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教学改革方法交流.pptx
新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探析

( 2 )课 堂教 学模式 和评 价方式 落 后 。在很 多学校都是老师讲授 ,学生被 动接受的课 堂教学模式 ;在对学生 的学
育部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就是 很好 的一个平 台,在这个平 台上获得 冠
军 的队伍将会获得 l 0 万元的创业基金 , 多参加这一类 的比赛 既可 以锻炼学 的 能力 ,也可以检验老师的教学水平 。 做 好新 形势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 I
养拔尖人才更无从谈起 。 ( 3)教 材建 设落后 。管理 学是发 展 比较迅速 的一 门学科 ,随着 经济全球 化 的发展 ,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 理论 和管理 方法 不断出现 ,管理学的教
材 建设 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但在我 国
材编写的过程 中应集 中著名高校 的师资 力量 ,对 国内外管理学 的最新理论及案
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 的掌握 和基本概念
的理解 ,而往往 忽视学生 实践 能力的培
养 ,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
的能力 。
管理学教学改革 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 企业进 行实习 ,以不断增 强 自己斛决实 据管理学理论 和实践 的发展及 时更新教 材 内 容 ,在 这方 面 可 以借 鉴 国外 的经 验 。如在 2 0世纪 9 0年代海尔集 团迅 速 发展 的时候兼并 了青 岛红星电器厂 ,并 生多参加一些管理类的 比赛 ,提高 己
统 的填鸭 式教 学方 法 ,积极 进行 新的教 学方法 的探索 。在教学 中应 积极 推广案 参考文献 :
能为从事管理学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
参考。
的很 多高校中所使用的管理学教材仍然 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 ,这大大影响 了
学 生对最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

职业教育在近二十年中发展十分迅速,为社会 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成绩有 目共睹。职 业 教 育发展 过程 中也 要实现 办学 观念上 的转 变 。高 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 ,具备职业 教育 的特点 ,同时又是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又要考虑
V0 . No4 I . 5 De .O 6 e2 0
高职院校 《 管理学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
毛小萌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S-商管理 系,陕西成 阳 7 20 y - 100)
【 摘 要 】文章从分析 《 管理学基础 》 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入手, 从教学理念 、 着重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 教学反馈 与评 估 等方面探讨 了 《 管理学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 关键词 】 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 中图分类号 】 6 2 1 G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9 8 (0 6 — 4 O o 一 3 17 - 5 1 20 ) 0 一 14 o
职业教育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 ,才 能更好地培养 出既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 用型技术人才 。 《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当代高等职 业技术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课程的覆盖面 非常广泛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保险营 销、国际贸易、物流、物业管理、旅游管理、计算 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 管理学基础》课程 理论性强、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它是学 生 学好 专业 课 的重 要基础 课 。其基 本 概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管理概述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2、明确第一章的总体目标要求;3、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管理的重要性;2.管理的定义;3.管理系统的五要素;4.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1、对管理定义的多种理解;2、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理解.教学过程:思考与训练: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主要内容:作为实现新世纪“中华腾飞”理想的年轻一代,无疑应该插上管理的翅膀。
我们应该知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理解公司的经营方略。
即使从“小处"看,在人生悠悠的岁月里,也需要管理好你自己。
需要管理好你的事业、人生目标、行为、时间、精力和财富。
管理的能力成为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走进管理】案例导入【案例0.1】海尔的腾飞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朱 林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 南 长沙 ) 湖
