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3

KT 2(Vbi − VR – q )
其中 A——二极管的结面积,VR ——外加反偏压,Vbi ——结的内建电势,以伏特为单 位。上式假设了二极管界面不存在氧化层,n 型半导体的施主浓度是均匀的。上公式可 以重写为 1 CT 以
1 CT
2Leabharlann 2=2(Vbi − VR –
KT ) q
ε s qNd A 2
—VR 作图,得出一条直线,Nd 可以由斜率求出,势垒高度为
Φ bn = V0 + Vn + KT/q 其中V0 为直线在电压轴上的截距, Vn = ln
q KT Nc Nd
Nc 为导带有效态密度。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测试频率 1MHz,致使可以忽视引线电感的效应。 加到被测二极管上的交流电压的幅度一 定要小,一般小于 50mV。测试后按照实验原理中的公式求出势垒高度。 四、实验数据处理 金属钨:
A=50um*100um,利用拟合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其中 Nc=2.8*10^19cm^-3 Nd=3.908*10^16cm^-3, V0=1.107V, Vn=0.17V, Φ bn =1.30V 金属铂:
A=50um*100um,利用拟合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其中 Nc=2.8*10^19cm^-3 Nd=3.97*10^16cm^-3, V0=1.379V, Vn=0.17V, Φ bn =1.58V 五、思考题: 2、材料的晶向对肖特基势垒是否产生影响? 答:材料的晶向会对肖特基势垒产生影响。材料的晶向不同,电子在输运过程中所形成 的平衡态会有差别,而且晶向不同,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界面态密度也不同,都会对肖 特基势垒产生影响。 3、有哪些因素影响电容-电压法测量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准确性? 答:影响因素有如下几条: (1)扫描电压的频率和步幅,影响载流子的输运特性和反应 时间,从而影响准确性。 (2)外界环境的干扰。 (3)界面态电荷会改变势垒的高度,从 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晶片的晶向也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分布参数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 1、 刘晓彦、韩德栋, 《微电子器件测试实验讲义》 2、 施敏,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器件物理》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1.527K
= 14.51kJ/K
2.萘的燃烧实验 萘与合金丝总重 0.5968g,合金丝重 0.0221g,燃烧后剩余 0.0094g。 在以 22.860℃作为零点时测量得到的温差用 Origin 作出下图:
图 5 萘燃烧曲线的雷诺校正图
温差为 0 时,时间为 1309s。
对 FH 段和 DG 段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下图:
由于反应体系无法隔热,所以采用雷诺校正法来尽可能地减小误差。燃烧 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得到一条吸热曲线,燃烧及传热完全后体系温 度高于环境温度,又会得到一条放热曲线,将其拟合到温度为室温时刻,即可 得到较为准确的 ΔT 数据。
图 1 绝热较差(左)和绝热良好(右)的雷诺校正图
综上,本实验通过测定两组温度变化数据,利用雷诺校正法和下列公式
关键词:燃烧热,氧弹卡计,萘
前言
物质的燃烧热是指一摩尔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指的是 燃烧物中所有元素都出于最高价态。一般考虑的是物质在恒定条件下的燃烧 热,如本实验中最终测定的是物质在通况下的燃烧热,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 处于通况下的状态。
热是一个不易测定的物理量,本实验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间接测定。本实 验所用恒温氧弹量热卡计是一种热容固定,易操作的仪器,加之水的热容已 知,且温度易于测量,令其作为传热介质即可测定体系的温度变化。
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实验得到萘的燃烧热为 5104kJ/mol。(数据处理见附件) 查阅资料,得到萘的恒压标准燃烧热 ϴ(298.15K, 1atm) = 5154kJ/mol, 相对误差为-0.97%。 2.误差分析 ①从操作过程来看: (1)在称量总质量到燃烧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压片稍有松动则可能 部分脱落而无法完全点燃,导致放出的热量偏小; (2)操作时是裸手,可能会有油脂附着在样品和合金丝表面影响放热量,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装入的水量较大,量取时不能保证两次实验绝对相等,可能会产生一 定的相对误差。

实验3-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实验3-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实验三 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压缩屈服点sc σ和铸铁的抗压强度bc σ。

2.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二、设备和仪器1.WES-600S 型电液式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试样采用1525ϕ⨯(名义尺寸)的圆柱形试样。

四、实验原理低碳钢(Q235 钢)试样压缩图如图3-1b 所示。

试样开始变形时,服从胡克定律,呈直线上升,此后变形增长很快,材料屈服。

此时载荷暂时保持恒定或稍有减小,这暂时的恒定值或减小的最小值即为压缩屈服载荷F SC 。

有时屈服阶段出现多个波峰波谷,则取第一个波谷之后的最低载荷为压缩屈服载荷F SC 。

尔后图形呈曲线上升,随着塑性变形的增长,试样横截面相应增大,增大了的截面又能承受更大的载荷。

试样愈压愈扁,甚至可以压成薄饼形状(如图3-1a 所示)而不破裂,因此测不出抗压强度。

铸铁试样压缩图如图3-2a 所示。

载荷达最大值F bc 后稍有下降,然后破裂,能听到沉闷的破裂声。

铸铁试样破裂后呈鼓形,破裂面与轴线大约成45o,这主要是由切应力造成的。

图3-1 低碳钢试样压缩图 图3-2 铸铁试样压缩图五、实验步骤1.测量试样尺寸用游标卡尺在试样高度重点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直径,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

