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机械效率(用)

合集下载

动力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动力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动力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一、动力计算方法1.1 定义:动力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的能力。

1.2 计算公式:动力 = 力 × 速度1.3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动力的单位是牛顿(N),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4 注意事项:(1)计算动力时,要保证力和速度的方向一致;(2)动力是一个矢量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3)在计算过程中,要区分动力和势能的概念。

二、机械效率计算方法2.1 定义: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

2.2 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2.3 单位: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2.4 注意事项:(1)机械效率反映了机械设备能量转换的损失情况,数值越接近1,损失越小,效率越高;(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准确测量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3)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中,不包括非能量形式的损失,如摩擦、散热等;(4)实际应用中,机械效率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综合考虑。

三、动力和机械效率的关系3.1 关系:动力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存在一定的联系。

3.2 联系:动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输出能量,从而影响到机械效率;同时,机械效率的高低也反映了动力利用的效果。

3.3 举例: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越大,汽车的加速性能越好,机械效率越高;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克服摩擦、散热等损耗,机械效率会降低。

综上所述,动力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求汽车的驱动力。

(1)将速度转换为米每秒:80km/h = 80 × (1000/3600) m/s = 22.22 m/s;(2)使用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a是汽车的加速度,由于是匀速行驶,所以a = 0;(3)因此,驱动力F = 1000kg × 0 = 0N。

机械效率 练习题

机械效率  练习题

机械效率 练习题班级: 姓名:1、(2011重庆)如图所示,用拉力F 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B .拉力F 做的功是有用功C .拉力F 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D .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2011兰州)如图所示,工人用250 N 的力将重400 N 的物体匀速提升2 m ,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A.80% ,800J B.80%, 1000 J C.62.5% ,200J D.80%,200J3、(2011天津,多选)粗糙斜面高为h ,长为l ,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为G 的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拉力做功为W ,则 A.拉力大小为lhGB.拉力大小为lWC.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lhGW -D. 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hlGW - 4、(2011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3m .所用的手拉力为300N 。

则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J ,总功为 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6.7%。

若用该装置提升500N 的重物,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教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2011阜阳)现有一重为3000 N 的包装箱,工人师傅想把它搬到1.2 m 高的车厢上,他们用木板在车厢与地面之间搭成一个长度约为4m 的简易斜面,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站在地上用1200 N 的推力沿斜面把包装箱匀速推上车。

求:(1)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2)包装箱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

6、(2011连云港)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某次将总重G 为4000 N 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 m 的楼上,用时40 s ,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 为2500 N 。

求在此过程中:(1)有用功;(2)拉力F 的功和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2011大连)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4000N 的箱子,箱子的底面积为4m 2。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同时也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效率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工厂效率的含义太广泛了,不好用统一的公式表示。

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1.1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简单机械——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解析版)

简单机械——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解析版)

3.3简单机械——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一、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1.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重物A,若不计摩擦,关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1.【答案】A【解答】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它不省力不费力,且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无关,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按如下图使用简单机械,有可能实现F为200N的力移动重为700N的物体G的有()A.只有①③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④D.①②③④都可以2.【答案】A【解答】用200N力提起了重为700N的物体,省了力,省力的方法可以使用杠杆,也可以使用动滑轮或滑轮组。

故答案为:A3.滑轮是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使用定渭轮在省力和省距离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以下是小丽对此进行的实验:①如图甲,用弹簧秤测出两个钩码的重:②如图乙,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弹簧秤,记录弹簧秤示数(摩擦力忽略不计)。

测量钩码和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③如图丙,改变拉力方向重复实验并记录。

拉力方向弹簧秤示数(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厘米) 钩码上升距离(厘米) 竖直向下 2.0 15 15斜向下 2.0 12 12水平 2.0 8 8请回答:(1)①中测得钩码重为牛:(2)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小丽认为仅凭一组实验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还需。

3.【答案】(1)2(2)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3)改变所挂钩码重,重复上述实验【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测力计的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2N;(2)根据表格可知,当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拉动测力计时,测力计的示数始终等于钩码重力,且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钩码上升的高度,那么得到结论: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小丽认为仅凭一组实验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还需改变所挂钩码重,重复上述实验。

热力学过程的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热力学过程的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热力学过程的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1. 引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系统在恒温或非恒温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在热力学中,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工程应用、能源转换和热机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力学过程中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功率的计算2.1 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的速率。

在热力学过程中,功率可以表示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与低温冷源排放的热量之差,除以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2 计算公式热力学过程中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 = ]•( P ) 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W);•( Q_H ) 表示高温热源向系统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Q_C ) 表示低温冷源从系统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t ) 表示时间,单位为秒(s)。

2.3 实例分析以一个简单的卡诺循环为例,假设高温热源温度为( T_H ),低温冷源温度为( T_C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 ),则循环的功率可以表示为:[ P = (Q_H - Q_C) ]•( ) 表示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无单位;•( Q_H ) 表示高温热源向系统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Q_C ) 表示低温冷源从系统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3. 机械效率的计算3.1 定义机械效率是指热力学过程中有用功与输入热量之比。

