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培优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九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为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某校图书馆的藏书从2016年底到2018年底两年内由5万册增加到7.2万册.(1)求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2)经统计知: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在2016年底仅占当时藏书总量的5.6%,在这两年新增加的图书中,中外古典名著所占的百分率恰好等于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几?【答案】(1)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20%;(2)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10%.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可以得到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 (2)根据题意可以求出这两年新增加的中外古典名著,从而可以求得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几. 【详解】解:(1)设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x ,()2517.2x +=,解得,10.2x =,2 2.2x =-(舍去), 答: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20%;(2)在这两年新增加的图书中,中外古典名著有()7.2520%0.44-⨯=(万册), 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比是:5 5.6%0.44100%10%7.2⨯+⨯=,答: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10%.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知识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增长率问题.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1212215x x x x +=-,求m 的值. 【答案】(1)14m <且0m ≠;(2)15m =- 【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140m m ∴∆=-->且20m ≠,然后求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2221m x x m -+=, 1221x x m =,加上14m <且0m ≠,则可判断10x <,20x <,所以1212215x x x x --=-,2221215m m m--=-,然后解方程求出m 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m 的值. 【详解】(1)因为方程()22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1240m m ∴∆=-->,解得14m <; 又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20m ≠,0m ∴≠.m ∴的取值范围是14m <且0m ≠. (2)1x ,2x 为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2221m x x m -∴+=,1221x x m = 14m <且0m ≠,122210m x x m -∴+=<,12210x x m=>,10x ∴<,20x <. 1212215x x x x +=-,1212215x x x x --=-,2221215m m m -∴-=-,215210m m ∴--=,解得113m =,215m =-, 14m <且0m ≠,113m ∴=不合题意,舍去,15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正确理解概念和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二次函数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①求a 的值;②求当a ≤x ≤b 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答案】①a 的值是﹣2或﹣4;②最大值=13,最小值=9 【解析】 【分析】①根据题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a 的值;②根据a ≤x ≤b ,b =﹣3求得a=-4,由此得到一次函数为y =﹣4x ﹣3,根据函数的性质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①∵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4=9×(﹣1)2﹣6a ×(﹣1)+a 2+3, 解得,a 1=﹣2,a 2=﹣4, ∴a 的值是﹣2或﹣4; ②∵a ≤x ≤b ,b =﹣3 ∴a =﹣2舍去, ∴a =﹣4, ∴﹣4≤x ≤﹣3, ∴一次函数y =﹣4x ﹣3,∵一次函数y =﹣4x ﹣3为单调递减函数,∴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 =﹣4×(﹣4)﹣3=13 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4×(﹣3)﹣3=9.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2)是难点,正确理解a 、b 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221223x x +=,求k 的值.【答案】(1)134k ≤;(2)2k =-. 【解析】 【分析】()1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22[2k 1]41k 38k 50=---⨯⨯-=-+≥,解之可得.()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用k 表示出12x x +和12x x 的值,根据条件可得到关于k 的方程,可求得k 的值,注意利用根的判别式进行取舍. 