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联吡啶的合成
吡啶的合成

吡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以下是其中几种:
1. 乙醇中的碱处理1,3-二酮:首先将1,3-二酮与碱反应,然后用乙酸铵、乙酸、相应的烯酮和一种路
易斯酸处理,可以得到形式为15的3-酰基三芳基吡啶。
2. Kröhnke合成法:这种方法具有许多简洁的优势,如不需要通过氧化来生成所需的产品,因为α-吡啶
甲基酮已经具备了正确的氧化状态。
此外,该方法的副产品是水和吡啶,使得工作和纯化协议变得容易。
3. Chichibabin合成法:20世纪早期,A.E. Chichibabin利用吡啶和氨基钠在二甲胺中高温(110 °C)下
反应,用水后处理后,以80%的收率得到2-氨基吡啶。
十年后,在320 °C下,他将吡啶加入到KOH粉末中,用水后处理后得到2-羟基吡啶。
与此类似的,吡啶及其衍生物与强亲核试剂,如烷基或芳基锂,反应可以得到2位的烷基或芳基吡啶。
4. Boekelheide反应:2-甲基吡啶氮氧化物用三氟乙酸酐或乙酸酐处理得到2-羟甲基吡啶的反应。
5. Boger吡啶合成反应:1,2,4-三氮唑和亲二烯体(如烯胺)通过杂原子D-A加成脱去N2得到吡啶的
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Boger吡啶合成反应等可用于合成吡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合成需求和条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多联吡啶Pt(II)、Pd(II)配合物的合成及制氢研究

多联 吡 啶 P t ( I I ) 、 P d ( I I ) 配 合 物 的合成 及 制氢研 究
黄素芳 , 徐全清
( 1 . 昆 明学 院化学 系 , 云南 昆明 6 5 0 2 1 4 ;
2 . 云 南师范 大 学化学 化工 学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摘要 : 把电子受体 苄基紫精 引入到多联吡啶中 , 设计合成 了新型三齿 多吡啶配体 [ H C N N ( P h MV P h ) ] , 并 以其合成 了新配合物 [ C 1 P t { C N N( P h MV P h ) } ] ( C I O ) 、 [ C 1 P d { C N N( P h M V 。 P h f ] ( P ) 。用核磁共
关键词 : 多联吡啶配体 ; P t ( I I ) 配合物 ; P d ( I I ) 配合物 ; 氢气
中图分类号 : 0 6 2 7 文献标志码 : A
S y nt he s i s a n d p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H2 o f no v e l
s i s t e n t wi t h t h e d e s i g n . T h e s p e c i l a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l i g a n d a n d t h e c o mp l e x e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u s i n g U V. T h e c o mp l e x e s h a d
第2 5卷第 5期
2 0 1 3年 5Leabharlann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 h e m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一种新型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太阳光谱响应特性

tefsladad2 2-iyiy4 4-ir i ai( cp )a escn gn .T esut e h r gn n ,' pr l ,' f mc c dby st eodlad h t c rs i ti b d- bo d h i r u
w r h r ce z d b lme tla ay i a d T — .Re p n e p o et o s l rs e t m f 一 ] e e c aa tr e y ee na n l ss n OF MS i s o s r p r t oa p cr o F y u 2
frcn n 一ionmd .Anvl ht odci y,R ( cp )( 一 ) 1 , a yte e oeead2pcl a ie oe po cnutede u dby 22F ( ) w s nh- r i o v s
s e ytecodn t nra tno -P i i l p cm n )rte im(1)uig2F Ta i db oriai ec o f F Twt dc o —y ee u nu I s 一P s z h o i 2 h h m( h n
S n h ss a d Re po s o e t o S l r S e t u f y t e i n s n e Pr p r y t o a p c r m o a No e l p rd lRu h n u m p e v lPo y y i y t e i m Co lx
p e a e y t o pl g r a to r p r d b he c u i e c in,o ia in r a t n,b o n - c lt n r a to n y l ain fo n xd t e ci o o r mi e a y ai e c in a d c ci to r m o z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吡啶是一种含有1个氮原子的环状芳香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吡啶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来合成。
1. Delepine反应Delepine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反应利用二酮与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经过氧化、羰基还原、环化等步骤,最终生成吡啶。
2. Hantzsch合成Hantzsch合成是一种高效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α,β-不饱和酮与胺和醛反应,生成吡啶酮中间体,然后通过还原、羰基还原等步骤生成吡啶。