【 摘要】笔者论述 了我 国高职院校《 管理 学》 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 分析 了《 管理 学》 课程特点 以及在教 学过 程 中出现的一些 实际问题 , 结 合我校 实际情 况, 出了《 提 管理学》 课程教 学改革的思路 和方法。
一
、
( ) 三 考核 与评估体系不够系统和全面 长期 以来 , 用于对同学们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的考核 与评估体 系比较单
一
蒙、 奠基 性的课程 , 对于所有 学习管理 学课程 的学生而 言, 通过课 程教学 , 缺乏灵活性。通常根据课程最后考试 成绩( 卷面分 )和平时成绩 ( 出勤 应 达 到 以下 教 学 目的 : 分 )来确定总成绩。这使得学 生竞争 的意识逐 渐淡化 , 参与意识 与动手能 1 建立有关管理 的基本知识体系 , . 其中包括对管理的正确理解 以及形 力不 断 减 弱 。 成较为系统的管理知识框架体 系,尤其是管理专业的学生 ,通过管理学知 四 、 管理 学》 《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识 的 学 习 .将 为今 后 各 门专 业课 程 的学 习奠 定 学 科 基础 。 ( 《 一) 管理学> 课程教学 改革基本思路
真谛 、 掌握最新管理 方法的技术 性人才和管 理性人 才, 管理 学应 当注 重与 内 容 进 行 改 革 相 关学 科 的 配 合 , 力培 养 更 多 学 以 致 用 , 够 解 决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中 重 大 能 1 .以加强“ 三基( 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 、 本方法 ) 为核心 , 基 ” 综合 性和 大实践 问题的应用型 、 复合型、 创新型管理人才。此外 , 信息技术在教 学中 实 践 性 为特 点 , 点 强 化 对 学 生 能 力 的培 养 . 用 “ 重 应 案例 研 究 法 ” 情 景 模 拟 “ 的广 泛 运 用 , 学 生的 学 习方 法 和教 师 的教 学 方 法 都 必 须 发 生 根 本 性 的 法” 使得 相结合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形式主要有: 1 全程渗透 案例 分析 () 改变以应对新形势 的变化。 讨论 ; 2 角色扮演; 3 情 景剧 ;4) () () ( 模拟经 营决策 ;5 调查与访问等。 () ( 《 二) 管理学》 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 2 .探 索 把 中 西 方 管理 理 论 与 专 业 特 点 相 结合 的实 用 有 效 的理 论体 系 , 1 职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要 求 .高 建立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的 、 有中国本 土管理文 化特色 的管理 案例 库 , 具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 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 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自主性 、 创造性和协作 性。 用型专门人才. 实质是知识、 技能和 态度三位一 体的素 质结构 。 以, 所 高职 3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 . 邀请长期工作在企业经 营管理 一线岗位的优秀 《 理学 > 程 教 学不 是 强 调 管 理理 论 知 识 的 系 统 性 . 是 让 学 生 通 过 学 习 管理者 为学生举办专题讲 座。带学生 出去参观访 问与实地调研 , 管 课 而 进行管理 掌握 基 础 管理 理 论 , 成 现 代 管 理 思 想 和 思 维 方 式 , 主 动 适 应 现 代 市 场 实习、 形 能 企业诊断 . 增强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 的能 力, 理论 教学有效的转化 为 使 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 , 在工作 岗位上能正确运 用现代 管理 理论来分析和 实践 技 能 。 解 决 实 际 管理 问题 。 4 .开发 多媒体教学 。 探索网络信息化互动 教学 , 形成传统 方式与现代 2《 . 管理学》 课程特点要求 手 段 相 结 合 的 教 学 方式 , 现 课 堂 与 课 外 教 学 平 台 的 完 美 对 接 , 面 提 高 实 全 管理 既是- I科学也是一 门艺术。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 总结 , q 形成 教 学 效 率 和 效 果 。 系列 管理 原理、 理论 和方法 . 过学 习, 通 让学生 学会 如何 决策及 制定计 5 .通过对考核与评估体 系的研 究, 改变过 去以 “ 笔试 ” 为主 的考核方 划、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如何指挥与激励下属 、 掌握各种控制技 术。但管理 式 , 创建更加科学、 合理 的课程评估体系 , 采用丰 富多样 的考核 方式。建立 又 具有 很 强 的 实 践性 , 即管 理 的 艺 术 性 。 得 管 理 基 本 知 识 , 不 意 味 着 在 以能 力 为 核心 的 、 放 式 的 全 程 考 核 系统 。体 现 如 下 : 懂 并 开 实 践 中能 正 确 地 运用 . 管 理 实践 中运 用 管 理 理 论 和 管 理 方 法 时 . 因 人 、 在 要 ( ) 行 开放 式 考 核 。 第 一 , 核 范 围 开 放 ; 二 , 核 方 式 开 放 ; 1实 考 第 考 第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04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学分:4 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栓军 2014.7.25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王栓军 2014。
