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1-7课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课题(精选五篇)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课题(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课题(一)课题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广大老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同时也认识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于是,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教学之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尝试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宋代学者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源不断的活水”大多来自课外广泛的阅读。
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比例大约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语文素养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
”看来重视课外阅读几乎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2.国外:在美国,要求小学三年级以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的关键。
美国的学校教育,主张向家庭延伸。
小学生回家没有家庭作业但每天回家后都要读课外书。
广泛的课外阅读的确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底子。
以上所述,对于我们今天探索和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展他们的眼界,这无疑是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举措。
二、研究过程(一)指导思想和方法1、指导思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每课重点

写手:三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每课重点文章第一课:《拼字游戏》1. 字母的结构和用法2. 如何正确书写和识别字母3. 通过拼字游戏培养孩子的拼音和语感第二课:《拼音》1. 学习拼音的重要性2. 如何正确念读汉字3. 通过拼音学习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第三课:《做练习,练毛笔字》1. 了解毛笔字的书写技巧2. 毛笔字的美感及书写规范3. 通过练习毛笔字提高孩子的字体美感和书写能力第四课:《识字》1. 认识一些基础汉字2. 通过认识汉字培养孩子的语文基础3. 识字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第五课:《认识偏旁》1. 掌握一些简单的偏旁部首2. 了解偏旁对于汉字的组成和意义的影响3. 通过偏旁认识加深孩子对汉字结构的理解第六课:《认真读》1. 提高阅读的注意力和态度2. 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通过认真读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七课:《小故事与大道理》1. 学习和品味寓言故事的智慧2. 通过故事理解道德与价值观3. 故事对于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作用第八课:《诗歌欣赏》1. 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情感2. 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3.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在这些文章中,重点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基础。
相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第一课:《拼字游戏》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拼字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可以通过拼字游戏来学习字母的结构和用法,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拼音和语感。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字母卡片,让孩子们根据提示进行拼字,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对字母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课:《拼音》正确的拼音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念读汉字。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拼音动画,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拼音,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能力。
第三课:《做练习,练毛笔字》毛笔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毛笔字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字体美感和书写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作者:俞国平三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1、燕子1.学写比喻句比喻时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2.比喻要贴切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一句贴切的比喻句。
2、古诗两首 1.按顺序写出春天的景物;2.抓住春天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3.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课的两首诗把春天的景物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生机。
写一句表达春天美景的诗句或一段话。
3、荷花 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晕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4、珍珠泉 1.应恰当选择观察点,不能漫无目的地观察,那样的印象是模糊的;2.抓住景物的特点。
本课通过作者描写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赞美家长的美景。
5、翠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展现在读者眼前,出示一种动物,学习抓住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进行描述6、燕子专列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文章的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即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在本周的周记中,运用倒叙的方法表述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用对比写一样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看图,用对比的方法写两种事物8、路旁的橡树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和动作写一段话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9、寓言两则描写人物的语言《南辕北辙》一文中用四次对话提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深度解读

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深
度解读
简介
本文档是对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深度解读。
通过详细解读每一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
第一课:《美丽的海洋》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海洋的景色和生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爱护公物》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如何爱护公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提高学生的记录和整理能力。
第三课:《好邻居》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邻里间的友好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谊意识。
提高学生的表演和交流能力。
第四课:《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乌鸦喝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五课:《小兔子的家》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小兔子的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提高学生的想象和描述能力。
第六课:《一年四季》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一年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和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叙事和表演能力。
第七课:《种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绘画能力。
总结
本文深度解读了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将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山东省蒲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许垓小学应后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肴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积极优化和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长期实践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合理协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发展方向。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以此使此教学理念更加完善和可行,最终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向前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1-7课读写结合

1、燕子要求:1、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感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美,休息时的娴静,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如:斜、掠、沾、几痕2、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仿写3、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它们正做着快乐的梦呢。
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4、小练笔: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评价:互动:尽管蚊子.苍蝇是那么机灵,飞行的速度是那么快,可还是难以逃脱燕子那锐利的眼睛。
只要害虫一出现,小燕子就像箭一样飞过去,张开那短而宽的嘴巴,害虫就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有时候燕妈妈还把害虫含在嘴里,飞回窝里喂宝宝呢!小燕子不仅是捕虫能手,还是垒窝能手呢!它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空新燕琢春泥’。
燕子在屋檐下搭窝,先用泥土.稻草.树枝垒好,再用口水粘好,燕子搭窝真不容易。
2、古诗两首要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
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
改写《咏柳》,写成一篇描写柳树的记叙文。
评价:互动: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荷花要求:1、仿写:有的…有的…有的…2、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如“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浓密和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则写出了荷花的活泼生动和亭亭玉立的姿态。
3、现在,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表达。
如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蜻蜓飞过来,对我说:_____:小鱼游过来,对我说:_____:青蛙跳过来,对我说: 我想说:_____,等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
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1、课件2、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流水声)。
3、歌曲《秋日私语》教学过程: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生命最宝贵》优质课件可编辑全文

