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相关性的探讨

合集下载

抑郁症的中医看法及建议

抑郁症的中医看法及建议

抑郁症的中医看法及建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的失调,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来缓解症状,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生活质量。

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中医将抑郁症归类为“郁证”,主要是由于情绪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等导致的病理变化。

根据中医理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包括肝郁气滞、脾气虚弱、心脾不调等。

肝郁气滞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脾气暴躁、烦躁易怒等;脾气虚弱则表现为体力疲乏、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心脾不调则表现为失眠多梦、思虑过度等。

2.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调心安神。

首先疏肝理气可以缓解情绪郁结,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等;其次健脾益气可以调节脾气虚弱,增加体力,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等;最后调心安神可以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常用的中药有远志、酸枣仁等。

中医治疗抑郁症通常采取个体化的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症候进行调配。

3. 中医药物治疗抑郁症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和神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复方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调心安神的作用。

同时,中医药物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机进行调剂,增加或者减少相应的药材,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医养生调理建议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

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来改善病情。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养成定时定量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其次要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此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症状,可以选择散步、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5. 中医心理疏导中医认为心理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采用心理疏导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面。

中医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精神疏导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缓解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症的中医角度解读和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角度解读和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角度解读和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除了西医的治疗方法外,中医也有独特的角度来解读和治疗抑郁症。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抑郁症的中医解读据中医理论,抑郁症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因素、气血失调以及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1. 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的波动会对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过度忧虑、悲伤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都可能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因此,情志因素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气血失调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的情况。

气血不足使得脏腑功能受损,而气血瘀滞则会导致情绪低落、痛苦难忍等抑郁症状。

3. 脏腑功能紊乱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的基础,如果脏腑功能出现紊乱,就会影响心神的调节。

抑郁症常常与脾胃功能失调、肝经郁滞等相关。

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出现抑郁等症状;肝经郁滞则会使情绪低落、郁闷。

二、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侧重于调节气血、疏肝理气、和补益心脾等方面。

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状况,缓解病痛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等,可用于补益脾胃,调理气血;柴胡、丹参等可用于疏肝理气,缓解情绪低落。

中医饮片、汤剂等形式都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以及刺激,在中医理论中可以调理气血运行,舒缓心脾疏导。

针灸疗法相对安全无副作用,但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针灸操作。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刺激气血运行,舒缓体内的紧张情绪。

有研究表明,按摩能够促进大脑内多巴胺的分泌,改善情绪症状。

对于抑郁症患者,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节情绪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治

浅谈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治

浅谈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治抑郁症是现代西医学上用的名词,从字面上可理解为抑制郁闷。

表现为情绪的低落,言语减少,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消极悲观,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企图自杀等等。

抑郁症应大致属于中医郁病的范畴,或也可以和中医中的癫有兼容的部分。

类属于郁的病例,据统计,约占综合性医院门诊人数的10%左右。

在《杂病源流犀诸郁源流》中说:“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这句话或许说出郁病的根结。

“脏气弱”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而”思虑过深”,这个思虑就象是佛家讲的“妄念”,是一些虚妄的,不合适宜的念头,而这又是最消耗人能量的。

你的身子骨本来就有弱的一面,而头脑中的妄念又要大量消耗你的能量。

如果头脑是中央,你的五脏六腑是地方,在精气神的沟通线路上出问题,出现或积或滞或结,按照《丹溪心法》就会有气、血、火、食、湿、痰,六郁的说法。

在《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中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变病多端,古今这个“变”是有不同的。

西医学的介入,绝大多数患者长期、大量服用西医的抗抑郁的药物,无异于饮鸩止渴。

象三环类抗抑郁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是作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象是镇痛剂,头脑不感觉痛了,而引起疼痛的因素尚在。

这时的头脑是个傀儡的中央政府,我们看长期吃抗抑郁药的患者,对身心的伤害是很大的。

在此,我想主要从腹诊和用温阳治疗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临床体会。

1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而中医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几乎已淹没于现代西医学的腹部触诊。

当我们去触摸腹部时,头脑中想象的多是具体的内部器官,而缺少的是经络和气的观念。

望、闻、问、切,腹诊属于按诊,是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问调经论》中说:“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灵枢水胀》中说:“以手按其腹,虽手而起,如果水之状。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更多的腹诊的论述。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中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心理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情绪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等。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郁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情绪、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失调有关。