7.30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专业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基层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典型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和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标准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从个人体验角度阐释管理学的教学尝试

[ e od ]Ma a e e t h o — a e ; d c t nR f m K yw rs n g m n ; e r b s d E u ai e r T y o o
发, 提出个人 目标及 目标实现的效果和效率问题 , 这些问题是以
学生的 日常生活为基础 的, 具有活生生的感性体验 , 同时 , 这些
问题也常常困扰着他们, 他们迫切需要找到问题的答案 。 在课堂 教学 中, 围绕这些基本问题 , 通过对个人 目标实现效果 的分析 ,
可以引出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概念 ,通过对个人 目标实现效率
的分析 , 可以进一步引出计划 、 组织、 控制 、 决策等基本工作 的概
念 。然后 , 以个人 能力的有限性为基点 , 提出个人必须通过社会 组织才能实现最终的 目标 ,这样就从个人 目标的实现引申到了 组织 目标 的实现 , 可以分析组织管理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
趣 ,同时由于课程的专业基础地位 ,也非常重视对管理学的学 习 , 习热情很高。但是 , 学 一打开教材 , 内容如此丰富, 看到 而且 十分抽象 , 没有一点感性 的经验 , 难以在脑 中形成概念 , 就会心
现代西方的管理学理论已经将 “ 管理” 的研究置 于“ 组织 ” 的
循认识的一般过程 ( 从特殊到一般 ,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
程) 。例如 , 对于管理的定义 问题 。首先 , 可以从个人发展角度出
背景之中。管理 , 不再是单指对企业 的管理 , 而是包括对其它一 切组织 的管理。然而 , 由于种种原 因, 目前在教学 中使用 的管理
班级管理网络课程完整ppt课件

中期目标:一个学年度或一学期的奋斗 目标。(一般包含在班级学年或学期工 作计划的目标任务部分。) 长期目标:三个学年度的奋斗目标
整理版课件
41
(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1、班级工作计划的内涵: 是为实现班集体的教育目 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 制定的预期目标和实施措 施。
自己。
(4)培养干部的主体意识。 (5)在工作中提高干部的能力,帮助
合格的班主任角色只有在适合的实践环 境中才能训练出来。因此,在教学中主 要抓好“训”与“练”字。 “训”是知
识和道理,即在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必需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提出的技 能训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道理的内容, 这是有效地获得技能的前提。“练”是 实践操作,是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环节。 教学中,主要通过情景模拟、观看有关 录像和实地见习,把“训”与“练”有 机结合起来。
整理版课件
44
(2)班级工作计划的形式
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 阶段工作计划,即月或周 工作计划。 单项或具体工作计划。
整理版课件
45
4、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原则和基 本要求
(1)原则 (2)基本要求
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上级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具体教育要求 确定班级工作目标。
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目标。
整理版课件
42
2、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意义
(1)是班主任有的放矢进行 工作的重要环节。
(2)对班主任工作具有指导 作用。
(3)有利于师生统一行动方 向。
(4)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整理版课件
43
3、班级工作计划的构成要素及 形式
(1)班级工作计划的构成要素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主要教育内容与措施 时间安排 检查措施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课程知识脉络:
管理基础模块管理概述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管理职能模块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选择模块企业管理者目综标合:
本课程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课程服务面向:
高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管理基础课
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5.培养协调与交涉的能力;
6.培养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能力;
7.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
七、项目6控制职能(约8学时)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2.掌握控制的要领、过程与方法;
3、在教学方法上,管理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主教材,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与企业家合讲、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系统。
5、在教学特色上,《管理学》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
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2)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