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催化剂.载体.结构.

合集下载

三元催化ls型载体结构

三元催化ls型载体结构

三元催化剂通常由上百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包括活性金属、添加剂和载体材料等。

载体材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支撑金属催化剂以及提供反应介质和反应表面。

在汽车尾气催化器中,常用的载体材料是LS 型载体,也称富氧化锆载体。

LS 型载体是由稀土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锆等组成的复合氧化物。

其中稀土氧化物可以增加载体的表面活性,而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锆则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三元催化剂中的金属催化剂(如钯、铑等)通常被负载在LS 型载体的表面,形成高度分散和均匀的催化活性中心。

随着反应进行,尾气中的污染物与活性中心发生反应,进而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

LS 型载体的结构通常是多孔的,具有密集的孔隙结构和高度分散的表面积。

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效率和寿命,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催化剂中不必要的反应(如催化剂的自身反应)。

此外,LS 型载体还具有耐高温、抗中毒和耐腐蚀等性质,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反应介质和操作条件。

总的来说,LS 型载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并在汽车尾气和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催化剂载体名词解释

催化剂载体名词解释

催化剂载体名词解释又称助剂,是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各种组成、结构或状态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最早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使用的一种新型载体。

由于天然载体存在与作用机理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对于药物缓释制剂的要求,导致研究者们纷纷探寻其他形式的载体。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载体如聚乳酸等可望得到广泛应用,而自组装技术可能会为此提供可行的途径。

在发达国家应用于药物研究及临床,故又称医药载体。

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载体主要有:高分子载体,如明胶、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壳聚糖、淀粉衍生物等;细胞膜载体,如含蛋白质的载体、脂多糖等;离子载体,如聚合物阳离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

利用化学交联技术在助剂上进行修饰与连接,从而提高载体对药物的附着力与吸附能力。

自组装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长链分子(如壳聚糖)嵌入到一定孔径的支架材料中,再将药物微粒引入其中,经固定化、表面活性化后得到的复合体。

自组装技术是一种新的组装方法,具有不同于常规的特点。

首先,在体系中需要先合成特定长度的支架材料,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必须符合所合成的长链分子的生物活性基团的引入规律。

这类催化剂分子量比较大,一般都在200以上,这类催化剂在体系中主要起的作用是参加体系的聚合反应,并且要求较高的加聚活性,使聚合体系快速形成网络结构,但这类催化剂本身不参加聚合过程。

在加聚体系中,当引发剂的浓度较低时,这类催化剂仍然只有一部分参加到反应体系中去,还有一部分处于游离状态,称之为“非活性”。

只有当引发剂的浓度很高时,这类催化剂才会发生作用。

另一类是合成的人工修饰的或含有人工设计的助剂的自由基聚合物。

由于引发剂的限制,聚合体系往往达不到平衡态,大部分处于游离状态。

在反应体系中,聚合物除了形成平衡的交联结构外,其余部分仍然是游离状态。

这类聚合物分子的长短链有一个规律,即短链的小分子聚合物要比长链的大分子聚合物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完整word版)催化试题

(完整word版)催化试题

催化作用基础试题一填空题1、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共催化剂)、(载体).2、如果在n型半导体中加入施主型杂质,则Ef(增大)¢(减小)电导率(增大)。

3、沸石分子筛的组成是(水合硅铝酸盐),分子筛的四个层次的结构分别是(初级结构单元)、(次级结构单元)、(笼)、(笼+SBU).4、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根据化学吸附状态可分为三种吸附类型:(弱键吸附)、(受主键吸附)、(施主键吸附)。

5、工业重整催化剂中主催化剂是(Pt),助催化剂是(Re、Sn),提供酸性的是(Cl)。

二选择题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平衡常数.C.催化剂不影响反应体系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与最终产物。