在热力学过程中,机械效率可以表示为热机输出功与高温热源输入热量之比。

机械效率的单位是百分比(%)。

3.2 计算公式热力学过程中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_{mech} = 100% ]•( _{mech} ) 表示机械效率,单位为百分比(%);•( W_{out} ) 表示热机输出的功,单位为焦耳(J);•( Q_H ) 表示高温热源向系统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3.3 实例分析以一个简单的热机为例,假设高温热源温度为( T_H ),热机输出的功为( W_{out} ),则热机的机械效率可以表示为:[ _{mech} = 100% ]•( _{mech} ) 表示热机的机械效率,无单位;•( W_{out} ) 表示热机输出的功,单位为焦耳(J);•( Q_H ) 表示高温热源向系统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

初中物理 力学之机械效率的计算

初中物理 力学之机械效率的计算

专题15 力学之机械效率的计算一、选择题1.(2014·赤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它们吊起的重物都是G,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当重物匀速上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其中的定滑轮为参照物,重物是静止的B.甲滑轮组比乙滑轮组更省力C.重物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样2.(2014·来宾)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η甲=η乙 B.P甲<P乙,η甲>η乙C.P甲<P乙,η甲<η乙 D.P甲>P乙,η甲>η乙3.(2014·辽阳)如图所示,重8N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2s内匀速上升了0.4m,动滑轮重2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拉力的大小为5NB.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1.2mC.拉力F的功率为2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4.(2014·衡阳)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A.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B.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C.提升更重的物体D.给定滑轮加润滑油5.(2014·泰州)在图中,s=60cm,与之对应的h=30cm.现用弹簧测力计进行两次操作:(1)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2)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记录数据如下表测力计示数(N)移动距离(cm)竖直提升10 30沿斜面拉动 5.2 60分析数据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发现是()A.沿斜面拉动时,拉力比小车的重力小B.测力计示数与移动距离近似成反比C.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少做功D.可以计算力所做的功,且两次做功近似相等6.(2014·常州)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重1N,用3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4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2m.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A. 0.2J 83.3% B. 0.2J 80% C. 0.4J 80% D. 0.4J 66.7%7.(2014·眉山)如图所示,重为50N的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m/s,下列分析计算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为5N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N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WD.在10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500J8.(2014·常德)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这个滑轮可以省功B.使用这个滑轮可以省距离C.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D.把物体拉起的越高,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9.(2014·威海)小刚和小明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甲、F乙把同一重物匀速拉到两个斜面、W 的顶端,若两个斜面光滑、等高,甲斜面长4m,乙斜面长5m,所做的功跟别是W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A.使用甲斜面比使用乙斜面要省功B.甲斜面的机械效率比乙斜面的机械效率高C.拉力F甲与F乙之比为5:4D .两个拉力做功W 甲与W 乙之比为4:510.(2014·泉州)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11.(2013·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小丽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 的物体,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人拉绳的力F 为2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75WB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 m/s D .动滑轮重为100N12.(2013·聊城)如图,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使物体A 沿水平面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了距离s ,若物重为G ,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 。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设计一、知识规范表述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文库_____或_____转动状态。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_____。

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边较低,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

③.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如果每一个钩码50g=0.05kg,重为:G=m g=____N),每次挂钩码前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

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

④.讲杠杆的一侧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应该朝_____(“上”或““下”)竖直拉动,如果倾斜拉动会如何呢?⑤.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4)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等臂杠杠:天平跷跷板省力杠杆:钳子起子羊角锤道钉撬刹车系统小推车缝纫机费力杠杆:钓鱼竿镊子铡刀扫帚筷子(注:剪刀有省力的也有费力的;指甲刀是有一个省力杠杆和两个费力杠杆)2.滑轮:(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3)滑轮组: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3)公式:()动G G nF +=1,从而可以求G F G -=n 动(忽略绳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机械效率ppt课件

