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今天我开始阅读《狂人日记》,这是一本由鲁迅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故事。
孔乙己是一个酒馆里的酒鬼,经常喝醉酒,被人看不起。
但是,他内心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尊严。
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一个受尽欺凌和嘲笑的人,但他却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信念。
他在酒馆里喝酒,却总是被人欺负,他却从不向别人低头。
这让我深受触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自己的信念和尊严。
通过阅读《狂人日记》,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观察。
他通过孔乙己这个角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陋。
这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狂人日记》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会继续深入阅读这本书,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狂人日记》,这本书真是让我深有感触。
书中
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他在酒馆里饮酒作乐,却总是被人嘲笑和欺负。
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
命运的无奈,甚至最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通过孔乙己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
和歧视。
他们常常被边缘化,被忽视,甚至被欺凌,而他们却无能
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着。
这让我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地愤慨和悲伤。
同时,我也在孔乙己的日记中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
的理解。
他虽然处境艰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态度,对待
他人时也总是充满着同情和理解。
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通过《狂人日记》,我不仅对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
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希望我们都能像孔乙己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5篇)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5篇)《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杂糅一体。
以下这5篇《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是来自于作者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一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人情的冷暖,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我在其中看到了以前人们的残忍,以前,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影响,学会吃人,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比如: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
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
还有城里杀的犯人,还有一个生老病死的人,用馒头蘸血舔,还真让人毛骨悚然。
不是只有这些,还有哥哥吃妹妹,那时他的妹妹才5岁,那么可爱可怜的样子,他竟然忍心,你们想想当时的人还有人性吗?他们和那些有人性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以前人情的冷暖。
想想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有生病的人,他们家没钱,有多少人伸出援助之手去救他们,看看5.12地震又有多少人而伤心捐助。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情的人,我们要团结友爱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去安慰他;在别人失败的时候,去鼓励他……现在的我们还真是幸福!《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二今日翻开语文书,忽见这学期我们将要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于是乎,我有了一种重看鲁迅小说的想法。
说干就干,我便翻箱倒柜地找出那本还较为崭新的《呐喊》。
这本《呐喊》是上小学六年级时买的。
记得当时读感觉是:鲁迅先生的文字十分枯燥,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东西。
到后来,学《社戏》时,我有读了几篇。
那时觉得稍微有些情感了,好像并不是那么枯燥。
如今,我又一次翻开了《呐喊》,在用心品读后,才发现其深奥。
《狂人日记》中,有一句话首先使我们内心一震,“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短短不过十四个字,但却将“狂人”这个形象给深深地刻画出来了。
读书心得狂人日记(精选8篇)

读书心得狂人日记(精选8篇)读书心得狂人日记篇1星期天,教员让我们读鲁迅老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叫嚣》。