3. 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是一种合成杂环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用于合成吡啶。
该反应是通过酰胺与酸性条件下的酮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稳定的中间体,然后通过脱水、环化等步骤生成吡啶。
4.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合成吡啶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合适的前驱体气体经过加热分解,使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吡啶薄膜。
5.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溶剂中进行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适当的反应物和溶剂一起放入高温高压反应器中,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吡啶。
6. Sonogashira偶联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是一种通过氨基化合物和乙炔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反应通过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氨基化合物和乙炔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吡啶。
综上所述,合成吡啶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不同合成途径,为吡啶的合成和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Cl N
CH-NO2
Cl N
CH2NH2
+
CH2NH2
+
Cl N
SCH3 (CH3)2NC CHNO2
CH3OH
H N(CH3)2
CH2 N NH
Cl N
CH-NO2
O
CH3CH2CCH2NOH
CH2 N C2H5
Cl N
CH-NO2
Cl N
CH2NH2
+
(CH3S)2C=CHNO2
CH2NH2
Cl N
CH3COCF3
CS2 , CH3I
H
CH2 N SCH3
Cl N
CHCOCF3
H
(CH3)2NH
CH2 N N(CH3)2
Cl N
CHCOCF3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应用
❖吡啶甲胺基噻唑基乙脒类杀虫剂
H
CH2NH2
+
Cl N
S OMe
N
N
CH3
EtOH
❖吡啶杂环基吡咯类杀虫剂
2,3,5,6-四氯吡啶的合成技术
五氯吡啶脱氯法
氯化法
分子闭和成环法
以3,3,5-三氯戊二酰 胺为原料
五氯吡啶脱氯法
❖ 五氯吡啶法是以五氯吡啶被锌粉等还原脱氯 生成2,3,5,6-四氯吡啶的方法
氯化法
❖ (1)液相催化制备2,3,5,6-四氯吡啶 ❖ (2)气相催化制备
3,3,5-三氯戊二酰胺为原料
吡啶及衍生物的合成技术 及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肖国民 博士、教授、博导 张进 博士、副教授
吡啶及衍生物的合成技术 及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
联吡啶合成方法

联吡啶合成方法、
联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以下两种:
1. 硝基还原法:将2,6-二硝基吡啶与金属锌粉反应,生成2,6-二氨基吡啶。
然后通过酸催化脱水得到联吡啶。
该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但需要使用有毒的硝基试剂和金属催化剂。
2. 氧化偶联法:将2,6-二羟基吡啶与亚硝酸异丙酯反应,生成2,6-二硝基吡啶。
然后将其与铜粉一起加热反应,生成联吡啶。
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有毒的硝基试剂和金属催化剂,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高温高压。
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成路线。
两个新型联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表征

: 一
厂= / : \ .
图 1 化 合 物 L 的 合成
F g 1 Th y t e i o o lx Ll i. es n h ss f mp e c
[ 者 简介 ] 王道 龙(9 1) ,山东 临 沂人 ,硕 士 ,主 要 研究 方 向为 多孔 功能金 属 有机 框架 材料 的合 成及 表征 。 为 通讯 作者 。 作 18 ,男
广
l0 4
东
化
工
2 1 年 第 5期 01 第 3 卷 总第 2 7 8 1 期
w ww. c m .o gd he c m
【 要】 摘 我们利用固相合成法 ,氢氧化钠存在的情况下,分别研磨 4乙酰吡啶和对甲基苯 甲醛, 甲基苯乙酮和 4毗啶甲醛,然后再利用醋 一 对 . 酸铵合环,高锰酸钾氧化 ,分另得到了两个新型刚性配体名称 4- 一 ’4羧苯基) ,’ 6, 一 ( - 4 : ’ ”三联吡啶( ) 26二(一 2 4 L1 , 4羧苯基) ,’ 和 - _4 一 4 二联毗啶 (2 , L) 产率 分 别为 :3 .% ;7 . 58 3 2%。 【 关键词】 相合成;研磨 ;刚性配体 固 [ 中图分 类 号]Q T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O 716 (0 10-190 lO—852 1)503 —2
S t ssa ha a t rz to ft ve py i nec yn he i nd c r c e ia i n o wono l by rdi om plx s e e
新型钌多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Hg 2+的选择性“肉眼”识别

l 实 验
1 1 试 剂 和 仪 器 .
