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

合集下载

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儿科门诊就医,明确诊断的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应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783%),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效。

【关键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槐杞黄颗粒;肌苷;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疗效观察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多见于儿童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该病如未能很好控制,将对患儿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困难[1]。

目前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因其常伴有过度镇静及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家长及患儿心里难以接受,故在初患或轻、中度患儿中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作者对拒绝用氟哌啶醇或泰必利治疗的60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应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男:女为3∶1,年龄6~14岁,平均8岁11个月。

合并多动症12例,品行障碍6例。

诊断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抽动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确诊为TS患儿,发作既有运动性抽动,又有发声性抽动。

病程1年~1年半,16例因在外院应用氟哌啶醇或泰必利等治疗出现不良反应而停用上述药物超过3个月,14例患儿及家长因惧怕神经精神安定药而在外院拒绝用上述药物。

患儿均经外院或本院脑电图、脑部CT或核磁、抗“O”、血沉等检查排除癫痫、舞蹈病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121 药物治疗60例患儿给予服药槐杞黄颗粒(还尔金)(国药准字号B 2 00 2 0 0 7 4 盖天力药业)。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1 8・ l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1 第 l 月 9卷 第 1期 J T M.a.0 0 V l1 N . E C Jn 2 1 , o 9,o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徐仕冲 朱先康
中图分类号 : 7 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4 X(0 0 0 — l8— 2 R 4 A 10 7 5 2 1 ) 1 0 1 0
运 动 区 、 蹈 震颤 区 , 疗 本 病 可 控 制发 声 与 综合 损 伤 效应 。 舞 治
5 综 合 治 疗
痉 的功 效 , 治疗 本 病 4 3例 , 愈 2 痊 0例 , 效 1 显 2例 , 步 6 , 进 例 无 效 5 , 有 效 率 8 .% 。丁丽 君 自拟 健儿 聪 脑 汤 加 减 ( 何 例 总 83 制 首乌 1g桑 椹 子 1g 杭 白芍 3 g石 菖 蒲 8 远 志 8, 苓 1g 0, 0, 0, g茯 0, 焦 三 仙 8, 工 牛 黄 1, g人 g 天麻 6 ) g 治疗 该 病 4 5例 , 有 效率 达 总 9 . % 。 先 康 等 ”运 用 定抽 颗 粒 ( 南 星 6 , 56 朱 胆 g 郁金 1g 石 菖蒲 0,
肝俞 、 脾俞 、 肾俞 、 三焦俞。 采用轻 、 、 浅 弱刺激手法, 肝俞 ( 双侧 ) 、 肾俞 ( 双侧) 电针仪 , 接 连续波刺激 2 m nT P照射背部 , 日 1 0 i,D 隔
次 ,次 为 1 5 疗程 。 结果 2 8例患者中, 治愈 6例 , 有效 2 例 , l 无效
3 中西 医 结 合
戚小红等 采用托吡酯联合 中药治疗本病, I 其将 4 2例确诊 为本病 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 2 2例及对照组 2 0例。对照组仅 予 口服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经 中医辨证后加服中药 止抽汤治疗 , 治疗第 l 2周末评价疗效。治疗前后使用耶鲁抽动 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及治疗 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估其 疗效及 不良反应。发现托吡酯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本病 的 抽动症状 , 良反应相对较小 。杨丽新等 “I 不 。应用 中药益智宁神 口服液联合肌苷治疗本病 8 2例。 方法 : 口服益智宁神 口服液 ( 药 用熟地黄 、 黄芪 、 自芍 、 龙骨 、 远志 、 石菖蒲 、 五味子 ) 配合肌苷片。 每次 0 1g 每 日3次。治疗 1 .2 , 2周后 , 痊愈 1 7例 , 显效 3 O例 , 有 效 3 例, 1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 %。 5 1 李之林 等… 认为 , 采用西 药 、中药配合感觉统合训练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 中药或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文献情况。

方法文献来源于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关键词或题名限定为“抽动症”,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年1月~2016年7月,文摘为“疗效”或“治疗”,了解中医治疗本病概况。

结果共574篇初选文献,将非中医疗法、综述格式、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类文章剔除,共获取合格文献236篇。

依据治法进行分类,其中内外合治41篇,占17.4%;辨证论治等内治法132篇,占55.9%;耳压、针灸等外治法63篇,占26.7%。

164篇有效率≥90%,占69.5%。

其中内外合治法总有效率≥90%共36篇,占87.8%;外治法共43篇,占68.3%;内治法共85篇,占64.4%。

结论通过分析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采用中医治疗的文献可见,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对保障其远期生活质量价值显著。

