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练习含答案
《月迹》课后习题

《月迹》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易读错的字,注音并再组一个词。
面面相觑:()倏忽:()
雕栏玉砌:()嫉妒:()
酥酥地颤:()粗糙:()
2、辨字,注音组词。
袅:()仰:()
凫:()抑:()
鸟:()柳:()
偎:()掬:()
猥:()鞠:()
煨:()拘:()
二、写作
1、中秋将至,请给亲朋好友发一条短信,表达你的问候。
2、自由畅想
2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易读错的字,注音并再组一个词。
面面相觑:qù小觑倏忽:shū倏地倏而
雕栏玉砌:qì堆砌嫉妒:jí嫉贤妒能
酥酥地颤:sū酥软粗糙:cāo 糙米
2、辨字,注音组词。
袅:niǎo炊烟袅袅仰:yǎng 仰望
凫:fú凫水抑:yì压抑
鸟:niǎo飞鸟柳:liǔ柳树
偎:wēi相依相偎掬:jū掬起
猥:wěi 猥亵鞠:jū鞠躬
煨:wēi 煨牛肉拘:jū拘束
二、写作。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
”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⑭“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月迹练习含答案

《月迹》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满盈()(2)倏()忽(3)袅()袅(4)依偎() (5)粗糙() (6)面面相觑()(7)铁锨()2. 下列加粗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倏忽(shū) 颤动(chàn) 袅袅(liǎo)B. 铁锨(xiān) 嫉妒(jì) 玉砌(qì)C. 盈余(yíng) 屏气(bǐng) 缠绕(chán)D. 掬沙(jū) 清晰(xī) 粗糙(cào)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窗帘踪迹发稍骨朵儿B. 羡暮酥酥葡萄面面相觑C. 灿烂磁盆沙滩相依相偎D. 疑心甜酒印章无边无际4. 文学常识填空。
《月迹》的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地名)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月到中秋一竿烟雨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被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月迹》同步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玉砌( )掬着沙( )倏忽( )屏气( )羡慕( )嫉妒( ) 粗糙( ) 袅袅( ) 面面相觑( ) 2.下面一段话中三处有错别字,请改正。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舒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鸟鸟,到了头发稍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3.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B.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C.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这篇课文在叠词的使用上很丰富,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痒痒)的感觉。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有些医生不讲医德,向病人家属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毫无责任。
C.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我班很突出,而且在全校也名列前茅。
D.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6.将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面逐渐亮起来,一片白亮亮的水横在前面,水面层是月光,成了光闪闪的一片,________但是水面的圈依旧留着,而且逐渐扩大以至于无。
①月亮虽然很快地就恢复了原样②团团的圆月在水上沉浮,时而被微微在动荡的水波弄成椭圆形……③忽然,一块石子落进了水里,④把那一轮明月冲散了,成了一个大圆。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7.请参加“探索月亮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个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2)请写出含“月”字的两个成语。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似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清楚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响?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答复。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参考答案: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清楚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似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答复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仔细揣摩对话时的语气,感到一种无比美妙的境界。
小题3:试题分析:从多种角度可以答复这个问题,从奶奶教育孩子的角度,从奶奶的童心等角度。
《月迹》同步训练题及答案-优秀范文

《月迹》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工作总结范文篇一:【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练习(含答案)第二单元七、《月迹》【片段阅读】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月迹》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嫉:jí(嫉妒、嫉恨、嫉恶)妒:dù(嫉妒、妒火、妒恨)瓷:cí(瓷器、瓷盆、陶瓷)二、多音字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三、近义词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月迹》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24月迹月到中秋(节选)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情情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 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萤(qi6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选自《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8年第8期)1.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五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抄写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迹》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满盈()(2)倏()忽(3)袅()袅
(4)依偎() (5)粗糙() (6)面面相觑()(7)铁锨()
2. 下列加粗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倏忽(shū) 颤动(chàn) 袅袅(liǎo)
B. 铁锨(xiān) 嫉妒(jì) 玉砌(qì)
C. 盈余(yíng) 屏气(bǐng) 缠绕(chán)
D. 掬沙(jū) 清晰(xī) 粗糙(cào)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窗帘踪迹发稍骨朵儿
B. 羡暮酥酥葡萄面面相觑
C. 灿烂磁盆沙滩相依相偎
D. 疑心甜酒印章无边无际
4. 文学常识填空。
《月迹》的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地名)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月到中秋
一竿烟雨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被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
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
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
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
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
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
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
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嬉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呜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
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
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
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
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
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
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 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迹》同步练习解析与答案
基础练习题
1.【解析】【答案】(1)yíng(2)shū(3)niǎo(4)wēi(5)cāo(6)qù(7)xiān
2. 【解析】【答案】C【解析】A项中“袅”应读niǎo;B项中“嫉”应读jí;D项中“糙”应读cāo。
3.【解析】【答案】D 【解析】A项中“稍”应为“梢”;B项中“暮”应为“慕”;C项中“磁”应为“瓷”。
4.【解析】【答案】贾平凹贾平娃当陕西丹凤
阅读理解
1. 【解析】【答案】主要描写了“中秋晚餐、小孩趣事、父辈闲情、同品月饼”四个场景,表达对养育了“我”的乡土和勤劳朴实父辈的崇敬。
2. 【解析】【答案】点题又引出下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
3.【解析】【答案】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看出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4. 【解析】【答案】该句勾画出一幅田园生活图景,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点明谈话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5. 【解析】【答案】示例:这希望是丰收,是快乐(优美宁静),是幸福,是小孩的健康成长,是亲人阖家欢乐。
(用自己语言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