【详解】 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0∴≥,即()()22[21]4134130k k k ---⨯⨯-=-+≥,解得134k ≤.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221x x k +=-,2123x x k =-,()222222121212()2(21)23247x x x x x x k k k k ∴+=+-=---=-+, 221223x x +=,224723k k ∴-+=,解得4k =,或2k =-,134k ≤, 4k ∴=舍去, 2k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0(a 0,++=≠a ,b ,c 为常数)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5.计算题(1)先化简,再求值:21x x -÷(1+211x -),其中x=2017.(2)已知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 【答案】(1)2018;(2)m=4 【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注意因式分解的作用;(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1)21x x -÷(1+211x -)=2221111x x x x -+÷-- =()()22111x x x x x +-⋅- =x+1,当x=2017时,原式=2017+1=2018(2)解:∵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2﹣4×1×(m ﹣3)=0, 解得,m=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关键是熟记分式方程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注意通分约分的作用.6.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半径OA=2,OA 和AB 的长度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 (1)求弦AB 的长度; (2)计算S △AOB ;(3)⊙O 上一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当S △POA =S △AOB 时,求P 点所经过的弧长(不考虑点P 与点B 重合的情形).【答案】(1)AB=2;(2)S △AOB 33)当S △POA =S △AOB 时,P 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 【解析】试题分析:(1)OA 和AB 的长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所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作出△AOB 的高OC ,然后求出OC 的长度即可求出面积; (3)由题意知:两三角形有公共的底边,要面积相等,即高要相等.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OA 和AB 的长度是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 ∴OA+AB=﹣41-=4, ∵OA=2, ∴AB=2;(2)过点C 作OC⊥AB 于点C ,∵OA=AB=OB=2,∴△AOB 是等边三角形,∴AC=12AB=1, 在Rt△ACO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AOB =12AB ﹒OC=1233; (3)延长AO 交⊙O 于点D ,由于△AOB 与△POA 有公共边OA , 当S △POA =S △AOB 时,∴△AOB 与△POA 高相等,由(2)可知:等边△AOB 3P 到直线OA 3,这样点共有3个 ①过点B 作BP 1∥OA 交⊙O 于点P 1,∴∠BOP 1=60°, ∴此时点P 经过的弧长为:1202180π⨯=43π, ②作点P 2,使得P 1与P 2关于直线OA 对称,∴∠P 2OD=60°, ∴此时点P 经过的弧长为:2402180π⨯=83π, ③作点P 3,使得B 与P 3关于直线OA 对称,∴∠P 3OP 2=60°, ∴此时P 经过的弧长为:3002180π⨯ =103π, 综上所述:当S △POA =S △AOB 时,P 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圆的综合知识.涉及等边三角形性质,圆的对称性等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题是关键.7.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ɑ=4,若b 、c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4(k ﹣12)=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答案】△ABC 的周长为10. 【解析】 【分析】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 值,将k 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 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 的值,由b+c=a 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当a =4为腰长时,将x =4代入原方程,得:()214421402k k ⎛⎫-++-= ⎪⎝⎭解得:52k = 当52k =时,原方程为x 2﹣6x +8=0, 解得:x 1=2,x 2=4,∴此时△ABC 的周长为4+4+2=10;当a =4为底长时,△=[﹣(2k +1)]2﹣4×1×4(k ﹣12)=(2k ﹣3)2=0, 解得:k =32, ∴b +c =2k +1=4. ∵b +c =4=a ,∴此时,边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若动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在对称轴l上.①当PA⊥NA,且PA=NA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②当四边形PABC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答案】(1)y=﹣(x+1)2+4,顶点坐标为(﹣1,4);(2)①点P2﹣1,2);②P(﹣32,154)【解析】试题分析:(1)将B、C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由对称轴为1x=-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①首先求得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到PD=OA,从而得到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②ΔOBCΔAPDABCP C=PDOS S S S++四边形梯形,表示出来得到二次函数,求得最值即可.