标签:中医疗法;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慢性障碍性疾病,以儿童时期多见,临床特征为各种发声障碍及肌肉无意识反复抽动,可同时有强迫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伴发[1]。

常有异常秽语及仰颈摇头、眨眼皱眉等行为。

若未及时开展有效治疗,易严重影响儿童的心智发育。

中医药用于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本次研究就近十年采用中医方案对本病治疗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筛选文献文献来源于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关键词或题名限定为“抽动症”,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年1月~2016年7月,文摘为“疗效”或“治疗”。

1.2 纳入标准在2007年1月~2016年7月发表文献;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如针灸、中药等;观察效果类文章。

1.3 排除标准(1)理论研究类;(2)综述格式;(3)个案报告;(4)经验总结。

1.4 分析方法经对全文阅读,对文献年份、患儿数、临床总有效率、针刺取穴、辨证用药等信息获取,在Excel工作表录入,对各部分数据获取结果分析。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摘要] 根据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本文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但主要病位在肝,属中医的"肝风"症,重在治肝。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ts),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以头面、肢体和躯干等部位运动肌快速抽动,有不规则发作间歇期,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眨眼、皱眉、耸鼻、努嘴、面颊抽动、点头、摇头、耸肩、四肢抽动以及抽鼻声、干咳声、清嗓声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5岁—12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现代医学认为,t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与多巴胺功能异常及心理因素有关,治疗多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在用中医药治疗治疗ts方面有较大进展。

有从肝肺论治者,采用疏风通窍,熄风化痰通络等治法[1],有从肝脾论治者,治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健脾祛湿化痰[2,3],有从肝肾论治者,治以滋肾平肝,熄风涤痰[4],有从心肝论治者,治以滋阴熄风,平肝潜阳[5]。

本文从肝论治,重在治肝。

1 病因病机ts,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有关该病的论述和描绘,早已有之。

《小儿药症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至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劄也”,《张氏医通》云:“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经脉驰疭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瘲总论》曰:“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

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挚、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内径》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盛则动”,《幼科证治准绳?慢惊风》:“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瘈瘲渐生。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甘汝红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12(36)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多发性抽动症6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5例,氟哌啶醇组32例.以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分值做为疗效评定依据,于治疗第4、8、12及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4周末,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5.7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3%,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优于氟哌啶醇.
【总页数】3页(P458-460)
【作者】甘汝红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儿科,广东,南海,5240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
【相关文献】
1.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J], 黄越;王建军;方平
2.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分析 [J], 胡海辉;尤克友
3.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研究 [J], 晏建英;冯斌
4.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初探 [J], 蔡晓华;谢城;吴铭瑜;彭文斌
5.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对比分析 [J], 姚拥华;陈玲;许锦平;白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疗思路探讨

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疗思路探讨

医话医案作者简介:刘统治(1988-),男,汉族,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E-mail:823487309@qqcom

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疗思路探讨刘统治 殷 通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中心卫生院,安徽 黄山 245714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疗思路。方法:对近年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对患儿生活习惯、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观察分析。结果: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长期饮食不节,饥饱不知;病机演变则由土虚木乘风动到郁热入营、痰湿内生而生风,治疗方面多动期应脾土抑木,多发抽动期则应清营凉血熄风,症状缓解后可采用养阴健脾之法预防复发。结论:三期分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能够整体把握其发病规律和特点,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控制疾病复发。【关键词】 小儿多发抽动症;中医;防治思路【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0-0078-04

DiscussiononTCMDiagnosisandTreatmentofTourettesSyndromeinChildrenLIUTongzhi YINTongWushiTownCentralHospitalofHuangshanDistrict,Huangshan2457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CMdiagnosisandtreatmentofTourettessyndromeinchildrenMethodsthelivinghabits,causesandclinicalsymptomsofchildrenwithTourettessyndromeinrecentyearswereobservedandanalyzedResultsthemaincauseofthediseaseislong-termdietisnotFestival,hungerandsatietydonotknow;pathogenesisevolutionfromsoildeficiencywoodbywindtostagnantheatintothecamp,phlegmanddampnessendogenouswind,treatmentofhyperactivityperiodshouldbespleensoilinhibitionwood,multipleticperiodshouldbeQingyingLiangxueXifeng,symptomscanbealleviatedbyNourishingYinJianpimethodtopreventrecurrenceConclusionthethree-stagetreatmentofTourettessyndromeinchildrencangrasptheregularityandcharacteristicsofthedisease,effectivelyimprovethesymptomsandcontroltherecurrenceofthediseaseKeywords:TouretteSyndromeinChildre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ventionandTreatmentIdeas

