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案例

合集下载

采购部合同风险案例

采购部合同风险案例

采购部合同风险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们公司采购部的小李,那可是个风风火火的人。

有一次,公司要举办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需要采购一大批促销礼品。

时间紧任务重啊,就像打仗的时候突然发现弹药不够了,得赶紧补充。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1. 供应商选择草率。

小李当时可能是被时间逼得有点急眼了,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没有像往常一样做足功课。

就随便找了个看起来价格比较低的供应商,连实地考察都没去。

这就好比你找对象,只看了照片觉得好看就决定在一起了,连人家性格啥样都不知道。

这个供应商号称自己有大量的库存,可以随时发货。

小李一听,觉得这太好了,马上就和人家谈合同。

在合同里呢,也没有详细写明如果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的具体赔偿条款,就简单写了个要按时交货。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时候,只搭了个架子,里面的砖头水泥都没准备好。

2. 合同条款模糊。

谈到产品质量的时候,合同里写的是“符合行业标准”。

这可就太模糊了,啥是行业标准啊?每个供应商可能理解的都不一样。

这就像你去饭店点菜,你说要个不辣的菜,那厨师做出来的可能就千差万别了。

而且对于产品的包装、颜色等细节也没有明确规定。

你想啊,促销礼品要是包装不好看,颜色不喜庆,那在促销活动里多掉价啊。

三、风险爆发。

结果呢,到了该交货的时候,供应商说库存出了点问题,只能先交一部分货。

小李当时就懵了,这可咋整啊?促销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没有礼品那不是闹着玩嘛。

而且送来的那部分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包装都破破烂烂的。

这就好比你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演出,结果演员来了一半,来的这一半还穿得破破烂烂的,这演出还怎么看啊?四、解决措施及教训。

1. 紧急补救措施。

小李赶紧向领导汇报,公司紧急启动了备用方案。

一方面让供应商赶紧补齐剩下的货物,并且重新包装质量有问题的部分;另一方面,公司派人去其他渠道寻找类似的产品,作为补充。

这就像是打仗的时候,前线出了问题,后方赶紧调兵遣将去补救。

不过这可花了不少冤枉钱,因为临时找的产品价格比原来的高不少,而且运输成本也增加了。

采购合同背靠背风险法律案例

采购合同背靠背风险法律案例

采购合同背靠背风险法律案例咱先来说说啥是采购合同里的“背靠背”条款。

简单来讲,就是甲方和乙方签了采购合同,乙方呢,在某些付款或者履行义务的条件上,依赖于甲方和丙方之间的另一个合同关系。

就好比一根链条,一环扣一环,中间环节要是出了岔子,那就麻烦大了。

就拿我知道的一个案例来说吧。

有个建筑公司A,接了个大工程,需要大量的钢材。

A公司就和钢材供应商B签了个采购合同,这里面就有个“背靠背”条款,大概就是说B公司供货后,A公司付款的时间和条件得看A公司从发包方C那里拿到工程款的情况。

B公司想着,A公司这么大的建筑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按照合同开始供货了。

工程进行得还挺顺利,B公司也供了不少钢材。

可是啊,这发包方C突然出了状况。

C公司资金链断裂了,没办法按时给A公司支付工程款。

这时候B公司就着急了,自己钢材都供出去一大堆,钱却拿不到。

B公司去找A 公司要钱,A公司就指着合同里的“背靠背”条款说:“你看啊,我还没从C那里拿到钱呢,按照合同,我现在不能给你钱。

”B公司觉得很委屈啊,自己的货可都给出去了。

B公司觉得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问题不应该影响自己拿货款,就把A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呢,A公司觉得自己特别有理。

说这个“背靠背”条款写得清清楚楚的,这是一种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

而且自己也没有故意拖欠B公司货款,是C公司没给钱。

B公司这边呢,律师就指出,虽然有“背靠背”条款,但是A公司不能就这么完全不管B公司。

A公司在和B公司签合同的时候,有责任去审查C公司的信誉和支付能力。

而且,A公司也不能只是消极地等待C公司付款,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催款或者解决问题。

法官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也很头疼。

一方面,合同里的“背靠背”条款确实是双方自愿签订的。

但是另一方面,B公司作为供货方,也不能因为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问题就无限期地拿不到钱。

法官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

法官认为,A公司不能仅仅依据“背靠背”条款就完全免除自己对B公司的付款责任。

采购法律合同纠纷案例(3篇)

采购法律合同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民营企业。

为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科技公司于2018年10月与供应商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科技公司提供一批高科技原材料。

