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实录 (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与主题。
2.掌握生字词:“景阳”,“站台”,“雅致”,“风光”,“拼命”,“装作”,“装扮”等的词义。
3.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诗句、对话等语言形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与复述《景阳冈》的故事情节。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体会集体的力量与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景阳冈》中出现的重点词汇与句子。
2.理解《景阳冈》的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诗句,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
2.独立思考故事情节与主题,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分享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景阳冈》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任务一:识字乐园(15分钟)1.学生通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认读与记忆训练。
2.师生互动,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辅助学生掌握。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25分钟)1.学生阅读《景阳冈》,老师解释课文中重点句子及成语。
2.学生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
学习任务三:展示分享(10分钟)1.学生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准备展示,分享对《景阳冈》的感悟与理解。
第二课时复习(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记念。
学习任务四:语言活动(15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景阳冈》的延伸故事或者加工课文情节。
学习任务五:小组合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景阳冈》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演绎。
2.老师指导学生演练,鼓励学生展示创造性表达。
学习任务六:课后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今天课程的收获与不足,为之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教案(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下榻、怒气冲冲、惊慌失措、无精打采。
3.掌握生词:亭子、靠岸、栏杆、崖顶、番号。
### 能力目标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5.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6.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团结的精神。
7.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8.培养学生尊重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课文,感悟文学之美。
### 教学难点3.通过文中对景阳冈风景描写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写出《景阳冈》的作者及阅读启示。
2.理清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并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课时1.细读《景阳冈》文字及风景描写,感受作者的用心之情。
2.分组讨论景阳冈对主人公的意义,并展开小组讨论。
3.以景阳冈为背景,自由发挥创作一段故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复习故事情节,准备相关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2.导入•向学生提出《景阳冈》的相关问题,引导思考。
•播放《景阳冈》的背景音乐。
3.学习活动•分组讨论《景阳冈》中的人物关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教师讲解生字词。
4.拓展•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对话和情境,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整理景阳冈的图片,准备背景介绍。
2.导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做一次简单的知识小测试。
•展示景阳冈的图片,介绍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习活动•学生观看景阳冈的景色图片,用一句话总结对景阳冈的看法。
•小组讨论景阳冈对主人公的意义,发挥想象。
4.拓展•鼓励学生将景阳冈与自己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创作。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窗们,教师布置大伙儿归去预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都预习好了吗?生:预习好了。
师:那咱们来比一比,看谁预习得好。
二、检查预习师:同窗们,课文在编入教材的时候,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文中有些说法跟此刻不一样,不明白大伙儿能不能明白得?(课件出示句子)师:请同窗们看屏幕,我想请同窗读一读句子,并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哪位同窗来读?生:“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筛”的意思是“倒”。
师:对,“筛酒”确实是“倒酒、斟酒”的意思。
第二句?生:“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如何”的意思是“什么缘故”。
..师:超级好。
下一句?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但生:“但凡..凡”的意思是“凡是”。
师:很正确。
再下一句?生:“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大虫”是指“老虎”。
师:“大虫”指“老虎”,“吊睛白额大虫”是什么样的老虎呢?生:眼睛翘着的,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师:明白得得不错。
最后一句谁来读?。
”“请勿自误”是生:“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不要自己误了自己”。
师:“误”是“受损害”的意思。
谁能再来讲明一下那个词语的意思?生:“请勿自误”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损害”。
师:明白得得不错,这些词语的意思,你是怎么明白的呢?生:我是查字典明白的。
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明白的。
师:还有别的方式吗?生:我是联系上下文读懂的。
师:专门好!看来同窗们都有明白得词语的高招,适才大伙儿说的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等都是明白得词语的好方式。
师:文句预习得专门好,课文内容也必然明白得得不错。
谁明白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要紧写了武松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一个人上了景阳冈,打死老虎的事。
(另一名学生说。
)师:这两名同窗都抓住了课文的要紧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6.景阳冈》(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6.景阳冈》(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能够理解《景阳冈》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掌握相关的词语运用;
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口头表达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景阳冈》课文的故事情节;
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用语言描述。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如“碧翠”、“羁绊”等;
2.分析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思考,表达个人见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介绍《景阳冈》这个故事背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
2. 学习与讨论(40分钟)
1.朗读课文《景阳冈》,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互动讨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思考,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 分组活动(30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总结(15分钟)
