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合集下载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史、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风格特点方面分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表现。

一、文体特征《雁塔圣教序》是一篇由道士撰写的序文,其文体属于典籍文学中的序言体,文采简洁明快,用词富于变化,气氛局促而紧张。

文章行文整齐,语言通俗易懂,为普通读者所喜爱的口退文。

二、语言特点1.格、物、比、典的运用褚遂良使用了丰富的格、物、比、典等修辞手法,融入了大量的史实材料,以及人物形象、历史典故,展示了作者极为纯熟的记述和描绘能力,引起了读者深刻的共鸣和情感回应。

2.对比和排比的交互运用褚遂良不仅在语言上灵活运用对比手法,而且还在实际的文字表现中处处存在着排比和对比的运用,如“岂不恶乎朝发白帝?昼登瞿塘?此制久矣。

”、“虽耄老之年,尚能引领,况夫妇乎?”、“千古共此盛事,一时共此欢娱。

”等等,这些语言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具有生动性、形象化并且鲜活。

三、文化特点1.强烈的反新宗教活动思潮《雁塔圣教序》全篇为佛教的发扬和比附,强烈反对一些新兴的道教和巫术的活动。

他对这些宗教活动之所以被屏蔽和压制,主要是因为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过于虚妄,存在着很大的迷信色彩,违背了传统的文化价值。

2.热爱国家和人民,倡导立志报国褚遂良感受深厚的爱国情怀表现在他所倡导的内容中尤为明显。

在文章结尾处,他提出了“以此志之,不纵酒肆,不谋废疾,强以病痛切饪讲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观点,鼓励天下之士追求报国之志并秉持建设性的行为方式,树立强烈的(优秀)人生目标,以此为动力自强不息。

综上所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材料,文体温润而不失细腻,富有生动性、形象化并且明快。

同时,他通过这篇文章向人们传递着诸多鲜明的价值观念,并且强调了立志报国,追求卓越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读者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一、目录褚遂良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在书法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进行风格浅析:1. 字体风格2. 用笔特点3. 结体韵味4. 章法布局5. 艺术价值与影响二、正文1. 字体风格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瘦劲著称,其字体风格独特,给人以高瘦的感觉。

这种瘦劲的字体风格并非简单的瘦长,而是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精妙。

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和动态。

2. 用笔特点褚遂良在用笔上融合了王羲之的行书精髓,并渗以己意,达到了空灵、流畅的境界。

他的用笔多采用藏锋逆入,方圆並施,流畅飞动,给人一种笔致空灵的感觉。

同时,他在笔画的处理上也非常注重细节,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推敲和打磨,使得整个作品在用笔上显得非常精致、生动。

3. 结体韵味褚遂良在结体上注重中宫紧收,疏密有致,字态宽绰,舒展秉气,参差错落,一任天然。

这种结体风格不仅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他在结体上还注重空间的处理,通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高低等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4. 章法布局褚遂良在章法布局上更是独具匠心。

整个作品在章法上疏朗清越,遒劲大方,严整典雅,不疾不徐,胜似闲庭信步。

这种章法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在视觉上显得非常舒适、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5. 艺术价值与影响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的风格独特,用笔精致,结体生动,章法布局和谐,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同时,它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书法家在字体风格、用笔特点、结体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通过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浅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高超造诣。

《雁塔圣教序》赏析

《雁塔圣教序》赏析

《雁塔圣教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碑文之一,由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

这块碑文以楷书书写,笔画清劲,结构严谨,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以下是对《雁塔圣教序》的赏析,字数超过800字。

一、历史背景《雁塔圣教序》立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是玄奘大师译经、传教的纪念碑。

碑文内容记述了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经过和译经传教的贡献,以及唐高宗对佛教的推崇和赞扬。

此碑立于长安大雁塔下,成为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二、书法艺术《雁塔圣教序》的书法艺术堪称一绝。

褚遂良以楷书书写,字体清劲秀丽,笔画流畅自然,结构严谨。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既有欧阳询的劲峭刻厉,又有虞世南的温润闲雅,更有自己独特的风采。