在中医理论看来,情绪失调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个体体质、病情特点以及具体病因,采用针灸、推拿、食疗、草药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以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自我否定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中,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进行干预。

然而,随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一些慢性抑郁症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情绪、气血、脏腑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此,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中医治疗抑郁症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找出病因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首先,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来辨证论治,然后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还会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帮助患者渐渐恢复健康。

中医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抑郁症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情绪的稳定,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的目的。

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缓解情绪紧张,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此,在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另外,中医推拿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缓解抑郁症症状的效果。

推拿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

中医对抑郁症的论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孤独、无望和缺乏兴趣。

现代医学普遍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来治疗抑郁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医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观点进行论述,并探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方案。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郁证”,其病因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和脾虚等。

中医认为,肝为情志之脏,肝郁则常导致情绪失调和心理不平衡,进而出现抑郁症状。

而气滞则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各部位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脾虚在中医中被视为情志失调的重要原因,脾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给大脑,进而影响心理状态。

中医通过调和气血、疏肝解郁、补脾养心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

首先,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推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理念,即平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谷物和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

此外,中医还注重运用草药进行治疗,如当归、白芍、黄芪等药物,以舒肝、养血、调和气血的功能来缓解抑郁症症状。

除了草药治疗,中医还强调心理调节与情志疏导。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器官、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情志失调则易引发疾病。

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中医医师通常会通过心理疏导、情志调节、调整作息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

中医还会推荐一些养生方法,如太极拳、气功、中草药泡澡等,以改善身心的状态。

与传统中医方法相比,现代医学在抑郁症治疗中更多地依靠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抗抑郁药物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而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通过倾诉、认知重建等方式来逐渐克服抑郁情绪。

这些现代医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然而,中医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也不可忽视。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和整体观念,通过调理身体整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中医浅谈抑郁症

中医浅谈抑郁症

中医浅谈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抑郁症患者,然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系统,也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独特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浅谈抑郁症进行探讨。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的障碍,表现为长期的低落情绪、失去兴趣和乐趣、精神和身体上的疲倦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有关,特别是心脾肝三脏的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心脏主管人体的情绪,而脾胃是生化物质的生产中心,肝脏则负责情绪的调节和平衡。

当这三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中药治疗。

中药中常用的草药有白芍、柴胡、黄连等,它们能够调节心脾肝的功能,缓解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心脾肝的平衡。

除了草药和针灸,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作息等方面。

在饮食方面,中医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温补和开心的食物,如莲子、红枣、核桃等,而避免过食寒凉和刺激性的食物。

作息方面,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体力。

除了草药、针灸和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还注重心理疏导。

中医认为,情绪的畅达和情绪的调节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常常采用心理疏导、情志调摄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技术,如太极拳、气功等来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抑郁症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治疗过程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并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医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症状,并恢复身心的健康。

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目的观察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HAMD量表评分,共收集有效资料抑郁症病例288例,分为5个证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

将病程与五个证型作相关分析,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肝郁气滞型62 例,占总例数21.53%;肝郁脾虚型54 例,占总例数18.75%;肝郁痰阻型84 例,占总例数29.17%;心脾两虚型22 例,占总例数7.63%;心肾不交型66 例,占总例数22.92%。

各中医证型分布相对均匀,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及肝郁痰阻型抑郁患者病史多在2年以下,心脾两虚与心肾不交型的病程多集中在6~10年或以上。

标签:抑郁症;HAMD量表;中医辨证分型;病程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在精神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一般称为“三低”)及无趣、无助、无能、无力、无望和无价值(通常称为“六无”)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复发率高,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的疾病,嚴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就目前中医文献而言,尚未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病证名称,但就其临床表现多散见于中医的“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卑惵”、“奔豚气”、“癫病”、“失志”、“脱营失精”等文献之中,总称为精神情志疾病。

因此正确认识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重要治疗抑郁症存在一定指导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0年7月~2014年7月于西苑医院及顺义中医院就诊并经医师确诊的288例抑郁症患者(年龄均在18~75岁)。

1.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评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HAMD评定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中医证型分析量表(将其分为五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

