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完整版
褚遂良楷书风格研究

褚遂良楷书风格研究
褚遂良是中国书法界的著名楷书家,其楷书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用笔质朴稳重。
褚遂良的楷书用笔非常朴素,但却气势恢宏,显得非常稳重。
特别是在书写大篇幅的作品时,其用笔更是显得丰厚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布局严谨整齐。
褚遂良的楷书布局精细,每个字在构造上非常严谨,线条流畅,平衡协调。
无论是篆刻、印刷,还是绘画,他都能够将整体的构思与细节处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品质严谨细致。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品质严谨细致,多以出淤泥而不染,如出水芙蓉之形貌,字形清晰,结构优雅,层次分明,线条又粗又细,细节处理精细,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四、意境深邃厚重。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意境深邃厚重,特别是在诗词书法方面,他能够将诗词的意境与楷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诗词的含义与楷书的气度。
总之,褚遂良的楷书风格凝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堪称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褚遂良楷书特点

褚遂良楷书特点褚遂良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风格独特,深受后世之爱戴。
褚遂良楷书以其笔画横直有力、端庄古朴、雄健豪放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褚遂良楷书的特点和魅力。
一、笔画横直有力褚遂良的楷书笔画横直有力,显得刚中带柔,极具气势。
他的笔画沉稳有力、刚健有劲,像翻江倒海一般。
这种笔画的特点在于线条简练而富有变化,字形苍劲有力,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磅礴之气。
这种笔画风格可以说是他独有的,成为了他作品的标志。
二、端庄古朴褚遂良楷书风格端庄古朴,风格沉稳,直接的反映了他内心的严谨和稳重。
他的作品中字形上不浮华,而独具雅致和沉静之美。
他的书法注重体现书家的人品和文化水平,通过书法表达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
三、雄健豪放褚遂良楷书笔势雄健豪放,给人印象深刻。
他的笔致雄健磅礴、豪放有力,运笔独特、遒劲有度,使人想到河山壮丽、英雄豪迈。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带有一种气魄,令人心潮澎湃,意气飞扬。
四、结构良好褚遂良的楷书结构紧密严密、清晰有序,字形稳重端庄,布局大方得体。
字形严谨,每一个笔画都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彼此之间有着完美的平衡和协调。
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也注重了结构上的完整和稳定。
五、刚劲有力褚遂良楷书的特点之一是笔画的刚劲有力。
他所用的笔画具有很强的力度和韧性,使人感到一种厚重的力量。
六、气贯长虹“气”是指笔人的气质和精神意志,也可以指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气魄感受。
褚遂良的作品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气贯长虹,犹如云卷云舒,雄赳赳、气昂昂,而又极富情趣和韵味。
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灵气、神韵,使人不仅能把握笔画上的线条美感,更能感受到深沉、奇妙的“气”感。
综上所述,褚遂良楷书特点独具风格,他的书法风格凝聚了古人遗留下来的书法精华,也融合了书法的个性流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
他以雄健的笔墨、磅礴的气魄、端庄的风骨、清晰的结构为特点,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美妙。
初学书法褚遂良圣教序楷书

初学书法褚遂良圣教序楷书褚遂良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之一,他的圣教序楷书被誉为“初学书法的上上之品”,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步步地学习这幅圣教序楷书,感受褚遂良的墨香。
第一步:笔画基础书法的基础是笔画,因此学习书法必须先从认识笔画开始。
圣教序楷书的笔画比较简单,主要由“横、竖、撇、捺、点、折”六种基本笔画组成。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基本笔画,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
第二步:结构特点圣教序楷书的结构特点是鲜明的。
整幅字正中央的“书”字,是以“急动而缓停”的速度写成的。
这一特点体现了褚遂良“快中求稳”的风格。
同时,在“书”字的上下左右,分别描绘了“天地人”三个字,体现了书法家对于天地万物的感悟和热爱。