基一 , 二联 吡啶按 文献E 3 合成 ; C。・ H O, 海 22 一 13 Ru 1 3 上
久 山化 工 厂 ; 它试 剂, 其 国药 集 团化 学 试 剂 有 限公 司 。 I M D I 5型 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汁 , e— AB A BO 3 Pr
亿 与 壁 物 互 程 21,o 2 N 7 00vI7 o
Ch m ity & Bie gn e ig e sr o n ie r n
四
新型钌 多联 吡啶 配合物 的合 成及 其对 Hg+ 2 的 选 择 性 “ 眼 ” 别 肉 识
李襄宏 , 张和 平 ( 中南民族 大学化 学与材料科 学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4
液 冷 却 至 室 温 后 , 其 倒 入 3 将 OmL 冰 水 中 , 到 大 量 得
4壬氧基 苯 基 四氮 唑按 文 献 E 2 合 成 ; , 羧 一 13 4 4一 二
knE me 公 司 ; X 一7 i— l r NE US4 0型 红 外 光谱 仪 ( r压 KB
基 金项 目 : 北省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Z 0 0 8 。 湖 B Y 9 0 ) 中南 民族 大学 校基 金 资助 项 目( Z 0 0 2 Y Z62)
自 一 种 较 好 的 比 色 汞 离子 探 针 。 是
关键 词 : 多联 吡 啶 配 合物 ; 成 ; CT 态吸 收 ; 离子 识 别 钌 合 ML 汞 中图 分类 号 :)6 4 2 3 ( 1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5 2 1 )7 0 3 3 】 7 ~5 2 ( O 0 0 —0 4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多联吡啶的合成ΞΞΞ杨 浩 刘 冬 王德粉ΞΞΞ 胡宏纹(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体1,22二[6″2(62甲基24′2苯基22,2′∶6′,2″2三联吡啶基)]乙烷。
它是由12(6′2甲基22′2吡啶基)232苯基222丙烯212酮3与12(6′2甲基22′2吡啶基)2羰甲基吡啶碘盐4经改良βhnke法先制得取代三联吡啶5,然后在氩气流中,-80℃与LDA、氧化剂1,22二溴乙烷反应,偶的K r O联生成新化合物6。
3、4、5、6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 R、1H NM R和M S确证。
关键词 六齿配体 三联吡啶 多联吡啶 合成由适当的配体和金属离子按照配位原则相互识别自动装配成配合物的实例很多,有双股螺旋配合物[1~3]、三股螺旋配合物[4]、圆形[5]、筒形[5]配合物等等。
它们是超分子化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
我们对能形成螺旋配合物的配体特别感兴趣。
例如,由2,2′2二联吡啶部分与不同的间隔基团相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或者是由多个吡啶相互连接成的低聚多联吡啶。
前者与Cu( )[1]和A g( )[6]等形成双螺旋配合物,后者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单核配合物或双核螺旋配合物。
形成结构不同配合物的关键是配体中配位原子的排布以及它的合成。
我们曾合成了取代五联吡啶,它与乙酸铜或硝酸银作用都制得了双核螺旋配合物[7a,b]。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多联吡啶的合成,它是以三联吡啶部分作为一组配位基团(三齿配基),用短的柔性乙基间隔基团相连接而成的。
合成路线如下:Ξ1995年12月18日收到。
Ξ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实验部分本实验使用Yanaco M P 2300型显微熔点仪;N icolet 2FT 2I R 5DX 型红外光谱仪(KB r 压片);B ruker AM 2500和P M X 260Si NM R 仪(CDC l 3为溶剂,TM S 为内标);V G 2Z AB 2HB 型质谱仪(FAB 法,邻硝基苄醇为基质);Perk in 2E l m er 2240型元素分析仪。
乙醚、四氢呋喃经金属钠、二苯甲酮处理成无水物。
反应中所用试剂及溶剂除特别注明外,均为C .P .级。
22甲基262溴吡啶(1)按文献[8]制备。
无色液体。