本次研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选用24项版本。

(整理)忧郁情绪与中医理论探讨

(整理)忧郁情绪与中医理论探讨

目录1.绪论 (2)2.中医心理学 (3)2.1.气机失调 (3)2.1.1.怒则气上 (3)2.1.2.喜则气缓 (3)2.1.3.悲则气消 (4)2.1.4.恐则气下 (4)2.1.5.惊则气乱 (4)2.1.6.思则气结 (4)2.1.7.忧则气聚 (4)2.2.情志与疾病的转归 (5)2.3.中医心理学治疗原则 (5)3.病情分析 (6)4.结论 (6)5.参考文献 (7)忧郁情绪与中医理论探讨1.绪论为什么我要探讨这个主题呢?这要从我父亲的案例说起,我的父亲,在十三年前曾经得过鼻咽癌,后来经过一翻努力医治好了,不过身体健康确没有以前那么的健康了,因为放射线照坏了他的脖子附近的细胞,所以脖子比一般人硬,纤维化的比一般人严重,我帮他按摩时,很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另外是没有了唾液,使的他讲话一定要一直喝水。

还有失眠的问题比以前严重,我猜是情绪和身体两方面的问题都有,身体的问题,主要应该就是我刚说的脖子比一般人硬,也因此上行的气血受阻,所以难以安眠入睡。

就以上的一些问题,也持续了好几年,基本上没有其它太大的问题。

以前父亲难以入睡,所以晚上常常用喝酒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入睡,而在两年前,父亲因为朋友的介绍,开始使用安眠药,所以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好好的入睡,但后来药效变差后,又请医生把安眠药的药量加重,再次得以入眠,但是再半年后,又发现效果变差了,自以为聪明的连酒一起服用来增加疗效。

叹。

家人怎么劝都没有用,另外是,他因为要戒烟,所以去买浓度比较低的烟来抽,但没有达到目地,反而因为不够浓而愈吸愈多根。

而就在我今年寒假回去的时后,我看父亲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了。

父亲的头枕部开始出现斑秃。

身体也变的消廋。

那时我父亲不以为然,但是学中医的我,直觉觉的不对,肾之华在于发,发为血之余。

我觉的父亲的肝肾一定出了问题。

我的推测,可能是因为长期依赖安眠药,又愈吃愈重,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强健,烟又抽的多损伤肺气和肺阴。

另外在心理方面,在十三年前得癌症医好后,当时的医生和他说,你这个病治好后,最少可以在活十五年,工作不能太累,不要太伤体力,而现在他感觉他的生命以经到了当时医生所讲的期限,所以心理非常的忧郁,加上我在外地读书,他心理应该也蛮担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0 9— 6— 1 2 0 0 2
修 回 日期 :0 9— 8— 0 2 0 0 3
五脏 。 提 出 了五 劳是 在禀 赋 不 足 的基础 上 , ” 因情 志 过
有关抑郁症的中医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处 于混乱状 态 。我 们在 研 究 中发 现 , 郁 症 与 中医 虚 劳 抑
病 具有 密切关 系 , 本文 试对 此作 以探讨 。
1 从病 因和发 病机 制探讨 抑郁症 与虚劳 病 的关 系
包祖 晓 田青 陈宝君 钟 宇峰 李黎 , , , ,
(. 江省 台州 医院 , 1浙 浙江 临海 370 ;. 京 中医药大 学 , 京 102 ) 100 2北 北 009
摘 要 : 抑郁 症与虚 劳病 的病 因和发病机 制 、 从 临床特 点 以及 虚 劳病 的古代 文献等 方 面探讨 抑郁 症与 虚