回顾课文重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背后的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景阳冈》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景阳冈》教学实录

《景阳冈》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
“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
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
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
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
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根据著名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精彩片断──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预习的收获吗?指名说)(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学生也可以介绍有关武松和景阳冈打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这一遍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这篇课文有一些词语和我们现在说的话不一样,还保留着一些文言文的色彩,在读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词语要多读几遍,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助。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景阳冈》第二课时篇1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师:话说梁山好汉武松在阳谷县地面不听店家劝告,连喝十八碗酒,执意上得景阳冈来,岂知这一上山,于武松倒无大碍,而景阳冈上那称霸一时的吊睛白额大虫可遭了殃了。
1、师:我们已经运用快速默读法了解了武松打虎的经过。
出示:欲睡虎出──虎攻闪避──急打棒折──按虎猛打──断棒补打生齐读。
师:那么武松打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英勇,机智。
(师板书)师:让我们来一睹打虎英雄的风采吧。
(播放武松打虎有关录像)2、师:电视把武松的英勇表现得可真是淋漓尽致,想不想换种方式,用朗读把武松的英勇形象再现出来?打开书本,快速默读8至12小节,你觉得那一小节写得最为惊心动魄,最能反映武松英勇机智?生:9、11两小节。
二、自读自悟,点拨导读1、师:先请大伙默读第9小节,划出令你感受到武松英勇的句子,然后选你感受最深的一二句认真读一读,把武松的英勇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读自悟。
2、师:可以读给大家听了么?看谁的读让人一听就能体会到武松的英勇。
生读句1: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出示)师:读得好极了。
他是怎么读的,你们听出来了吗?生:他读得很快,“翻身下来”、“拿”、“闪”这几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读吗?生读。
师:你也读的很棒。
不过句中有个词“啊呀”,我觉得可以这样读。
(师读“啊呀”)你能听出什么?生:我听出了紧张。
师:你试一试。
生读:“啊呀!”师:我们一起读。
“武松见了,叫声──生接读:“啊呀!”师:紧张却不慌乱,粗中又有细,真乃英雄本色也。
齐读整句话。
生齐读句1。
3、师:还想读哪个句子?生读句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出示)师:“一闪”,读的又轻又快。
你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这样读可以突出武松武艺高强,行动敏捷。
师:谁愿意也来试试?生读。
师:学他俩的样,一起读好这句话。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景阳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以及相关的词语和句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景阳冈》的基本情节及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要句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进行文字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介绍《景阳冈》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和讨论
•逐段解析文章,注重理解每一段的含义。
•解释生词和讨论句式的运用方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互动和讨论。
3. 实践和练习
•分组让学生自己撰写关于文章的小结或感想。
•进行词语和句式的操练,巩固知识点。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提出相关拓展问题或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景阳冈》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六、反思与改进
结合本节课的实陗,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第2课时教案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背景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干脆”、“倦怠”的意思。
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景阳冈》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生字词“干脆”、“倦怠”的意思掌握。
三、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通过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景阳冈》的教材。
2.故事配图或图书。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利用图片或图书预测故事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词让学生独立完成生字词“干脆”、“倦怠”的意思,然后和同学分享。
3. 故事学习步骤一: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步骤二: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然后展示给全班。
4. 分析故事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5. 阅读理解步骤一:学生独自阅读整个故事,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二:学生相互交流答案,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拓展练习安排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展开创作,练习写作能力。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景阳冈》的故事情节,掌握了新词语的意思,分析了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七、布置作业完成《景阳冈》的课后练习,练习使用生字词,并撰写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作业,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阳岗》教学实录师生同唱《好汉歌》)师:大家唱得真投入!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生:《水浒传》。
师:对。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阳同上的打虎英雄──武松。
师:这节课我们要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通过语言了解武松的特点;学习运用语言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速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生:(自读课文)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武松在景阳同上打死老虎的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畅饮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同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师:概括得不错。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请看自学提示。
师:(投影出示自学提示:1、读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画出武松的语言;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生自学,师巡视点拨)师: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谁愿意说说通过武松的语言你体会到武松有什么特点?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
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
生:我觉得武松很勇敢。
