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17成语故事两则教案设计湘教版

合集下载

推荐精品湘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优质课课件第1课时

推荐精品湘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优质课课件第1课时

新课学习
1.你觉得郑谷和齐几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郑谷:彬彬有礼,态度和蔼,持才不傲。 齐几:谦虚好学。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谦虚好学
用字准确
3.成语“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 一字之师:能够给别人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了一个什么成语呢?
一字之师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zu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目 前面 昨天 数学 算术
认读字:
则 梅 致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这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郑谷帮齐几改动了诗句里的一个字, 齐几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2.为什么说“昨夜一枝开”比“昨夜数枝开”更恰 当?先用——画出文中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 说 “梅花开了数枝,就不算早了” 因为这首诗名叫《早梅》,梅花开了 “一”枝比“数”枝更能体现出“早”。
通过这个成语,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1. 生字写两遍。 2. 朗读并背诵课文。 3. 把“一字之师”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成语故事二则专心致志_湘教版 (共20张PPT)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成语故事二则专心致志_湘教版 (共20张PPT)
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 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全神贯注 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心无旁骛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 志。
随堂练习
读一读
zhì 志气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专心致(zhì)志(zhì)
从前,有一个叫秋的棋(qí)师,棋艺非常高。秋有两个学生。 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另一个学生却不这样, 他坐在那里,眼睛看着棋子,心里却在想:“如果天空中飞来了鸿 (hónɡ)雁,我就用弓(ɡōnɡ)箭(jiàn)把它们射下来,美餐(cān)一 顿,该多好哇(wɑ) !”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PT
21 成语故事二则
专心致志
课件PPT
资料宝袋
棋的种类
按人数由高到低排列: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五子棋、国际跳棋、围棋。 这些也都是我国体育总局规定的正式比 赛项目。还有例如蒙古象棋、日本将棋 等各国区域性棋类。
下棋的好处
资料宝袋
下棋的好处有很多,小孩子下棋可以拓展 思维,开发心理智商;成年人下棋可以对自己 的身心进行锻炼,你可以感受驰娉疆场的感觉。 古代就有棋如人生的例子,很多兵家把棋与战 场相提。这就是很多成年人喜欢下棋的原因! 老人不仅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作为娱乐来 消遣自己的晚年,年龄大了,图的只是高兴罢 了。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3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3日星期一2021/8/232021/8/232021/8/2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32021/8/23August 2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32021/8/232021/8/232021/8/23

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2)学会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成语故事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2. 学会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的含义;2. 学会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学生字典或词典;3. 相关成语卡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成语故事;(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成语是怎么来的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2)学生通过词典或课文注释,理解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的意思。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和成语的意思;(2)教师通过例句,展示如何灵活运用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运用所学成语;(2)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运用比赛,看哪个小组运用成语最准确、最灵活。

6. 小结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的内容;(2)学生运用成语“亡羊补牢”和“画龙点睛”各写一句话,明天上课分享。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成语故事两则》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成语故事两则》教案
②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了不丢羊,你认为最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养羊人,应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
3.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什么?
六、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成语故事两则第 2课时守株待兔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在”,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说互听。
3.检查学习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正音。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成语故事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成语故事,并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一:《画龙点睛》(1)生字词的学习和认读。

(2)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

(3)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2. 成语故事二:《亡羊补牢》(1)生字词的学习和认读。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用法。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交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故事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认读。

(2)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的学习。

(3)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游戏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成语故事一《画龙点睛》。

2. 新课学习:学习成语故事中的生字词,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

3.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口头交际练习。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PPT课件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PPT课件

感悟升华: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集中精神、
一心一意才能成功,否则是不可
能办成任何事情的。
感悟升华: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2.志