2、不是评价催化剂价值的性质是(B)A。

活性 B.稳定性C。

寿命D。

选择性3、不是工业催化剂选择时综合考虑的工程性能的是(D)A。

稳定性 B.流动性C。

选择性D。

寿命4、当孔径〈1.5的扩散方式是(D)A。

体相扩散B。

克努森扩散C。

过渡区扩散 D.构型扩散5、下列关于催化剂密度数值最小的是(B)A。

视密度 B.堆密度C颗粒密度 D.真密度6、下列关于催化剂密度数值相同的是(C)A。

视密度与堆密度B。

颗粒密度与真密度C。

视密度与真密度D。

颗粒密度与堆密度7、催化剂的活性与吸附的关系是(C)A.吸附越强,活性越强B.吸附越弱,活性越弱C.吸附适中时活性最强D.吸附很弱或很强时活性最强8、在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当中,活性多用(C)表示。

A.时空产率B.选择性C.反应速率D。

转化率9、由于催化剂能加速反应的效率,所以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程度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程度相比(C)A。

前者大B。

前者小C。

两者相等D。

无法预测10、催化剂能(A)相应的可逆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的时间。

A。

缩短B。

延长 C.不改变 D.有时缩短有时延长三简答题1.载体有哪些作用?答:1)分散活性组分;2)稳定化作用(抑制活性组份的烧结)3)助催化作用(如,提供酸性,对金属组分的调节作用)4)支撑作用;5)传热与稀释作用2。

载体和助剂

载体和助剂
体的本性,而且与金属相的分散度及催化剂的制备
条件(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密切相关
2)载体对反应物的作用 在Pt/ Al2O3催化下的重整反应中有所体现
第四章 助剂与载体
4.2.4 常用的载体
1.氧化铝:从结构角度分,氧化铝有许多种, 一般可以用X射线衍射法将它们区分
通常先由铝盐制备出氢氧化铝,后者脱水即得 氧化铝。在制备中经历三个不同的水合状态
4.2.4 常用的载体
作为载体而经常使用的是γ-Al2O3和η-Al2O3,它们具 有高的比表面和热稳定性
氧化铝有微弱的酸性,其表面结构羟基不显Bronsted 酸性,结构羟基失水得到的裸露的铝原子显Lewis酸 性,η-Al2O3的酸性强于γ-Al2O3,有较高的酸催化活 性
一些电负性较强的元素,如氟,氯等元素通过诱导效 应可以提高Al2O3的酸性
对于以下的反应 丙烯→丙烯醛→二氧化碳+水
当内扩散阻力很大时,将降低生成丙烯醛的选择 性,因此使用大孔载体催化剂,可消除内扩散阻力, 从而提高生成丙烯醛的选择性.Mo-V为主的多组分 体系 ,载体为 SiO2
第四章 助剂与载体
4.2.3载体的作用
载体的化学作用 1)载体与活性组分间的作用
一些常规载体,如Al2O3、TiO2.SiO2等,与金属 的作用已被全面检验;证明了在过渡金属氧化物表 面上存在着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而且实验还证 实,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取决与金属和载
ZnO
抑制Cu的烧结
第四章 助剂与载体
4.2 载体
4.2.1载体的特性
近代的研究表明,载体不单单是对活性组分起到机 械的承载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对某些反应来说,载体 也具有活性,并且,载体与活性组分间可以发生化学作用 ,导致具有催化性能的新的表面物种的形成

催化剂的组成

催化剂的组成

一.催化剂的组成:1. 活性组分:2. 助催化剂:3. 载体:二.催化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有酸法,碱法和醇铝法三种。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碱法,少数厂家采用醇铝法。

(1)酸法将硫酸铝配成6%勺水溶液,加入中和槽中,再将液氨配成15%- 20% 的氨水,按计算量将氨水快速加入,在强烈搅拌下于室温反应40〜60 min,至pH值达到8〜9左右时,反应基本完成。

