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5 中国地生物灾害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2.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4. 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难点】1.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知识链接】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b .结构及影响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 .分布(2)旱灾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选修五地理学案2.2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教学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我国位于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与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范围遍及全国。
我国地区,特别是向的过渡地带,地形,强烈,是、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多少、、。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多少,地质构造特点是以为界分为两部分。
中国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强烈和最的地区。
地震带对我国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带。
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板块和板块的挤压碰撞的边界,地形,活动强烈。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重轻(1949 —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结论: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关系。
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探究活动:结合图2.7和图2.8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
如有同级地震,灾情会有什么不同?①我国地震的大;②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b与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d与建筑物有关,房屋小e与人的弱有关。
③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_4

《中国的生物灾害之生物入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五节内容《中国的生物灾害》。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外来物种被人们有意无意从一地带往另一地,从而给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极大的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高考题,对课本内容、《中国的生物灾害》中的阅读内容——《生物入侵》进行深度解读。
【学情分析】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对作物的生长产量,造成危害带来大面积的减产高额的防治费用,甚至可能造成某受害地区的经济崩溃。
近年来随着生物入侵的加剧,全球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对生物入侵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
但是不少学生对生物入侵的危害还知之甚少。
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网络收集资料并制作PPT,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并且在这一个过程中让学生对生物入侵有更深入的理解。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中心,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教学过程,并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解说和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微课《生物入侵》,能够理解什么是生物入侵,能说出生物入侵的概念。
2. 通过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在家乡深入调查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出生物入侵的原因,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3.通过交流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能够认同生物入侵的危害,提高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分析大闸蟹在易北河“横行”的原因。
)简述大闸蟹大量繁殖可能对德国生态造成的威胁。
)欧洲人很少吃螃蟹,而大闸蟹在中国和东南亚则是昂贵的美食,请你为解决德国大闸蟹“横行”问题出谋划策。
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应用新媒体进行微课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并制作PPT,课堂上成为小老师给大家展示和讲解,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_9

选修五第二章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及地区差异。
3.了解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蝗灾和鼠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了解“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和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生物灾害的分布及危害,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可行的防治措施。
难点----“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和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及重难点问题。
3.展示交流法:通过小组展示,探讨生物灾害的分布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设计】:一、课前自主学习:(导入):观看视频《法老与众神》片段,通过视频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感知生物灾害带来的严重危害。
(一)明确概念:什么是生物灾害?(二)阅读课本《中国的生物灾害》内容,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三)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梯级布置任务,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附):小组任务清单二、课堂互动学习:(引入):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种类丰富,有害生物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由于自然异变或者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当,破坏生物链导致某种生物的过多过快繁殖(生长),从而引起人类生命财产等造成损害的生物灾害时有发生。
(课堂推进):同学们已经阅读课本内容,生物灾害包括哪几类?(分类):一般来说,生物灾害大致可分为: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蝗灾与鼠害、生物入侵等。
(教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各小组讲解员依次为我们讲解这几种生物灾害。
(一)农作物病虫害(二)森林病虫害(三)蝗灾(四)鼠害(五)生物入侵(要求):每一组讲解完,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评;全体学生认真听讲,待讲解完成后就本模块内容,可自由提问。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一、旱灾 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3.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二、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_5

生物泛滥专题(二轮复习)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课标分析:生态问题是选修《环境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标要求应掌握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材分析】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生态问题中的一种,而生物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中重要的一部分。
部分地区的模拟卷在第44题环境保护题中出现生物入侵,2013年全国卷以及2017年全国卷也涉及生物入侵。
本节课选取生物泛滥的角度讲解该问题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泛滥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案例中探究出生物泛滥的原因通过总结归纳掌握生物泛滥的原因应用知识迁移解决其他高考题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探究如若是纯粹的植物类泛滥,则不需要考虑饵料、野生动物保护严格等原因了。