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个有所谓迫害狂症的人。
狂人对这个时代布满厌烦与惧怕。
狂人午夜查找汗青,他发现这整本书都写了“吃人”二字,年老和村民异样眼神也使他不禁感到了无限的惧怕。
他喊出了布满绝望的四个字——救救孩子。
我读了两三遍,也只是一知半解。
在那个时代吃人的人,真的是文中所说的满嘴獠牙的吃人恶魔吗?我起头发生无穷的联想。
吃人的人会真的如此残酷,啃食本身亲生子女的肉吗?那是多么无情啊!他们就如同穿戴人类皮囊的野兽。
在文中主人公的儿时记忆里,也涌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
他小时候,爸爸或妈妈害病了,哥哥陈说他,做儿子的应该割下一片本身的肉让怙恃吃下,就这样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流半滴泪水吃下了肉,主人公对这个村落的人的所作所为吓了一跳。
这个村落里的人,似乎对他的肉发生了兴趣,这种事情令我也像主人公一样吓了一跳,这些吃人的人是多么残忍。
文中主人公的最后四个字“救救孩子”,应该不是简简略单的身材的挽救,那么是心灵的挽救吗?读书心得狂人日记篇2一本日记,掀开了白话小说运动的序幕;一个病人,抖出了前人不敢想更不敢说的狂言;一位作家,宕开笔锋,芒刺直向守旧者、伪善者。
所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从开拓文学新领域的角度来说,确是一座丰碑。
《日记》是一部意欲在混沌时代拨云见日,意欲摆脱封建枷锁及形式桎梏的小说。
内容上它是以疯人之疯语抨击旧社会;形式上它开创了现代白话小说先例——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块文坛奇石从天而降,不仅空前震动了中华大地,还震撼了大地上的人们,因为读《日记》的人随鲁迅的笔或多或少地触见自己一些不洁的本质。
鲁迅在序中写道:“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
”“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似有推卸责任、明哲保身之感。
在这两句的护卫下,作者利用狂人指出社会内质上恐怖的一面。
而狂人本身也是鲁迅要讽刺的对象,在狂人身上,我们看到病态心理和怀疑主义的根植与泛滥,看到一个小国民醒而不悟的可怜,察觉一个弱国民反而不抗的可悲。
狂人日记读书心得(7篇)

狂人日记读书心得(7篇)狂人日记读书心得(7篇)《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其主旨在与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记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狂人日记读书心得【篇1】昨日读了《狂人日记》,今早又看见养蚕幼虫的纸盒里头,几只幼虫啃着桑叶,尾巴上还拖着没蜕完的皮。
连蚕都知道皮小了就得蜕去,人难道不知道人为的规则如果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就要扔掉,换新的狂人周围的人,都是被当时人为的规则锁死了的人。
有些人,觉得这人为的规则是对的;还有些人,明知道这人为的规则已经过时,却依旧使劲把着不肯放手。
这些人,都紧紧的抓着这根早已枯萎的,无力的稻草,仿佛这样他们就能过得好了;狂人是明智的人,一开shi一定也抓这根旧稻草,不过一阵风吹过,这旧稻草便摇摇晃晃随时要倒下的时候,狂人就放弃了它,找了根结实的新稻草,伸手要去抓。
但是,那些死死的抓着旧稻草的人,不同意狂人要去抓新稻草的举动。
他们不肯抓新的稻草。
的确,要再抓一根新稻草,需要改变自己的一些旧习惯。
改变习惯很难,这从蚕蜕皮时硬是没法把旧皮从尾巴上甩掉就能看的出来—在旧皮里头待着就是蚕蜕皮时早已养成的习惯。
但是,旧稻草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些人非得抓着旧稻草摔到地上才肯抓新稻草吗自己的习惯不想改,最后还是要改。
不然,还能抓着旧稻草坐在地上发誓死也不抓新稻草这样,还不如在旧稻草被风吹的摇摇欲坠时就放弃它,抓住新稻草。
所以,在人为的规则过时的时候,如果不想摔到地上,就只有一条道:再抓一根新稻草(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硬抓着旧稻草不放,最后摔到地上疼的是谁,都知道)。
蚕把尾巴上的旧皮弄掉了。
纸盒放在窗台上,刚好有一缕阳光洒在纸盒里头。
桑叶被照得油亮。
蜕完旧皮的蚕舒适的躺在阳光中。
看来,它们的新皮比旧皮舒服多了。
狂人日记读书心得【篇2】今天我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还担心读不懂,翻开第一页,静静地读了起来。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
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
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
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
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心得6篇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心得6篇鲁迅狂人日记读书心得篇1看过三遍《狂人日记》,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是拿着书囫囵吞枣般的看,第二次是发现了一点点的小端倪捧着书认真的看。
而这一次是为了写这篇观后感,找来了资料,将《狂人日记》代入到当时社会背景中钻研。
先前为了消遣和打发时间,我不求甚解的翻完了这篇文章。
因为看得不细致,文章又是以代入感很强的第一人称日记形式展开,我甚至觉得吃人这一档子事好像真的存在。
尤其是最后那句“救救孩子”,看得我胆战心惊,细思极恐。
后来为解决我之前产生的疑惑,于是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终于看出了它的荒诞之处,是的,它简直就像精神病写的日记一样。
日记中一切,或许只是狂人的过度揣测,没有事实根据的臆想,连“赵家的狗,看他两眼”,他都觉得“怕得有理”,可见他确确实实是精神失常了。
不愧是鲁迅先生,单单两句话就把我们带进了被害妄想症的精神世界里。
我真的害怕了,对于这篇文章,又好奇又惊恐,忍不住去回想,去琢磨,总想着要去弄明白那最后一句“救救孩子”是什么意思,它一定有更深刻的含义,只是我在读了两遍之后还没理解透彻。
这文章真就深奥得想让我把它团吧团吧咀嚼着吞下去,看看能不能让我对它理解得更深刻一点。
于是我开始了第三遍阅读,带着查来的资料,一点点的细品。
