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尼莫地平高压氧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由于头部受到钝力作用后,导致脑蛋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1]。

疾病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同时并存。

其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约占35%左右[2]。

临床对此疾病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由明确的外伤史,并在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经CT检查有多处挫裂伤和出血点[3]。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39.97±7.11)岁。

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伤8例,硬物击伤6例。

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0小时,平均(5.16±2.01)岁。

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39.26±7.77)岁。

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空坠落伤7例,硬物击伤5例。

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3小时,平均(5.78±21.87)岁。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摘要】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临床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56例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和病因。

病例研究发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干和脊髓受损,影像学可见脑干轴索异常信号。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预后仍不确定。

病因分析发现免疫相关和遗传因素可能与该疾病有关。

总结认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需要更多临床病例研究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更精准评估。

该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关键词】脑脊髓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影像学、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病因分析、临床应用、展望。

1. 引言1.1 疾病概述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神经轴索的广泛受损,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到影响。

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的具体病因,也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以及病因分析,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和病因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策略。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深入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特征,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病因分析,我们也希望能够揭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2. 正文2.1 临床特点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部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8例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8例分析

本组数据还显示 , 1~ 在 6岁年龄 段 SR I S病 例最多 , 3 为 5 例(7 4 ) 这与国外有 关文献报 道 的中位数年 龄 2 月相 5 .% , 4个 近 , 1个 月 ~l岁 年 龄 段 SR 而 I S发 生 率 处 第 二 位 , 为 2 . %。在 SR 病例 中有 1 . % 的病例有 潜在性疾 病 , 13 IS 97 而在
[ ] 樊寻梅 , 1 武志远. 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介 绍[ ] 中华儿科杂 J.
志 ,0 54 ( ) 686 0 2 0 ,3 8 :1 -2 .
及危重病 患 儿 中的发 生率 较高。另外 本组 资 料对 5 1例发热 SR 患儿进一步分析 , IS 发热合并呼 吸频率异 常 4 o例 (5 6 ) 6 .% , 合并 白 细胞 计 数 异 常 1 8例 (9 5 , 并 心 动 过 速 1 2 . %) 合 4例 (3 )部分病例包含 了 SR 诊断标准 的两项 以上… 。 2% , IS 6 1例 SR I S中 1 ( 9 5 经胸 片 、 8例 2 . %) 培养 、 相关抗 体或其

5 ・ 8

! 生
筮 鲞筮 期
C i s unl f rccl d ie e 2 1 h e J ra o Pata Mein b 0 1.V0 . 8. . neo i c F 1 3 N0 4

20 00年至 20 02年统 计资料表明 ,3 1 4 6 例住院新生儿 中 SR IS发 生率为 1.% , IU中 SR 74 N C IS发生率为 4 . %L , 08 s 均高于本组发 j 生率 , 考虑可能与病情相对危重有关 。由于研究 的对 象不同, 所
[ ] 陆 国平 , 2 张灵恩.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脓毒症 [ ] 临床儿科杂 J.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与治疗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与治疗分析

4 Ad m n, r a I C x ael T e l a s J G a m D . , h r i A, t , h e l a
Df s xn lnuyi o iaeaoa i r nnn—msi edj j i l ha i se _
jr JN u ugPyhar,9 1 5 :8 a emsr sci y 19 ,4 4 1— y, t
2 09 2. 4
出血性脑 脊液 , 测压 了解颅 内压情 况 , 根
据颅 内压监 测结果 , 调整脱水 药物 用量 ;
结 果
⑦根据病情 变化 , 调整 治疗方 案 , 施个 实 体化治疗 , 当提 高血压水平 以维持正常 适 脑灌注压 , 对合并 有颅 内血肿 ( 硬膜 外下
或脑 内血 肿 ) 的病人 , 根据 血肿 量 、 损 脑
儿均伴 有不 同程度 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 有
维生素及微 量元 素缺乏 也是 引起 反
复呼吸道感 染 的主要 因素。维生 素缺 乏
营养缺乏性疾 病 的患儿 易患反 复呼 吸道 感染 。肺炎治疗 不彻 底 的患儿亦 多导 致
营养不 良性疾病的发生 。
性佝 偻 病 (1% ) 维 生 素 A 缺 乏 症 3 、 ( . % ) , 以影响血清 iG水平 , 43 等 可 g 使体
1 刘永生 , 叶英. 脑弥 漫性轴索损 伤 3 o例. 救 治 体会. 中国 实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06 7 2 O ,
(5 :. 1 ) 9
明显中间清醒期 ; ③无特别明确的神经系统
定位体征; , ④C’ I 扫描或 M I R 证实大脑皮质
与髓质交界处 , 神经核团和白质交界处 , 胼