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进展
3 0例 的患儿 , 总有效率达 9 0 %。李捷 [ ] 认 为本病 的发生 主要在肝 。
范畴 , 病因病机与痰 、 瘀有关 , 痰凝 则血瘀 , 血瘀 则痰凝 , 痰瘀 互结可 产生各种复杂表象并使病 证缠绵 难愈 , 治疗 以涤痰化瘀 为大法 。运
用涤痰化瘀 法对 3 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治疗 3个月 , 治疗效 果与应 用西药对照组 比较 , 疗效显著。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P<0 . 0 5 ) , 药 物组 成 : 菖蒲、 胆 星、 天竺黄 、 僵蚕 、 地龙 、 全蝎 、 蜈
1 中医 内治 法
1 . 1 五 脏 辨 证 论 治
1 . 1 . 5 从心 ( 脑) 论 治 赵 时雨 【 7 _ 教授认 为心 主神明功能失调 是抽 动之本 , 治疗 则应养 心、 安神、 疏肝 , 标本兼治, 常用药为珍珠母 、 生龙 骨、 生牡蛎镇 心安神 , 酸枣仁 、 柏子仁养心安神 , 柴胡 、 枳壳 、 白芍疏肝
d , J L 多发性抽动症 ( T S ) 是 儿童 抽动 障碍 中较重 的一型 。近年 木火亢盛 , 则 肝风内动 , 用六味地 黄汤加减治疗 , 取得 较好疗效 。张
来, 临床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其次 ,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常伴有 大量行
为问题 , 这些均严重干扰 患儿的学 习和生 活。因此对小 儿多 发性抽
蚣、 归尾 、 赤芍、 茯苓 、 枳实、 竹 茹、 生 甘草 、 益智仁、 桑椹子、 生 龙牡 、 珍 珠母 、 钩藤 、 郁 金等。
2 中 医外 治 法
引动肝风 ” , 认为若肺金宣降不及 , 则 肝气有余 而亢 动, 故从肺 论治 ,
治肺 以平肝 , 从而快速控制病 情 , 先 安未受邪之 地 , 切断 病邪入侵 途 径。 组方 中常选用辛 夷 、 苍 耳 子、 菊 花、 黄 连、 蝉 衣、 僵 蚕、 玄参、 板 蓝 根、 山豆根等清肺利 咽、 祛 风除痰 之品 。宋桂 华 【 7 j 介 绍赵 时雨教 授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1.脾虚风动型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生本病;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年2月初诊;不自主抽动3年;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7付,水煎服,日1剂;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2.肝亢风动型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生发之气;小儿肝常有余,若内外因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或肝阳偏亢,则引动肝风,风盛则动,故发抽动;其症见抽动有力,喉中发声响亮,性情急躁易怒,面色红;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方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病案举例:孙某,男,12岁,2008年1月初诊;患儿主诉于2007年5月与同学生气后出现嘴角、眼角不自主抽动,吸鼻,近日又频繁眨眼、翻眼、皱眉,性情急躁,面红,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辨证属肝风扰神,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菊花10g、谷精草10g、知母10g,白僵蚕10g、胆星10g、辛夷10g、苍耳子3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桅10g,石决明10g、天麻3g、钩藤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龙胆草、山桅苦寒,直泻肝热;防风、荆芥引热上行,散之于外;石决明、天麻、钩藤、白僵蚕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胆星清热化痰;辛夷、苍耳子宣肺通鼻窍;菊花、谷精草疏风明目;标本兼治,以收佳效;1周后复诊,诸症悉减,上方加减续服治疗3个月而愈;3.肺脾不足型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外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随他邪而至,风邪扰动;脾虚,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痰湿内生,流注经络,也可发生抽动;症见平素易反复外感,并在外感后抽动症状易于反复或更加明显,纳差、体瘦、面色不华,治疗宜益气固表,健脾化痰,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费某,男,9岁,2008年4月初诊;患儿平素易反复外感,2年前外感后出现眨眼、吸鼻子,每遇上感后病情加重,刻下眨眼、吸鼻频繁,咽中吭吭,面色白,多汗,纳差,形体消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辩证属肺脾气虚,风痰扰动,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处方:防风10g、黄茂10g、荆芥10g,炒白术6g、陈皮10g、半夏10g,获荃10g、山药10g、菊花10g、桔梗6g、辛夷10g、苍耳子5g、沙参10g;7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防风、黄茂、白术、荆芥益气固表;陈皮、半夏、获荃、山药健脾化痰;配伍辛夷、苍耳子宣肺利鼻;桔梗利咽;本证主要表现于头面部抽动,有明显的反复外感史,结合面白、纳差、体瘦等,辨证为肺脾气虚,患儿舌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加之病程较长,考虑有阴虚,故佐与养阴之剂,药证相合而愈;患儿服药I月,它症减轻,仍有吭吭,加麦冬10g、青果10g续服,症状明显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5个月而愈;4.