在书写过程中,他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使得每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韵律感。

三、结构特点《雁塔圣教序》的结构特点也非常显著。

首先,它的章法布局非常合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和空间,使得整个作品既紧凑又舒展。

其次,它的结字造型非常美观,每个字都形态各异,独具匠心。

最后,它的点画处理非常精细,每一笔都有起承转合,每一划都有粗细变化,展现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

四、文化内涵《雁塔圣教序》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品,更是一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物。

它记载了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和译经传教的伟大贡献,体现了唐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书法家们的卓越才华和精湛技艺。

五、艺术价值《雁塔圣教序》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首先,它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

其次,它是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件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六、传承意义《雁塔圣教序》的传承意义也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碑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雁塔圣教序》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佛教典籍之一,由褚遂良所撰,文采精妙,语言优美,风格独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雁塔圣教序》的风格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经典之作。

一、文笔精湛《雁塔圣教序》选材广泛,题材丰富,文笔精湛,用词恰当,优美动人。

褚遂良在文中精细描绘了袈裟摩诃僧、大衍十九年以及释迦牟尼等重要佛教故事,以感人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描述佛说一千二百难忘妙法时,“圣教释迦果之离坚愚”,“触目众生心之销铄痴”等形象的描写,令人感觉到佛法的神奇,以及佛法对人们所起到的影响和感召。

二、形象生动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比如:“灵巧之手若夭桃之笋,散爽之容胜红藕开头”,“短暂之生如朝露暮雪,虚妄之梦若秋霜春华”,这些富有诗意的句子,给人以强烈美感,同时也鲜明地表现出了佛教中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三、情感真挚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是真挚的、动人的。

在行文中,他借助自身亲身的见闻体验表达对佛教的钦仰和赞美。

在表现出佛教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佛教感悟顿悟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位师者对于弟子至真至纯关怀的情感。

褚遂良通过自己的悟性,让广大的读者们了解到了佛教的真谛,通过他近乎半个世纪的学习与领悟,让死人再次活起来,让心灵再度回归净土,这种情感的真挚度使人感到深深地感动。

四、智慧启迪《雁塔圣教序》是一本具有智慧和洞见力量的佛教典籍。

褚遂良在文字中不断暗示着读者,佛教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启示和灵魂的疗愈。

他通过对佛教中“无常”、“空”、“因果”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启迪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自身以及世界的本质,激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深层思考与热爱。

总之,《雁塔圣教序》的风格优美、精细、动人,透过文字传达出了佛法的深层义理和教化意义,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启迪与感动。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雁塔圣教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作者为褚遂良。

褚遂良是北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平实质朴的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闻名。

《雁塔圣教序》作为褚遂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文学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雁塔圣教序》的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经典作品。

一、叙事手法的独特性《雁塔圣教序》以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而备受赞誉。

褚遂良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交错编织和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一个真实而迷人的世界。

在《雁塔圣教序》中,褚遂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在战乱年代中坎坷变化的社会风貌,呈现了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篇章在情节上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浸产生强烈的共鸣。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展开,通过对叙事材料的巧妙安排和运用,使得整篇文章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

这种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而具有张力。

《雁塔圣教序》在叙事手法上的独特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得这一文学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平实质朴的风格特征褚遂良的文学作品以其平实质朴的风格而闻名,而《雁塔圣教序》正是其代表之一。

在《雁塔圣教序》中,褚遂良运用了丰富的生活实践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使得整个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他在文中对人物形象以及历史事件的描写,都力求质朴真实,没有做作的修饰和华丽的修辞。

正是这种平实质朴的写作风格,使得《雁塔圣教序》显得更加接地气,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还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

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篇章生动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和启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是唐代文学家,他的《雁塔圣教序》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风格清新明丽,语言流畅优美,透露出浓厚的文学气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点。

《雁塔圣教序》的语言纯净优美。

文章用词精准,句式优美,语言流畅。

褚遂良在文章中对佛教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佛教的本质和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他用精美的笔墨,娓娓道来,抒发着对佛教的钦佩和景仰之情,让人读后感到心旷神怡,顿生敬佩之情。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庄重典雅。