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200万元,支付方式为货到付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科技公司要求生产了约定的原材料,并交付给科技公司。

然而,在科技公司收到原材料并进行检验后,发现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科技公司遂与甲公司进行协商,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科技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2.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 违约责任如何承担。

三、法院审理过程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进行了如下审理:1. 证据审查:法院首先对科技公司提交的原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合同文本等证据进行了审查,确认了合同中关于原材料质量标准的约定。

2. 现场勘验:鉴于原材料质量问题涉及专业领域,法院依法委托了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原材料进行了现场勘验,并出具了勘验报告。

3. 当事人陈述:法院组织了科技公司和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庭审,双方就争议焦点进行了陈述和辩论。

四、法院判决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法院认为:1. 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第三方机构的勘验报告证实了原材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2. 甲公司作为供应商,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已构成违约。

3. 关于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综上,法院判决如下:1. 甲公司应立即停止向科技公司供应原材料,并承担原材料退货的义务;2. 甲公司应赔偿科技公司因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3. 本案诉讼费用由甲公司承担。

合同管理制度缺失警示案例

合同管理制度缺失警示案例

合同管理制度缺失警示案例一、案例一:糊涂的采购合同。

1. 故事背景。

有一家小公司,叫阳光小铺,主要做一些创意小饰品的销售。

他们想进一批新的原材料来制作夏季新款饰品,于是就联系了一家供应商。

这个供应商看起来挺靠谱的,谈好了价格、数量和交货日期这些基本的东西。

2. 合同签订的“随意”3. 问题爆发。

结果到了快夏季的时候,供应商那边说原材料价格涨了,要阳光小铺加钱才肯交货。

小李傻眼了,拿出那张纸说当初不是这么定的。

可是供应商就耍赖说这根本不是正规合同,而且“夏季前”这个说法很模糊,他们觉得现在交货也不算违约。

阳光小铺没办法,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要是有制度的话,就会规定合同必须用正式模板,条款要详细明确。

结果阳光小铺为了能按时推出新款饰品,只能多掏了一笔钱给供应商,利润一下子少了很多。

二、案例二:租店面的大乌龙。

1. 背景情况。

小王想开一家咖啡店,在市区找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店面。

他和房东聊了聊,房东说租金一个月5000元,先租一年,小王觉得可以。

2. 合同的“草率”之处。

他们当时就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了个简单的协议,没有去详细查看店面的相关设施情况,也没有约定维修责任之类的条款。

合同里只写了租金和租赁时间,连水电费怎么算都没写。

3. 麻烦找上门。

等小王开始装修店面的时候,发现电路有问题,需要大整修。

他去找房东,房东说合同里没写这个由他负责啊,小王只能自己掏钱修电路,花了好几千块。

然后到了交水电费的时候,又出问题了。

房东说水电费要按照商业用电最高标准收,小王觉得不合理,可是合同里没约定啊。

这时候小王才后悔,要是有个合同管理制度,有专门的人员来审核合同条款,就不会这么狼狈了。

本来开店资金就紧张,这些意外的支出让他的资金压力变得更大了。

三、案例三:合作项目的混乱。

1. 合作的缘起。

有两家公司,A公司和B公司,想合作开发一款新的手机APP。

双方的老板见面聊了一下,觉得想法很不错,就打算开始合作。

2. 合同签订的混乱局面。

政府采购合同转包案例

政府采购合同转包案例

政府采购合同转包案例
给你讲个政府采购合同转包的搞笑事儿。

就说有个政府部门啊,要采购一批办公用品,电脑啊、打印机啥的。

找了个供应商A,签了个合同。

这个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可清楚了,供应商A得按照规定的质量、数量、交货时间来完成这个事儿。

结果呢,这个供应商A啊,也不知道咋想的。

可能是觉得自己忙不过来,或者是想多赚点钱又不想干活儿。

就偷偷把这个合同转包给了供应商B。

供应商B呢,那水平可比不上A啊。

到了交货的时候,那电脑配置跟合同上写的就不一样,打印机也是那种感觉像二手翻新的。

政府部门的人就很纳闷啊,说这咋回事儿呢?一查,才发现转包这事儿。

还有一个例子呢。

政府要搞一个小的市政工程,修路嘛。

找了个工程公司C来做。

C公司刚开始干得还挺像回事儿的。

但是后来,C公司接到了一个更大的项目,觉得这个小市政工程来钱慢,就把这个修路的合同转包给了一个小工程队D。

这个小工程队D可就没那么专业了。

路修得那叫一个坑洼不平啊,而且用的材料也是那种质量不咋好的。

后来居民们就投诉了,这一查,又是转包搞出的乱子。

这转包就像玩接力游戏,前面的人把接力棒随便扔给一个不靠谱的人,最后肯定得出问题呀。

不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的案例

不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的案例

不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不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的搞笑案例哈。