机械效率ppt课件
缓慢拉动是为了确保钩码匀速运动。 想一想为什么要保持匀速呢?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1: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1 0.1 1.5 0.1 2 0.1
0.5 0.3 0.7 0.3 0.8 0.3
0.1 0.15 0.2
0.15 0.21 0.24
66.7% 71.4% 83.3%
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门的把手 单车的踏板
斜面
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如图所示, 通过斜面将一个大箱子推进车厢,与直接把箱子抱上车 箱相比 ,谁用的力更小?
斜面的公式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斜面是一种省力 机械。
斜面长 s 是斜面高 h 的 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 受重力的几分之一。写 成公式,即:
W额=120J+2400J=2520J W额=60J+120J=180J W额=60J+30J=90J
总功: W总=3120J
总功: W总=780J
总功:W总=690J
什么是“率”
与周围同学讨论下列短语中“率”字的含义。 种子发芽率、树的成活率、粉笔利用率、时间利用率…… 上述的几个“率”=有用的量/总量 表示事物某一方面的优劣。
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
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___省__功___。
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多做的功源于哪里呢? 使用动滑轮的确省了一半的力,但拉力移动 的距离增加了一倍,加上动滑轮的自重、摩 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非但 不省功,还要费功。z
推论:使用任何机械都_不__省___功___ 。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辨析 物体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就越大吗? 观看下面视频,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焦/1200焦×100% 焦 焦 =66.7%
12、如图物体重180N,若将物体匀速提高 m, 、如图物体重 ,若将物体匀速提高2m, 需要用80N的拉力.求(1)拉力做的功。 的拉力. 需要用 的拉力 )拉力做的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4、工人师傅掌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 汽车上,汽车车厢底板高底h=1.5m, 斜面长度s=3m.现在力F沿着斜面把重 为G=1800N的物体匀速拉到车上,若 不计摩擦,拉力F为 N,若实际 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是 %。
-------机械效率
九年级科学----武红娟 九年级科学 武红娟
1、如图所示,用两个重力均为20牛的定、动滑轮组成的滑 、如图所示,用两个重力均为 牛的定 牛的定、 轮组来匀速提升100牛的重物,则拉力 为(C )(摩擦忽 牛的重物, )(摩擦忽 轮组来匀速提升 牛的重物 则拉力F为 略不计) 略不计) A、40牛 B、50牛 C、60牛 D、70牛 、 牛 、 牛 、 牛 、 牛 200 2、如图,物重 处承受的拉力是▁▁▁▁ 、如图,物重G=200N,则A处承受的拉力是▁▁▁▁ ,B , 处承受的拉力是▁▁▁▁N, 100 100 。(不计滑 处承受的拉力是▁▁▁▁ ▁▁▁▁N,拉力F是▁▁▁▁N。( 处承受的拉力是▁▁▁▁ ,拉力 是▁▁▁▁ 。(不计滑 110 轮重和摩擦)上图中,若滑轮重20N,则拉力 是▁▁▁ , 轮重和摩擦)上图中,若滑轮重 ,则拉力F是▁▁▁N, 4 物体上移2米 绳子自由端上移▁▁▁▁ 。(摩擦不计 ▁▁▁▁米 摩擦不计) 物体上移 米,绳子自由端上移▁▁▁▁米。(摩擦不计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 的比值是60% 60%, 的比值是6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 60%,另外的40 40% 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在上述实例(用动滑轮提米袋) 在上述实例(用动滑轮提米袋) 中,如果考虑绳子的重和动滑 轮轴心处的摩擦, 轮轴心处的摩擦,所做的额外 功还有哪些? 功还有哪些?你希望额外功大 还是小些? 些,还是小些?
有用功:我们把必需做 必需做的那部分功叫做有用功 有用功:我们把必需做的那部分功叫做有用功 额外功:把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 额外功:把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 不需要 不得不做
功叫做额外功或无用功
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克服机械本身重 力所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动力所做 的功)。 的功)。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用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用150牛的 牛的 拉力将400牛的物体匀速提起 米, 牛的物体匀速提起2米 拉力将 牛的物体匀速提起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高?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高? W有用=GH=400牛×2米=800焦 牛 米 焦 W总=FS=150牛×8米=1200焦 牛 米 焦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 所做的功哪部分是 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 有用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 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 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 是额外功。 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 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 如果桶掉到井里 从井里捞桶的时候 捞上的 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 桶里带了一些水 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 哪部分是额外功? 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所做的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提水所做的功 是额外功。 是额外功。
意义:反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意义:反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机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可以对上述实例中 怎样描述机械工作时能量
械效率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械效率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的各种功进行如下的分析 的利用率呢? 的利用率呢?
有用功
总功
实例分析 某人用动滑轮将重为 G1的米袋提升 高度, 的米袋提升h高度 高度, 设动滑轮重为G 设动滑轮重为 2,不 考虑绳子重和滑轮轴 心处的摩擦, 心处的摩擦,人所做 的功为多大? 的功为多大?
G1+G2 W=FS= X2h 2 =G1h+G2h=W1+W2
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是时, 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是时,在人 所做的两部分功W1和W2中, 所做的两部分功 和 中 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做的? 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做的?哪 个功并不是我们必需做的, 个功并不是我们必需做的,但 又不得不做的? 又不得不做的?
还有克服摩擦作了功 额外功小些好. 额外功小些好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摩擦来减少额外功 ) (2)减小机械本身的重力来减少额外功 ) (3)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来增加有用功 )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600牛的重物提升 牛的重物提升2米 例: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 牛的重物提升 米,动滑轮重 20牛,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 牛 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 ?(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
1.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无单位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无单位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的机械效率是60%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它表示什么意思? 它表示什么意思?
人提供的能量
米袋增加的势能
机械效率 η=
额外功
动滑轮增加的势能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比值
W有用 W总
×100% 100%
1.机械效率无单位 1.机械效率无单位 机械效率 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 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为什么? 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为什么? 3.机械工作时 功率越大, 机械工作时, 3.机械工作时,功率越大,是否 机械效率就越高呢? 机械效率就越高呢?
解: 1 G +G = 1 X(600N+20N)=310N F= 2 物 动 2 1、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F
W总=Fs=310牛×4米=1240焦 总 = 牛 米 焦 2、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W有=G物h=600牛×2米=1200焦 = 牛 米 焦 3、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W额外=G动h=20牛×2米=40焦 = 牛 米 焦 4、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