 , 因为艺 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对 于不 同 这就 丰富 了具有审美价值 的作 品的写意性 。不仅 如此 , 陶瓷雕 的观众在观赏作 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 同于其他人的想法。就 塑的不 同题材的选择 、 不 同赋 彩手段 的使 用等因素都会 造成写 像我们在鉴赏文学作 品时 , 每一个对 于文学作品所描绘 的人 物 意风 格 的多 样 性 。 的评 价 都 会 不 同 , 即“ 一 千个 读 者 有 一 千 个 哈姆 雷 特 ” 。艺 术 作 1 陶 瓷 雕 塑 的 写意 特 征 品长存于人心中 , 它最重要 的就是对于意境 的追求 , 对于思想内 陶瓷雕 塑对于物象神似 的追 求 , 必然 导致在创作 的过程 中 涵的体现 。陶瓷雕 塑也不例外。而对于 陶瓷雕塑写意风格的追 陶瓷雕塑 的写意具备两个 不同的特点 。一是模糊性 。写意是介 求我们一般从以下 三个方面着手 : 一是原创性塑造 ; 二是创作题 于写 实与抽象之间的 , 在追求艺术美感时 , 创作者不会一 味的为 材 的选 择 ; 三 是 不 同赋 彩 手法 的应 用 。 了追求抽象 的美感而完全舍弃对物象的形貌与细部 的描绘 。而 ( 1 ) 原创性塑造。原创性塑造一方 面是指作 者在创造作品 会采用一种朦胧化 的, 具有 不确定性 的表现手法去描 绘刻 画对 时需要尊崇 自己内心的想法 , 塑造 出自己想要 的作品 , 不一定与 象的形象特征 , 这就使 得作 品呈 现出一种模糊性 。就 像摄影 艺 众不 同, 但是必须是能满足 自我欣赏的要求 , 运用 自身 的创新性 术讲 求的“ 虚化” , 可 以大致 的看 出所要表 现对象 的情 况 , 但 是 思维去创作 。另一方面是指多利用手工进 行制造 , 体 现人 的劳 无法具体说 出它 的细部 特征 , 似 又不似。极大地扩展 了作 品的 动与智慧 , 以提升作 品的艺术价值 。在传统的陶瓷雕塑创作 中, 内在表现力 , 观众在欣赏时就多 了一份想象 的空间 , 多 了一 份把 都是通过石膏模型 , 然后大批量 的印出胚体 , 接着用泥浆照样式 玩的意味。似 曾相识 , 隐在云雾 中, 艺术 内涵从 内而外 的扩张弥 进行粘接 , 最后用工具进 行修复完成 。在这个过程 中就会使 陶 漫, 产生 出视觉及心理 的张力 。二是 高度 的凝 练性 。写意 大都 瓷雕塑的棱线 出现磨损 , 而运用手工制作就不会 出现因模型 的 给人一种高度 概括 、 简约抽象 的感觉 。少有细节 的刻 画 , 鲜有精 二次造型令 物象 出现变形 走样 。因为手会 比模 型的灵气 性更 细的视觉感受 , 更多地是 突出雕塑 自身的整体姿态 , 强调利用瓷 大, 能够更好的处理凹凸起伏的纹路肌理 、 线型折叠等问题 。才 泥超强可塑性这一特征 , 打造作 品及其精到 简约凝练 的塑造能 能体现出棱线 、 轮廓浑厚 的体积感 , 给人以美 的感受。而这种手 力, 已显现作 品的基本形态或 者隐含其 中的主题 。对于 陶瓷特 工 的美感 需要 主要体现在后 期雕塑制作过程 中, 而创造性思维 性 的体现 , 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的运用才是体 现写意风格最 主要 的内容 , 好 的意境对于写意风 ( 1 ) 利用瓷泥 的 自然特性 。技艺高 超 的陶瓷雕 塑创作 者 , 格很重要。 对于瓷泥的要求会 比一般创作者的要求要高 。因为在创作 的过 ( 2 ) 题材选择 。创作题材的不 同会 影响一个 陶艺创作者 陶 程 中, 随着技艺手法的不断改 变每一块瓷泥 都会 形成独 特 的纹 瓷雕塑的写意风格 。这很容易理解 , 因为所用的陶制材料一样 , 路肌理 , 这种纹路肌理是有 利于写意特征表现的 , 合理 的利用这 具有相 同的艺术语 言; 甚至在技法 上都 有一定 的相似 度。但是 些纹路肌理能够使 得创作 出来的作品精美绝伦 。在 中国传统 的 不 同的创作者对于题 材 的选 择都是 根据 自己的生活 体验得来 思想里是讲求人与物融 , 天人合一 , 这就要求在艺术创作 的过程 的, 人是能动的主体 , 其生活经验 必然不同 , 所要 表达 的题材 也 中尊崇物质本身的特征 , 不 能因为主观 的创 作思想而 刻意去改 不尽相 同。这体现在 陶瓷雕塑中就会形成不 同的写意风格 。有 变物质材料 的结构 , 这样创 作出来 的作 品就少 了一种 自然 的灵 弘扬真善美 ; 有 的创作者喜欢反映 气, 少了一种天然 的神韵 。也就 很难达到写 意特征所讲 求 的模 的创作者喜爱表现 民俗风情 , 世俗生活 、 市井人物等 ; 而在不 同的创作时期 , 写 意风格也有 不 糊性 了 , 即极其精而简约 。即使 能在整体上达到一种模糊性 , 但 同的形式体现。这也是 由创作者生活环境决定 了创作者的生活 是在细节描绘上就经不起 观赏与岁月 的侵 蚀 了。不仅 如此 , 准 经历 , 影响 了创作题材 , 使得 陶瓷雕塑的写意风格呈现不同的表 确的利用瓷泥 的纹路肌理可 以使陶瓷雕 塑胚体进行煅烧 时 , 减 现形式 。 ( 下转第 5 4页) 少作 品发生形变的几率 , 提高陶瓷作 品的煅烧质量 , 使得每一个