第三步:意境特点圣教序楷书的意境特点,是融合了文化底蕴和书法技巧的完美展现。
从字体的线条到笔画的韵律,再到整幅字的精神气质,都生动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文化和人性的独到思考和认识。
通过欣赏这幅字,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第四步:实践演练学习书法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所以学习圣教序楷书也同样如此。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练习笔画、结构和意境的完美演练,同时也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加专注地体会书法的魅力。
总之,学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书法技巧,体会书法的魅力。
而圣教序楷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作品,学习者可以通过它,逐步发现书法的奥妙和美感。
希望广大书法爱好者都能够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成为真正的书法家。
分析褚遂良的字的特点及怎样写好雁塔圣教序

分析褚遂良的字的特点及怎样写好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
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唐代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就这种文化的总体来说,是高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涌现了一大批一流的政治家、文人、鉴赏家,他们礼貌周到,谈吐隽雅,有极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像沃尔夫林《艺术史原理》中所说的——就在于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一种时代与一个民族的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
褚遂良的书法,正好也体现了这几点。
也就是说,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的风气,也是他那个阶层的贵族气息的展示,同时,也可以见出他自己的那种可以称为“唯美”的审美态度。
与他作为政治家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艺术家的气质。
遗憾的是,褚遂良几乎没有关于书法方面的论著传下来,以致于我们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书学主张。
但褚遂良的父亲禇亮与欧阳询、虞世南为好友,这当然会影响到褚遂良的书法风格。
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
’遂良大喜。
”(《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这话可能一直在激励着褚遂良。
自有书法以来,人们便对它的美做出种种的探索:在汉、魏,人们对它的“势”赞美不已;在晋、南北朝,人们对“笔意”津津乐道;在隋唐,人们开始对书法的“结构”之美而感到赏心悦目。
但是,他们显然还没有触及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书法创作之中的“心”、“手”、“笔”之间的关系问题。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初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较为高峰的阶段,褚遂良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楷书书法风格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追随。
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丰润饱满:褚遂良的楷书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饱满丰润的,字体矫健有力,线条流畅圆润,笔力骨骼分明,形态端庄洒脱,整体呈现出一种美感和力度感。
他擅长运用八分技法,将字形丰满饱满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二、笔画粗细结合: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粗细笔画相结合的技巧。
他的字体一般笔画温润轻盈,但也能通过点画的变化来锐化笔力,这样既表现了字体的优美与流畅,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韵味。
他的作品中字体笔画有力而不失柔美,使其作品更具艺术感。
三、结构稳定:褚遂良的楷书作品结构稳定,字形的比例协调,布局整齐有序,空白利用得当。
他擅长运用方寸之间、拓草成林的构图技巧,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
他的字体有追求匀称的特点,使得作品看起来舒展自然。
