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

亚远缘杂交(sub-wild cross)-种内不 同类型或亚种之间的杂交。籼稻×粳稻
远缘杂交的特点:
不亲合性,即交配不易成功; 杂种易夭亡,结实率低或不育; 杂种后代分离范围广,时间长,中间类型 不宜稳定。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与作用
是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生物进化的重 要因素; 是改良现有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研究物种演化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
Complete
1 2 3 4 5 67
AA
Substituted (Reference to D genome)
1 2 3 4 5 67
AA
BB
BB
DD
DD
2RR
易位系是指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被另一 物种的一段染色体所代换后形成的新类 型。
三、外源染色体片段和基因导入
1.改良栽培种的抗性(抗病虫和抗逆性) 和适应性
成功的例子:
野生马铃薯 X 栽培马铃薯抗马铃薯 晚疫病的新品种; 普通小麦 X 二粒小麦 希望(抗秆锈 和叶锈); 普通小麦 X 黑麦 洛夫林10号(抗三 种锈病); 陆地棉 X 墨西哥野生种 塔什干1、2、 3号(高抗黄萎病)。
2.改良栽培种品质:高粱×甘蔗 育成的高粱蔗(粮糖双丰收)
(2n = AABBRR = 42)
(2n = AABBDDRR = 56)
1、完全双二倍体新物种
由两个亲本,两套来源和性质不同的 染色体组结合而形成的新物种,其染 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的总和。
2、不完全双二倍体
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的 新物种。
普通小麦 (AABBDD)× 长 穗 偃麦草 (BBEEEEFFFF) 所 形成的八倍体小 偃 麦 (AABBDDEE 或AABBDDFF)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远缘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品种或种属之间的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或种群的一种育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在农业、园艺和植物育种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加遗传变异性,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丰富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
远缘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跨越物种间的遗传隔离,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性状和优势的后代。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克服物种内自交或近亲交配导致的基因固定和衰退,有效地提高物种的遗传潜力和适应性。
远缘杂交育种的过程包括选择亲本、授粉、后代选择和育种杂交。
选择亲本是远缘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需要根据目标性状和亲本的遗传背景来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
授粉是将花粉从一种植物传递到另一种植物的花蕾上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传粉的方式进行。
后代选择是根据目标性状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育种杂交是将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再次杂交,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性状和适应性。
远缘杂交育种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遗传变异性:不同物种之间的交配可以带来更多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空间。
2. 提高抗逆性:远缘杂交可以引入抗病、抗虫、抗逆等性状,提高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3. 丰富种质资源:远缘杂交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类型,丰富种质资源,为育种创新提供更多的材料基础。
4. 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远缘杂交可以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加快育种进程。
然而,远缘杂交育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1. 物种间的遗传隔离: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隔离是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克服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和染色体配对障碍。
2. 杂种不稳定性:由于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复杂多样,杂种不稳定性是远缘杂交育种的一个主要问题,需要进行多代选择和后代交配来稳定杂种。
3. 遗传背景效应:远缘杂交会引入大量异源基因,可能导致遗传背景效应,影响杂交后代的表现和稳定性。
华中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园林)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园林)考试大纲园艺植物育种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范围)(含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第一章绪论(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作物品种的概念,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与植物育种的关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品种、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概念。
