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合集下载

1.2熔化和凝固

1.2熔化和凝固
温 度 ℃
62
熔 化 图 像
温 度 ℃
60
56 52 48
44
40 36
时间/分
海波的熔化图像(图1)
蜂蜡的熔化图像(图2)
• 实验数据

0 0.5 1 1.5 2 2.5 3
烛蜡
3.5 4 4.5 5
时间/min
温度/℃
冰 状态
-5
-2
-1
0
0
0
0
0
1
2
5
------固态
31 38 44 48
固 液 共 存
气态
工厂中浇铸零件
蜡烛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 态过程中温度是否 发生变化?不同物质 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吸热还是放热?
提出问题:不同固体(如: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水浴法”:
缓慢加热,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观察。
实验装置
温度计
铁架台
试 管
烧 杯
海波 石蜡
石棉网
酒精灯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练习:
1、能用锡锅熔化铝吗?不能
2、查表确定下列几种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
液态 。 固态 47º C的海波_______ 。 -38º C的水银_______
液态 。 固态 -15º C的水________ 。1536º C的纯铁_______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48º C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图像
T /℃ T /℃
D
固液共存
48
液态
C
B
固态
A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性质,也是九年级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与过程。

一、熔化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例子就是冰块熔化成水。

熔化的过程中,物质内部的分子或离子能量增加,使得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固态结构解除,转变为液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不变。

这是因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其具备足够的能量以摆脱原有的固体排列结构。

这个热量被称为潜热,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潜热是不同的。

例如水的潜热为334焦耳/克,而铁的潜热仅为24.8焦耳/克。

二、凝固的过程凝固,顾名思义,就是物质从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到外界条件变化(例如降温)的影响时,其分子或离子的内能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加,从而使原本具有流动性的液体排列成有序的固体结构。

与熔化过程类似,凝固的过程中也会有潜热释放。

潜热的释放导致温度的提高,这是因为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和保持平衡。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或凝固温度,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也是不同的。

三、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个物质的两种状态下的温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对于纯物质来说,熔点与凝固点相等,且这个温度是恒定的。

例如水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铅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327℃。

然而,对于某些物质而言,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存在着温度范围,而非一个单一的温度点。

这是因为物质在固液相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熔化和凝固,因此液体与固体同时共存的时间会有一定的区间。

四、应用与实际问题熔化和凝固的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冰淇淋制作中,我们需要将液态的牛奶或果汁冷冻,使其凝固成为固体冰淇淋。

而在热水袋使用中,我们需要将固态的氯化钠或硫酸铵加热,使其熔化成液体,从而产生热能。

在工业生产中,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属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转变过程。

本文将以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中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解释和讲解。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克服,使得物质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

当物质受热后,分子或离子的动能增加,振动幅度加大,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相互作用力减弱,最终使得物质的固态结构解体,转变为流动的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固态物质都转变为液态为止。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与熔化相反,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增强,使得物质从流动的液态转变为固态。

当物质受冷后,分子或离子的动能减小,振动幅度减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小,相互作用力增强。

当物质的固态结构重新形成时,凝固过程完成。

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液态物质都转变为固态为止。

熔化和凝固是相互对应、互为逆过程的,它们发生在相同的温度下,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导致的。

例如,氧气的熔点为-218.4℃,凝固点为-218.4℃;水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

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也非常重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并转化为分子或离子的动能,使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相变需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需要吸收热量。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并转化为分子或离子的势能,使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凝固过程中,物质的相变伴随着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所以会释放热量。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状态的重要过程。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使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变,这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熔化和凝固是金属冶炼和铸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冶炼过程中,通过加热金属矿石使其熔化,然后通过凝固使金属重新形成,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6、熔化吸热的考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因为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熔化与凝固ppt课件

