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三框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八年级政治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说课稿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等。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强宪法责任等。
本框题通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和“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原则和精神。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在了解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从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落实本单元教育目的。
本框题内容还为下一框题“如何坚持宪法至上”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对法律、法治、宪法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对法律的信仰相比于小学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学习《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课的基础。
但是由于初中生更多的时候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对国家宪法少有关注,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敬畏感。
在人权知识方面,学生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到国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切,但对国家从。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人权保障与社会公正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人权保障与社会公正。
1.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基础知识。
包括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基本属性,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人自我解放。
2.平等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平等的基础知识。
平等是指人在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同等的机会和地位。
我们将学习如何保障人的平等权利以及如何消除不平等。
3.自由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自由的基础知识。
自由是人在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移居等方面的自由,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们将学习如何保障人的自由,如何权衡自由与秩序间的关系。
4.民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民主的基础知识。
民主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
我们将学习什么是代表民主和基层民主,如何保障民主权利以及如何发挥市民的社会监督作用。
5.法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法治的基础知识。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把握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
我们将学习如何保障人的法律权利和如何加强法治意识。
6.宪政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宪政的基础知识。
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加强国家政权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关系,保障人的权利。
我们将学习如何保障人的宪法权利,如何理解“依宪治国”原则。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什么是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十二个方面。
我们将学习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政治》上册全册共七个单元,涵盖人 rights保护和社会公正的所有方面。
学习这个主题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法制意识、人权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积累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高分必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4. 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③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⑤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⑥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 抵抗侵略, 保卫祖国, 保卫任命的和平劳动....努力为人民服务。
5. 宪法具体通过规定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武装力量的归属等内容来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这归根结底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我们中学生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6.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
※7.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包括我国公民, 也包括外国人等。
既保护个人, 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 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9.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道德与法治八下《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本课是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二框。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机构的组成,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规范权力的运行。
本课既延伸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为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正确的权力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宪法至上。
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学法用法能力,强化公民监督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机构的产生与运行,懂得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贯彻的,掌握正确对待权力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虽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中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但是好在通过上街儿科宪法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宪法、法治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然过渡。
部分学生虽然对一些国家机构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是如何规范运行的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关于权力的规范运行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显得极为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宪法至上意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导向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图文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的规范运行教学难点:权力是把双刃剑,公职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的片段。
提问(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二、新课讲授(一)组织国家机构那么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方面是如何规定的?活动一:展示宪法第三条规定,请学生按此小组合作完成图表内容。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8课第3框法治社会课后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法治社会(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时代楷模〞李培斌是某某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
他长期战斗在司法调解岗位上,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有效防X 和化解了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
李培斌的做法( )A.积极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某某权利B.增强了人民不断进取的意识C.积极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D.化解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一切矛盾C[李培斌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他爱岗敬业,以广阔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积极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与某某权利无关;材料中没有表现B;D错误。
] 2.党中央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开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A.个人应采取一切手段谋取可以得到的利益B.必须把公平、正义、公开原如此贯穿立法全过程C.司法机关应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D.个人应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维护正义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依据法律主X自己的权利,而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A错误;B、C、D正确。
]3.某某市公安局奔牛机场派出所查处一起旅客谎称行李箱内藏有炸弹、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该旅客被行政拘留5日。
这明确( )①我国人民的某某权利具有法律保障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如此③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④表现了人民某某是最真实的某某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A[旅客因谎称行李箱内有炸弹而受到严惩,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守法义务,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制造谣言,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与我国人民的某某权利具有法律保障以与人民某某是最真实的某某,排除①④。
]知识点二建设法治社会4.青少年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如下做法恰当的是( )①认真学习宣传宪法,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宪法意识②为修改宪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③积极行使监视权,提出对社会管理的建议④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办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所以青少年要维护宪法权威,保卫宪法尊严,以此分析材料可知,①③④都是青少年的正确做法,②是全国人大的权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教案一、概要知识点讲解:详细阐述公民权利的种类、特点、意义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环节: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如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权利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理解并认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本课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我们身处在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作为公民了解和掌握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三课《公民权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概念、种类及其重要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法治教育的深入,他们逐渐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此本课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启蒙,更是对他们未来生活能力的一种培养。
公民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尊重,不仅关乎个人的尊严和安全,也关乎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因此了解和掌握公民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的保护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
比如一些人对自身权利的认识不足,导致在面对侵犯时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人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公民权利》这一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建议

•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LOGO
2 如何理解坚持宪法至上?