桌之间讨论2.拿出作业本,做题3.总结归纳例题探究生物泛滥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2.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危害。
降低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拿植物杀手薇甘菊来说,薇甘菊所到地,会死死的缠住当地植物。
当地物种得不到足够的空间、营养成分,数量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结构造成破坏,改变当地的土壤、水域的水质等等,破坏当地的食物链。
福寿螺等泛滥生成大量的排泄物,造成水质污染。
改变遗传多样性: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与假蓍紫菀杂交,最后引起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影响人类健康:入侵者是某些细菌或者病毒的中间宿主,福寿螺在我国就上演过一场灾难。
3.请你对丹麦这一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2013年全国卷37题“尼罗河鲈鱼”其他题型:新西兰松引种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国的生物灾害》学案

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课程标准1.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2.了解我国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3.了解我国生物入侵情况及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2.树立防灾意识,掌握救灾的基本技能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这一单元的重点章节之一。
与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的地域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学探究】一、农作物病虫害二、森林病虫害三、鼠害四、生物入侵【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有害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了解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
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森林鼠灾危害最严重的是()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B.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C.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D.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森林鼠害有加重趋势,严重威胁着()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B.沿海防护林C.东北、西南天然林D.西北、东北防护林3.蝗灾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这是因为()A.现代农业并没有把灭蝗作为一项常规任务来抓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不断提高C.全球变暖的影响D.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相差不大4.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B.使用“毒鼠强”等化学药品灭鼠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D.禁止药物灭鼠2004年春,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扑杀;3-5km内强制免疫;10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
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判断5~7题。
5.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A.1:100000 B.1/20000C.1:300000 D.1/600006.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A.①③⑤B.③⑤C.③④⑤D.①②7.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造成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B.传染疾病,影响人口素质C.造成区域环境容量增加D.制约第一产业发展,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二、问答题8.目前,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是依靠农药。
高中地理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2. 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理解中国地震灾情的主要分布特点。
3. 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4. 掌握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理解多发区的自然和人文原因,了解造成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2.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知识链接】一、地震灾害1.特点:①________、频度高、②________、危害大。
2.分布⎩⎪⎨⎪⎧特征:③ 多④ 少 多发区:青藏、⑤ 、华北和⑥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⑦ 的分布3.灾情1.成因⎩⎪⎨⎪⎧地形:⑭ 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⑮ 地质:地质构造⑯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气候:多⑰ 、暴雨1.①________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本就不够发达的⑤__________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该区的⑥________、⑦__________等交通干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学习过程】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发生。
【拓展延伸】从地震灾害的分布来看,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接地带,地震活动频繁。
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地震多发区【特别提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西南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该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的北东边界,地形陡峻,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新疆处于板块内部,断裂发育强烈,不同地震多发区处的板块位置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农作物三大病虫害的危害与分布,掌握我国生物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 了解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和主要害虫及分布的地区差异。
3.了解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蝗灾和鼠害的危害和地域分布状况。
【重点难点】1. 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 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知识】一、农作物病虫害1.类型:小麦的①______、水稻的②________、棉花的③__________病等。
2.危害⎩⎪⎨⎪⎧农作物大面积④ ,甚至绝收⑤ 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分布:⑥________重于⑦________。
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损害⑧破坏⑨2.主要害虫松毛虫类型 分布海拔 气温常发区 低于⑩____米 ⑪____以上偶发区 ⑫________米 10℃~25℃三、蝗灾与鼠害 1.蝗灾(1)危害⎩⎪⎨⎪⎧危害农作物和①严重威胁② 、③(2)性质:危害最严重的④________性生物灾害 (3)种类⎩⎪⎨⎪⎧飞蝗:危害最严重,成灾率⑤ 东亚飞蝗:对我国危害最大(4)分布⎩⎪⎨⎪⎧主要分布区:华北和⑥ 各省重灾区:⑦ 平原的农业区(5)成因前 期⑧______ 少雨⇓ 雌蝗产卵后期 多雨⇓⑨________⇓蝗灾爆发2.鼠害(1)危害:糟蹋⑩____________,破坏草原并危害林木,传播⑪________,危害人体健康。
(2)特点:面积广、⑫________、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3)分布鼠类分布常见鼠种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东北、⑬________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⑭________的全部褐家鼠、⑮________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西北区的大部、⑯________大部,东北、⑰______区的边缘地带小家鼠、⑱______【学习过程】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农作物病虫害分布地区灾情小麦锈病病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南部的麦田产区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水稻病害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棉铃虫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棉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方法突破(1)歌诀记忆三大病虫害麦绣稻瘟棉铃虫,东部南部灾情重。