熔化与凝固ppt课件

熔化过程需要外界热量输入, 常见的熔化现象有冰融化成水 、雪融化成水等。
凝固的定义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不断 下降,直到完全凝固成固态。
凝固过程需要向外释放热量,常 见的凝固现象有水结冰、热巧克
力冷却凝固等。
熔化与凝固的物理意义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转变的重要过 程,是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体现。
筑物的结构和装修。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物理研究
熔化与凝固是物理学中热力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物质 的状态变化、相变过程以及热力学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化学研究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些 过程对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研究
生物学中,一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如骨骼的发育 和牙齿的生成,涉及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了解这些过程 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长规律和机制。
05 熔化与凝固的实验研究
熔化实验
总结词:熔化过程观察 总结词:熔点测量 总结词:熔化热测量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观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过程 ,记录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态变化以及伴 随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详细描述:在实验中测量物质的熔点,了解不同物质熔 点的差异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详细描述:测量物质熔化所需的热量,理解熔化热对物 质能量状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总结词
数据整理与对比分析
详细描述
整理实验数据,将熔化和凝固 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共性与特性 。
总结词
理论解释与验证
详细描述
结合熔化和凝固的理论知识,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认识熔化与凝固一、考点突破[来源:Z。

xx。

k ]1.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明白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明白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相伴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三、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依旧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 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 雪是固态,不是液态,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差不多上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差不多上非晶体。

八上物理第7讲:熔化与凝固

八上物理第7讲:熔化与凝固

第七讲熔化与凝固考点1、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从__固___态变成__液___态的过程,该过程是吸热的2.凝固:物质从___液___态变成___固___态的过程,改过程是放热的3、海波熔化实验丁结论: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固液共存___态。

②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吸热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不变____;熔化前和完全熔化后温度不断__升高____。

③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吸热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升高____,它在熔化时的现象:____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________考点2、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金属、奈、明矾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松香、玻璃、沥青、橡胶等。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

思维深化:1、熔化实验中,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的原因?答:水浴法加热能使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平稳变化2、晶体的熔点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答: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压强和杂质的影响。

熔化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加压后熔点升高;熔化后体积减小的物质,加压后熔点降低。

一般情况下,当物质含有其他杂质时,熔点降低。

3、判断正误(1)将白糖投入白水中,白糖慢慢消失了,这是熔化现象。

(×)(2)铜,水银,石墨都是晶体。

(×)(3)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 × )(6)晶体的熔点是固定不变. ( × )例1(实验曲线)、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熔化与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了解熔点的意义(重点)2.了解凝固点的意义(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1.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2.熔化与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蜡、沥青都是非晶体.b.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不同的晶体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a.晶体熔化特性: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b.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从外界吸热.c.非晶体熔化特性:非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d.晶体凝固特性: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e.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向外界放热.f.非晶体凝固特性: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逐渐降低.g.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还可能是液态.(4)熔化、凝固图象:a.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以海波为例A—D表示海波熔化图象:AB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固态;BC段表示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时间是3min,熔点是480C;CD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液态.D—G表示海波凝固图象:DE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液态;EF段表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FG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固态.b.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松香为例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3.课堂练习:(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内,若室内温度为0℃,则冰____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内温度高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若室内温度低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案月日姓名命题
一、情景导入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
C、36℃
D、35℃
二、问题导学
问题一:什么是晶体,非晶体?
请同学们看书96页用下面的知识检验你的看书效果
1. 是晶体,比如。

2. 是非晶体,比如。

问题二:熔化和凝固?
1.叫熔化
叫凝固
(二)重点讲解
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提出问()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Array
数据记录:
2.总结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温度。

3.读“几种物质的熔点”表并把常见的记忆下来。

三、拓展导法
1. 液体的凝固
对照晶体熔化自学液体的凝固。

2.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请自学教材101页
四、训练导评
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现象.
3.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__.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可见玻璃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热量,温度______.
6.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固态液态是________的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一定要________热量.
8.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5℃的房间里,冰_______继续熔化(填能、不能),这是因为______.
9.图中是萘的熔化图象,图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在这过程中,萘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________℃.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