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细胞》教案6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单元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了解细胞的多样性,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如细胞呼吸、细胞分裂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多样性。
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挂图、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解释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讲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阐述细胞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答案。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细胞的基本概念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 细胞的多样性4. 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细胞呼吸细胞分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的基本概念。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3)说明细胞呼吸和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2. 答案:(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结构和功能。
(2)例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
特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菌细胞形状多样。
(3)细胞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
浙教版科学七上《细胞》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细胞》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显微镜的机构及其使用;认识细胞的差不多结构及各部分作用,能区分动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及其意义。
技能目标: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目标:感受工具的进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从而领会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体验到科学技术的进展往往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培养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难点:显微镜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区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对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讨论引入师:国际上长度的差不多单位是什么?生:米师:质量的差不多单位呢?生:千克师:生物分类的差不多单位?生:种师:那构成动物与植物的差不多单位是什么呢?生:细胞二、学习过程师:细胞专门小,小到只有一至几十微米,一毫米等于多少微米呢?生:1000微米师:我们的课本中一张纸厚度约为0.1mm,因此一张纸的厚度上就能够排列约100个细胞。
(让学生感受一下细胞的小)师:细胞如此的微小,我们能够凭借肉眼直截了当观看吗?生:不能够师:那需要借助什么仪器?生:显微镜师:借助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细胞的哪些方面?生:形状,结构,大小,颜色……师:事实上在我们地球上有两个世界,一个用肉眼能够观看到得世界,称为宏观世界,另一个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够看到,称为微观世界。
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看。
1、显微镜的发明过程A第一台显微镜是1590年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的B1665年,罗伯特.胡克(英)用自制的显微镜发觉了细胞C先进的显微镜2、显微镜的结构师:观看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是如何样进行的?生:由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师:那我们也从上到下来学习一下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的第二节《细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定义、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以及细胞的生活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定义、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细胞的生活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实物和模型,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生物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生活过程。
教学重点:细胞的定义,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图片,教学PPT。
2. 学具:显微镜,细胞观察样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植物种子,引发学生对生物体结构的思考,导入细胞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胞的定义,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填写实验报告单。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细胞的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细胞2. 内容:细胞的定义细胞的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生活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的定义和功能。
(2)绘制细胞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3)结合显微镜观察,描述细胞的生活过程。
2. 答案:(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生长、繁殖等功能。
(2)见附图。
(3)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交换物质,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如细胞壁、液泡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细胞》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细胞》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研究细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细胞学的兴趣,认识到细胞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理解其结构教学准备显微镜及细胞切片细胞结构图或模型观察记录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细胞主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扩展方式:首先,通过展示细胞结构图或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
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细胞图片或模型,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接下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组成,为讲解细胞奠定基础。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提到器官、组织等概念,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说:“是的,生物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那么,什么是细胞呢?”此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细胞的概念,即:“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和代谢等功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进一步解释:“就像一个城市的社区,细胞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单位,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共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转。
”在引入细胞概念后,教师可以开始详细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展示细胞结构图、提问引导和讲解细胞概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细胞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细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是生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描述细胞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细胞模型、显微镜等教学器械。
2.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讨论做好准备。
4. 设计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动物、植物的种类,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 展示一些细胞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
3. 引出课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 显微镜下的细胞: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并讨论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胞壁:介绍细胞壁的功能和组成,并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3. 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功能和组成,并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4. 细胞质:介绍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三)细胞的基本单位1. 介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库的存在和作用。
2. 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并了解它们在细胞割裂中的作用。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1. 细胞的发展和割裂:介绍细胞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细胞割裂的方式和意义。
2.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让学生了解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并了解它们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常见生物体的发展、发育、衰老等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 教案

细胞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5.识别动植物细胞;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教学难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
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
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
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
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章节,内容包括:细胞的定义、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基本类型。