(2)领会: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与植物育种的关系。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物的繁殖方式,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植物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考核知识点(1)识记: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其品种类型。
(2)领会: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之间的关系,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章种质资源(分值5-20%)1、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种质资源在植物育种上的重要性,种植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领会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指导意义。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范畴;种植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
(2)领会:领会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指导意义。
第四章育种目标(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制定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掌握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考核知识点(1)识记: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领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高产育种策略等。
第五章引种和选择育种(分值5-2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作物引种的意义和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领会引种的基本原理和引种的基本步骤;掌握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引种的基本原理;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选择的基本方法;选择育种的程序。
(2)领会:植物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及不同作物引种后的生长发育规律;作物自然变异的原因。
(3)综合应用:根据作物引种规律及其发育特性开展主要园艺作物引种。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

03
全球化和跨国育种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育种合作成为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趋势,
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
提高远缘杂交育种效率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远缘杂交育种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入了解远缘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不育性的 机制,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综合利用多种育种技术
结合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提高杂种的遗传 改良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育种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和技术,促进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的共同进步。
THANK YOU
远缘杂交过程中,来自不同物种 的基因会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
遗传改良
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不同物种 的优良性状转移到同一物种中, 实现遗传改良。
杂种优势
某些远缘杂交产生的杂种表现出 杂种优势,即兼具双亲的优良性 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
03
远缘杂交育种的技术与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的材料准备
远缘杂交育种涉及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导致产生的杂种不育性较高,难以获得可育 的杂种子代。
杂种后代分离幅度大
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分离幅度大,多数表现为生长 缓慢、结实率低等不良性状,难以筛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个体。
繁殖障碍
由于杂种不育性高,难以通过正常的有性繁 殖方式获得大量杂种子代,需要采用无性繁 殖技术进行扩繁。
远缘杂交育种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结词
增强抗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通过远缘杂交育种,将不同地区的玉米种质 资源进行融合,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碱、 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提高其 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产量。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第十章 有性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

三、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
(一)远缘杂种不育性表现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表现,包括杂种的成活 性和结实性两个方面: 成活性:即杂种种子不发芽升虽然发芽生 长,但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夭亡; 结实性:即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 差,甚至完全不能结实。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原因
