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知识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合集下载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辅导:中国文学常识(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辅导:中国文学常识(二)
8.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创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5.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故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魏晋名士
•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 比“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 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 建安七子,他们大都“非汤武 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 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 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
七人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 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 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 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嵇 七贤”之一,世称嵇
中散。相貌非凡,善
康 于音律,创作有《长
清》《短清》《长侧》 《短侧》,合称“嵇 氏四弄”,与东汉的 “蔡氏五弄”合称 “九弄”。本姓奚, 祖籍会稽(今浙江绍 兴),其先人因避仇 迁家谯郡铚县(今安
• 在人生哲学上,他 的主张是:非汤武而 薄周礼,越名教而任 自然。个性凌厉傲岸, 旷逸不羁。有趣的是, 嵇康临刑前,对儿女 最放心的安排是,叫 他们投靠山涛(山巨 源)。而在嵇康死后, 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 抚养着他的儿女。演 绎出一段“君子和而 不同”的佳话。
• 〖示例〗

【竹林宴】李白《流夜郎至江夏》诗:“恭陪竹林
宴,留醉与陶公。”又《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
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竹林欢】萧统《咏山涛王戎诗二首》之一:“山
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

Hale Waihona Puke 【竹林游】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金谷
苑,空想竹林游。”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诗:
阮籍
• 阮籍字嗣宗,汉献帝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 年),生于陈留尉氏, 就是河南开封边上尉 氏县,卒于魏元帝景 元四年(公元263年)。 阮籍的一生差不多刚 好是曹魏一朝代的始 末。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1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1,分别是阮籍(ruǎn jí)、嵇康(jī kāng)、山涛、刘伶(líng)、阮咸、向秀、王戎。

这七个人是当时的七位名士,同时这七个人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

具体如下:1、嵇康(jī kāng)公元224年-263年,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好学,而且长相也十分的俊秀,因此后来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不过后来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夺取,而嵇康不愿意出任司马家族的官,后被司马昭杀死,死的时候只有40岁。

2、阮籍(ruǎn jí)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十分信奉老庄之学,相对于嵇康而言,阮籍则在政治上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阮籍最后可以善终,享年五十三岁去世。

3、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

山涛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早年的时候十分的贫困,后来在司马师执政的时候被推举为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山涛成为了太子少傅,可以说是竹林七贤中官职比较高的存在了。

4、刘伶(líng)221年-300年,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一向以喜好喝酒著称,每次和朋友见面或者自己单独在家的时候都是大醉。

刘伶一生都爱好自由,不喜欢束缚,因此刘伶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但是刘伶一生倒也过得舒适。

5、阮咸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

他与阮籍并称“大小阮”。

他的叔叔也是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咸也爱好喝酒,并且十分精通音律,但是也正是因为后来质疑荀勖的音律而被贬官。

6、向秀约227年-272年,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向秀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也喜欢谈论老庄之学。

向秀早年和嵇康等人交好,后来嵇康被杀害,向秀就隐居起来了。

后来又收到司马昭的接见担任散骑常侍。

7、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三国西晋时期名士。

王戎的出身十分好,是琅玡王氏家族的一员,大家都知道琅玡王氏在魏晋时期是天下第一大家族。

公益岗公基知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公益岗公基知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文化常识也是公益岗考试的一个重点,做题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关于“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考题也不少。

比如下列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哪位名士的作品,等等,下面就由中公教育的辅导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以方便大家记忆和做题。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因此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的诗赋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当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三国魏(240—249)七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七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文化常识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重点,做题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关于“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考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下列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哪位名士的作品,等等,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以方便大家记忆和做题。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因此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的诗赋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当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论竹林七贤周亭大一新闻101 1020200107内容摘要:魏晋时期,战争频起,政权动荡。

曹丕代汉,司马氏篡位,朝中官宦立场复杂、心怀各异,司马氏以残暴血腥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

无论文坛还是政界,都弥漫着一种恐怖气氛。

当时的有识之士大多不愿意违心仕晋,于是就选择归隐,“竹林七贤”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其成名年代稍晚于“建安七子”。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宗师,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阮籍和嵇康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内心正直,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尽力保持着自己的人生信仰。

他们虽然身处黑暗的政治环境,却没有因此而丧失生命的色彩。

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以超越现实的痛苦和无奈,用自己精彩亮丽的生活方式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美谈。

关键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玄学献帝建安十年(205),当时虽名为汉室,实则权归曹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几十年间逐渐确立威名。

三足鼎立之势虽持续数十载,后终究归于魏。

曹王代汉,司马炎篡魏,朝代频繁更替却不逾百年。

司马氏崛起于魏室鼎盛之初,朝中多魏之仕臣,而司马氏欲夺魏室,必定大开杀戮,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魏晋之际是整个魏晋南北朝社会矛盾冲突最为尖锐集中的时候,时代环境的险恶多变,使刚刚觉醒的士大夫阶层为其思想信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晋书·阮籍传》中所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状。

司马氏的胜利夺权,使天下一时“名士减半”。

“竹林七贤”恰恰生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虽然他们生存在最黑暗、残酷、虚伪的改朝换代之际,起初仍然可以活得很潇洒。

他们悠游山林、饮酒唱和、琴箫相谐、傲视世俗,为自己的诗意人生泼墨着色。

但司马氏的强权政治终究迫使他们分道扬镰,但竹林七贤却依然最大限度地保持着自己的人生信仰和思想自由。

他们所确立的名士风流,永远飘逸在士林的心灵世界,千秋不息。

为了摆脱当时的政治旋涡,一些清醒的有识之士渐渐远离仕途,归隐林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贵州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知识点:“建安七
子”和“竹林七贤”
2017政法干警考试在即,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7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知识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供广大考生参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文化常识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重点,做题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关于“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考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下列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哪位名士的作品,等等,下面就由中公教育的辅导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以方便大家记忆和做题。

1.“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因此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的诗赋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当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三国魏(240—249)七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七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其中,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什么规矩、传统这些都不要了,人活着就是潇洒、快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代表作《广陵散》;阮籍是唯一可以和嵇康比肩媲美的;山涛是著名的西晋名仕,将离选职时,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王戎是历史上有名的“神
童”,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神童”长大后却变成了典型的吝啬鬼,变成了“算盘精”;刘伶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向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提醒大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想要通过考试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公在这里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