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考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到答卷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分)①“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pàn诗词境界的标准,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人只有超脱功利,心无旁骛,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一个人是否具有了无我精神,他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qián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之后他依旧隐姓埋名,继续进行核武器的研究。
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践行了自己许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警言。
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甲】,自己充其量只是潜挺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他们胸怀天下、鞠躬尽cuì,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chén如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篇章。
③国家功勋们的做人境界,普通人或许达不到。
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我们应该勇敢担当,【乙】属于自己的无我之境。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在文段【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结晶【乙】追求B.【甲】结果【乙】追求C.【甲】结晶【乙】追寻D.【甲】结果【乙】追寻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删去“是否”。
B.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C.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自己是螺丝钉”。
D.第②段中加点的两个“研究”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每空1分,8分)①重岩叠峰,隐天蔽日,______,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②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全卷共三大题26小题,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上次考试中,你是不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丢失了分数?没关系,只要这次你能细心、认真,那你就一定可以考出满意的成绩,相信你是最棒的!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3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gān gà()diān pèi()匀称()刹那()2、请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
(1)谁道人生无再少?。
(2),林空鹿饮溪。
(3),尚思为国戍轮台。
(4),落日故人情。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6)《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7)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
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8)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④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A.①列数据②举例子③举例子④作诠释B.①列数据②举例子③列数据④下定义C.①列数据②作引用③举例子④作诠释D.①列数据②作引用③列数据④下定义4、选出下列划分正确的一项()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念∕无与为乐者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儿D.盖∕竹柏影∕也5、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象剧减少。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初二往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对于初二语文的考试,往往要怎样复习呢?下面和一起来做份初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共10分)(1)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分)(2)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2分)(3)《望岳》一诗中既是表达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要做到胸中有qiūh (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人们到此总要zh z ( )欣赏飞流瀑布。
(3)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它们千姿万状,w i mi o w i xi o ( )。
(4)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 ng kǒng( )。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把切忌改为避免)B、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橡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将的生产却删去)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把不管改为尽管)D、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倍数用错修改为少一半)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向是( )(3分)A. 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晚成功发射,举国人民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B.3月10日,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陈水扁近期的台独言行。
C.国庆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成佳中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初2022届年级统一检测二语文学科试题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畸.形(jī)胆怯.(què)鲜腴.(yú)敛声屏.气(bǐng)B.溃.退(kuì)秀颀.(qí)佃.农(diàn)诲.人不倦(huǐ)C.苔.痕(tái)滞.留(zhì)诘.责(jié)潜.滋暗长(qián)D.纤.维(xiān)颓.唐(tuí)推崇.(chǒng)藏污纳垢.(gòu)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琐屑彰显抑扬顿挫因地治宜B.濒临依傍眼花潦乱振聋发溃C.斟酌缀学络绎不绝重峦叠嶂D.崎岖燥热无动于衷巧妙绝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好演员无需过多台词,仅用眼神就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被打扫过的教室的地面看起来光亮整洁、坦荡如砥....。
C.张老师连旧书摊时发现了一本自己寻觅了很久的绝版图书,真是妙.手偶得...啊!D.这则倡议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很有趣味性,自出心裁....的创意深得人们的喜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座号考室一、古诗文名句填写(9分)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赤壁》一诗中议论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5分)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残损(sǔn)河堤(dī)匀称(chèng)洨河(xiáo)B、镂空(lóu)丘壑(hè)轩榭(xuān)池沼(zhǎo)C、嶙峋(lín)金蜣(qiāng)挖掘(jué)罅隙(xià)D、汴梁(biàn)题跋(bá)纤细(qiān)舳舻(zhú)7、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2分)A、湛蓝钟磬博物院春寒料俏B、映衬斟酌堆叠叠障C、臃肿跳蚤黏液自出新裁D、徽宗擅长簇拥沉檀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A.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四百米接力最好一棒,我与李勇摩肩接踵....,顺利完成接棒,最终获得冠军。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D.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独具匠心....的作品。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第 1 页共9 页。
八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月考试卷和答案.doc

八年级第二次语文月考试卷一、知识与积累(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年轻的朋友,即使你百般不知道,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 yuan ), 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你毕( j 1 ng)年轻,美丽的青春仍牢牢在握,希望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xi a o )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 hu 1 )煌。
2、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空()(2分)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①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③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②性格③行为④习惯B、①思想②行为③习惯④性格C、①行为②习惯③性格④思想D、①性格②行为③习惯④思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C .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4、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报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