1. 成活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远缘 种间遗传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 协调,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 产生了某些重要缺陷,因而影响 了杂种的成苗成株。
3、继续进行杂交选择: 由于远缘杂种后代分离延续世代较 长,因此,对于杂种一代,除了一些比 较优良类型的直接利用外,还可以进行 要种单株间的再杂交或回交,并对以后 的世代继续进行选择。随着选择世代的 增加,优良类型的出现率也将会提高。
4、培育与选择相结合 对于远缘杂种应注意培育,给予杂种 充分的营养和优越的生育条件,促进优良 性状的充分发育,再结合细胞学的鉴定方 法,严格进行后代的选择,以便获得符合 育种目标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杂种后代。
1、扩大杂种的群体数量 远缘杂种由于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 分离更为广泛,就一般而言,杂种中具有 优良的新性状组合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多。 如与野生亲本远缘杂交,常伴随产生一些 野生的不利性状。因此,尽可能提供较大 的杂种群体,以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
2、增加杂种的繁殖世代 远缘杂种往往分离世代甚长,有 些杂种一代虽不出现变异,而在以后 的世代中,仍然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因此,一般不宜过早淘汰。但是,对 于那些经过鉴定,证明是由于无融合 生殖的发生,发生了孤雌生殖,因而 长成的植株完全象母本一样。这样的 植株,就有能作为远缘杂种,而应加 以淘汰。
(一)获得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的杂种植 物; (二)研究一些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自然界物种形成的途径; (三)创造出一些不寻常的广泛的新类型.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一章绪论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第四章种质资源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9.种质资源的分类: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
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
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利用杂种优势
• 某些物种之间的远缘杂 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 如驴和马杂交产生的骡子 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这 是畜牧业利用远缘一代杂 种优势的突出事例。前面 介绍的自然产生的远缘杂 种芜菁甘蓝也具有强大的 杂种优势。蔬菜作物上利 用远缘杂交优势有着广阔 的前途。如南瓜。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三)诱导单倍体
• 远缘杂种F1 的花粉虽大多数是 不育的,但也有少数花粉是有生 活力的,如将F1 花粉进行离体培 养产生单倍体,再人工加倍为纯 合二倍体后,便可获得性状稳定 的新类型。 • 单倍体育种途径具有很多优点, 如缩短育种年限,育成的材料基 因组合一致性好等,但由于远缘 杂交种不易得到真正有生活力的 花粉,工作有一定难度。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不育、不稔 及其克服方法
• 一、远缘杂种的夭亡、不育及不 稔
• (一)远缘杂种夭亡、不育及不稔现象 • 在远缘杂交中,应用克服杂交不亲和的措 施产生了受精卵,但这种受精卵由于与母本 的生理机能不协调,以致不能发育成健全的 种子,有时种子健全但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 能发育成正常的植株,或虽能长成植株,但 不能受精结实获得杂种后代。
• 一、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原因 • 植物的受精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 过程。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 较远,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 这些都会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 能结合、受精而形成合子,这就是远缘杂 交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 , 或 不 可 交 配 性 (noncrossability )。 •
(二)创造雄性不育新类型
• 在一代杂种优势利用中,利用 雄性不育系是简化制种手续的 重要手段。但是一些作物尚未 发现雄性不育,有人进行栽培 番 茄 与 L.recemigerum 的 种 间 杂交选育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 类型。
(三)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 作物的野生类型在长期自然选择
下,形成了高度的抗病性以至免疫 力,形成了对恶劣气候条件(如高 温、寒冷、干旱、高湿)的抵抗能 力。 • 马铃薯的野生种具有抗晚疫病、抗 某种病毒病、抗低温、抗线虫等优 良性状,有的野生种没有休眠期。
• 3.基因不平衡 不同亲本 的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数 量与控制性状是不同的, 对生长发育及代谢的调节 功能也不相同。当异源 DNA进入后,往往被细胞 中各种内切酶所裂解或排 斥,导致遗传功能紊乱, 不能合成适量的物质和形 成有正常功能的配子,因 而使杂种夭亡和不稔。
二、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 及不稔的方法 • (一)胚胎培养 (胚抢救) 当受 精卵只发育成胚而 无胚乳,或胚与胚 乳的发育不适应时, 可用胚胎培养法 (embryo culture) 使胚胎发育成幼苗。
(二)适当选择选配亲本
•
同一个种不同品种的配子与另 一个种的配子亲和力有差异,甚至 不同个体配子的亲和力也有差异。 如日本水岛氏1952年报道,在芥菜 (B.juncea)与黑芥(B.nigra)种 间杂交中,芥菜品种为紫高菜,黑 芥不同品种分别与加州褐子杂交的 结子率最高为0.78%(按胚珠计 算),最低的结子率仅为0.07%。
(二)杂种染色体加倍法 当远缘杂交的双亲染色体 组或染色体数目不同而缺少同源 性,致使F1在减数分裂时,染色 体不能联会或很少联会,不能形 成足够数量的、具有生活力的配 子体而导致不稔。日本育成大白 菜与甘蓝的远缘杂交种就是采用 杂种株染色体加倍,2n=4x=38, 恢复了稔性,选育成功“白兰”。