2.开机打开试验机及计算机系统电源。

3.实验参数设置按实验要术,通过试验机操作软件设量试样尺寸等实验参数。

4.测试通过试验机操作软件控制横梁移动对试样进行加载,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意曲线及数字显示窗口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记求并保存实验数据。

5.实验数据分析及输出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打印机输出实验结果及曲线。

6.断后试样观察及测量取下试样,注意观察试样的断口。

根据实验要求测量试样的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 7.关机关闭试验机和计算机系统电源。

清理实验现场.将相关仪器还原。

六、实验结果处理1. 参考表3-1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 、染色及干燥。滴加适量番红染液,染色 1 min ;水 洗至流出液为无色; 在酒精灯高处加热干燥。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寻找视野,然后用油镜进行观察。 注意区分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及排列方式。
五、观察与绘图
1.描述放线菌5406的菌落特征(大小、形 状、颜色、边缘情况等特征)。 2.绘制观察到的放线菌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形态。
3、孢子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 旋状、波浪形或分枝状等,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轮 生三种。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和线菌的重要依据。
分生孢子形态
三、材料
1、菌种:“5406”放线菌培养72 h的 平板培养物; 2、染料:蕃红; 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 子、接种针、接种铲等。
四、方法及步骤
1、印片。取2片干净的载玻片,用解剖刀无菌挖取一块 放线菌的菌落(注:带培养基切下),放在一块载玻 片的中央(注:菌落面朝上);用另一干净的载玻片 盖在这一菌落上轻轻按压,再小心取下这块载玻片 (注:不要使菌落移动)。 2、干燥固定。将取下的上面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高 处烘烤干燥(注:有菌落的面朝上);然后迅速通过 火焰2~3次,加热固定。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 (较透明、颜色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 0.2~0.8 µ m,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 二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 µ m。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
1、学会用”印片法” 法制作标本片。 2、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及个体形态 特征。

实验3 溶菌酶分离提纯

实验3 溶菌酶分离提纯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溶菌酶(lysozyme) 溶菌酶 又称胞壁质酶, 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 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 相对分子量为14600Da,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 相对分子量为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等电点在11.0附近 附近 等电点在 最适pH 6-7,最适温度为 ℃ 最适 ,最适温度为50℃ 切断细菌细胞壁多糖中NAM和NAG之间的 1,4糖 和 之间的β- 糖 切断细菌细胞壁多糖中 之间的 苷键
【思考题】 思考题】
1.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具有哪些优缺点?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具有哪些优缺点? 2. 概述蛋白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流程。 概述蛋白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流程。
CM Sepharose FF(快速羧甲基琼脂糖凝胶) (快速羧甲基琼脂糖凝胶)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交换容量大、流速快、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交换容量大、流速快、洗脱条件温和
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 O—CH2COO+
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 O—CH2COONaCl
+
+
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 O—CH2COO- Na+
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最适ph67最适温度为50切断细菌细胞壁多糖中nam和nag之间的14糖等电点在110附近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溶菌酶的粗提溶菌酶耐热性较高而其它杂蛋白在高温下变性沉淀鸡蛋清液酸性条件85溶菌酶带正电荷与酸根负离子生成可溶性盐使溶菌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开得到溶菌酶的粗提液离心离子交换层析iec是基于待分离物质的酸碱性极性等差异它们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不同通过离子之间的吸附和脱吸附而将各组分依次从层析柱中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实验3-麻黄黄连五味子的鉴别

实验3-麻黄黄连五味子的鉴别

三、五味子的鉴别
• 五 味 子 为 木 兰 科 植 物 五 味 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粉末特征: 五味子粉末特征:
• 1. 种皮外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 , 种皮外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 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 孔沟极细密。 孔沟极细密。 • 2. 种皮内层石细胞 呈类多角形 、 不规则形,纹 种皮内层石细胞呈类多角形 不规则形, 呈类多角形、 孔较大而密。 孔较大而密。 • 3. 果皮外表皮细胞 表面观类多角形, 角质线纹 果皮外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 表面观类多角形, 明显,有类圆形或圆多角形的油细胞散在, 明显 ,有类圆形或圆多角形的油细胞散在, 内 含挥发油滴。 含挥发油滴。
二、黄连的鉴别
•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Franch.、三角叶黄连 C. deltoidea C. Y. Hsiao或云连 Cheng et Hsiao或云连 C. teeta Wall. 的干 燥根茎。 燥根茎。以上三种习称 味连” 雅连” 为“味连”、“雅连”、 云连” “云连”。
Herba的鉴别 一、麻黄 Ephedrae Herba的鉴别
来源: 1 、 来源 : 为麻黄科植
物 草 麻 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 Stapf,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 或木贼麻黄E. 或木贼麻黄 equisetina Bge. 的 干 燥 草质茎。 草质茎。
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
五味子种皮内层石细胞