试题解析:(1)∵抛物线2y ax bx 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1x=-,∴{312a b ccba++==-=-,解得:1{23abc=-=-=,∴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3y x x=--+=2(1)4x-++,∴顶点坐标为(﹣1,4);(2)令2230y x x=--+=,解得3x=-或1x=,∴点A(﹣3,0),B(1,0),作PD⊥x轴于点D,∵点P在223y x x=--+上,∴设点P(x,223x x--+),①∵PA⊥NA,且PA=NA,∴△PAD≌△AND,∴OA=PD,即2232y x x=--+=,解得21(舍去)或x=21-,∴点P(21-,2);②设P(x,y),则223y x x=--+,∵ΔOBCΔAPDABCP C=PDOS S S S++四边形梯形=12OB•OC+12AD•PD+12(PD+OC)•OD=11131+(3)(3)()222x y y x⨯⨯⨯+++-=333222x y -+ =2333(23)222x x x -+--+=239622x x --+=23375()228x -++, ∴当x=32-时,ABCP S 四边形最大值=758,当x=32-时,223y x x =--+=154,此时P(32-,154).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二次函数的最值;3.最值问题;4.压轴题.9.如图,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EFGH 的四条边上,我们称正方形EFGH 是正方形ABCD 的外接正方形.探究一: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2倍?如图,假设存在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的2倍. 因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2, 所以EF =FG =GH =HE 2EB =x ,则BF 2﹣x , ∵Rt △AEB ≌Rt △BFC ∴BF =AE 2﹣x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x 2+2﹣x )2=12 解得,x 1=x 2=22∴BE =BF ,即点B 是EF 的中点.同理,点C ,D ,A 分别是FG ,GH ,HE 的中点.所以,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探究二: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探究三: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4倍?(填“存在”或“不存在”)探究四: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n>2)(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答案】不存在,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探究二,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即可;探究三,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探究四,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详解】探究二: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3,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 x,∵Rt△AEB≌Rt△BFC,∴BF=AE﹣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x)2=12,整理得x2x+1=0,b2﹣4ac=3﹣4<0,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探究三: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所以EF=FG=GH=HE=2,设EB=x,则BF=2﹣x,∵Rt△AEB≌Rt△BFC,∴BF=AE=2﹣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2﹣x)2=12,整理得2x2﹣4x+3=0,b2﹣4ac=16﹣24<0,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故答案为不存在;探究四: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n,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x,∵Rt△AEB≌Rt△BFC,∴BF=AE﹣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x)2=12,整理得2x2﹣+n﹣1=0,b2﹣4ac=8﹣4n<0,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读懂探究一的解答过程、正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10.定南县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324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某人准备以开盘价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开发商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一次性送装修费每平方米80元,试问哪种方案更优惠?【答案】(1)10%;(2)方案②【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设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得出答案;分别求出两种方案所需要花费的钱数,然后进行比较.