详细内容涉及细胞学说的发展、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作用、细胞核的功能、细胞质的流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能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重点:细胞的概念,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基本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PPT、黑板。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胞玻片标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叶片和动物皮肤的组织切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这些切片中的结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a. 介绍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
b. 讲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合PPT和细胞模型进行演示。
c. 对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强调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操作:a. 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玻片标本。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细胞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细胞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细胞》2. 内容:a. 细胞的定义、结构与功能。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细胞的概念。
b. 列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c. 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 答案:a.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b.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具有保护、代谢、遗传等功能。
c.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生命的构成细胞的第一小节,本节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什么是细胞2.细胞的观察与研究3.细胞的发现4.研究细胞的意义。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上册,此时学生已学过细菌、病毒等生物的基本知识,学习了本节内容既可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植物、动物等生物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细胞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已了解一些,但细胞的内部结构、功能等往往一知半解。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观察、讲解,使学生对细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生物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知道细胞的观察与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观察与研究。
难点:细胞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五、教具准备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镊子、吸水纸。
六、教学方法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对细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功能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物图片(已染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都具有什么共同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2、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些有关细胞的知识(课前预习),然后教师展示一个细胞结构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模型有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接下来教师播放一段有关细胞观察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才能观察到细胞?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总结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显微镜下面观察,然后画出来。 5、讨论 P169
五、细胞的结构。
1、复习练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一组不同形态的细胞
装片。
指出动物细胞的构成:
功能
细胞膜 保护,控制与外界的物
质交换
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变异)
2、观察一些植物细胞永久装片,并画出植物细胞结构
与相应的名称。(略)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比较。(讨论得出)
析
动的认识。
课程 资源 的准 备与 开发
课件的制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动画和图片, 各种各样的显微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本节分为 4-5 课时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一、细胞的发现。 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肉眼观察各种事物,其实在我们的
地球上还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微观世界。这时 候,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八、小结 九、练习,基础题做做也好(附在本教案的下面)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一、
细胞学生平时没有条件去观察,所以,可以先通过课件让学生对细
重
胞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难
显微镜的使用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实验中应规范的引导学生进行操
作,对于一些课堂不能及时掌握的学生,课后应开放实验室。
点
分
观察动植物细胞后,在课堂上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分析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用橡皮泥模型加上学生的想象进行生
教案 1.2.4 细胞(完全版)
每课必记
课 题 2.4 细胞
日期
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教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目
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标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6、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
四、认识显微镜,练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书上 P166-167 边演示边让学生认识
名称及作用 2、使用显微镜: 1 安放: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左手托镜座,右手
握镜臂 2 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集光器(最大),
左眼看 调节反光镜——>>>合适亮度
3 调焦和物镜升降:后生(升) 前降 4 放片、调焦距:1、“上”字载玻片,夹住,通光孔; 2、眼盯目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靠近 载玻片;3、左眼看,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上升,再 用细准焦螺旋。 5 观察 3、观察细胞形状,指出细胞结构功能。 依次观察一组不同细胞形状的永久装片,用铅笔画出 来,三个细胞外形,并根据放大倍数估计细胞的真正大小。 4、观察一些实物. 头发、纸片、线、透明塑料尺、红领巾、树叶等等放
借助显微镜,我们不仅仅只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内部 结构或生活方式等方面,更深入到了它们的内部,由什么 组成的?
1590 年 荷兰人 用两块透镜组成显微镜 1665 年 英国人 胡克 观察木栓切片 发现了细胞 (cell) 细胞的大小 一到几十微米(um)(10-6 米) 和纳 米(10-9 米)和头发(10-3 米)进行比较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能看
均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但植物细胞还有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树木顶
天立地)
液泡:里面有细胞液,我们吃的水果其实就是吃液泡
里面液体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叶
绿色的原因)
六、分组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略)
七、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受精卵——>>>生物个体 模拟受精过程(竞争)——>>>问题,人如何从一个细
到的微观世界越来越小(纳米、原子、中子等) 各种用途的显微镜介绍(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结论:观察工具的发展是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发展
的前提条件。
二、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课件进行介绍)
各种人体细胞
植物细胞
红细胞
植物细胞 1
DNA
神经细胞 白细胞
植物细胞 2
精细胞 心肌细胞 叶子的细胞结构
这些细胞的介绍,主要是让学生对细胞有个感性的认
出 显 微 镜 的 各 个 结 构: (1) (2) (3) (4) (5) (6) (7) (8) (9) ( 10 ) (11) 2、使用 显微镜 的步骤 是:
3、使用 显微镜 要注意 的问 题: (1)
如 果 从 目 镜 看 到 要 观 察 的 物 体 在 左 边 , 要 移 动 到 中 间 , 载 玻 片 该 往
识,为接下去的自己动手观察动植物细胞打下基础。
三、细胞学说 那细胞到底是什么呢?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们一直
一边观察动植物的细胞,一边在思考。 从原型——原液——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德国人 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 构成。
讨论得出:科学的发展需要几代人或同代人的协同工 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科学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家协 作努力的历史。
生长、分裂变多,分化产生各种细胞,变成了生物体 的各种结构。 再次请学生描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现在…… 注意:1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
2 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 相伴而行
3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 4、细胞的再生 伤口愈合,头屑脱落…………细胞死去再生 蚯蚓,壁虎的尾巴都能再生,但有些却不能,如人 腿……
胞长成现在这样? 分裂(变多),生长(变大),分化(变 成各样)——>>>转化成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2、细胞的分裂 P58,橡皮泥分裂,从一个到二、四、八,数量变多, 总体积不变 例如:切蛋糕,切纸片……(分裂了 8 次,变成了几 个?) 问题:细胞都变小了,会长大吗?(刚分裂好就是分 裂前的一半) 分裂不是像我们捏橡皮球这么简单,看课件演示如何 分裂: 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丝间期—>前期—>中期—>后 期—>末期)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简单介绍) 3、细胞的生长、分化 分裂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不断 长大到母细胞大小,一部分继续分裂,一部分则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