b .p .114~116℃ 5332.8Pa (lit .102~103℃ 2666Pa ),产率71%。
22甲基262乙酰基吡啶(2)的合成在500mL 四颈瓶上,装Y 型管、电动搅拌器、低温温度计、氩气出入活塞、盐水瓶塞。
在氩气流中,将25.3g (0.15mol )22甲基262溴吡啶的无水乙醚(170mL )溶液加入反应瓶中,冷至-60℃。
用注射器慢慢滴加92mL 1.6N 丁基锂(0.147mol )[9]乙醚溶液,保持反应温度在-60℃以下。
加完后升温至-40℃,搅拌15m in 后再降温到-80℃,滴加20mL (0.16mol )N ,N 2二甲基乙酰胺,搅拌2h ,然后升温至-40℃,用45mL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解,得橙色透明溶液。
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3×30mL )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减压分馏,收集b .p .92~96℃3333Pa (lit .[10]46℃ 133.3Pa ),产物为无色油状液体,重15g ,产率75.8%。
I R (Μm ax ,c m -1):3050,1690,1645,1590,1450。
1H NM R (∆,ppm ):2.63(3H ,s ,CCH 3O),2.73(3H ,s ,PyCH 3),7.29(1H ,d ,H 3),7.39(1H ,d ,H 5),7.67~7.80(1H ,t ,H 4)。
12(6′2甲基22′2吡啶基)232苯基222丙烯212酮(3)的合成将1g (7.4mmo l )22甲基262乙酰基吡啶溶于15mL 乙醇中,在0~10℃下加入0.83g (7.8mmo l )新蒸的苯甲醛,在10m in 内滴加2mL 10%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下加水至溶液变浑浊。
在0~10℃下继续搅拌3h 。
过滤,用乙醇∶水(1∶3,V V )洗涤,得淡黄绿色粗产物。
用乙醇-水重结晶,得浅黄绿色针状晶体1.34g ,m .p .62~63℃,产率81.2%。
粗产物可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1H NM R (∆,ppm ):2.70(3H ,s ,PyCH 3),7.27~7.67(5H ,m ,A rH ),7.70~8.00(3H ,m ,PyH ),8.07(1H ,m ,CCHOC ),8.30(1H ,m ,A rCH C )。
M S (m z ,%):224(M ++1,100),223(M +,83)。
元素分析,C 15H 13NO ,计算值(%):C ,80.68;H ,5.88;N ,6.27。
实测值(%):C ,80.38;H ,5.65;N ,6.36。
12(6′2甲基22′2吡啶基)羰甲基吡啶碘盐(4)的合成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6g (11.85mmol )22甲基262乙酰基吡啶,3g (11.85mmol )碘,13mL 无水吡啶。
在油浴温度40℃以下反应13h ,然后置于冰箱中过夜,有大量固体析出。
过滤,用冰冷的乙醇洗涤数次,得土黄色固体。
经无水乙醇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土黄色针状晶体1.49g ,m .p .190~191℃,产率41%。
粗产物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H NM R (∆,ppm ):2.70(3H ,s ,PyCH 3),6.60(2H ,s ,CH 2C O),7.70~8.10(3H ,m ,PyH ),8.13~9.26(5H ,m ,Py 盐-H )。
M S (m z ,%):134(M +-I -Py ,7.0)。
元素分析,C 13H 13N 2O I ,计算值(%):C ,45.89;H ,3.85;N ,8.23。
实测值(%):C ,46.10;H ,4.07;N ,7.96。
6,6″2二甲基24′2苯基22,2′∶6′,2″2三联吡啶(5)的合成采用K ro βhnke 改良方法,将1.75g (5.2mmo l )化合物4和1.15g (5.2mmol )化合物3的20mL 冰醋酸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室温搅拌15m in ,然后加入10mL 甲醇。
迅速加入20g (0.26mol )醋酸铵,装上回流冷凝管、氯化钙干燥管,在95~100℃油浴中回流6h 。
冷至室温后置于冰箱中过夜,析出大量固体。
过滤,用甲醇充分洗涤,得姜黄色固体。