褚遂良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佛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佐证,对佛教的兴盛和佛经的传播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文章显得博大精深,极富学术性和权威性。

文章还展现了褚遂良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博学多才,让人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襟。

《雁塔圣教序》的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

褚遂良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敬仰和推崇之情,用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抒发对佛教的由衷敬仰之情,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力。

通过他对佛教的赞美和推崇,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怀和震撼,由此也更能体会到文字背后作者内心的饱满和丰富。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内涵丰富。

文章在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进行论述的还涉及了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融合了许多不同方面的知识和思想,呈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这也使得这篇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迪意义的文化巨著。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清新明丽,语言流畅优美。

文章语言纯净优美,风格庄重典雅,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极具艺术价值。

褚遂良用这篇文章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博大的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经典。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是唐代文学家和官员,他的《雁塔圣教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韩愈集》为基础,结合作者的认知,运用结构方法,分析了“雁塔圣教序”的特点,为此根据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认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非常独特,质朴而典雅,内涵丰富,充满时代的气息。

通过对文学、历史、宗教的深刻思考,褚遂良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韵律感。

他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他写到:“台碣千寻,屏障百仞,怒涛激怒,扬波踊跃”。

这里通过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台碣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再比如他写到:“却以神圣之风,敷陈密见之理,斯焉而舍矣。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词语“神圣之风”来描述《雁塔圣教序》所阐述的思想,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他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古文词汇和成语,使文章显得古雅、典雅,并且隽永悠长。

比如他写到:“皇明万国,威靖土宇,毛发不敢犯,神灵怀之,愈见战栗。

”这里运用了“皇明”、“威靖”、“毛发不敢犯”等古词,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古韵悠长。

而这些古文词汇和成语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尊崇与充满敬畏之情。

整篇文章充满了深沉的思想和哲理,值得深入品味。

褚遂良通过对佛教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思想的阐述,使《雁塔圣教序》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他在文章中对佛教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道义”、“无常”、“空灵”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佛教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比如他写到:“云行雨施,草木葱茏,是以地富物饶,民安祥。

而施不离慈,行不绝恭,用心不移,恒心不改。

”这里他运用了对自然的描写,巧妙地表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恭敬之情,使全文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1. 引言1.1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背景介绍褚遂良,字少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宰相,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备受后人推崇。

《雁塔圣教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文以古文文笔为主,叙述了唐太宗李世民赐建大雁塔的经过,表达了对佛教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褚遂良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对佛教的虔诚之心。

《雁塔圣教序》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唐代文人创作的典范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的生动记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因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1.2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意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意义在于其作为唐代一部重要的佛学文献,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雁塔圣教序》记录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描绘了佛教高僧鸠摩罗什的生平事迹,对于了解唐代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褚遂良在序言中对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后人研究佛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褚遂良在文中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进行了赞美和反思,展现了当时士人对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态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通过对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古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文学风格分析该文学作品在叙述上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和表现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褚遂良展现了其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将读者带入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之中。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语言运用上非常独特,充满诗意和韵律感。

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等,使整个文言文体的作品更加生动多彩,引人入胜。

褚遂良的文字虽然古朴,却不失清新和流畅。

他善于运用古代文学经典的技巧,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得整个作品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作者:柯溪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初唐书家中,褚遂良虽对楷书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书法早年受东晋王羲之,长辈欧阳询、虞世南等的影响,能够取其精华,中晚年书风趋于成熟,摆脱了欧虞风格,最终自成体系。

他为唐代书法树立了新的规范,更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清人刘熙载称褚遂良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寥寥可数的五个字,确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一、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初唐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精通文史、博学多才。

性格耿直忠诚,晚年因废后之争曾直言进谏而后被贬,晚年仕途颠簸流离,最后遗憾离世。

褚遂良学书早期从虞世南,后来取法王羲之,也曾受前辈欧阳询的影响。

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风格相近,汲取了欧阳询、虞世南用筆锋利刚劲的特点,并保留了隶书遗意,字形偏扁。