四、筆勢舒展自然: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的笔法舒展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规矩,但又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通过横平竖直的笔画运用,浑圆的勾画和变幻的曲线,使字体形态丰满、肥大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瑰丽的感觉。
五、收放自如:褚遂良擅长运用收放自如的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用笔画的收放。
他常常通过各种笔法的收放变化,使字的形态变得立体、有立锥之势,同时也能够在平整的字体上通过点画、勾勒等手法展示一种灵动之美。
六、意境深远: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意境。
他注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内涵的丰富。
他的作品既有恢弘大气的氛围,又有细腻温情的意味,给人以沉静、富有哲理的享受。
总之,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凝聚着初唐书法艺术的精华,他的作品富于创意和个性,既秉承了古人的传统,又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褚遂良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大师,被誉为“近现代楷书第一人”。
他的书法作品结体严谨,构思新颖,端庄凝重,涵蕴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点。
以下是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1.坚持墨道:褚遂良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墨道,对于墨
的粘、挑、起、落、停等操作具有高超的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笔势饱满、墨色浓郁、纸面飘逸。
2.注重整体构思: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结构
和谐、比例协调,每个字母字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整体呈现出一种美的秩序。
3.注重“心法”:褚遂良认为“心法”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所在,他
在书写过程中要求“内收心气,外放笔墨”,即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以达到笔墨自然流畅,传达深邃内涵的效果。
4.强调笔墨的表现力:褚遂良的书法中笔墨的表现力非常强,
他善于通过用笔的轻重、坚挺、柔弱掌握笔墨的变化,使字体形成立体、有层次的效果。
5.随意中求变:褚遂良的书法作品的创作还强调创新和变化,
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挑战自己的艺术极限来开拓新的书法领域。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初唐时期,书法艺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
其中,褚遂良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楷书书法独具特色,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褚遂良的楷书字体端庄工整,笔画力度适中,线条流畅有力。
他擅长运用紧凑有力的横画和竖画,刚柔并济,使整个字形显得稳定而有力量感。
他的字体既适合用于书写碑铭石刻,也可以应用于纸张上的书法作品。
无论是硬朗刚毅的碑刻,还是柔和清秀的书法作品,褚遂良都能驾驭自如,展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
其次,褚遂良的楷书字形端正规整,结构合理。
他注重字形的规整和对称,每个笔画都娴熟而准确地安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整个字形的结构感和空间感非常强烈。
褚遂良擅长运用勾画、点画和钩画等技法,巧妙地处理字形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字的内外廓线清晰可辨,普遍符合楷书的写意性要求。
此外,褚遂良的楷书书法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墨色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勾勒和点画的技法,能够使字体的线条变得丰富多样,并在字的结尾处做出独特的收笔处理。
他对于墨色的运用也非常独到,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墨的浓淡和水的湿润程度,使作品呈现出浓淡相宜、黑白分明的效果。
这种墨色的运用使得他的字体呈现出独特的光泽和纹理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以端庄工整、字形规整和笔画变化丰富为特点。
他的书法作品既准确传神,又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情感。
他的书法艺术给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引领了后人在楷书艺术上的探索和发展。
