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合集下载

元宵节的经典诗词

元宵节的经典诗词

元宵节的经典诗词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彩灯,品尝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观花灯等活动,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在中国文化中,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许多诗人、文人曾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表达了他们对于元宵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元宵节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元夕》唐代王安石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和人们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去年”和“今年”相对,更加凸显了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

2.《元宵节》唐代张籍灯花结彩,人影参差,万户千门,乍觉地中。

燃烛照天明,盈盈一水,影入花心。

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

诗中的“灯花结彩”、“人影参差”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元宵》宋代辛弃疾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漶,沉醉不知归路远。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为伊消得人憔悴,万古如长夜泪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美景和人们的遗憾之情。

诗中的“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等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美好。

4.《元宵夜》唐代白居易闲向梅花岭下来,红烛斜照绿琴台。

休言不是春天好,只恐花前途路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之情。

诗中的“红烛斜照”、“绿琴台”等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浪漫。

5.《元宵》唐代杜甫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美景和人们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等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

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

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1. 《元宵月》(唐)张祜月满轮光照玉楼,佳人赏月形相随。

花灯璀璨映红颜,笑声传来绕梁飞。

作者: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的北方大族中。

诗词大意:明亮的月亮照耀着玉楼,佳人相随赏月形影不离。

璀璨的灯火像花朵般盛开,红颜笑语传遍四壁。

2. 《元夕》(宋)辛弃疾火树银花不夜天,龙腾狮舞闹喧阗。

歌声笑语盈盈耳,人影衣香处处妍。

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诗词大意:夜晚的灯火如同白昼般明亮,龙腾狮舞热闹非凡。

歌声和笑语充满耳际,人们衣着华丽、香气四溢。

3. 《生查子·元宵》(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诗词大意:去年元宵之夜灯火通明如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之夜月光和灯火依旧明亮,却不见去年的佳人,不禁泪湿衣袖。

4.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作者: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辛庄村)人。

诗词大意:明亮的灯火和灿烂的星桥交相辉映,城门铁锁也打开了。

马蹄下尘土飞扬,明月照耀着人们来来往往。

游伎们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唱着《梅花落》行歌走过。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5.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作者:符曾(1688—1753),清代诗人。

字幼鲁,号药林,浙江钱塘人居钱塘城东里巷易庵寓庐。

监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不遇而归,杜门面壁,不问世事。

工诗善画。

有《读史集》、《读杜心解》、《丹溪笔谈校正》、《石匮书校正》、《史通训故》、《文心雕龙辑注》等著作。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11.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 (唐)崔液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唐)李商隐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宋)姜白石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李梦阳《汴京元夕》8.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

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

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

伯永《壬辰元宵夜咏》9.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寅《元宵》10.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

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

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

杨璐《雨夜元宵》1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13.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14.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毛滂《踏莎行·元夕》16.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

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

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诗词元宵节诗词元宵节诗词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蒋捷《女冠子·元夕》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8、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0、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11、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王磐《古蟾宫·元宵》12、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13、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王磐《古蟾宫·元宵》14、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5、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16、?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好问《京都元夕》17、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8、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19、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2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上元竹枝词》2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2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23、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24、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25、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20首】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20首】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20首】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1、《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千骑试春游。

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

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

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2、《古蟾宫·元宵》王磐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佳人醉》(元宵上太守)刘弇月到楼台第几。

十里金虫成缀。

袅琅玕、争罥绛球起。

试新妆、嬉春粉黛,盈盈暗香,结谁家秾李。

拥缇骑。

箫鼓沸三市。

别指春风画隼,归度鳌山影里。

闲红翠。

挥觞不待、游人分袂。

悄朱帘十二。

6、《踏莎行》侯置元夕风光,中兴时候。

东风著意催梅柳。

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

觚棱金碧闻依旧。

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7、《高阳台》(闰元宵)蒋捷桥尾星沈,街心尘敛,天公还把春饶。

桂月黄昏,金丝柳换星摇。

相逢小曲方嫌冷,便暖薰、珠络香飘。

却怜他、隔岁芳期,枉费囊绡。

人情终似娥儿舞,到嚬翻宿粉,怎比初描。

认得游踪,花骢不住嘶骄。

梅梢一寸残红炬,喜尚堪、移照樱桃。

醉醺醺,不记元宵,只道花朝。

8、《南乡子》(塘门元宵)蒋捷翠幰夜游车。

不到山边与水涯。

随分纸灯三四盏,邻家。

便做元宵好景夸。

谁解倚梅花。

思想灯球坠绛纱。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精选27首)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精选27首)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精选27首)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古诗(精选27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1、《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4、《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7、《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8、《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0、《折桂令元宵》(元)佚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11、《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3、《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唐代张籍《元夕》
2.良宵美景一时稀,举目群星共皎洁。

——唐代李峤《元夜》
3.三五更鼓敲初夜,四千寻人夜未央。

——唐代李商隐《元夕》
4.元宵节上月光,堆成大山蓝黄。

——唐代李洞《元夜偶作》
5.轻罗小扇扇复收,翠叶红桃笑语流。

——唐代李白《元日》
6.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唐代杜牧《赋得古原草送别》
7.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8.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代苏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此时有酒今朝醉,唯余心事向明月。

——唐代李白《静夜思》
10.元宵佳节喜气洋,欢声笑语乐陶陶。

——唐代白居易《元夕》
1/ 1。

元宵节的古诗10首

元宵节的古诗10首

1.《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2.《元宵》
宋·王镃
柳院春归雪未干,试灯歌巷月痕寒。

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

3.《元夕观灯诗·其一》
明·杨士奇
春到人间夜不寒,银灯金烛映华阑。

太平处处清光好,第一蓬莱顶上看。

4.《元夕·火树银花巧斗明》明·汤珍
火树银花巧斗明,笙歌声沸满春城。

月华西转星河澹,犹有香车取次行。

5.《元夕》
明·谢榛
此夜欢游白昼同,六街车马度春风。

丝簧声动仙人馆,灯月光连帝子宫。

6.《元夕·寒星万点御香飘》宋·陈世崇
寒星万点御香飘,和气潜回积雪消。

盈耳嵩呼声不绝,熙熙春意入箫韶。

7.《元夕》
宋·释斯植
满眼春光万物华,小桥杨柳近人家。

谁将上下楼台月,化作金莲一夜花。

8.《元夕》
元·吴师道
柳台梅巷锁春晴,酒思灯光负赏心。

听彻宣和太平曲,独看明月到更深。

9.《元宵雪》
宋·胡仲弓
灯火楼台白玉铺,这般禅瑞不如无。

谁能断取维摩手,画出元宵踏雪图。

10. 《元夕独坐》
宋·王柏
颇闻灯火闹荧荧,何似书窗一点青。

尚喜今年民意乐,一般箫鼓两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本文是关于元宵节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明) 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① 去年元夜时,②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疑难点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绿罗裙》等。

双调,四十字,仄韵。

②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赏析点拨: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巧妙,对比突出,在今与昔、悲与欢的交织、映照之中巧妙地抒发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了那令人沉醉的情景。

“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

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

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

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

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

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

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

(周汝昌)这句话说,我在人群中苦苦寻找那个心里想见的她,寻找不到,当我以为找不到时,回头却发现她在灯火隐约的地方.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

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

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

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

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

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

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

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

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它是爱情的境界,是治学的境界,是成事的境界,是做人的境界,是人生的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

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

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