• 不亲和常见的现象有:A 、 花粉不能在 异种柱头上萌发;B 花粉管不能伸入柱 头;C 、花粉管虽进入柱头 但生长缓 慢或破裂;D 、 花粉管到达不了子房; E、 虽然达到子房却完不成双受精作用 等。
不亲和的原因
• (1) 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亲由于在结构 上、生理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 作用 由于双亲遗传差异大而引起柱头呼吸 酶的活性、PH值、柱头分泌的生理活性物 质、花粉和柱头渗透压的差异等生理、生 化状况的不同,阻止外来花粉的萌发、花 粉管的生长和受精作用。如当母本柱头的 PH值较高时,不利于花粉粒中水解酶的活 动;
二、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 (一)回交 回交既可克服杂种的 不育性,也可控制其性状分离。在 番茄远缘杂交育种时,亚历山大 (1971)用栽培类型的玛娜佩尔和 秘鲁番茄杂交后,F1 呈现野生的小 果性。用栽培型亲本做父本多代回 交后,果实性状得到改善,遗传性 状也稳定下来。
(二)F1染色体加倍
• 用秋水仙素对F1 染色体加倍,形成双二 倍体,不仅可提高杂种的可育性,而且 也可获得不分离的纯合材料。再经加工, 可选育出某些双二倍体的新类型。染色 体加倍法有时会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虽 然回交可有效改善远缘杂种后代的剧烈 分离和“返祖”现象(atavism),但往 往要经4~6代“饱和回交”才见成效, 而加
•
当两个种的亲缘关系过远不 能杂交成功时,可以选用亲缘 关系与这两个种都较近的第三 个种先与某一个种杂交产生杂 种,然而用这个杂种再与另一 个亲本种杂交,这个“第三者” 起了有性媒介作用。米丘林用 这个方法育成了抗寒的桃远缘 杂种。在番茄远缘杂交的实践 中,用栽培种和野生的秘鲁番 茄种杂交表现高度不亲和,用 半野生的醋栗番茄做媒介获得 了成功。
(五)诱导单倍体
• 虽然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 上常不能正常受精,但有时 能刺激母本的卵细胞自行分 裂,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 本单倍体。 •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远缘 杂交已在12个物种中成功地 诱导出孤雌生殖的单倍体。
(六)用于研究生物的进化
•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 起源、演化途径和 历程虽极其复杂, 但现已查明:很多 物种都是通过天然 的远缘杂交演化而 来的,如甘蓝型和 芥菜型油菜、大白 菜等。
三、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特点
(一)杂种早代应有较大的群体
• 由于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时间长, 出现的变异类型多,且不育性高,后 代中常出现畸形株(如黄苗、矮株 等),种子出苗力低,甚至植株还会 中途夭折,所以杂种早代(F2、F3) 应有较大的群体,这样才有可能选出 频率很低的优良基因组合的个体。
第十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克 服方法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不育、不稔 及其克服方法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 远缘杂交(distant hybridization)指的是亲缘关系 疏远类型之间的杂交。一般认 为植物学上种以上分类单位之 间杂交都是远缘杂交。
(二)远缘杂种夭亡、不育及 不稔的原因
• 1.质核互作的不平衡 将亲缘关系 很远的两个亲本的细胞核与细胞质 强行建立在新的互作关系之下必然 要产生生长发育的不协调性,可能 造成生长发育所需物质的合成或供 应障碍,有可能导致远缘杂种的夭 亡和不育。
• 2.染色体不平衡 两类 差异极大的染色体组分 合并后,由于在染色体 组、数目、结构、性质 上的巨大差异,很难能 正常减数分裂,如大白 菜 的 一 组 染 色 体 x1=10 , 而甘蓝x2=9,远缘杂交 的2n= X1+X2=19,根本 无法减数分裂,不能形 成有正常功能的配,因 此,远缘杂种就会出现 不稔。
(四)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
• 1.用混合花粉授粉 。因为在异种花 粉中加入少量的母本花粉(甚至死花 粉)或多种花粉,不仅可以解除母本 柱头上分泌的、抑制异种花粉发芽的 某些物质,创造有利的生理环境;而 且,由于多种花粉的混合,使雌性器 官难以识别不同花粉中的蛋白质而接 受原属于不亲和的花粉而受精。
2.重复授粉 • 处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一母本 柱头,其成熟度和生理状况都有 差异。所以,在不同发育时期进 行重复授粉(duplicate pollination),可能遇到最有利 于受精的条件,而提高受精结实 率。 • 西北农业大学曾报道用此法得 到了葡萄与番茄的远缘杂交种。
(四)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及嫁接
•
当远缘杂交种子种皮过厚时,可 刺破种皮以利吸水和促进呼吸。如 种子秕小,可用腐殖质含量高消过 毒的土壤在温室内盆播,为种子发 芽创造良好的条件。出苗后,加强 栽培管理使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 • 幼苗出土后由于根系发育不良而 引起的夭亡,可将杂种幼苗嫁接 (grafting)在母本幼苗上,使杂种 正常生长发育。
• 柱头的呼吸酶活性弱时,花粉粒中的不饱 和脂肪酸不易被氧化;柱头上的生长素、 维生素等数量少或存在异质性时;柱头的 渗透压大于花粉的渗透压时,均会影响花 粉在异种柱头上的萌发或花粉管的生长。
•
(2)双亲的基因组成也对亲 和性产生影响。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 (一)染色体加倍 将两亲或亲本之 一的染色体加倍成多倍体,常常是 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27年卡伯琴 科(Kapneqehko)报道,二倍体甘 蓝与白菜、油菜、芥菜、洋油菜等 不易杂交,但四倍体的甘蓝则易于 杂交成功。施特恩(Szten,1965) 认为秘鲁番茄与 L.glandulosum杂 交,如果母本植株不用二倍体而诱 导成同源多倍体,则结子可大大增 加。马铃薯在多倍体水平上的种间 杂交,获得远缘杂种的事例也是很 多的。
(四)改良作物品质
•
作物的野生种往往干物 质含量高,某些营养物质的 含量显著高于现有的栽培品 种。番茄一般品种干物质含 量为4%,糖2%,维生素C 11mg/百克。达斯卡洛夫 (Daskaloff,1965、1966) 用栽培番茄与秘鲁番茄进行 远缘杂交,育成了富含维生 素C的早熟品种,果实中干 物质含量达7.0―11%,糖 5.0―6.8%。
(二)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 远缘杂种的性状分离并不完全出 现在F2,有的要在F3或以后世代才有 明显表现。同时,在某些远缘杂交中, 由于杂种染色体消失、无融合生殖、 染色体自然加倍等原因,常出现母本 或父本的单倍体、二倍体或多倍体; 在整倍体的杂种后代中,也还会出现 非整倍体等。这样,性状分离会延续 多代而不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