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3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单元5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单元5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青铜器出现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有何用途?当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2、商朝出现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哪些?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中国甲骨文文字,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汉字,并说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什么材料制造的工具?【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在商朝以后有什么发展呢?答案提示: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哪个?答案提示:司母戊鼎。

教师点拨:商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1、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答案提示: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2、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答案提示: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难点名称
青铜文明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知识点属于文化史的部分,文化史课的形象性特点难以把握,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奴隶社会,人们如何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难以理解。文明如何解说。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发展历程
青铜文明 商周---灿烂时期
基本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分布广
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2、依据司母戊鼎解说为什么叫青铜,青铜时代如何到来,文明如何解说?
3、依据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对四羊方尊及三星堆青铜器图片的观看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
4、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小结概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让学生概括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从而理解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难点教学方法
1.观看图片,了解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及此时青铜器的特点。
2.情景解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司母戊鼎”图片,解说其结构特征,然后问题引入:1)我国何时开始使用青铜器?2)青铜器在夏商周呈现怎样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如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授课人:授课班级:初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所在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能力。
(3)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记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通过制作工艺感受先民的智慧,实现情感目标。
可链拉视频及图片来掌握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司母戊大方鼎。
读图直观感受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依据视文的造字特点,并猜字辨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的意义:
①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军事:(兵器)刀剑
3)、贵族生活用具:(乐器、食器)身份地位
4)、极少用于农业生产
铜昂贵
只供贵族享用显示
其身份权威
2制作工艺
3、典型代表:司母戊鼎
看图归纳此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文明时期的还有一个文明成果是什么?以前我们了解历史只是通过实物资料,这一文明成果出现后,我们了解历史又增加了一个途径,那是文字资料。
二.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3、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引言:同学们,人们要了解历史,往往离不开前人的文字记载。

你知道我国有文字记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看题目,知大意)(2分钟)二:明确目标(1分钟)自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字体。

2以司戊母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情况及用途工艺的成就。

互学目标:1、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什么作用?3、你认为青铜艺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三、引导自主学习(20分钟)(一)请同学们浏览全文,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分钟)(看标题知层次)1、同学们找出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并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1)、商朝时把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它主要记载的是商王的和商朝的因此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学生自学完成)(2)、我们把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之为,也叫。

(学生自学完成)(3)、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学生互学完成)学生展示:教师点评:(4)、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什么作用?(学生互学完成)学生展示:教师点评:2、阅读第二个标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下的三段大字,解决以下内容(3分钟)(1)、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青铜器是由、、、三种金属根据器物不同用途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比例铸造而成的。

(学生自学完成)(2)、你认为青铜艺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学生互学完成)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四:教师精讲点拨(3分钟)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成就,文字和青铜艺术,我们今天的汉字的渊源就是商朝的甲骨文,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就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可考的史料。

同时,青铜艺术代表了夏商西周时期高超的手工业水平,代表着我国在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明。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PPT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的对比,总结出甲骨文的特点:汉字的基本结构具备
PPT展示,教材内容,提炼关键字,提炼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
PPT展示,归纳甲骨文的特点等内容,进而总结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
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
问题2:甲骨文造字有什么特点?
问题3: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问题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PPT展示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教材总结甲骨文得名的原因,及甲骨文的发现过程与发现人。
PPT展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提炼总结过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已较为成熟
PPT展示利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大型青铜器,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事如何制作出来的?
PPT展示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得出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及感受高超的技艺。进而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和自豪。
甲骨文
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通过简短介绍及引用专家的评述语言,进而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及结合图片直观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及功能。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对比、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总结归纳能力
2.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古代青铜器制造的高超技艺,认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阅读教材内容,探究问题,明确甲骨文得名的原因,了解甲骨文发现的经过;结合甲骨文的图片,归纳概括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并总结甲骨文发现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__________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__________,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___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________丰富,__________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__________、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知识点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__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__________甲骨。

2.甲骨文记载的__________十分丰富。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________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指事、__________、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铜器。

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遗址出土了铜镜( )A.良渚文化 B.齐家文化C.半坡 D.河姆渡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自主学习】
一、青铜器的高潮工艺
1.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
(1)特点:青铜器的________增多,________逐渐丰富。

(2)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1)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2)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铸造法”。

(3)杰出代表: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甲骨文。

3.发现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
【问题1】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自学检测】
1.青铜器是由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铸造的器具…()
A.铜、锡、铅
B.铜、金、银
C.金、锡、铅
D.铜、铁、铅
2.世界上的许多文明古国,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①四羊方尊②司母戊鼎③大盂鼎④大克鼎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1 司母戊鼎图2 甲骨文图3 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3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5.欣赏下列图片中的青铜器物,回答相关问题:
(1)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依次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2)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1)数量;种类;
(2)饮食;权力;等级;
2.(1)铜;锡;铅;
(2)泥范;
(3)司母戊鼎;
二、1.龟甲;兽骨;
2,殷墟;商代;西周;
3.(1)最早;
(2)商朝
三、1.象形;指事;
2.汉字
【合作探究】
【问题1】
探究:(1)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阶级关系,记录了商朝后期大量的史实,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自学检测】
1.答案:A
2.解析:题干中突出强调的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经过分析可知,原始社会开始出现青铜器;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而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生产不仅规模大,而且品种多,工艺精美,故选C项。

答案:C
3.解析: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大盂鼎和大克鼎则是西周青铜器的
代表作。

答案:B
4.解析:司母戊鼎是商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反映了商朝青铜工艺高超,青铜冶铸业发达。

答案:A
5.参考答案:(1)图1是盘,一种盛水的器物;图2是鼎,既是一种食器,又是一种礼器;图3是爵,一种酒器。

(2)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