弥漫性轴索损伤49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49例临床分析
况 下 , 尽 早 做 出诊 断 , 对 患 者 预 后 有 很 大影 响 。 应 这
11 一般情况 .
本 组患者男 4 4例 , 5例 , 女 年龄 1 3~6 7岁 , 平
均 3. 57岁。损伤原 因: 交通肇事 3 , 5例 坠落伤 7例 , 高空坠落物
砸伤 2例 , 斗殴伤 5例。伤后 来 院时间为 0 2~5 。格 拉斯哥 . 2h
2 结 果
保持呼吸道通 畅 , 早期纠正低 氧血症是降低弥漫行轴索损伤
残死率的主要原 因, 呼吸道不 畅, 可使胸腔内压力增 高, 内静脉 颅 回流不畅 , 致使颅 内静脉 压升 高 , 脑水 肿加 重 , 使 同时 呼吸道 不 畅 , 以引起肺通气 量不足 , 可 使脑缺氧和血二氧化碳分压 升高 , 亦
预后评分( C ) 3 8例 , 5分 2 , G S :分 4— 8例 6—8分 1 3例。合并颅 内血肿 7例 , 合并其 它部位骨折 7例 , 复合伤 5例。 12 治疗 方法 . 手 术 的 6例患 者 中, 并 骨折 4例 , 合 复合 伤 2 例, 均未行开颅手术 , 行保守综 合治疗 , 主要包 括 : 持呼 吸道通 保 畅、 早期纠正低 氧血症 、 早期应 用冬眠药 物 、 期纠正低 血压 , 早 应 用脑细胞营养药物 , 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等。 及 13 功能评定 .
【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 综合 治疗
笔者所在科室 自2 0 02年 9月 ~ 08年 9月间共收治弥漫性 20 轴 索损伤患者 4 9例 , 复 良好 者 l , 恢 9例 中度残疾 1 , 0例 重度 残 疾 4例 , 植物生存 3例 , 死亡 1 , 3例 病死率为 2. 3 6 5 %。将其诊 治
情况 , 回顾 性 分 析 如 下 。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治疗分析(附76例报告)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治疗分析(附76例报告)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治疗分析(附76例报告)
汪文国;李刚;沈恒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3(18)6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76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强调早期气管切开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

结果 7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1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17例。

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其临床表现以昏迷为突出特点。

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包括亚低温、脑保护剂、降低颅内压、早期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及预防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