论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艺术美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22论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艺术美吴光宇(福建省德化县恒竔陶瓷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500)摘要:我国陶瓷雕塑自古就享誉世界,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
在历史不同阶段的陶瓷雕塑都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信仰与精神文化,陶瓷雕塑作品中都蕴含着陶瓷艺人的技艺与创作情感。
本文对陶瓷雕塑创作中的美感进行分析,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陶瓷雕塑;创作;艺术美中国传统陶瓷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在手工陶瓷艺术中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民族与宗教文化。
而陶瓷雕塑在陶瓷艺人通过泥土创作成各种造型,在当中注入了创作者的思想与审美进行雕刻与塑造,根据当时人文环境创作出适合陶瓷市场的作品。
陶瓷通过窑火烧制成艺术品,无论是釉下彩还是釉上彩,无论是纹路还是线条,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装饰,都是极具艺术美感的作品。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与其可触摸到的质感,在多种艺术风格表现下,让中国陶瓷雕塑极具东方艺术美感。
一、陶瓷雕塑的造型与空间美陶瓷雕塑大多是立体造型,不需依附任何背景,在三维空间下给人们直观的视觉感受。
而其陶瓷材料的特殊质感与独特的制作工艺下,不同质地的泥土做出不同质地的胚胎,在镶嵌、手工捏、镂、雕刻等技艺下高温烧制,丰富的釉面与各种肌理纹饰,如圆雕、镂雕、捏雕、浮雕、围塑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神乎其神的绘画或书法,让人在各个角度与方位都能对色泽丰富的陶瓷雕塑进行欣赏。
甚至还能通过触摸来感受,在前后、上下等空间处理手法上动静结合,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在人物、动物、日用器皿等素雕或彩雕制品立体的形象下,各种材质各种工艺浑然一体,陶瓷雕塑犹如立体画作,造型独特优美,在温润细腻、晶莹剔透下展示出多种多样精致的造型美与空间美感。
二、陶瓷雕塑的人文美不同时期的陶瓷雕塑展现着不同的人文背景,各时期的陶瓷艺人们也有不同文化品位。
陶瓷艺人在创作中根据当时文化背景与时代的审美感进行创作,加入艺人自己的精神感受与艺术美感的理解,在精湛的工艺技巧下,让许多陶瓷雕塑作品都能展现出其时代的美感,在陶瓷雕塑的造型与蕴含的意境都展示出,时代文化下的自然与古代人民的寄情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家在 创作过程 中不是 被动地反映 与照抄某一 孤立的物 象流于 自然主义的描摹 , 而是主动搜取那些能够集 中体现
物象精神本质的东西 ; 其创作手法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表 面特征 , 是加以适 当变形夸张 的艺术处理 , 又并 不完 而 但 全脱离现实 。 这一点与西方造型艺术 中强调理性精神形成 了鲜 明对比 。 西方传统 造型艺 术强调真 实再 现 自然 , 而在 中国古代则更 为提倡的是 “ 形写神 ” 较为 突 出的 代表 以 , 性作 品如汉代茂陵 的石雕 , 在形 体造型上 朴拙粗犷 , 雄健 豪迈 , 揭示 了汉 代 “ 壮丽无 以重威 ” 非 的美学思 想 。 汉 在 代艺术 中 , 运动 ,力量 , 气势就是 它的本 质 , “ 如 马踏 飞 燕” 即使 在静态里 , , 也仍然 使人可 以感受到 内在的 “ 气 势”一往无前的 气势 和力量构成 了汉代艺术 的美学风 格。 ,