我们应当学习褚遂良的笔法和墨色运用,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和练习,更要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境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才能真正领会到他的书法作品所传递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
褚遂良楷书简论

褚遂良楷书简论唐初,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
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
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
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
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
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
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
父亲褚亮,与欧阳询、虞世南同朝为官,所以得益于这一优越条件,褚遂良早年学书于虞世南,后又学书于欧阳询,这两位长者对他的书法影响和帮助是相当大的,而且年轻气盛的褚遂良在初唐时期就具备了欧虞二人所没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这些优惠条件也使他的书法艺术如猛虎添翼。
最重要的是,褚遂良父亲褚亮给他提供的优越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让他能够毫无顾虑的进行书法的学习与创作。
公元621 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
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
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
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
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在他死后,为数也极少。
因此,褚遂良可以在优游不迫的生活之中,纸、墨、笔都极其精良,在面对一张纸时,可以仔细地考虑每一点一画如何处理。
因此,他的书法表现的是一种风度,一种最微妙、最飘忽的心情的变化。
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之后,他还参与了朝廷收购征集王羲之书作的参校工作,能经见“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也是褚遂良学书的一大良机。
史书关于褚遂良的政治生涯的记述中,每一环节均有其书名书事,尤以与唐太宗的亲近起缘于书法。
二、褚遂良楷书的艺术风格是什么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
《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
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
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综合历代评论和笔者学习褚体楷书的体会,我认为学习褚遂良楷书必须认识到褚楷的以下三个特点:1、端庄而秀丽。
这是褚楷至今深受大家喜爱的第一大特点。
端庄是以其超越的结字能力为前提的,褚楷无论何碑何帖都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严格而和谐的结构,方正庄严,富有庙堂之气;笔划组成毫无牵强附会,端正匀称,饱含出水芙蓉之姿;秀丽是其才情的表达,褚楷瘦硬而灵动的线条辅助在方正严谨的结体上真是大秀美,而平正中时时流露出神出鬼没的犀利,把血肉筋骨与作者内心的儒雅之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似潺潺清泉湍于茂林修竹,若茁茁青松挺于崇山峻岭,象脉脉含情淑女之回眸一笑。
2、流畅而凝重。
褚楷在解决这对矛盾上可谓彰显了作者横溢的才华,恐怕也是至今书坛依然尊崇的原因。
褚楷除早期的《孟法师碑》以欧法居多,凝重厚实为主要特点外,其余碑帖都带有自然流畅、凝重沉着的褚氏风格,是褚楷成熟的标志之一。
不雕不饰、不拘小节、灵巧空明、情采飞扬,出入自由.大气开张、凝笔聚墨、宜长合短、盼顾有度、提按分明。
流畅而不失为荒唐,凝重而不失为拖沓。
我们在《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特别是两个墨迹本《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中都能感受到。
3、直率而多姿。
褚楷的空中用笔动作如果连起来看,基本上都是行或草书的姿态,在两亇墨迹本中直接使用了行书。
同时,在结字的开合欹侧、轻重疾缓,以及同一字、同类笔划的处理上己㳺刃有余,极富变化。
时而横入直出,时而回锋藏尾;时而斩钉截铁,时而舖毫平出;时而轻掠顺扫,时而曲笔凝钩。
在这些极多变化和丰富多姿的笔端运动中,创造了烂漫的天机,呈现了婀娜的丰韵,是无声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