“从来如此,便对么?”是啊,封建制度延续了千年之久,君主迷信、压迫剥削一直存在,那它便是对的吗?唐玄宗纵情享乐,耽于声色,最终酿成大祸,拒绝百姓留下反抗的苦求,抛下一切匆匆逃亡。
而当他再次回到长安都城的时候,却收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
唐玄宗这样毫无担当的行为,因为封建思想的荼毒、君权神授的迷信,愚昧的百姓就这样轻易地原谅他、追捧他。
狂人就是这群愚昧百姓中少有的清醒者,只有他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有了开始反抗封建制度的意识。
但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这样的力量过于薄弱,最终会被“吃人的人”所同化或者消灭。
因此,他在日记里发出了绝望的呼吁——“救救孩子”。
读后感 《狂人日记》

读后感《狂人日记》
读后感《狂人日记》。
今天我读完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通过主人公的狂言疯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主人公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狂言疯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
会的种种问题,如封建思想的束缚、官僚主义的腐败、民族危机等。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当下的社会,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社会上依然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奈。
同时,书中的主人公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
疯狂和痛苦,让我想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
在这个充满
着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各种问题
和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是我们每个
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读完《狂人日记》让我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写在前面:
(《狂人日记》出自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目中,位于书本101面中部位置。
)
正文:
记得高中的时候,在老师的介绍下有幸拜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读罢深有感触,鲁迅让自己深入一群狂想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急于强烈表达的内容:在这个“礼教吃人”的时代,人心早已被腐蚀到麻木不仁,要想摆脱这种境地,必须摒弃这种令人唾弃的“吃人”丑态。
在《狂人日记》中,“吃人”一词在文中频繁地出现。
文中的人物形象也都是“吃人”队伍中的成员,他们面目狰狞,穷凶极恶:孩子、路人、赵贵翁、打儿子的女人等等,他们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都十分怪异,就好比是一头又一头疯狂无知的野兽,他们真的感觉要把“我”完全地生吞活剥。
即使他们之中有的人认为“吃人”是理所当然的,而有的人却认为不应该吃但是还是得吃,只不过他们仍然是一群“吃人”的人,他们一心想要将我“吃”的一点不剩,可却还是放不下那一张张伪善的面具,他们想要将我逼上绝路,然后,就好像“海乙那”嚼死肉那样将我嚼干,而“我”的亲兄弟竟也参与到这恶心的“吃人”行列中,也许,“我”也不是一定没有“吃”过人。
这篇小说用极其犀利的笔调深刻地控诉了近现代封建社会的种种腐败和堕落。
以一个狂人的眼光发疯似得述说这个社会的黑暗,直让人感到无比的恐惧。
在当时那个惨无人道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仅仅只存留一颗戒备的心,毫无关爱,毫无友谊。
他们根本不懂应该要去团结起来,在他们眼里,只有头顶那片乌云满布的天空,拨云移雾之后,没准可能就能看见一束束阳光,可他们并没有。
他们就是一群这样的人,可悲,可怜……他们只是被动的在那片无光的世界里渐渐沦为自私自利之徒。
他们不会相信自己,更不会相信别人,因而这一群人就是在无休止地堕入深渊,跌入地狱。
不管“狂人”如何地呼喊,还是唤不回他们千疮百
孔的灵魂。
最后也不过是落个疯癫到无人理睬的地步,他们心里想的,可能就是如何把那些人“吃掉”罢了。
故事用“救救孩子……”四个字作为结尾,末尾的那个省略号让整部小说意蕴绵长,经久不息。
这几个字表达出的是“我”内心极度无助的呼声,是在那个黑暗世界里乞求挣脱的良知,是保留在心里的对国家前途的殷殷期望。
那群本可以自由自在,在没有忧愁、苦闷的环境下跳跃舞蹈的娃子们,原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回想,可如今却还是加入了那万恶的“吃人”的队伍中,也逐渐变得冰冷、默然、没有一丝人情味儿,而那些被“吃人”这个恶习摧残得一塌糊涂的灵魂再也没法涤净,永远没法重回先前的纯净透明。
《狂人日记》,一次对自由的深情流露,一种由内及外的大爆发。
鲁迅的笔尖铿锵有力,写出一股响彻云霄的声音,在那个肮脏、丑态百出的旧社会,唤醒了一直沉睡着的麻木人民群众,成就了一个国家的自我觉醒!
《狂人日记》,称得上是一篇让人叹为观止,直指人性最残破之处的小说。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个面目狰狞的面孔在夜空中嚎鸣,漠然,还是无知?愚昧,还是残腐?抑或都是!我一直保留着这份信念,一直坚信这里的每个字句,每个标点,都是用那些用无数惨痛换来的鲜血,一点一点写成的。
在鲁迅的笔下,狂人通过疯狂的行为来反抗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而鲁迅则用他犀利的文字拯救垂危的心灵,拯救垂危的民族。
鲁迅先生的声声呐喊,惊心动魄,直指人心!
常常,先生乏了,就在那无边的暗夜下,点燃一支雪茄。
在那片可怕的黑暗中,先生甘心点燃自己,为祖国、为民族带去光芒……也许,那个浑浊的时代不复存在,但先生的光芒却经久不息……
鲁迅之前,无一鲁迅,唯望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2015113504——曾贤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