(2)如何分析农作物害虫成灾原因二、森林病虫害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
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
3.主要害虫——松毛虫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害虫为松毛虫,种类超过28种。
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松毛虫灾害的种分布类马尾松毛虫东南部亚热带、热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落叶松毛虫中温带和寒温带,东北和北疆油松毛虫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分布松毛虫亚热带,与青藏高原东南缘赤松毛虫暖温带,半岛与辽东半岛1.蝗灾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1)水、旱、蝗虫曾是对我国农业造成毁灭的三大自然灾害。
蝗灾重灾区主要在黄淮平原的农业区。
(2)经过对蝗区进行改造治理,我国蝗灾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区时有发生。
【方法突破】(1)图解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2)蝗灾的爆发既有天气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还带有一定的时间性。
(3)在分析近年来我国蝗灾再次猖獗的原因时,要从气象、生物、地理等方面入手分析。
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危害区具体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四、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物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灭绝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中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水葫芦、水花生,到食人鲳、红火蚁,公众对生物入侵的故事不再陌生。
“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有50余种。
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
”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说,“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0多亿元人民币。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基础达标】1.我国发生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是()A.小麦白粉病B.锈病C.枯萎病D.赤霉病2.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病虫害是()A.棉红铃虫B.棉铃虫C.棉红蜘蛛D.棉蚜虫3.下列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小麦锈病、水稻白叶枯病均频繁发生的是()A.珠江三角洲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4.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A.原始森林面积大B.森林树种丰富C.单一人工林太多D.森林抗病虫害能力差5.下列关于我国蝗灾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降水多,气候湿润,基本上不发生蝗灾B.我国西部气候干旱,年年都有蝗灾发生,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C.长江流域常有伏旱,因而也是蝗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D.总体上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蝗灾的频次相对多些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凰网2012年5月25日讯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蝗虫鼠害办公室介绍,今年4月以来,伊犁河谷的各县、市草场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鼠害,植被生长受到影响、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1)我国鼠类危害区有____________危害区和________________危害区,其中地区常见害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老鼠对草原地区的重要危害。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因素中,不是生物灾害成灾区域差异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生态环境C.地质条件D.作物种类2.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①东部重于西部②夏季重于秋季③南部重于北部④冬季重于夏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我国黄淮海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
据此回答3~5题。
3.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A.老鼠B.蝗虫C.松毛虫D.黏虫4.此害虫的习性是()A.群聚和群迁B.单独行动C.群聚和独迁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5.下列消灭此类害虫的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A.捕杀成虫B.农药灭虫C.点火焚烧D.投入天敌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渐扩展的过程。
据此回答6~8题。
6.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
根本原因是()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它生存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C.一枝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D.一枝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7.下列四幅统计图中,反映水葫芦大量繁殖对水体DO(溶解氧)、BOD(生物耗氧量)产生影响的是()8.下列有关鼠灾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B.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C.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D.造成农作物减产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及南方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轮番发生,且抗性发展较快,化学防治的难度加大,部分地区出现因虫害而大面积减产的现象。
材料2:中国水稻病害的分布图。
(1)稻瘟病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以日照______、雾露持续期__________的__________(地形)和气温较温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发生较重。
(2)从图中可看出水稻纹枯病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
(3)水稻病虫害会造成哪些损失?10.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一种亚洲罕见的珍稀树种——红桦目前正在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遭受着病虫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攻击,濒临灭绝。
分布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吐曼德沼泽地的红桦林是目前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分布带之一,而且也是面积最大的分布带,总面积333 hm2左右。
这一树种因树枝树梢颜色发红而得名红桦。
以耐盐碱,适宜在沼泽水泊生存而著称,具有很高的植物科考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然而近几年,红桦林害虫繁衍势头迅猛,疯狂侵蚀树叶和枝干,再加上农耕活动围扩大,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枯竭,红桦林已出现局部枯死现象。
吉木乃县采取草场围栏、防止人为破坏等措施,并进行了小面积的病虫害防治,但收效不大。
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呼吁上级部门加大投入,共同保护这一片珍稀树种免遭灭绝厄运。
(1)红桦珍稀树种濒临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桦树种的生长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拯救红桦树种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