有个小县城,政府打算给当地的小学采购一批新的课桌椅。

就找了个供应商,签了合同,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比如说桌椅的材质得是环保的实木,样式也都规定好了,交货日期就在新学期开学前。

结果呢,这个供应商啊,就像脑子突然掉线了一样。

到了交货日期,啥都没送来。

政府这边采购负责人就打电话催,供应商那边一会儿说木材厂出问题了,没拿到足够的原料;一会儿又说运输的车在路上坏了,总之就是各种奇葩理由。

再后来,学校都开学了,孩子们还只能用那些破破烂烂的旧桌椅。

政府火大了,说要按照合同罚他们款。

这供应商又开始求饶,说再给点时间。

可是呢,又拖拖拉拉的。

最后啊,政府直接解除合同,重新找了一家供应商。

而之前那家供应商呢,因为这事儿在行业里名声臭了,其他地方的政府也都不敢找他们合作了,你说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还有一个例子呢。

某个城市要举办一个大型活动,政府采购了一批户外宣传设备,像那种大型的广告牌、展示架之类的。

和供应商签合同的时候,约定了安装的地点、时间还有质量标准啥的。

结果这个供应商啊,安装的时候特别不靠谱。

有的广告牌装歪了,展示架的材质看起来也特别劣质,和合同里说的根本不一样。

政府让他们整改,他们就敷衍了事。

政府部门按照合同要扣他们的钱,他们就耍赖,说什么当初合同有歧义。

这不是胡搅蛮缠嘛。

最后政府可没惯着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让他们承担了应有的责任,还把他们拉进了政府采购的黑名单,这下他们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咯。

采购中遇到合同风险的案例

采购中遇到合同风险的案例

采购中遇到合同风险的案例
就说我们公司之前要采购一批办公桌椅吧。

负责采购的小李呢,找到了一家看起来还挺靠谱的供应商。

这个供应商给的价格很诱人,款式也不错,小李就特别高兴,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然后就开始签合同啦。

这合同看起来也没啥大问题,洋洋洒洒好几页纸,但是这里面就暗藏玄机。

比如说,在交货时间这块,合同上写着“根据生产情况尽快交货”。

小李当时也没太在意,觉得这能有啥问题,人家肯定会尽快的嘛。

结果呢,等了一个月桌椅还没影子。

小李就去催供应商,这供应商就开始扯皮了,说最近订单太多,生产不过来,这“尽快”也得按顺序来呀,没个确切时间。

这可把小李急坏了,公司同事们都在等着新桌椅呢,天天在那抱怨。

还有啊,合同里关于产品质量这块,写得模棱两可的。

只说要符合行业标准,但是到底啥是行业标准,是国内的、国际的,还是他们自己瞎编的一个标准呢?桌椅送来的时候,有些地方都掉漆了,椅子坐上去还嘎吱嘎吱响。

小李拿着合同找供应商理论,供应商就说这就是符合他们理解的行业标准。

这可把我们公司坑惨了。

不仅影响了正常办公,还得重新找供应商,还得打官司去解决这个合同纠纷。

你看,就这么一个采购合同,因为那些不严谨的条款,就带来了这么大的风险。

这就告诉我们,以后在采购签合同的时候,可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每个条款都得琢磨透了,可不能像小李这样马虎大意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书
甲方:上海佳德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北京普惠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共同缔结,双方有义务遵守本合同约
定达成的相关条款:
1.甲方购买乙方所生产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备一台,型号CEE98。
2.设备价款:18万元。
3.产品交付地为北京。
4.交付时间:合同生效日起15日内。
5.乙方应对包装不良以及未采取适当、正确的包装而造成的货物损坏和产生的
费用承担全部责任。
6.合同签署后,即支付乙方定金8万元整,货到后收到发票一个月内支付余款。
7.安装与检验:货物交付甲方后,由乙方负责到甲方所在地实施安装及检验。
8.如乙方未按合同规定准时交货,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作为违
约金。甲方有义务按照约定支付货款,如延迟支付超过10天,乙方有权解
除合同,并要求相关赔偿。
9.争议解决:如果双方产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则申
请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申请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时间: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