7.生命最宝贵
第二课时: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第二课时: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从父母孕育、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我们感 受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宝贵的生命呢?
第二课时: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莫莫的故事
莫忽莫然是,个他九一岁不的小男心孩点,燃活了泼干好燥动的,稻好草奇,心火很一 下强子,蔓什延么开都来想。试大一火试包。围了惊慌的莫莫......经过医 院的一全天力,救莫治,莫莫偷莫偷保拿住了了爸生爸命的,打但火全机身来大到面晒积谷 烧场伤上,,造他成早终就身想残试障试。这盲个目“的咔好嚓奇”,一胡下乱就的擦尝出试火, 给苗莫来莫的、小他玩的意家儿庭了和。社莫会莫带完来全了忘巨记大了的家不人幸不。许他 玩火的嘱咐,靠在稻草堆上“咔嚓”“咔嚓”的 打—着—火。
第一课时: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采访爸爸妈妈
采访一下爸爸和 妈妈,了解我们成 长过程中的故事吧。
第一课时: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采访爸爸妈妈
我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听妈妈说,从她被推进产房到我出生, 妈时妈间跟长我达说30,个我小出时生。的爸时爸候一没直有在听待到产室 哭声陪,伴医照生顾立妈马妈把,我一送直到没了能输休氧息室。进妈行妈说 治疗把,我当生时下家来人之都后吓一坏点了力。气也没有了。我 觉得妈妈真不容易。
第二课时: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生活很美好,我们要珍惜生命!
爱我们的家人
生命最宝贵 第一课时
目录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环节一 新课导入 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
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环节一 新课导入
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 育都充满了爱。父母要承担孕育、养 育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呵 护下,学会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燕子
要求:1、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感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美,休息时的娴静,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如:斜、掠、沾、几痕
2、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仿写
3、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它们正做着快乐的梦呢。
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
4、小练笔: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评价:
互动:
推荐: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出来活动了,小燕子喜欢停在电线杆上,一双浅黄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电线。
背上的羽毛像黑色的西装。
腹部的羽毛像雪白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短又宽的小嘴。
燕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会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尽管蚊子.苍蝇是那么机灵,飞行的速度是那么快,可还是难以逃脱燕子那锐利的眼睛。
只要害虫一出现,小燕子就像箭一样飞过去,张开那短而宽的嘴巴,害虫就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有时候燕妈妈还把害虫含在嘴里,飞回窝里喂宝宝呢!小燕子不仅是捕虫能手,还是垒窝能手呢!它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空新燕琢春泥’。
燕子在屋檐下搭窝,先用泥土.稻草.树枝垒好,再用口水粘好,燕子搭窝真不容易。
2、古诗两首
要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
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
改写《咏柳》,写成一篇描写柳树的记叙文。
评价:互动:
推荐: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荷花
要求:1、仿写:有的…有的…有的…
2、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如“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浓密和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则写出了荷花的活泼生动和亭亭玉立的姿态。
3、现在,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表达。
如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蜻
蜓飞过来,对我说:_____:小鱼游过来,对我说:_____:青蛙跳过来,对我说: 我想说:_____,等等。
让童心在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徜徉。
4、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去写自己喜爱的一种花。
评价:
互动:
推荐:
菏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珍珠泉
要求:1、仿写:那么…那么…那么…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评价:互动:
推荐:
泉水击石,淙淙作响,急流入潭,哗哗若笑,它漫过小路,又流入另一条水路,向远处延伸,一溪泉水犹如一曲美妙而又神奇的电子音乐。
小溪啊,你弹着琴,唱着歌,充满活力。
无比欢畅,奔向远方。
春暖花开,明净的小溪真迷人啊!溪水映着我们的笑脸。
听,小溪“丁冬丁冬”的歌声多悦耳。
瞧,一块块带有花纹的鹅卵石静静地卧在溪底。
一条条小鱼在溪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溪边,一群娃娃呆呆地看着小溪。
哦,原来他们是想和小鱼一起嬉戏!
渐渐地走近了,便听得水声轰然。
似有万千猛虎在翻腾咆哮。
再看那白练,却多姿多彩:“石挑练破,化为点点玉珠飞溅;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飘浮。
”白练扎在山脚下,击起一片雪白的泡沫,如同一片繁盛的“梨花”。
山岚,环绕着白练的周身,它们聚集着,变幻着,似乎竭力要掩盖这白练的多姿。
5、翠鸟
要求:1、文章的第三小节,具体写了翠鸟捕鱼时的情景。
“蹬、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贴”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敏捷、沉稳,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好好体会一番,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出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2)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3)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4)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
3、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是描写外形特点,也可以描写动作,抓住它的外形特征,也来写一段话吧!
评价:
互动:
推荐:
《鸬鹚》郑振铎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
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
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
里去了。
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等到岸上炊烟四起,渔人就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
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6、燕子专列
要求:1、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是要求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3、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
请同学们写一写
评价:互动: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要求:1、找出并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结合课后习题,如: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
2、课文三次出现“锋利的斧头”,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深刻含义。
3、人们把树木砍来建成了房子,做成了家具、工具,有的还用树木当柴烧。
然后,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山上的那一棵棵大树,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4、小练笔: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评价:
互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