将生成的沉淀物经压滤、用无离子水洗涤除去杂质离子,洗涤水中一般加少量氨水调节pH值为8〜9,以防洗涤过程中氢氧化铝发生胶凝过程而引起物料损失。

将洗涤过的沉淀物加入少量33%的硝酸溶液,在强烈搅拌下生成胶状料浆(此过程称为打浆) 。

再经喷雾干燥,将得到的微球形氢氧化铝挤条成型,在550C下焙烧活化4h,即脱水形成活性氧化铝。

(2)碱法把工业固体烧碱加水配成浓度为600 g/L的烧碱溶液,在50〜80C下加入氢氧化铝后升温至110C,保温3 h进行反应,将所得溶液用水稀释至含氧化铝为100g/L,静置0.5〜1h,经过滤,除去氢氧化铁等不溶性杂质,再将清液和20%硝酸溶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中和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C下,控制pH 7〜7.5,反应10 min左右以后,再将反应液在常温搅拌下老化2h,经过滤、用无离子水多次洗涤、于110C烘干、挤条成型、干燥、500C活化4h,制得活性氧化铝。

(3)醇铝法将金属铝片加入异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异丙醇铝,通过水蒸气鼓泡(入口温度180C,水解温度175C),使异丙醇铝水解,生成水合氧化铝,经熟化、过滤、于100C干燥、500C脱水活化,制得活性氧化铝。

其( 4)高温快脱法:将氢氧化铝( 水合氧化铝) 经高温快速脱水、成型、水热处理及干燥后制得成品。

(5)炭化铝胶法: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混合,再经中和、二氧化碳碳化、水洗、压滤、干燥、粉碎、捏合、挤条、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成品。

(6)喷雾干燥法:将氢氧化铝与工业硫酸反应,再经碱液中和、水洗、喷雾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成品。

三元催化 材料

三元催化 材料

三元催化材料
三元催化材料是一种用于催化反应的特殊材料。

它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通常包括两种催化剂和一种载体材料。

第一种成分是活性组分,它具有催化反应所需的活性中心。

这些活性中心可以是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

活性组分能够吸附反应物,并在催化剂表面上促进反应发生。

第二种成分是助催化剂,它的作用是增强活性组分的催化活性。

助催化剂可以提供额外的活化位点,增加反应物的吸附能力,或通过共吸附来提供协同效应。

它们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形成协同催化效应,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第三种成分是载体材料,它起到支撑和保护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作用。

载体材料通常具有高度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催化反应位点。

同时,载体材料还能够稳定催化剂,延长其寿命。

三元催化材料可以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中,例如有机合成、环境净化、能源转化等。

其优点包括高效、选择性好和寿命长。

此外,通过调控三种不同成分的比例和配位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催化性能。

三元催化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催化剂载体及助剂

第四章-催化剂载体及助剂
第四章 载体和助剂
载体的概念
载体是活性组分及助剂的骨架,通 常为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多孔性物 质
载体的类型
依据来源分类 天然物质 人工合成
载体的类型
依据比表面大小
低比表面积载体:比表面积<20m2/g(无孔低 比表面载体,如石英粉、SiC及钢铝石,比表 面积<1m2/g以下,硬度高、导热性好、耐热性 好,常用于热效应较大的氧化反应;有孔低比 表面载体,如浮石、SiC粉末烧结体、耐火砖、 硅藻土及烧结金属等,特点是在高温下有稳定 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导热系数)
副反应的发生,例如对于高熔点、低表面的载 体。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反应过程,可以利用载 体的表面性质(如酸碱性)提供适宜的活性中 心,以改善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载体的作用
提供活性中心 例如,双功能铂重整催化剂Pt/γ-Al2O3,金属 承担加氢和脱氢的功能;酸性γ -Al2O3载体承 担裂解、异构和环化等功能。
二氧化钛 具有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三种结晶状态 板钛矿不稳定难以合成;锐钛矿在较低温度下
生成,比表面较大;锐钛矿在600~1000oC加 热变为金红石,比表面急剧下降
常用载体简介
二氧化钛 TiO2表面具有酸性,以L酸中心为主,不
同的制备方法可以调变其酸性 如含1-10%其他金属氧化物可显酸性,
载体的作用
提高催化剂抗中毒性能 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失
活,尤其是一些金属催化剂,如在反应 物中含有可以与活性组分发生结合反应 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活性会明显下降, 即催化剂中毒
载体的作用
提高催化剂抗中毒性能 例如,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与S
或Cl接触时会形成稳定的硫化物或氯化物,若 将金属活性组分负载于载体上,可以提高催 化剂的抗中毒能力,不仅由于载体使活性表 面增加,降低对毒物的敏感性,而且载体还 有分解和吸附毒物的作用。