心火亢盛型心主神,属火,为阳脏,小儿“心常有余”,若平素态食香燥炙搏之物,或感受火热之邪,心火上炎,灼津成痰,痰热扰神则烦躁、性急;火盛动风,风痰扰动故有多部位不自主抽动;症见不自主抽动伴夜卧不宁,心烦多梦,舌尖红,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方以酸枣仁汤加减;病案举例:石某,男,7岁,2007年9月初诊;频繁眨眼、吸鼻2年余,吭吭、秽语伴撅臀1年,刻下见头面、四肢、躯干不同部位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响,夜卧不宁,形瘦性急,舌尖红,苔薄,脉弦细;诊为心火亢盛;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处方:川穹6g、胆星6g、钩藤10g、黄连3g、知母10g、地龙10g、木瓜10g、伸筋草15g,防风6g、荆芥10g、木贼草10g、菊花10g、夏枯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黄连、知母、川芍清解、发散心火;胆星清热化痰;再以木瓜、伸筋草舒筋通络;钩藤、地龙、荆芥、防风祛风;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患儿于2008年4月来诊,述前药服用三月后明显好转,近因外感复发,症状较去年减轻,予上方加减再治而愈;5.心肾不交型多因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肾气虚衰,肾水不能涵木,则肝阳易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上炎,心肝之火亢于上,肾虚于下,则生风抽动;其症多见抽动伴有遗尿病史或现在仍有遗尿,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易怒;治以补肾清心、化痰祛风;方以桑缥峭散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8岁,2007年4月初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耸肩,近日又口出秽语,性情急躁,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遗尿,尿色清;舌红,苔白,脉弦;诊断:肾虚风动;治以温下清上化痰祛风;处方:陈皮6g、半夏6g、桑缥峭10g、菟丝子10g、淮山药10g、柴胡6g、远志10g、天竺黄10g、胆星6g、当归10g、黄连3g、石菖蒲10g、益智仁10g;肾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方以桑缥峭散加减温肾固涩;黄连清心火;“怪病多责之于痰”,痰去则怪病自除,加陈皮、半夏、胆星、天竺黄化痰通络;上方加减治疗3月而愈;1825年Itard首先描述TS,1885年GeorgeGillesdelaTourette系统报道了9例,之后即以其名命名,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生化异常、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氟呱淀醇或泰必利,可使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改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以及食欲不振、头晕等副作用影响其广泛持久的治疗,王素梅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本病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本病病因有先天不足、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六淫所干或体质因素,为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脾,又与他脏密切相关,病初多实,延久则虚;治疗上,在祛风化痰止痉的基础上,注重病因、病史及兼证,加以五脏辨证,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同时还注重本病的预防护理及家庭管理方法,强调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担忧,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i n 2 — 0 1 3— N O , 3 0 a&F or ei g n Me di c a l Tr e a t me n t
日固 — — ■ 譬 量 _
儿童 多发性 抽动症 的研 究
戚拥 军 赵 晓忠 国春玲
大庆油 田总院集 团龙 南医院( 齐齐 哈尔第五 附属 医院) , 黑 龙江 大庆
运动发展 为复杂运动性抽动 。所 有的患儿最终都会 出现发声 性
T s的防治起着重要 的影响作用 。陈秀梅 等通过对 , I S患者 与健 康儿童进行病 因的对 比分析 .筛选 出的 5 个 致病高 危 因素 中就