21 0 0年第 3 卷第 1 8 期
Vo. 8, . , 0 0 13 No 1 2 1
44 ・
Ac a C i e e Me ii e a d P a ma o o y t h n s dc n n h r c l g
抑郁 症 与 中医虚 劳病 相 关 性 的探 讨
相似之 处 。
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比亲生父母不患有心境障碍的 寄养 子具 有更 高发 生抑 郁 症 的危 险 J 由此 可见 , 。 这
两种 认识具 有异 曲同工 之处 。
其次 , 情志 内伤是虚劳病 的重要原 因。如 《 潜斋
此外, 误治、 失治是虚劳病的常见之 因。如《 诸病
源候论 》 强调 大 病 之 后 , 血减 耗 , 腑 未 和 , 感外 气 脏 复 邪, 可引起 虚劳 病 候 。《 岳全 书》 提 出 “ 病误 治 景 也 疾
抑郁症 的病 因和 发病 机 制 目前 尚不 完 全清 楚 , 一 般认 为遗传 因素 、 物 学 因素 和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 境 生 环 因素 ) 对其 发生均 有 影 响。其 中遗传 因 素 和生 物学 因 素是抑 郁症 的主要 病 因 , 社会 心 理 因 素对 具 有遗 传 易 感性 者可起 到诱 因作用 。这 与 中医虚劳病 的病 因和发 病机制 具有很 多类 似之 处 。 首先 , 先天 不 足 , 素体 怯 弱 , 气 不充 , 腑 不 荣 , 形 脏
有“ 劳伤” 景岳全书》 :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 。《 云 “ 。 现代研 究发 现 , 社会 阶层 者患 重 症抑 郁 的危 险率 较 低
高社会 阶层 者高 , 区 比城 镇更 多见 抑郁 症 J 郊 。也 就 是 说 , 郁症 多发 于辛苦 劳力 之 人 , 劳 则气 耗 ” 易 导 抑 “ , 致 脏腑 亏虚 而发 病 。因此 , 这两 者 的认 识 存 在一 定 的
能会诱发抑郁症或增加抑郁症的复发率 J 。从中医
学 角度看 , 负性 社会 生活事 件首先 影 响的是情绪 , 使患 者 的心理 长期处 于应 激状 态 , 而造成 脏腑 亏损 , 进 神气 过耗 而致 抑郁 。因此 , 这两 者 的认 识具有 相似之处 。 再次 , 劳倦 过 度 是 虚 劳 病 的重 要 原 因。如 《 匮 金 要 略》 归纳 虚劳病 之 病 因大 致 有三 : 劳 、 极 、 伤 筋 肉 骨 七伤 中又
医话》 提出:劳病之因非一 , “ 总缘情志不舒 , 所谓七情
不损 , 五劳 不成者 , 至言也 ” 三 因极 一病证 方 论》 真 。《 说得 更 明 确 , : 五 劳者 , 日 “ 皆用 意施 为 , 伤 五 脏 , 过 使 五神 不宁 而为病 , …是 皆不 量 禀赋 , 事 过差 , 伤 … 临 遂
生机不旺, 是虚劳病的病理基础。如《 元气存亡论》 强 调禀赋 在虚 劳病 变 过程 中 的决 定 作 用 时 说 : 当 其 受 “ 生之时, 已有定 分焉 ” 红炉点雪》 。《 提出“ 禀赋素弱, 复劳心 肾” 对形 成 虚 劳 的重 要 性 。 现代 研 究 表 明 , 抑
郁 症 4 % 一 0 的危险 因素是 可遗 传 的 … , 0 5% 亲生 父母
极所致 , 以神 志 症 状 ( 神 不 宁 ) 主 要 表 现 , 种 并 五 为 这
认 识 与抑郁症 的发 病 机 制 是相 符 的。研 究表 明 , 性 负
社会生 活事件 对抑 郁 症 的发 病 起 到诱 因作用 , 们 面 人 临的生 活风 险 : 事故 、 污染 、 健康 威胁 , 特别是 不愉快 的 突发性生 活事 件如 婚 姻失 谐 、 业 、 人死 亡 等 , 可 失 亲 都
劳病 的关 系。发 现抑 郁症 与虚 劳病 在病 因和发 病机制 、 临床 特点 等方 面非 常相 似 ; 郁症 的绝 大部 分症 抑
状具 有“ 形神 衰惫 ” 的特 点 , 抑郁 症 的核 心 症状 可归 于虚 劳病 范畴 , 它症 状 亦可从 虚 劳 角度 阐释 ; 虚 其 在 劳病 的 古代 文献 中, 多描述 与抑郁 症 的临床表 现非 常接近 , 很 对抑郁 症 的临床 具有一 定的指 导价值 。
关键 词 : 抑郁 症 ; 劳病 ; 关性 ; 虚 相 理论 探讨 中 图分 类号 : 2 5 5 R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3 2 2 1 ) 1 0 4 0 1 0 2 9 ( 0 0 0 — 0 4— 3
抑 郁症是 以显 著 而持 久 的情 绪 低 落 、 动能 力 减 活 退 、 维与认 知功 能迟 缓 为 主要 临 床特 征 的情 感 性 精 思 神障碍 。近 年来 , 随着 中医界 对 抑郁 症 研 究 的广 泛 开 展, 中医药治疗 抑郁 症 的优 势得 到 了一定 的体 现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