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zmj-1274-3822

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答题卷)考号班级姓名成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答案三.请根据如下提示,写出所缺诗(文)或句子。
(8分)11.《观刈麦》中写农民在特定环境下违背常人的心态的句子是:,。
12.《赤壁》中叙事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1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是:,。
14. ,化作春泥更护花。
1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一)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肉食者鄙.()②必以情.()③牺牲..玉帛()④小大之狱.()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18.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①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庄公的句子“”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19.对课文理解进行判断:(4分)① ( ) ② ( )③ ( ) ④( )(二)2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21.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6分)选文第①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
22.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2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对你的影响。
(2分)答:24. 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分)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25. 修改下列这则广告语。
(3分)改为。
26、下面一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
(4分)①②③④27.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度.( ) ②数.( )③王.( ) ④上许.之 ( )28.译:(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9.【】30.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3分)①②③。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第1题: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祖国十年来的变化,学校组织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综合分析下面两个图表,请你提取一条主要信息,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结论。
(4分)。
【图表一】 【图表二】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小题2】小明准备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祖国变化。
下面是他拟写的访谈提纲,⑴⑵两处提问有不妥之处,请你帮忙改正过来。
(4分)采访对象:社区居民访谈主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访谈提纲:⑴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不是还很差?⑵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十年间,你对周围环境有过哪些不满?⑶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体现了什么?【修改】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活动结束后,学校就这次主题活动收集“感言”。
下面是某同学写下的一句话。
请你再续写一句。
(2分)世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主要信息: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及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结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小题2】示例:⑴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⑵十年间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题3】示例:世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的是祖国永恒的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120分钟内完成满分120分)考号班级姓名成绩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请指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浣.妆(huàn)瞿.塘峡(qú)潇洒..(xiāo sǎ)比肩联袂.(mèi)B、殉职..(xùn)毫不气馁.(lěi)摞.起(luò)鄙薄.(bǒ)C、安谧.(mì)拈.轻怕重(zhān)颠簸..(diān bō)法家拂.士(bì)D、自刎.(wěn)采樵.(jiāo)砭.骨(biǎn)佁.然不动(yì)2、请指出下列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B、以讹传讹:把本来正确的话却错误地传出去。
C、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
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小记者采访了他。
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A.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
B.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C.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B.《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C.《曹刿论战》——春秋——孟子《左传·庄公十年》D.《劳山道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5、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各小题3分,共15分。
)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③()展着,形不成④()的姿态,却展示了⑤()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6.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恣意:指拘束自己的意思。
B:鸟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C、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D.佝偻:指身体弯曲的意思。
7.文中③④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A.郁郁葱葱、高大伟岸、绚丽多姿B.稀稀疏疏、高大伟岸、固执顽强C.郁郁葱葱、浓荫遮蔽、固执顽强D.稀稀疏疏、浓荫遮蔽、绚丽多姿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B.稀稀疏疏的枝杈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C.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D.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赏析正确的是()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A.①②两句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榆树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B. 第②句将榆树的形象比喻成“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C. 第①句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D. 第①句夸张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分析错误的是()A.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B.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因为我觉得老人和眼前这棵榆树有着相似点。
写人也是为了写树。
D.因为这棵树是老人十八年前种的,所以有必要通过老人来交代榆树来历。
三.请根据如下提示,写出所缺诗(文)或句子。
(8分)11.《观刈麦》中写农民在特定环境下违背常人的心态的句子是:,。
12.《赤壁》中叙事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1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是:,。
14. ,化作春泥更护花。
1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阅读理解(28分)㈠《曹刿论战》(16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肉食者鄙.()②必以情.()③牺牲..玉帛()④小大之狱.()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18.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①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庄公的句子是:“”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19.对课文理解进行判断:(4分)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写出了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性质,交战的双方。
(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明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又有远谋的人。
( )③第二段详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目的在于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 )④《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 ) (二)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下列各题。
(12分)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
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