试题解析:(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是x,依题意得,4000(1-x)2=3240解之得:x=0.1=10%或x=1.9(不合题意,舍去)答: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是10%.(2)方案①实际花费=100×3240×98%=317520元方案②实际花费=100×3240-100×80=316000元∵317520>316000 ∴方案②更优惠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中考数学培优复习 第7讲 一元二次方程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培优复习第7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知识梳理】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且未知数的指数为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是(其中、)它的根的判别式是△= ;当△>0时,方程有实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根公式是、(其中)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⑴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k≠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的形式;⑤如果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⑵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注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将方程化为。
⑶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⑴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关于x的方程(k2-1)x2+2kx+1=0中,当k=±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⑵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①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x1 ,x2.若b2-4a<0,则方程无解.⑶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4)2=3(x+4)中,不能随便约去(x+4)⑷ 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二:【经典考题剖析】1. 分别用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方程:2.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 (2)(3); (4)2(21)3(21)20x x ++++=3. 已知22222()()60a b a b +-+-=,求的值。
初中数学培优: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培优:一元二次方程一、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典例】若实数x,y满足x2﹣2xy+y2+x﹣y﹣6=0,则x﹣y的值是()A.﹣2或3B.2或﹣3C.﹣1或6D.1或﹣6【解答】解:设x﹣y=m,则原方程可化为:m2+m﹣6=0,解得m1=2,m2=﹣3,所以,x﹣y的值2或﹣3.故选:B.【巩固】已知方程2+1+32+1=0,如果设2+1=y,那么原方程可以变形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是.【解答】解:2+1+32+1=0,设2+1=y,则原方程化为:1+3y=0,即1+3y2=0,故答案为:1+3y2=0.二、含绝对值解一元二次方程【典例】已知方程x2﹣|2x﹣1|﹣4=0,则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为()A.2−6B.1−6C.0D.1【解答】解:当2x﹣1≥0时,即x≥12,原方程化为:x2﹣2x﹣3=0,∵(x﹣3)(x+1)=0,∴x1=3,x2=﹣1,∵﹣1<12,∴x2=﹣1(舍去),∴x=3,当2x﹣1<0,即x<12时,原方程化为:x2+2x﹣5=0,∴(x+1)2=6,∴x+1=±6,∴x1=﹣1+6,x2=﹣1−6,∵﹣1+6>12,∴x1=﹣1+6(舍去),∴x=﹣1−6.则3+(﹣1−6)=2−6.故选:A.【巩固】已知方程x2﹣2|x|﹣15=0,则此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的和为()A.0B.﹣2C.2D.8【解答】解:①当x>0时,方程化为:x2﹣2x﹣15=0,即(x+3)(x﹣5)=0,∴x+3=0,x﹣5=0,解得x1=﹣3(舍去),x2=5,②当x<0时,方程化为:x2+2x﹣15=0,即(x﹣3)(x+5)=0,∴x﹣3=0,x+5=0,解得x3=3(舍去),x4=﹣5,③当x=0时,方程不成立.∴此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的和为:5+(﹣5)=0.或原方程可化为:(|x|﹣5)(|x|+3)=0,即|x|﹣5=0,|x|+3=0,∴|x|=5,|x|=﹣3(舍去),解得x=5或﹣5,∴此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的和为:5+(﹣5)=0.故选:A.三、一元二次方程求值类问题【典例】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7=0的两个根,则α2+3α+αβ=.【解答】解:∵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7=0的两个根,∴αβ=﹣7,α2+3α﹣7=0,∴α2+3α=7,∴α2+3α+αβ=7﹣7=0;故答案为:0.【巩固】已知a是方程x2﹣2020x+1=0的一个根,则2−2019+20202+1的值为()A.2017B.2018C.2019D.2020【解答】解:∵a是方程x2﹣2020x+1=0的一个根,∴a2﹣2020a+1=0,即a2+1=2020a,a2=2020a﹣1,则2−2019+20202+1=2020a﹣1﹣2019a+20202020=a﹣1+1=2+1−1=2020−1=2019.故选:C.巩固练习1.已知x为实数,且满足(x2+3x)2+2(x2+3x)﹣3=0,那么x2+3x﹣1的值为()A.±2B.0或﹣4C.0D.2【解答】解:由y=x2+3x,则(x2+3x)2+2(x2+3x)﹣3=0,可化为:y2+2y﹣3=0,分解因式,得,(y+3)(y﹣1)=0,解得,y1=﹣3,y2=1,当x2+3x=﹣3时,Δ=32﹣3×4=﹣3<0,方程无实数根,当x2+3x=1时,Δ=9+4×1=13>0.