LOGO
公民 权利
国家 权力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保障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基本要求。将 公民作为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通过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是宪法的本质之一。
3 如何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LOGO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
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
公
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民
基
本
权
利 分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
增强宪法意识
2 如何理解坚持宪法至上?
LOGO
中国共产党
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党政军民学,东西 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 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 治国,依法执政的 的核心是依宪 执政。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赋予国家的存在以基础的根本法。 现代国家通过宪法确立其合法性,并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权限 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节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
2 如何理解坚持宪法至上?
LOGO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要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 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 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 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 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背景介绍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我国新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目的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
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本文档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目标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掌握隐私权、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公民常见的权利;
•明确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对法律的意识和尊重。
学习内容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民主权利和参政权利
2.人权、基本自由权和平等权利
3.教育权利和劳动权利
第二章公民的个人权利
1.人身自由
2.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
3.财产权
4.维权和申诉权
第三章公民的社会权利
1.健康环境权和文化教育权
2.信息自由权和知识产权
3.社会保障权
思考问题
为什么公民权利的保护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
通过学习《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和贡献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牢记自己的权利,学会杜绝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法律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
第三框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_八年级政治教案第八课
第三框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懂得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能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宪法有关章节后,能将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对照社会生活的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学生回顾先前知识,从而能说明我国法律是如何确保公民各
方面权利和自由的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能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
难点分析: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受国家根本大法保护的。
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要尽可能地通过我国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1、本框的内容,看似简单、枯燥,实际上同每个人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可以从简单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
比如“你知道自己有些什么权利吗?”、“你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
2、由于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了解的更少。
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相关学科的一些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引发对新知识的思考与探究。
比如,让学生回忆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一些知识——“五·四运动”。
3、在讲授“权利保障体制”时,最好用一些实际案例或十六大特别报道的节目,特别是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导入新课:
“公民,你知道宪法吗”?若非要用这样的问题作一次调查,八成会让人感到有点可笑,因为,几乎每一个有基本常识的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宪法的。
但诸多法学界专家却并不如此乐观,他们认为,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尚显薄弱,对宪法基本精神的了解、理解和运用都还远远不够。
宪法被置于神圣的高台,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隔开了一段距离。
实例一:近年来不断听闻,一些超市无端怀疑顾客,甚至出现搜身、扣留等恶劣行为。
这些事件虽诉诸法庭或被媒体披露,但争执中却很少有人提到“宪法”。
其实,尽管宪法是“大法”不是细则,但我国现行宪法里已经有明文在案,“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
实例二:有些商家或单位,白天挂上国旗晚上不降旗,个别的甚至很长时间根本不予理会,任其风吹雨打。
问到有关负责人,竟回答说,“挂坏了,再换新的就是”。
他根本不知道,属于宪法范畴的《国旗法》对此有明确规定,“按规定升挂国旗的,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不降旗是“违宪”,或许这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吧?
像这样的实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当“违法”这个词已经成为当今社
会的日常用语时,“违宪”对于公众却还有几分陌生。
甚至在目前的高校,虽然法律系十分热门,但宪法专业却有些“门前冷落”。
倒是山东省滕州市一位普通女工的一件诉讼,让多年来高高在上的“宪法”,走下“神台”,走进公众关注的视野。
这位叫齐玉苓的女孩子发现,九年前,在考试中已经落选的一位同班同学冒用自己的名字读了自己报考的学校,而自己却因此与升学失之交臂。
1999年2月,齐玉苓以自己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将当事人、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八中、滕州市教委告上了法庭。
今年8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沿用宪法有关公民教育权的规定,对一起盗用他人名字上学的案件作出判决,齐玉苓赢得了自己的官司。
同时,这起诉讼也成为我国第一起将宪法性权利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的案例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位网民发表自己意见时还曾疑惑:“宪法还管这些事?”