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敬
3.箭 剑
志)气 (致)意 (
刀(剑) 射(箭)
弓( ) 箭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说了郑谷为前来请教 的和尚齐己改诗,只动一
个字,便使诗意更为完美。
被齐己称为“一字之师”。
为什么“昨夜一枝开”比“昨夜 数枝开”好?
“数枝”表示开了很多梅花 了,不算早了,用“一”表
示梅花刚开、很早,并与诗
( 三 )心( 二 )意
( 三 )头( 六 )臂 ( 五 )湖( 四 )海 ( 九 )牛( 一 )毛
( 一 )干( 二 )净
( 四 )平( 八 )稳 ( 七 )上( 八 )下 ( 十 )全( 十 )美
“之”表示“的”的意思。“一 字之师”就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
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的老 师。
生字词:
的题目相符合。
想一想,故事中的两个人给你留下什
么印象?
齐己
郑谷
谦虚好学 用字准确
善于推敲
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秋”的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第二个学生又是怎样学棋的?
3.他们的结果怎样?你喜欢哪个学生, 为什么?
感悟升华:
秋的两个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非常专心 棋艺高超
不专心
什么也没学到
zhìzhì tí 专心致志 题目 suàn 不算 cān 美餐 qí yì 棋艺 qián 前村 zuó shù 昨夜 数 字 méi 梅花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摘要:认识5生,其会写题、前、昨、数、算、志、棋、弓8,教学重、难重掌握8生音、形、义,理故事容基础上体会成语思,算术师,生跟教学目标认识5生,其会写题、前、昨、数、算、志、棋、弓8正确、流利地朗课3让学生知道修改重要性和学习态截然不,结是不样教学重、难重掌握8生音、形、义,理故事容基础上体会成语思难系学习实际生活感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安排3课课、导入新课,理题出示课题,学生齐课题请学生说说对师理二、初课,整体感知听老师讲故事师,说说你听懂了什么?看课,给生新词作上记三、学习生识记生卡片展示,逐板题目前面作天数学算术师,生跟3议议,哪些音要卡片随机抽5出示认则梅致四、试课,熟悉课五、分析课,理容故事有哪些人物?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是什么思?3昨夜枝开又是什么思?什么昨夜枝开比昨夜数枝开?六、悟,感悟升华你对齐几有什么看法?对郑谷又有什么看法?从齐几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七、指导写,巩固生观察生天田格位置重指导易混写二课、复习检,导入新课说说师是什么思师告诉了我们怎样道理?二、初课,熟悉新课学习专心致志,借助拼音课画出课生、新词3声跟录音磁带课三、板生,学习生出示生卡片,逐板教师领,学生跟学3学生相交流掌握音学生交流三生形5指导田格写6继续学习认()卡片展出认()学生根据拼音试(3)交流较难掌握生音()老师指导认四、试课整体感知五、分析课体会情感秋学生是怎样学棋?二学生又是怎样学棋?3他们结怎样?你喜欢哪学生什么?三课、给下面词语选择合适题提()目()水问()()志致()敬()()气()3箭剑弓()刀()射()击()二、用下面词语说话专心致志如就。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优质课教案1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优质课教案1

《成语故事二则》教材分析《成语故事》按教参的要求,可分为两教时完成,第一课时疏通两个故事,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解两则故事。

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不是太合理,于是,第一课时除疏通课文之外,还学习了第一则成语,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学习的内容还是满紧凑的!从“两则”入手,请学生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塞翁失马》。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理解成语。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通过看注释和借鉴以往学习经验的方法自主学懂这篇小古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小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小古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小古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成语入手,重点词导入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

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

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看老师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已经了解多少?预设生的回答:(1)说故事的字面意思。

(2)说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随机了解翁的意思。

请你告诉大家,你还认识哪些翁?(老翁、渔翁、家翁)我们这儿是塞翁,意思就是__住在边塞的老人。

塞翁失马的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打开课本,先听王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一边听一边可以琢磨:祸与安慰、福与祝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好,把书拿起来。

二、围绕“祸福”,了解大意1.把书放下,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了?塞翁遇到了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了不丢羊,你认为最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养羊人,应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
3.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什么?
六、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17成语故事两则教案设计湘教版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说互听。
3.检查学习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正音。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教学反思:
(2)自由读,开火车读,找出句子测读。
4.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字生字卡片。
(2)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题目的意思
(1)提问:“亡”是什么意思?“牢”指什么?
(2)说说题目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能提到课文中的内容即可。
2.再读课文,思考。
课 时 教 案
课题:成语故事两则第 2课时守株待兔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反复朗读,形近字组词。
批注: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本课应掌握的4个生字。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课题:成语故事两则 第 1 课时亡羊补牢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反复朗读,形近字组词。
批注:
教学重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1)课文写了养羊人几次丢养?(两次)
(2)什么原因丢羊?(羊圈破了个窟窿)
(3)邻居怎么劝他的?
①指名读邻居的话。
②指导朗读:要怎么读才能体现邻居劝他的诚意呢?
(要用关心的语气读)
全班齐读。
(4)养羊人是怎么说的?要怎么读?
(不以为然的口气,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全班齐读。
(5)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说,为什么用“又”字?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在”,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