2、第二节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2、第二节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3、载体: 它可以起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和机 械强度的作用。 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组分负载与载体 上所制得的催化剂,称为负载型催化剂。
载体可分为低比表面、高比表面和中比表面三 类。 比表面:物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称为比表面 积。
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及内部结构
4、其他 ①稳定剂 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等难还原的耐 火氧化物,通常作为一些易烧结催化组分 的细分散态的稳定剂。 ②抑制剂 如果在主催化剂中添加少量的物质,便 能使前者的催化性能适当降低,甚至在必 要时大幅度下降,则后者这种少量的物质 即称为抑制剂。
第二节 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一、催化剂的组成
活性组分: 化学活性
催化剂
助催化剂:对 活性组分/载 体改性
载体:高表面 积,孔结构, 机械强度等
1、活性组分: 它是催化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催化剂的催化 活性由其体现。 组成可以使一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种物质 主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 共催化剂: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组 分
非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指不含载体的金 属催化剂,通常以骨架金属、金属丝网、 金属粉末、金属颗粒、金属屑片和金属蒸 发膜等形式应用。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 和铝或硅制成合金,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 铝或硅溶解掉,形成金属骨架。典型的金 属面和适宜的孔结构。 维持组分高度分散是载体最重要的功 能之一。 2、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 定的形状。 3、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 4、减少活性组分的分量。 5、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
2、助催化剂: 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主催化剂活性、选择性, 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 等性能的组分。 按作用机理的不同一般区分为结构助催化剂, 电子助催化剂和晶格缺陷助催化剂。 ①结构助催化剂作用: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 性和热稳定性。 ②电子助催化剂作用: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 结构,促进催化剂选择性。 ③晶格缺陷助催化剂作用:使活性物质晶面 的原子排列无序化,通过增大晶格缺陷浓度提高 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如催化剂本身的机械强度不够,则需加 入高强度的载体(如人造刚玉、碳化硅、 SiO2等)以强化之。 3、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载体对活性组分的分散作用可有效地防 止催化剂颗粒因聚集、长大引起的烧结失 活;同时,载体还可使散热面积增加,导 热性能改善,有利于反应热的散去,从而 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2 助催化剂
催化剂的组成 : 主催化剂 主要组分 共催化剂 助催化剂 次要组分 载体
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是指那种并非催化剂的关键成
分,但能改进主要组分的某些性能(如:活
性、选择性、寿命或物理性能)的组分。 有时载体也有助催化剂的作用。
一、作用机理
主要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晶体 与表面结构、离子价态及分布、酸碱性等来 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通常助催化剂在催化剂中存在着最适宜
床层压力降 颗粒大小 内扩散距离,内表面利用率 机械强度,反应器的要求
形状
装填的紧密程度,外扩散阻力,流体分布的 均匀性 反应器的要求
工业上常用的催化剂的几种形状: 1、圆柱形:圆柱形 空心圆柱形(环状) 2、球形 3、粒状(无定形) 4、特殊形状
用于活性组分非常活泼的场合。
无孔小表面载体(比表面﹤1 m2/g)
如:石英粉,SiC,刚铝石
有孔小表面载体(比表面﹤20 m2/g)
如:硅藻土,耐火砖等
总的来说,小表面载体由于其比表面小,使用常
常受到限制。
2. 大表面积载体(可达102 ~ 103 m2/g)
对所负载的活性组分会产生较大影响, 使用最广泛。 无孔大表面载体:≥5 m2/g 如:炭黑,高岭土,TiO2,ZnO,石棉 有孔大表面载体: ≥ 50m2/g, 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
三、载体的选择
1、考虑活性组分负载方式以及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对载体的要求。