“这是对宪法认识的一种误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乔晓阳说,过去很多人认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规范国家机关的,与群众关系不大,群众的权力和利益是由法律保障的,这是片面的。
我们说,宪法是根本大法,首先表明宪法也是法,它绝不是高高在上远离群众的宣言,而是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实实在在的保障书,任何违背宪法侵犯公民权力的做法,都必须得到纠正。
不论这起案例是否能还有些值得商榷之处,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你的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于宪法的保障。
中国宪法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大元教授十分中肯地说,“宪法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宪法人们获得国家赋予的权利与自由。
从这种意义上说,宪法是公民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人权保障法。
三、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板书)
(一)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基本权利是公民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权利。
我国设专章规定了公民享有二十多项自由和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参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据《成都日报》报道
2002年6月21日下午,“宪法平等权第一案”当事人蒋韬被四川大学法学院保送为该院研究生。
同时,蒋韬获得由一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2001年12月23日,四川大学98级法律系学生蒋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招录行员的启事,但其中一个条件让只有 1.65米身高的他犯难———“男性身高1.68米,女性身高1.55米以上”,蒋称,这是对身高在1.68米以下的男性公民和身高在1.55米以下女性公民平等权的侵害。
2002年1月7日,蒋向成都武侯区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状,要求维护自己的平等权。
4月25日,此案开庭审理。
蒋的代理人四川大学法学教授周伟认为,被告招录行员不属劳动法规定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关系,而是被告代表国家行使公务员招考权与原告报名人之间不平等的人事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属行政行为。
被告关于身高资格的规定,侵害了原告依法担任国家公职的合法权利。
人行成都分行代理人辩称,成都分行在报上刊登《招录行员启事》的行为,不是人行的行政行为,更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人行没有侵犯原告的相关权
利。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应松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原告一方的蒋韬肯定胜诉。
应教授称,作为中国宪法平等权利第一案,此案将起到司法改革前期的“触探”作用。
——《京华时报》
(2002年6月23日第08版)
第八课第一框身边的诱惑|初一七年级政治教案
_七年级政治教案
第八课学会拒绝
第一框身边的诱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种种诱惑,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几种常见诱惑及其危害。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良诱惑的排斥心理和批评态度,激发其过积极、健康的初中生活的意识和热情,使他们初步树立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
1、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及其对人们学习、生活和利弊影响。
2、正确认识我们学习、生活的周边环境。
教学难点
黄赌毒诱惑的危害。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找几个具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辅导课堂上的即兴表演。
2、全班同学按任务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毒品、赌博、邪教的危害收集相关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各组民主选出的小组长,负责带领、组织本组同学按要求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多媒体显示,学生一起朗读)
拒绝
在接受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拒绝伪善者的施舍,
在给予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拒绝卑懒者的索取;
接受是对仁爱者的更多理解和感激,
拒绝是对寄生虫的鞭挞,是对勤劳的呼唤。
在追求成功的时候,要学会拒绝虚荣的诱惑,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学会拒绝绝望的造访;
追求是对生活价值的诠释,
拒绝是为了筑起生命松懈的堤防。
……
师:同学们,在朗读了这首小诗以后,我们来想一想,作为未成年人,要过安全健康的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一些什么东西呢?又该怎样拒绝这些东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开始要探究的内容。
生: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追星的诱惑、作弊等不劳而的诱惑、早恋的诱惑、垃圾文化的诱惑、“哥们儿义气”的诱惑等。
板书:第八课学会拒绝
〔学习新课〕
师:生活中诱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面对种种诱惑,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诱惑的奴隶,而不是生活的主人。
这节课我们就是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诱惑,为拒绝不良诱惑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书:身边的诱惑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领奖台的诱惑。
活动一:(话说奥运,追求荣誉)
(多媒体显示)
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生:刘关翔。
师:这是他在第28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时的照片。
暑假期间大家是否观看过奥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