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学案(生)
《满井游记》教学案(生)

《满井游记》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第一课时【旧知回顾】1. _____________ ,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3.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呈现】(与上节同)【尝试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燕(y a n地寒,花朝(zh do)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I )io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 e)返。
廿(ni dn)二日天稍和(),偕(xi e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 d)。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 d)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 )面而髻(j 1)鬟(hu a n)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 E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I e)()而歌者,红装而蹇(ji a)n ()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 a背。
凡曝(p u)沙之鸟,呷(xi a()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 E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⑪不能以游堕(hu》()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 u )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巩固练】完成《学习辅导》P83-84中的“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引路,激情导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写早春时节景色的游记散文,一起走进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满井游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擅长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展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爱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书写自己的性情志趣,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袁宏道,去欣赏他笔下的自然美景,去体会他寄情山水的意趣!二、文本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上节课我们已对文中的重点难字难词做了学习,这节课首先请同学们口头翻译全文,然后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地方说出来,我们讨论解决。
〔学生口头翻译,之后将不懂的句子提出并予以解决。
〕2、配乐齐读全文三、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显然,这是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请问,文章描叙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你能从文中的句子里找到证明这是写早春的词语吗?〔学生说出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文章,并以以下句子为证:〕〔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旷,假设脱笼之鹄。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老师点拨“微润”、“始解”、“将舒未舒”、“浅鬣”,明确本文描写的正是早春之景,并进一步提问,文章还描写了哪些早春之景?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老师点拨,这些句子那些词用的生动?语言的生动还表如今哪里?〕明确:一些动词用的极为生动传神,如“洗”、“拭”、“曝”、“呷”。
“洗”、“拭”写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秀丽明媚。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通用13篇)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通用13篇)《满井游记》教案设计篇1一、整体感知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许多闻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共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非常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其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
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
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行忍受的。
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
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衬托,把寒流不愿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
那么,其详细表现是什么呢?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不说“寒纭薄袄浞纭倍怠岸撤纭保庠谒得骱涞某潭龋脖砻髯髡叨浴把嗟睾钡拿舾小U 庋窳拥奶炱缓谩熬执僖皇抑冢霾坏谩薄4印懊棵胺绯坌校窗俨介怠崩纯矗髡卟恢龉嗌俅纬⑹裕嘉弈味椤?其次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忱。
等待“天稍和”,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
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气。
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闲得意”。
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
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亮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满井游记》教案(通用6篇)

《满井游记》教案(通用6篇)《满井游记》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井游记》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及运用。
教学设想: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袁宏道的足迹,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早春景色吧!(板书课题、作者)1.学生介绍作者(学生介绍不齐的,其他同学来补充,学生如再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补充,并且积累)2.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3.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4.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一读: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1.学生读课文,同桌为一个小组,(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记出来,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更正)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鹄鬣茗蹇髻鬟曝呷恶堕学生听朗读录音,用笔在文章中圈、点、勾、画。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习写景技巧。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早春二月,北京城中依然飞沙走砾,可郊外田野已现山光水色。
今天,让我们随袁宏道一起去满井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早春景色吧。
范读课文,简介作者袁宏道。
二、朗读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结合注释,将课文通读一遍,扫除文字障碍。
2、提示以下字的读音:“斫”、“遁”、“砾”、“茗”、“鹄”、“呷”、“蹇”。
3、检查下列词语的掌握情况。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冻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波色乍明乍:初,始。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柔梢披风披:分开,散开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子、骑着驴。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
鳞:借代鱼4、难句翻译。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未之知”——宾语前置。
5、指导朗读——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例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6、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三、赏析课文1、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对满井一带初春景色的描写?作者写了满井的哪些景物?柳枝、麦苗、土、水、山峦、鱼、鸟、游人。
2、作者写出了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原文中找出例句来说明。
示例: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
写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娟净明媚。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
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
小编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3、朗读体会,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积累文言文词汇,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好处。
窗外无边的春色曾经引发了文人墨客多少诗情画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作者作品介绍:1、袁宏道(_68-__),明朝文学家。
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
《满井游记》教案12篇

《满井游记》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满井游记》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12篇(满井游记主题),供大家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井游记》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课时
【旧知回顾】
1.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呈现】(与上节同)
【尝试练】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己亥之二月也。
【巩固练】
完成《学习辅导》P83-84 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第二课时
《满井游记》的写作特色
(1)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如写水为“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
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2)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把
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
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
在《满井游记》中这
种写法也很突出。
(3)比喻的妙用。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
在这篇游记中,
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
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
切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检测】
1、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了( )。
“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
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
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
作者写景,主要写了()其中()的部分是重点。
作者先用()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
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
写柳条突出其(“”)的姿态,写麦田说其(“”)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
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
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戏浪的鱼,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
最后作者总括一句:()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以()作结,再次表明作者()的兴趣。
“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
2、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3、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
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附录】《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
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