【总页数】2页(P379-380)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治疗
【作者】汪文国;李刚;沈恒
【作者单位】随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附26例报告) [J], 靳文;胡凯强;刘赵鹤;候亚冰;吕鹏;郭俊秀;薛薇
2.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J], 潘荣南;吴雪松;罗云平;刘增庆;李文
3.尼莫地平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附20例临床分析) [J], 李晓红;崔立山;陆国凤
4.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探讨附34例报告 [J], 彭洪;龙中林;彭芳
5.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附46例报告) [J], 何二平;吕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11 一 般 资 料 : 组 男 性 3 . 本 0例 . 性 1 8 . 。有 人 指 出 , A 损 伤 的严 重 程 度 癫 痫 发 作 则 不 必 用 药 。 重 视 D I 者 的 女 2 09 % D I A 患 例 ; 龄 1 ~ 1 , 均 3 . 。均 为 受 随 着 由 额 、 部 向 脑 干 纵 深 发 展 而 加 重 。 营 养 支 持 ,一 般 先 静 脉 营 养逐 渐 过 渡 到 年 07 岁 平 86岁 顶 伤 后 l 时 收 住 人 院 。交 通 伤 3 小 4例 , 高 I级 较 轻 .有 弥 漫 性 轴 突 损 伤 的 组 织 学 肠 内营 养 。 D I 抢 救 治疗 过 程 . 把 对 A 的 要 处 坠 落 伤 8例 。 证 据 , 见 于脑 白质 , 仅 常见 于额 颞 叶 。 Ⅱ 康 复 贯 穿 于 整 个 治 疗 过 程 中 ,保 护好 肢 1 l 表 现 :入 院 时 G S评 分 : C 级 除 I级 的 表 现 外 还 有 胼 胝 体 的局 灶 性 体 关 节 功 能 , 轻 肌 肉 的废 用 性 萎 缩 。 - 临床 2 C G S 减 康 3 5分 l ~ 1例 , ~ 6 8分 2 3例 , ~ 2分 7 损 伤 。 Ⅲ 级 除 Ⅱ级 的 表 现 外 还 有 脑 干 上 复 期 强 调 综 合 治 疗 , 高 生 存 质 量 , 少 9 1 提 减 例 ,3 l 1 ~ 5分 1 。 1 有 明显 的生 命 体 段 背 外 侧 象 限 的 局 灶 性 损 伤 。 最 近 研 病 残 率 。 例 3 例 征改变, 热 1 高 5例 , 温 不 升 5例 , 压 究 ”表 明 , 大 多 数 轴 索 损 伤 中 , 索 断 体 血 在 轴 D I 者 病 情 危 重 .死 亡 率 致 残 率 A 患

弥漫性轴索损伤80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80例临床分析

因为较好产力不但能使宫 口扩张 、 胎头下降 , 更重要 的是可 参考文献 :
使胎头 由枕横位或枕后位 自然转为枕前位 。若产力不能使 [ ] 漆洪波 , 江川 , 莉 . 1 孙 李 持续性 枕后 位 的临床特 点及
胎头转位 , 应尽早进 行徒手旋转 胎头 ; 转动 困难 , 可勉 若 不
3 2.
32 2 剖宫产 : 宫产是 解决难 产最好 的方式 , .. 剖 产钳 术 和 胎头 吸引术是 常用 的阴道分娩 方式 , 对头 位难产应 慎重 选
( 责任 编辑 : 王秀玉 )
文章编号:0 5 88 (07 0 — 56 0 10 — 4 62 0 )5 0 2 — 2

经验 交 流 ・
( .%)死亡 3 例 (25 。D I 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 、 残率 的最重要 因素 , 25 , 4 4 .%) A 是 致 早期诊 断并 采取综合治 疗
措施可提 高患者 生存 质量 , 降低病死率 。
关键词 : 弥漫性轴索损伤 ; 大脑 ; 白质 脑 中图分类号 :6 11 R5 . 5 文献标 识码 : B
32 1 经阴道分 娩 : .. 头先 露的产 妇均应 给机 会试 产 , 但必 胎儿体重  ̄30g 3经 积极 处理 , 50 ; ) 活跃期产 程停滞 2 ; ) h4 经 须排除 明显头盆不称及严重 的胎头位置异 常。胎 头一旦抵 充分试产失败者等 。无 论何种分 娩方 式 , 只要母儿并 发症 达盆底 , 一般可经阴道分娩 , 要么 自然分娩 , 要么阴道助产 。 降到最低 , 则达到 目的。 出现宫缩乏力时 , 排除头盆不称后 , 点滴催产素 , 加强产力 ,
技术 的发展 , D I 对 A 的诊断和 治疗亦有 了新 的认识 。本 文 体温升 高。() 5病理反射 : 巴宾斯基征 阳性 6 例 , 侧 双侧 6 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

方法:对近五年来收治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9例,轻残9例,恢复良好3例。

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其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极高等特点,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弥漫性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也是闭合性脑损伤的严重类型之一。

以其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是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既往依赖病理学诊断,近年来由于CT、MIR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充分认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现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与结果:
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8例。

年龄19~65岁,平均47.6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

1.2 CT、MIR表现大脑半球皮层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32例(直径小于2㎝),脑干小出血灶24例,骈胝体出血19例,弥漫性脑肿胀32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9例,单一病灶出血
6例,多出病灶出血14例,未见异常7例。