旨秉承 了和 中 国书 画 艺 术 一 样 的 精 神 品质一 一 不 求 形 似 ,但 求 神似 。这 种 “ 韵 高 于 形真 ”的 艺 术 风格 及 其 艺术 表 现 神 形 式体 现 了 中 国儒 、道 哲 学 观 中 的美 学 思 想 。 在 其 中 “ 人 合 一 ” 物 我 皆 忘 ”观 念 的渗 透 下 ,中 国 陶瓷 雕 塑 艺 术 的 天 、“ 造 型 和 形 式 语 言将 重 写意 与 重传 神两 种 特 质 蕴 于 其 中 ,形 成 了 人 与 自然 相 融合 的 独特 东 方 审 美观 和 “ 意 ”的造 型 观 , 写 并 贯 穿 于 中国 陶 瓷 雕 塑 艺术 的 发 展 历 程 。 [ 键词 ]写意 ;古 代 陶瓷 ;意 境 关
带有非写实的浪漫主义 。
唐 代三彩俑是 古代 陶瓷 雕塑发 展的 另一 个高峰 。这 时 期的创作者们在造 型技艺 日趋成熟的条件下 , 注重 更加
对 人物神韵 及 “ 肇一足 ” 一 的表 现和 心物交融 的刻 画上 。 在这一 时期的 创作 中 “ 气韵生动 ” 当作造 型艺术 的第 被
具 体的实践 来看 , 意 ”是指 创作 者内在 的精 神状态 , “ 以 及对客观物 象的主观认知 , 从而构成一种符合 自我生命节 奏 的表现符号 , 助于概括 简练的造 型手法将 “ 的内 借 意” 容 传达出来 , 即通 过其形式 来把 握其 内在意 象 , 并且恰 到
好 处。 这里形不再是 客观 的形 , 在 而是创作者 经过主观艺
它 由于不 以 自身形象为 自足 目的 , 得开放而不封 闭 ; 显 由 于不拘泥于严谨的造型 , 使得那粗 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
意 ”则不然 , 重生活的 原型 , 注 所谓 “ 外师造化 , 中得心
源” 是其 理论表现 。 重视 主体对 客观物象 的感受 , “ ” 和 神 的写意 。 ”由此可 知 , 写 ”的实 质就是 “ “ 意”的表现 。从
西 方现代造 型艺术 中有诸 多的风格 , 如立体主义 、 构 成主义 、 抽象 主义等 , 它们 以不同的形式 来表现对生 命和
现实的思考。 但我们可 以看到的是西方造型艺术 中的这些 中国传 统美学上 所提倡 的 “ 气韵生 动” “ 、 以形写 神” 表现手 法与 中国造型艺 术的 “ 写意” 有着 本质的 区别。 中 国造型 艺术的 “ 写意”多从 感觉和 理解出发 , 言简练 , 语 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 而西方造型艺术 中的 写意重视造
这 种象征性的艺术 表现手法并 不是 中国陶 瓷雕塑艺术所 独有 , 但却是在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发展过程 中被贯穿始终
的。
“ 太似 则媚俗 , 不似 则欺 世”这 些细节 的刻 画并 不和其简 。
练流畅概括的造型风格相违背 , 而是 为了进一步 的展示 了
人物的 内在神韵和蓬勃 的生 命力之美。
视 觉 美 学 研 究
新 视 觉 艺 术
2 1 . 002
中 国古 代 陶瓷 雕 塑 的 写 意 之 美
秦 斐
( 扬州 大学
艺术 学院 ,江苏
扬州
2 0 ) 5 9 2 0
[摘 要 ]作 为 一 门传 统 造 型 艺 术 , 中国 陶 瓷雕 塑 艺术 是 人 类 精 神 、宗 教 、文 化 、情感 传 达 的现 实物 化 形 式 ,其创 作 宗
一
、
中 国 古 代 陶 瓷 雕 塑 中 的 写 意 追 求 美
节奏 , 对于女 俑脸部五 官细节的 刻画上并 不 “ 惜墨 ” 一 。 笑一 颦 、 一回眸 , 及弯细 如柳的眉 黛都 被加以细 腻的雕琢
却 无一丝半毫 的矫揉造 作 。 正如 齐白石老人所 说的那样
“ 中国的传统造 型艺术 ,往往追 求的是 一种精神 美 、 意象美 。 这种追 求来 自于 中国根深蒂 固的本土 文化 。 老 如 子的大象无形 , 庄子的以天 合天及孔子 的礼乐 不在钟鼓 玉 帛等 。 在这一 文化思想 的指导 与影响下 , ” 中国古代陶瓷 雕塑艺术 创作过程 中 “ 象征 性 ” 法得以 广泛运用 。 手 当然
术 化了的追求美的载体 。
二 、 中 国古 代 陶 瓷 雕 塑 中的 形 式 处 理 美
从早期原始文化 中的人形和兽形 陶塑 中 自然稚 拙的
抽 象模拟 , 到以粗 线条捏塑 人物 形体动势 的汉俑 , 昭示 到 着时代活 力的唐三彩俑 , 陶瓷雕塑都表现出中国艺术游走 于具 象与抽象 之间 “ 的把握 上 。 于客观物 象形体 塑 度”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