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方式:
外层负载(蛋壳型) 内层负载(蛋白型) 中心负载(蛋黄型) 均匀负载(均匀型)
采用何种负载方式取决于不同载体对活性组分的 不同的吸附性质。
2、考虑反应的控制步骤与传递过程对载体的 要求
选择具有合适表面积和孔隙率的载体 3、考虑反应的热效应和载体的导热性能 对大量放热的反应,要求采用导热性能好 的载体。 4、考虑反应器类型对载体的粒度,形貌等的 要求 5、成本与原料来源的要求
制碳的生成,使反应向主反应方向进
行。
四、助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
一般设计助催化剂有两种方法: 1、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催化理论, 针对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存在的具体问题 进行设计。 2、对催化反应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依据机理对催化剂作出调整。
§3 载体
一. 载体的作用
1、增加催化剂的有效表面和提供合适的孔结 构。 活性组分能在载体上铺展、分散,大大增 加其暴露表面,使较少量的活性组分能有 较高的活性。另一方面,载体如有合适的 孔结构,能提高催化剂的择形选择性。
e.g. 合成氨的活性组分α-Fe微晶中加入Al2O3 抗毒性助催化剂
(二)调变性助催化剂
可改变主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电子结构、表面性质或晶
形结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助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能使反应活化能降低。
进一步分类:1、电子助催化剂
2、晶格缺陷助催化剂 3、增界助催化剂 4、选择性助催化剂 5、扩散助催化剂 6、相变助催化剂 7、双重作用催化剂
(三)能加速催化剂预处理的助催化剂 这类助催化剂能降低催化剂预处理 温度或提高金属催化剂的还原速度。 e.g. 铜加入到沉淀钴或铁催化剂中,可提 高铁或钴还原速度。
三、助催化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一)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1、提高催化能力,降低总反应活化能。 (调变性助催化剂属此类) 2、不改变活化能,但使催化剂固有活 性持久、稳定或增加抗毒力。 (结构性助催化剂属此类)
的含量,过多或过少效果均不佳。
二、助催化剂的种类
根据其改善催化剂性能的作用机理来分: 结构性助催化剂 调变性助催化剂
能加速催化剂预处理的助催化剂
(一)结构剂微晶体长大 而造成表面积减小,防止催化剂因烧结而降低活 性,增加其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使用寿命和 抗毒性的助催化剂。 只改变主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不改变反应物与 催化剂作用的本质,不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4 催化剂的宏观结构
一、什么是催化剂的宏观结构 指催化剂构成微粒的大小、催化剂颗粒的 大小、形状、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容、孔 径,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机械强度等。 构成微粒:一次粒子,二次粒子 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对催化剂的活性、选 择性、过程的传质与传热、流体的压力降、 催化剂的寿命等都有影响。
二、催化剂宏观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 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形状的影响
(二)对催化剂热稳定性及寿命的影响 结构性助催化剂主要起增加催化剂 热稳定性的作用。 (三)对催化剂抗毒能力的影响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反应 介质气中所含各种毒物的毒害。结构 性助催化剂可用于抗毒。
(四)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 e.g. 烃类蒸气转化制合成气时,在Ni/酸 性载体催化剂中加入碱性助剂(如 K2O),或用碱性载体(如MgO),可抑
4、提供活性中心。
某些载体可以提供活性组分本身不具有、而反
应需要的活性中心,尤其是酸、碱中心,从而构
成多功能催化剂。
5、增加催化剂的抗毒性能。 载体使活性表面增加,从而使活性组分对毒物 的敏感性相应降低;载体还可以分解、吸附毒物; 载体的孔还可以阻止大的毒物分子扩散到孔内的
催化剂上去。
6、与活性组分间发生相互作用 ● 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固溶体 ● 改变活性组分(金属)的形态和表面结 构 ● 改变活性组分(金属)的电子性质 从而影响反应物的吸附和催化活性。
二. 载体的种类
(一)按载体物质的相对活性分
1. 不活性载体 如: 碳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氧化 硅、硅酸铝,主要用作抗高温的催化剂 载体。
2、相对非活性载体
具有潜在的活性,可以抑制或利用。 这类载体可分为三小类: 绝缘体:如 绝缘性氧化物 半导体: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 活性炭 导体: 金属
(二)按载体物质的表面积分类(常见) 1、小表面积载体(﹤20 m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