1.3主要临床表现
1.3.1 意识情况入院时意识障碍均超过6小时,呈持续性昏迷例,最短18小时。

1.3.2 瞳孔表现 24例入院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

1.3.3 GCS评分35例GCS评分3—5分,7例5—8分。

1.4 治疗情况本组2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降低颅内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采用脱水、冬眠低温、阿片受体拮抗剂、神经节苷脂(GM1)等治疗,36例患者入院后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预防脑继发性损害及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72小时后,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尽早使用改善脑组织代谢及促进脑苏醒药物,生命体征平稳者争取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

1.5结果伤后6个月评定疗效,本组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9例,轻残9例,恢复良好3例,余18例在诊治观察中出现瞳孔散大,或复查CT出现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而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

2.讨论颅脑外伤所造成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差异很大,但显微镜下的病理形态具有共同特征—轴索损伤。

1956年Strich首先提出了大脑白质弥漫性变性的概念。

直到八十年代才正式命名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

研究发现,轴索损伤程度与颅脑伤情有关,伤情越重轴索损伤越严重,其预后越差,病人的残死率越高。

目前认
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能是导致颅脑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2.1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受伤机制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

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所致,其次为坠落伤、打击伤。

在外力作用下常发生加速性旋转性损伤,由于颅骨、脑膜、脑组织的灰质、白质、脑积液的质量不同,彼此运动速度不均等,使各种组织之间相对移动,产生剪应力,从而撕裂神经细胞轴突、甚至小血管而造成损伤。

2.2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特征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轴索肿胀或轴索回缩球。

轴索回缩球是轴浆返流肿胀扩张所致,通常在伤后6小时开始形成。

最近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颅脑伤后1小时内,在电镜下检测到轴索损伤,故提出弥漫性轴索损伤属原发性损伤,伤后即可就存在。

颅脑伤后晚期(数周、数月)轴索出现沃勒变性和微胶质形状物形成、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形成脑积水。

颅脑伤病人弥漫性轴索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骈胝体、脑干背外侧、大脑皮质下白质和小脑上下脚。

2.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在临床上没有直接的诊断方法,只有组织学才能确诊,目前随着人们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及先进检查手段的应用,如:CT扫描、MIR检查和脑干诱发电位等,可作出临床诊断,其要点如下:①头部有加速性损伤史,多见于交通事故损伤;②伤后立即昏迷、躁动不安,持续时间长(一般>6
小时),少数可有中间清醒期;③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态差,无明确定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④CT扫描和MIR证实大脑白质和髓质交界处、神经核团和白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和小脑上下脚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出血灶(直径≤2㎝)及脑室内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⑤无明显结构异常的创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⑥创伤后显示脑萎缩,或脑室扩大形成脑积水。

2.4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减轻脑水肿及脑肿胀,防止继发性损害伤。

我们体会: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可防止因气道不畅或肺部炎症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病情;②压低温疗法:可降低脑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有效地改善病人预后转归,降低死亡率,显著提高回复的良好率。

③早期使用盐酸纳洛酮,用药剂量:0.3mg/kg,3天后减量为4.8mg/d,7天后停药,在死亡率、GOS评分、语言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

④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急性期每日100mg,2-3周后改为每日20-40mg,维持6周,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及延长疗程。

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脂,GM1是神经节苷脂类物质中的一种,因此GM1具有神经节苷脂的所共有的生理、药理作用。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中,只有GM1可以透过血脑屏障(BBB),因此GM1较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

GM1能减轻脑细胞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再生修复、增强内源性神经营养活性,对于急性期阶段GM1防治继发性损害的作用尤其重要及关键,而对于恢复期GM1促进神经再生修复、
增强内源性神经营养活性的作用更突出。

由于神经功能恢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此在病变恢复期、慢性期应用GM1对于病变的预后都有良好的影响。

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文献均证实在病变的急性期或慢性期开始使用GM1,同样具有治疗效果。

⑤预防并发症发生:如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坠积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

一旦发生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⑥在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时复查CT一旦发现一侧大脑半球肿胀或水肿,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应及时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式以减压充分之“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为佳;⑦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学氧饱和度,使脑细胞供氧量增加,有利于脑细胞功能回复,因此一旦病情稳定应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2.5预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取决于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与入院时的GCS评分、瞳孔表现、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明显相关;损伤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重、GCS评分越低、瞳孔散大时间越长、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