晚期的《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一个峻整严殇、一个空灵飞动。

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节奏感强烈。

《雁塔圣教序》也称《慈恩寺圣教序》当前藏于西安市慈恩寺塔下。

它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两石分别位于大雁塔塔底曾层南门东西两侧砖龛内。

前石是序文,是唐太宗为玄奘法师译佛经而写,因而称之为圣教。

后石是后记,是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

基本上全部内容实质上是记写、赞誉玄奘法师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历经长达十七年取经印度,回到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情况,高度赞扬玄奘法师弘扬佛法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

褚遂良于永徽四年十月和十二月写了这两篇文章,由万文韶刻字,后世人称《雁塔圣教序》。

二、《雁塔圣教序》书法艺术特色
从钟繇、王羲之结体平和扁方而且带有显明的隶书形态的楷书,北魏时期风格质朴、苍劲古拙的楷书,再到欧阳询、虞世南结构严谨、刚劲挺拔且笔笔精到的楷书,一直到褚遂良,他将早期方整稚拙的书风升华到笔意华美的境界。

楷书在褚遂良的笔下不断适应着时代需求而发展。

朱关田先生论及:“至褚氏永徽碑版一出,有唐楷书始有门户可寻,且其书瘦润华逸,刚柔相济,遂使魏晋流风一变而尽。

所以初唐三家真正启开李唐楷书之门户者,实褚氏一人。


《雁塔圣教序》笔法娴熟老练,字体清新刚劲。

唐代张怀瓘评此书“美女婵娟似不轻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在平时的临摹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帖中的主要笔画往往一笔多有提按,直中有曲,灵活多变。

其字体看似瘦骨、实则丰腴,看似平淡、实则华美,兼用行草与隶意,具有神韵。

此碑用笔精致细腻,体态宽博协调,气息高古脱俗,风韵优美卓越。

就拿此碑
中最富有褚遂良特色的长横来说,这是他的楷书有别于其他楷书的最大不同之处。

其行笔过程呈现出一种一波三折的状态,水平长度总体趋势都向右上方倾斜,先向右、向上的,通过正确的方向顿笔压住笔划的走势,让字的重心稳定。

长横多呈现出两头略粗、中间略细且变化丰富的形态,经由明显的提按可以看出强烈的粗细变化。

再如碑中潇洒自如的捺画,亦是褚遂良楷书中又一特色之处。

捺画融入了浓重的隶书笔意,较之其他笔画而言,非常粗壮、伸展和夸张,通常作为特别吸引眼球的主笔出现。

此外,他还融合了行草书笔意,创造性地运用行草书的笔势来书写楷书,着重表现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了笔画之间的流动感和书写过程中的韵律感。

这正是他对于笔断意连的及其出色的表现意识。

三、《雁塔圣教序》对后世的影响
在唐代楷书的发展历程中,以崇法为主。

褚遂良遵循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又能不为当下所束缚。

他在吸收借鉴传统书法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对前人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与探索,创造出为他所用的独特书风,褚遂良极富秀美之感又远离庸俗。

书法风格正是初唐书法开始摆脱前朝书法而自成体系的模范,对唐朝乃至以后书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真正意义上开启唐王朝楷书书风之先驱者,当属褚遂良。

褚遂良身后受他书风影响的书家众多,他的“褚体”才能积厚流光。

褚遂良的提按回锋和行笔方法对晚唐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产生了深刻影响。

颜真卿是受褚遂良影响颇深的一位代表性书家。

颜真卿早年的楷书《多宝塔碑》,其运笔提按变化明显,横画细劲并呈弧形,此种表现形式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颇为相似。

柳公权也是受褚遂良影响的一位晚唐书家,他师法颜体,而颜真卿又是师法褚体,因此在柳公权的书法中也能看到褚遂良的影子。

柳体骨力刚劲,起收笔与转折处的顿按明显,都是褚遂良之影响。

褚遂良毕生在继承古人书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他始终矗立于时代的前沿,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书家,他被誉为“唐代书法一代广大化教主”是实至名归的。

【参考文献】
[1] 金学智.艺概评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 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05.
[3]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