∴x2+3x﹣1=0故选:C.2.用[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则方程x2﹣2[x]﹣3=0的解的个数为()A.1B.2C.3D.4【解答】解:因为x≥[x],方程变形为2[x]=x2﹣3,2x≥x2﹣3,解此不等式得:﹣1≤x≤3.现将x的取值范围分为5类进行求解(1)﹣1≤x<0,则[x]=﹣1,原方程化为x2﹣1=0,解得x=﹣1;(2)0≤x<1则[x]=0,原方程化为x2﹣3=0,无解;(3)1≤x<2,则[x]=1,原方程化为x2﹣5=0,无解;(4)2≤x<3,则[x]=2,原方程化为x2﹣7=0,解得x=7;(5)x=3显然是原方程的解.综合以上,所以原方程的解为﹣1,7,3.故选:C.3.定义新运算△:a△b=a+(a+1)+(a+2)+…+(a+b﹣1),其中b为正整数.如果(x △3)△(2x)=13,则x=()A.1或−138B.1或0C.−138D.1【解答】解:∵a△b=a+(a+1)+(a+2)+…+(a+b﹣1)=ab+[1+2+…+(b﹣1)]=ab+(K1)2,∴(x△3)△(2x)=(3x+3)△(2x)=(3x+3)(2x)+(2K1)(2p2=8x2+5x=13,∴(x﹣1)(8x+13)=0,x1=1,x2=−138.但x2=−138使得2x不是正整数,与△运算的定义不符,∴x=1.故选:D.4.用配方法解方程x2+6x+5=0,配方后所得的方程是()A.(x+3)2=﹣4B.(x﹣3)2=﹣4C.(x+3)2=4D.(x﹣3)2=4【解答】解:把方程x2+6x+5=0的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得到x2+6x=﹣5,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到x2+6x+9=﹣5+9,配方得(x+3)2=4.故选:C.5.对于实数m,n,先定义一种新运算“※”如下:m※n=2+,(≥p2+,(<p,若x※(﹣2)=10,则实数x的值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当x≥﹣2时,∵x※(﹣2)=10,∴x2+(﹣2)=10,x2=12,x=23或x=﹣23(舍去);当x<﹣2时,∵x※(﹣2)=10,∴(﹣2)2+x=10,∴x=6(舍去);综上所述:x=23,故答案为:23.6.方程(2007x)2﹣2006×2008x﹣1=0的较大根为a,方程x2+2006x﹣2007=0的较小根为b,则a﹣b=.【解答】解:(2007x)2﹣2006×2008x﹣1=0,原方程可化为,20072x2+(﹣20072+1)x﹣1=0,(x﹣1)(20072x+1)=0,解得x1=1,x2=−120072.∵所求方程x2+2006x﹣2007=0,则原方程可化为,(x﹣1)(x+2007)=0,解得x3=1,x4=﹣2007.方程(2007x)2﹣2006×2008x﹣1=0的较大根为x1=1,方程x2+2006x﹣2007=0的较小根为x4=﹣2007;则a﹣b=1﹣(﹣2007)=2008.7.设实数x满足方程|x2﹣1|﹣x|x+1|=0,则x的值为.【解答】解:|x2﹣1|﹣x|x+1|=0,∴|x+1|(|x﹣1|﹣x)=0.当|x+1|=0时,x=﹣1;当|x﹣1|﹣x=0时,得|x﹣1|=x.若x≥1,得x﹣1=x,矛盾,舍去.若x<1,得1﹣x=x,解得x=12.综上所述,x=﹣1或12.故答案为﹣1或12.8.已知a是方程x2﹣2020x+1=0的一个根.求:(1)2a2﹣4040a﹣3的值;(2)代数式a2﹣2019a+20202+1的值.【解答】解:(1)∵a是方程x2﹣2020x+1=0的一个根,∴a2=2020a﹣1,∴a2=2020a﹣1,∴2a2﹣4040a﹣3=2(2020a﹣1)﹣4040a﹣3=4040a﹣2﹣4040a﹣3=﹣5;(2)原式=2020a﹣1﹣2019a+20202020K1+1=a+1−1=2+1−1=2020K1+1−1=2020﹣1=2019.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b=0(b≠0)与x2+cx+d=0都有实数根,若这两个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公共根,且ab=cd,则称它们互为“同根轮换方程”.如x2﹣x﹣6=0与x2﹣2x﹣3=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1)若关于x的方程x2+4x+m=0与x2﹣6x+n=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求m的值;(2)若p是关于x的方程x2+ax+b=0(b≠0)的实数根,q是关于x的方程2+2B+12=0的实数根,当p、q分别取何值时,方程x2+ax+b=0(b≠0)与2+2B+12=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方程x2+4x+m=0与x2﹣6x+n=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4m=﹣6n.设t是公共根,则有t2+4t+m=0,t2﹣6t+n=0.解得t=K10.∵4m=﹣6n.∴t=−6.∴(−6)2+4(−6)+m=0.∴m=﹣12.(2)当公共解为p时,∴p2+ap+b=0,p+q=﹣2a,p×q=12b,∴p=﹣3a,q=a,∴当p=﹣3a,q=a(a≠0)时,方程x2+ax+b=0(b≠0)与2+2B+12=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当公共解为q时,∴q2+2aq+12b=0,p+q=﹣a,p×q=b,∴p=2a,q=﹣3a,∴当p=2a,q=﹣3a(a≠0)时,方程x2+ax+b=0(b≠0)与2+2B+12=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设公共解为x0,∵p是关于x的方程x2+ax+b=0(b≠0)的实数根,q是关于x的方程2+2B+12=0的实数根,∴p+x0=﹣a,q+x0=﹣2a,p×x0=b,q×x0=12b,∴x0=﹣3a,p=2a,q=a,b=﹣6a2,∴当p=2a,q=a(a≠0)时,方程x2+ax+b=0(b≠0)与2+2B+12=0互为“同根轮换方程”,10.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实数x,y满足(x2+y2+1)(x2+y2﹣1)=63,试求x2+y2的值.解:设x2+y2=a,则原方程变为(a+1)(a﹣1)=63,整理得a2﹣1=63,a2=64,根据平方根意义可得a=±8,由于x2+y2≥0,所以可以求得x2+y2=8.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用一个字母去代替比较复杂的单项式、多项式,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根据阅读材料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实数x,y满足(2x+2y+3)(2x+2y﹣3)=27,求x+y的值.