三、学习褚楷要做的准备褚遂良传世楷书作品主要是中楷和大楷,要学习掌握褚楷这个艺术性很强的书体,认真做好临写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
) H$ @. M+ k$ p3 p+ Z1、选帖。
褚楷作品很多,艺术特点不尽相同。
选择自已喜爱的、符合个人书写性情的碑帖来,必然要在众多的褚楷碑帖中进行认真的选读。
初学者应当选择相对平正、字数较多的碑帖,如:《雁塔圣教序》。
有一定书法基础者,可以选择《大字阴符经》或《倪宽赞》墨迹本来学习。
至于《孟法师碑》因为取法多家,结字和用笔上的变化较大,是褚楷风格尚未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却充分地展现了褚遂良极强的整合应变能力,褚楷典型性笔法较少,技术性变化动作较多,适应于有书法经验者学习借鉴。
读帖选帖中尤其要注重了解褚楷的艺术特征,把结构和用笔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来,典型偏旁、部首要归类分析,仔细研究,强化记忆,提高眼力。
2、工具。
以方便临摹起见,工具的选择和配备至关重要,所谓“先利其器”。
《新唐书》卷一0八《裴行俭传》载:“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
”以笔者体会而言,古人“能者不择笔”之说不能一而概之,特别是楷书书写中选择好工具,达到“手和笔调”则十分重要。
毛笔宜选择笔毫细腻、柔而挺健、锋端尖劲的纯尾狼毫,大中楷中长毫笔各一,以备放大和原大临摹之用(亦可选择大中楷兼毫“白云”笔)。
墨汁以市场上流通的书画墨汁即可,“一得阁”较稠,书写时可适当抣水,以不滞笔为宜,也可选用“红星”胶少较稀的专用书画墨汁。
墨盒选用密封好不易干墨的为佳,旧有墨盒盖内置云母石片者以保持水分,使用十分方便。
墨盒内要选装较精细的丝绵,不精细的丝绵或选用药棉者,可在最上层剪铺一两层平绒布,以防杂丝粘笔。
使用墨盒的最大好处是醮墨量易控制、不易干.楷书的通篇墨色易统一,用砚台则不行。
帖架亦不可少,古人曾发明木制斜坡帖架,使用起来很便利,但市场上多不见。
可以选购乐谱架,升降及角度调整到与书桌等髙。
米字格纸可选发墨不强的半塾宣纸自己打线划格,也可以直接购买已印制好的米字格毛边纸或宣纸,按照原帖字大小选原大格子和大一倍格子为宜。
透明玻璃一块,以与字帖大小一致,按帖字大小用油性笔细线划成米字格,与帖字横竖字数一致,以备临摹时使用。
另外,书桌上应铺上书画毛毡或兰黑色毛呢子布。
窗明几净、心静神清、不急不躁是学习楷书所必须的。
四、如何临摹学习任何一家书艺,最有效、最便㨗的方法就是临摹,方法正确则事半功倍。
临与摹不同,所谓临,即面对帖子照样写,分为对临和意临,对临要求越像原帖字越好,意临则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临帖的髙级状态,初学不宜。
所谓摹,即勾摹和搨摹,勾摹是把纸蒙在原帖上依字勾勒笔划外沿,形成描红本然后填墨;搨摹是把纸蒙在帖字上直接摹写。
根据褚楷的特点,我们选择临与摹相结合的办法,引用现代科技手段,具体方法和步骤是: 1、原大勾摹。
褚楷结构严整,变化丰富,初学不易,而勾摹是最笨最费力也是最见成效的办法。
选用不渗不洇的熟宣蒙在帖子上用铅笔逐字勾勒外沿,形成空心字,勾勒时不能伤友笔划,也不能留缝隙。
勾勒中注意点画和结字的同异,也是强化记忆的过程。
勾成空心字后进行填墨摹写,可先用红墨水,再用蓝墨水,然后淡墨、浓墨填写,勾摹一张可填写至少四遍。
填写要求不出格也不留缝线,力争一笔填写一划,不重复填抹(正确的姿势和执笔为前提)。
所选碑帖要争取从头到尾至少勾摹一通,功夫下得实掌握的越快。
2、搨摹。
可以把碑帖原大和放大复印若干,用同样大小熟宣蒙住,四角用大头针固定,也用由淡到浓摹写的方法进行,要求一样不能出或空笔划,与点画粗细要一致,不能复笔。
搨摹要体会和摹拟点画的相互承接关系和运笔动作,反复操作即能深入。
3、米字格对临。
把准备好的米字格玻璃压在碑帖上,与帖字居中对正,无论选用原大或放大的米字格纸,对临时都要按玻璃米格所框定的点画位置去写,这一阶段要注意把握的重点是:每个字点画的位置、长与短、粗与细、疏与密、轻与重的变化规律,体会用笔上的提按变化和细微技巧。
关注用笔上的藏、露、回、顺、出、转等锋端动作。
通过原大和放大米字格对临把褚遂良楷书的基本结构和用笔特点抓住,并在反复训练中寻找和掌握它的规律和特点。
4、方格对临。
方格不同于米字格能确定每个字的笔画位置,虽也可以框定字的大小,但必然有一定难度,是学习中循序渐进,由初级走向髙级的过程。
先选与原帖大小一致的方格纸,进行原大对临,先求大小一致,再追形似神合,这一步需要耐心和细致,更需要看一个字记一个字、看一笔记一笔,心手相应,眼手相合,固然要求越像越好。
在此基础上选择与原帖大小篇幅一样的方格纸进行通篇对临,既是培养整体把握能力,也能提髙临帖兴趣,是临帖最见功力的一步,要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把握好。
随后进行方格放大对临,这一步的难度是放大若干倍之后线条粗细的比例把握和结构上的聚合比例的过渡,可以局部复印放大原帖字以比较差别。
如果能进行整篇的放大方格通临,对于今后的创作则更有裨益。
5、背临。
前四个步骤都属于写实临摹的方法,是原始的也是基本的,所谓书法的基本功训练过不过关,关键是写实临摹的能力,如果这一关过的好,能达到熟练准确地掌握原帖的基础上,即可进行背临训练。
所谓背临即记忆背诵原帖后,抛弃原帖进行回忆临写,借以增强记忆,检验学习效果,强化临摹能力。
6、意临。
意临是临摹的髙级阶段,是把自已在写实临摹中积累的、自己认为有特点、有风格、可以强化或扩大化的一亇取精去劣的训练步骤,需要有较高的认识和鉴别能力作支撑,也是临摹者学问、见识、悟性支持下的对所临碑帖的理解程度的检验。
意临首先要把握的是对原帖精神气息的再现,其次是把原帖的主要特点进行扩大或强调临写。
既不失原帖风貌,又有自己的理解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