生: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师:同学们体会得挺好,武松主要具有的特点是──生:豪爽、倔强、勇敢。
师:你是通过哪些语言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的比较豪爽。
生:我通过“这酒真有气力”这句话也能够体会到武松具有豪爽的性格。
生:“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武松很倔强。
生:我还通过“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的。
生:我通过“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生:“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通过这句话,我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能够表现武松特点的语言。
现在谁能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是怎样表现武松倔强的性格特点的?(生讨论,师巡视点拨)生:武松在酒店喝酒,喝完了三碗,店家劝他别喝了,因为他家的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刚喝时只觉得好喝,一会儿就醉倒了。
但凡来他家喝酒的只喝上三碗,就都醉倒了,过不了山冈,过往的客人都知道,所以,往往只喝三碗就不再要了。
可是武松偏偏不信,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所以我觉得武松比较倔强。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这家酒店的酒有劲,武松不是不知道,因为他喝完第一碗酒时就说:“这酒真有气力!”喝完第二碗时还说:“好酒!”说明店家说的是实话。
武松明知这酒劲大还偏偏要喝,说明他的确倔强。
师:的确,店家好心好意劝他别喝了,可是他就是不信,还说:“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这个武松真是倔强。
刚才这两位同学体会得挺好。
他们之所以体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这句话,联系了上下文,根据语气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运用这个方法看看其它语言又是怎样表现武松性格的。
(生自学,师巡视点拨)生:武松喝酒是拿起碗一饮而尽,并毫不犹豫地评价说:“这酒真有气力!”从这句话看出武松很豪爽,直来直去。
生:别人是三碗不过冈,可是武松足足喝了十八碗酒,喝完之后还要过冈。
店家说景阳冈上有老虎,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的性命,而且官府已经发下榜文,不让单身客人一人过同,需要凑齐二三十人趁午间结伴过冈、当时天色已经晚了,老虎就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动,一个人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冈。
可是武松不听劝,还说:“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既能体现出武松的倔强,又能体现出武松的勇敢。
师:同学们体会得挺好。
作者运用这些个性化、性格化的语言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勇敢的特点,我们怎么读才能够把这些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武松的语言,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咱们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就是──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根据内容、语气,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这方面的练习,(投影出示练习一)谁来审题?生:这道题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是阅读短文,第二个是抓住李逵的语言体会李逵的性格特点。
师: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做题。
(生做练习,师巡视点拨)生:宋江和戴宗站在一起,他肯定是戴宗的朋友,打听的时候就应该说:“这位仁兄是谁?”或者说:“这位官人是谁?”可是,李逵却当着宋江的面称呼他为“黑汉子”,一点都不讲礼貌,所以我觉得李逵挺粗鲁的。
生:我也觉得李逵挺粗鲁的。
他说:“你爷爷的,你怎不早说,也教俺铁牛高兴高兴。
”李逵非常崇拜宋江,可是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却高兴得忘乎所以,说起脏话来了,所以说李逵很粗鲁。
生:“你若真是宋江,我便下拜,若不是宋江,我才不拜呢!你别骗我给人下了拜,再来笑我。
”通过这句话,我觉得李逵具有粗中有细的特点。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准确。
通过这个练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那么反过来,如果给你人物的特点,你能根据上下文,为人物设计出符合他性格特点的语言吗?(投影出示练习二: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短文,说说高大哥有什么特点?生:热心肠!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为热心肠的高大哥设计几处符合他热心肠特点的语言。
(生动笔做题)师:做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这道题。
师:我的邻居高大哥虽是个拉板车的,却是个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要帮上一把。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喘得透不过气来。
妈妈急坏了,决定背我去医院。
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着,恰逢高大哥送货回来,只听他问……生:孩子怎么了?生:孩子生病了吗?生:小明又犯哮喘病了?师:刚才同学们设计的这些话都能够表现出高大哥的热心肠,但是哪一种说法最好呢?生:第三种说法最好。
因为从这句话我能够看出高大哥已经不止一次帮过生病的“我”了,所以对“我”的名字和我的病了如指掌,说明高大哥的确是个热心肠。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我们继续往下做题。
师:“是啊!”只听妈妈着急地回答。
高大哥说──生:我送你们到医院去吧?生:来,我拉你们去。
师:妈妈说:“能行吗?”生:没问题,快上车!师:妈妈说:“你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生:孩子要紧啊!生:没关系,我的身体好。
师:到了医院,妈妈对高大哥说:“小高,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呀!太谢谢你了!”高大哥说──生:邻里邻居的,您别客气了!生:小事一桩。
生:别客气,快看孩子去吧!然后我拉你们回家!师:这道题同学们做得不错,你们平时肯定都是热心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在你写作时,也要为你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师:(投彤出示作业题)根据你的意愿,从下列作业中任选—题完成: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阅读《水浒传》。
C、设计一段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对话。
《景阳岗》教学反思新村镇梨园小学贺伟峰这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者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根据教材的特点;重新组合,灵活处理,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
《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1、按照才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上、说说下面事情的起因和结果:(1)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2)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
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学习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和根据人物特点设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的写作方法。
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l、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
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
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4、练习根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
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共党课都是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以为学生理解了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
这也上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其实,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运用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新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