(2)填空:①分解因式:(x2+4x+3)(x2+4x+5)+1=.②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r1J12r2J2的解是=9=5,关于x,y的方程组12−21r1J1−122−22r2J2−2的解是.【解答】解:(1)设2x+2y=a,则原方程变为(a+3)(a﹣3)=27,整理,得:a2﹣9=27,即a2=36,解得:a=±6,则2x+2y=±6,∴x+y=±3;(2)①令a=x2+4x+3,则原式=a(a+2)+1=a2+2a+1=(a+1)2=(x2+4x+4)2=(x+2)4;②由方程组12−21r1J1−122−22r2J2−2得12−21+1+1=122−22+2+2=2,整理,得:1(−1)2+1=12(−1)2+2=2,∵方程组1r1J12r2J2的解是=9=5,∴方程组1(−1)2+1=12(−1)2+2=2的解是:(−1)2=9 =5∴x﹣1=±3,且y=5,解得:=4=5或=−2=5,故答案为:(x+2)4,=4=5或=−2=5.1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3m+2=0.(1)已知x=2是方程的一个根,求m的值;(2)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作为△ABC中AB、AC(AB<AC)的边长,当BC=5时,△A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m的值.【解答】解:(1)∵x=2是方程的一个根,∴4﹣2(2m+3)+m2+3m+2=0,∴m=0或m=1;(2)∵Δ=(2m+3)2﹣4(m2+3m+2)=1,∴x=2r3±12∴x1=m+2,x2=m+1,∵AB、AC(AB<AC)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AC=m+2,AB=m+1.∵BC=5,△ABC是等腰三角形,∴当AB=BC时,有m+1=5,∴m=5−1;当AC=BC时,有m+2=5,∴m=5−2,综上所述,当m=5−1或m=5−2时,△ABC是等腰三角形.12.已知方程(m﹣1)x2﹣(m2+2)x+(m2+2m)=0,(n﹣1)x2﹣(n2+2)x+(n2+2n)=0(其中m,n都是正整数,且m≠n≠1)有一个公共根,求m n•n m的值.【解答】解:将一元二次方程(m﹣1)x2﹣(m2+2)x+(m2+2m)=0分解因式解得[(m﹣1)x﹣(m+2)](x﹣m)=0∴=r2K1或x=m(m≠1)将一元二次方程,(n﹣1)x2﹣(n2+2)x+(n2+2n)=0分解因式解得[(n﹣1)x﹣(n+2)](x﹣n)=0∴=r2K1或x=n(n≠1)∵方程(m﹣1)x2﹣(m2+2)x+(m2+2m)=0,(n﹣1)x2﹣(n2+2)x+(n2+2n)=0有一个公共根,且m,n都是正整数,且m≠n≠1=解得mn=m+n+2由奇偶性可知,m,n都为偶数∵m≠n≠1∴m=2,n=4或n=2,m=4∴m n•n m=24•42=16×16=256。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内容,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结合数学知识和实际案例,探讨一元二次方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ax²+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且a≠0。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求解。
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以通过判别式Δ=b²-4ac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有一个实根、两个实根或者无实根。
三、一元二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示,即s=gt²/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可以计算出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最大高度、最大速度等重要参数。
2.抛物线的建筑在建筑学中,抛物线形状的拱形结构被广泛应用。
而抛物线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因此在设计拱形结构时,需要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计算出拱形结构的高度、宽度等重要尺寸参数。
3.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在金融领域中,一元二次方程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计算出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资金的回报率等关键指标。
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于研究货币的通胀率、利率等关键宏观经济指标。
4.自然界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一元二次方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现象都可以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描述和分析。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参数,如生长速率、繁殖率等。
四、案例分析1.汽车刹车距离的计算假设一辆汽车以初始速度v0匀速行驶,当刹车后的减速度为a时,汽车的刹车距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述。
刹车距离s与刹车时间t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0t+1/2at²。
通过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计算出汽车的刹车距离,并根据计算结果来制定行车安全规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7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件

第7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A
解析: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 m,依题意有(x-3)(x-2)=20, 解得:x1=7,x2=-2(不合题意,舍去),即原正方形的边长7 m.故选A.