指 出环境 因素 的重要性 ,营造 良好 的家庭 氛 围对儿 童身心健康
有着很大 的好处 , 特别是对 于 T S 患儿 。
2 . 4 神 经生化 因素
在王姝[ 5 1 的研究 资料 中发 现 , T s与 中枢 神经递质失 衡有关 ,
抽动 , 表现为喉部发 出奇 特叫声或秽语 。陈芳华 瞰 也得 出了类似
的结论 。 2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原因
比如多巴胺 、 去 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及 5 一 羟色胺等 。 有学者 认为患 者表现 出来 的语 言 、 肢体 、 表情 、 声 音和举 止方面 的抽动 只是一种表象 ,真 正导 致儿童不 由 自 主抽动 的是控制人体 发育 行 为的神经元 , 神经元末梢产生 的神经递质 出现 问题 , 导致一些 神经元被 特定受 体识别 , 对 人体发 出错误信 号 , 引发抽 动障碍 。 其他 方面包括很多因素也会 导致 ' I S ,比如药物刺激或 者某些微
1 6 3 0 0 0
【 摘要】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 以慢性 、 多 发性 、 运动性抽 动和发声抽动 为特 征 , 伴有强 迫、 多动等行 为和情绪障碍 的神经 性精神疾病 , 文章中从该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原 因和治疗现 状等方面综述 , 介绍 了近年来该病 的研 究现状和进展 , 提醒家长 和学校多方面配合引导患儿 , 从 而有效 的控制此 病 , 提高治疗效果 。 键词J 多发性抽动症 ; 儿童 ; 临床表现 ; 发病原 因 一
多发性 、 运 动性抽 动和发声 抽动 为特征 , 伴有 强迫 、 多 动等行 为 和情绪障碍 的神经 性精神疾病 ,发病 常见于 1 0 岁以前 的儿 童 ,
成人患病率约为儿童 的 1 0 %。 男性多于女性 。 近年来此病呈 现上
所 有病人遇到精神压力抽 动症 状都会加重 。精神 因素 多与家庭 有关 , 父母过 多的 干预 、 要求过 高致使儿 童发生 情绪障 碍 , 精神 上的刺激诱发孩子焦 虑、 紧张 、 恐惧 , 从 而 出现抽动 , 也是 心理应 激的一种表现 。临床上大 多数 患儿是 因为父母 家教过严 和偏离
研究 现状 和治疗 进展进行阐述 , 综述如下 。 1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 的临床表现
激。 有抽动障碍 的儿童通常会伴有 明显 的行为 问题 , 男孩多倾 向 于易 冲动 和多 动 。 女孩则倾 向于焦虑和 自 卑。 情绪忧伤 、 激动 、 惊 吓、 过度紧张等心理 因素的刺激都会导致 1 ' S 发病 。
常态 的干涉管制教 育引发 的 1 ’ s ,患病前都有重大 的心理精神刺
升趋势 , 给 患儿 和家长带来 很大烦 恼 , 由于治疗 困难 , 发病后如 果 不及 时控制 , 对 患儿学 习 、 家庭和社 会生活都 将造 成影响 , 及 早发 现及时治疗有 利于此病的防治 ,现将儿 童多发性抽 动症 的
力都是诱发抽动 的环境 因素 。可 以说家好时坏, 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通常 先 以眼部 、 面部和 头部 的抽 动为表现 , 如点头 、 眨眼 、 耸鼻 、 歪嘴 或摇头 等 。 之后会逐 步发展 为颈 、 肩、 肢体 或躯干 部位 不 自 主 的抽 动 , 如摆臂 、 扬手、 握拳捶 胸 、 蹬足等 四肢抽 动 , 可从简单
2 . 3 环 境 因素
目 前 为止儿童多发性抽 动症 的发病原 因和发病机制并 未完 全 明了 , 研究发 现大多数原 因是患儿 的脑神经递质分 泌紊乱 , 使
环境 因素对 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 研究表 明患儿父母 的
中枢神经的信息传达指令出现混乱, 致使孩子表现异常。 其发病 过分 干涉和保 护 , 在 教育方面惩罚严厉 、 拒绝和否认 使得孩 子心 还与遗传、 围产期、 感染、 心理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相关 , 可能是多
量元 素长期 缺乏 , 引起 脑组织 代谢异 常 , 神经递 质代写失 调 , 血
抽动症 的发病原 因是多方面 的,有 观点认为是 由于原发 性
的遗传因素和继发性的非遗传因素综合导致的。家族遗传和先 天体质等生理原因使得患儿脑部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 ,脑部功
能失 常 , 心理 和环境都会对病情产生影 响。 可能 的发病原 因主要
【 中图分类号】 R 7 4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O 1 3 ) 1 0 ( c ) 一 0 1 9 7 一 O 2
人愿 望被压抑或 出现强烈 反抗心理时 , 就会出现抽 动症状 . 几乎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 T o u r e t t e ’ s S y n d r o m e 。 T S ) 是一种 以慢性 、
种 因素在发育 过程 中相互作用 引发的综合 征。T s 的临床表现复 杂。 马丽 娟[ 1 1 通过 对 1 8 例 患者 的临床表 现进行 分析 , 主要 包 括运动性抽动 、 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 。 往往病程 理 压力增 大 , 情感表 达受限 , 家庭成 员间缺乏关爱 等不 良因素多 诱发患儿 发病 。长时间看 电视 、 迷恋游戏 、 紧张和 学习等心理 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