再用CHC l 3∶CH 3OH (1∶2,V V )和去色炭重结晶,得无色晶体1.23g ,m .p .174~175℃,产率71%。
1H NM R (∆,ppm ):2.68(6H ,s ,CH 3),7.19~7.21(2H ,d ,H 5),7.44~7.47(1H ,t ,对位2H ),7.51~7.54(2H ,t ,间位2H ),7.73~7.76(2H ,t ,H 4),7.89~7.90(2H ,d ,邻位2H ),8.45~8.46(2H ,d ,H 3),8.73(2H ,s ,H 3′)。
M S (m z ,%):337(M +,100)。
元素分析,C 23H 19N 3,计算值(%):C ,81.87;H ,5.68;N ,12.45。
实测值(%):C ,82.17;H ,5.88;N ,12.23。
1,22二[6″2(62甲基24′2苯基22,2′∶6′,2″2三联吡啶基)]乙烷(6)的合成[11]在250mL 四颈瓶上,分别装Y 型管、电动搅拌器、低温温度计、进出气活塞、盐水瓶塞。
加入含2g (5.9mmo l )化合物5的130mL 无水TH F 溶液,通氩气除去TH F 中的空气,降温至-78℃。
用注射器将预先制好的二异丙胺锂(LDA ,5.9mmol )的乙醚溶液[12]缓慢地滴加进去,加完后搅拌4h ,然后滴入含0.75g (4.0mmol )1,22二溴乙烷的无水TH F (20mL )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1h ,逐渐升温至0℃,再搅拌30m in 后加入20mL 水。
分出水层,用氯仿(3×30mL )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浓缩至干,得浅黄色固体。
用CHC l 3∶CH 3OH (1∶2,V V )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0.3g 。
母液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分离[硅胶,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0∶1,V V )],回收1g 原料5和0.05g 产物6,6的总收率为17.5%。
若扣除回收的原料(5)量,则6的产率为35%,m .p .245~247℃。
1H NM R (∆,ppm ):2.70(6H ,s ,CH 3),3.53(4H ,s ,CH 2),7.21~7.24(4H ,m ,H 5,H 5″),7.42~7.45(2H ,t ,对位2H ),7.49~7.52(4H ,t ,间位2H ),7.73~7.79(4H ,m ,H 4,H 4″),7.86~7.89(4H ,d ,邻位2H ),8.45~8.46(4H ,d ,H 3,H 3″),8.73(2H ,s ,H 5′),8.75(2H ,s ,H 3′)。
M S (m z ,%):673(M +,1.0)。
元素分析,C 46H 36N 6,计算值(%):C ,82.04;H ,5.35;N ,12.48。
实测值(%):C ,82.21;H ,5.55;N ,12.60。
结果与讨论合成3时,经多次实验发现,反应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液的浓度。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0~10℃。
温度高,吡啶2位的甲基会参与反应;温度太低,反应进行很慢。
其次,使反应物在很稀的氢氧化钠和乙醇中进行,产物生成后立即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减少它与2进一步发生M icheal 加成或生成其他副产物的可能性,因而产物的收率很高,纯度也好。
22甲基262乙酰基吡啶上的22甲基和乙酰基上的甲基都有可能和吡啶、碘反应,但前者没有后者活泼,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选择性地使乙酰基上的甲基反应,得到产物4。
它的1HNM R 谱显示,原在2.60ppm 处的CCH 3O峰消失,在6.60ppm 处出现一单峰(2H )为C OCH 2N +的信号峰,2.70ppm 处的PyCH 3峰仍存在,且在8.13~9.26ppm 处出现吡啶盐的多重峰。
原吡啶环上氢原子的信号也向低场移动,说明达到了选择性反应的目的。
在合成化合物6时,取代三联吡啶与等当量的LDA 作用后,在氧化剂1,22二溴乙烷作用下夺取三联吡啶分子中一个电子,生成6″2(62甲基24′2苯基三联吡啶基)2亚甲基自由基,再偶合生成多联吡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