微生物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1

微生物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1

实验三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一、目的要求掌握浇注平板法、平板涂抹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二、实验材料1、菌种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试剂和仪器:无菌水、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水浴锅2人一组,每人分别用三种方法操作三个培养皿三、实验原理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是两种最常用的菌种分离纯化方法,它们不仅可用于分离纯化,还可用于计数等。

浇注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试样用生理盐水等稀释液作梯度系列稀释后,取其中一合适稀释度的少量菌悬液加至无菌培养皿中,立即倒入融化的固体培养基,经充分混匀后,置室温下培养。

最后可从其表面和内层出现的许多单菌落中选取典型代表,将其转移至斜面培养后保存,此即为初步分离的纯种。

涂布平板法是指取少量梯度稀释菌悬液,置于已凝固的无菌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无菌的涂布棒把菌液均匀地徒步在装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会形成多个独立分布的单菌落,然后挑取典型的代表移接至斜面,经培养后保存。

四、实验过程(1)稀释平板法A 每组取培养皿2只,即每个同学做1只。

先在无菌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B 另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0-3或10-4稀释液0.2mL,加在无菌培养皿的一边;C 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45-50 ℃左右的培养基,分别倒入上述培养皿中(见图-2),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倒置于37 ℃恒温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图像的增强及滤波

实验目的:掌握图象直方图增强方法及空间域平滑滤波。

实验内容:直方图增强,平滑滤波。
实验方法:
一、直方图增强
1、在matlab中打开并显示黑白灰度图象文件chest.tif 。
f=imread('chest.bmp');
%读入图像,并保存到变量f;

imshow(f)
% 显示图像

2、在使用imhist()绘制图像的直方图,观察原始图象的直方图;
figure,imhist(f)
% 直接显示图像的直方图,

3、使用hsiteq( )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
h=histeq(f);
4、显示处理后的图像,并绘制直方图,观察与原始图像的区别
figure,imhist(h)
figure,imshow(h)

图1 图2
图3 图4
【实验作业】 复习课本中图像直方图均衡的相关概念;掌握Matlab中图像直方图均衡
函数histeq()的用法。

附:
直方图均衡函数:histeq()
用法:

J = histeq(I,n) 指定直方图均衡后的灰度级数n,默认值为64。
举例:
I = imread('tire.tif');
J = histeq(I);
imshow(I)
figure, imshow(J)
二、平滑滤波
(一)添加噪声
1、在matlab中打开并显示灰度图象文件lena.bmp。
f=imread('lena.bmp');
%读入图像,并保存到变量f;

imshow(f)
% 显示原始图像如图5

lena原始图像 添加5%的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添加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高斯白噪声图像
2、使用imnoise()给图像添加椒盐噪声;
b=imnoise(a,'salt',0.05);

figure,imshow(b)
3、使用imnoise()给图像添加高斯白噪声;
c=imnoise(a,'gaussian',0,0.01)

figure,imshow(c)
注意观察添加两种噪声以后的图像与原图像,对比两种噪声对图像的影响;
复习课本中关于图像噪声的相关概念。
(二)空间滤波
1、使用imfilter()和medfilt2()对添加椒盐噪声的图像分别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w=[0 1/5 0;1/5 1/5 1/5;0 1/5 0];%滤波器

b1=imfilter(b,w);
b2=medfilt2(b);
imshow(b1);
figure,imshow(b2);
2、
使用imfilter()和medfilt2()对添加高斯白噪声噪声的图像分别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w=[0 1/5 0;1/5 1/5 1/5;0 1/5 0];
c1=imfilter(c,w);
c2=medfilt2(c);
imshow(c1);
figure,imshow(c2);
观察滤波的结果,总结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对椒盐噪声、高斯白噪声的滤波效果;
【实验作业】 掌握Matlab中空间滤波函数imfilter()和medfilt2()的用法。
附:
Imnoise()函数:
功能:模仿噪声信息,相当于图像的相加运算。
用法:J = imnoise(I,type)
J = imnoise(I,type,parameters)

参数Type对应的噪声类型如下:
'gaussian'高斯白噪声
'localvar'0均值白噪声
'poisson'泊松噪声
'salt & pepper'盐椒噪声
'speckle'乘性噪声

例子:I = imread('eight.tif');
J = imnoise(I,'salt & pepper',0.02);
%密度0.02的盐椒噪声
imshow(I)
figure, imshow(J)

imfilter()函数
功能:对任意类型数组或多维图像进行滤波。
用法:g = imfilter(f, w)
其中,f为输入图像,w为滤波掩模,g为滤波后图像。
Medfilt2()函数
功能:对任意类型数组或多维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用法:g=medfilt2(A,[M,N]):使用 M X N 的模板读A矩阵做中值滤波
其中,f为输入图像,w为滤波掩模,g为滤波后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