50(1-x)2=32
•1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92021/10/29October 29,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0月2021/10/292021/10/292021/10/2910/29/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92021/10/29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参加一次商品交易会的每两家公司之间都签订了一份合同,所有公司共同签订了45份合同.设共有x家公司参加商品交易会,则x满足的关系式为()A. x(x+1)=45B. x(x-1)=45C. x(x+1)=45D. x(x-1)=452.有x支球队参加篮球比赛,共比赛了45场,每两队之间都比赛一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3.初三(3)班同学在临近毕业时,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照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以表示纪念,全班共送了1640张照片,如果设全班有x名学生,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A. x(x+1)=1640B. x(x-1)=1640C. 2x(x+1)=1640D. x(x-1)=2×16404.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设每个支干长出个分支,则可列方程为()A. B. C. D.5.某同学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实验培训,回到班上后,第一节课他教会了若干同学,第二节课会做的同学每人又教会了同样多的同学,这样全班共有36人会做这项实验,设每节课每位同学教会x名同学做实验,则x的值为()A. 5B. 6C. 7D. 8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6.2019年元旦节期间班上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互发微信祝贺,每两个同学都互相发一次,小明统计全组共互发了90次微信,那么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多少?设数学兴趣小组人数为x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7.一个QQ 群里共有若干个好友,如果每个好友都分别给群里其他好友发送了一条消息,这样共有870条消息,则这个QQ 群里有________个好友.8.九年级(3)班全体同学在圣诞节将自己的贺卡向本班其他同学各赠送一张,全班共互赠了1980张,若全班共有x名学生,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k y x b =+分别交x 、y 轴于点A 、B 两点,OA=5,∠OAB=60°.(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点P 为直线AB 上一点,连接OP ,点D 在OA 延长线上,分别过点P 、D 作OA 、OP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C ,连接AC,设AD=m,△ABC 的面积为S,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PA 上取点E ,使PE=AD, 连接EC,DE,若∠ECD=60°,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求S 的值.【答案】(1)直线解析式为353y x =-+(2)S=5325322m +;(3)203S =. 【解析】【分析】 (1)先求出点B 坐标,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3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2)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则有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H=)352m +,再由S=12AB •CH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即可得; (3) 先求得∠PEC=∠ADC ,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证明△ADK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明△PEC ≌△DKO ,通过推导可得到OP=OK=CE=CD ,再证明△CD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CD=DE ,连接OE ,证明△OPE ≌△EDA ,继而可得△OA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OA=AE=5 ,根据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可得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 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求得m 的值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在Rt △ABO 中OA=5,∠OAB=60°,∴∠OBA=30°,AB=10 ,由勾股定理可得OB=53, ∴B(0,53),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53)分别代入,得0553k b b=+⎧⎪⎨=⎪⎩, ∴353k b ⎧=-⎪⎨=⎪⎩, ∴直线解析式为353y x =-+;(2)∵CP//OD ,OP//CD ,∴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 PH=52m +,由勾股定理得CH=()352m +, ∴S=12AB •CH=135325310(5)2m m ⨯⨯+=+;(3) ∵∠ECD=∠OAB=60°,∴∠EAD+∠ECD=180°,∠CEA+∠ADC=180°,∴∠PEC=∠ADC ,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DAK=60°,∴△ADK 是等边三角形,∴AD=DK=PE ,∠ODK=∠APC ,∵PC=OD ,∴△PEC ≌△DKO ,∴OK=CE ,∠OKD=∠PEC=∠OPC=60°+α, ∠AKD= ∠APC=60° ,∴∠OPK= ∠OKB ,∴OP=OK=CE=CD ,又∵∠ECD=60°, ∴△CDE 是等边三角形,∴CE=CD=DE ,连接OE ,∵ ∠ADE=∠APO ,DE=CD=OP ,∴△OPE ≌△EDA ,∴AE=OE , ∠OAE=60°,∴△OAE 是等边三角形,∴OA=AE=5 ,∵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AD+2DE=17,∴ED=172m -,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即22253517()()()22m m -++=, 解得13m =,221m =-(舍去),∴S=153253+=203.【点睛】本题考查的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为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某校图书馆的藏书从2016年底到2018年底两年内由5万册增加到7.2万册.(1)求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2)经统计知: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在2016年底仅占当时藏书总量的5.6%,在这两年新增加的图书中,中外古典名著所占的百分率恰好等于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几?【答案】(1)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20%;(2)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1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可以得到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 (2)根据题意可以求出这两年新增加的中外古典名著,从而可以求得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几.【详解】解:(1)设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x ,()2517.2x +=,解得,10.2x =,2 2.2x =-(舍去),答:这两年藏书的年均增长率是20%;(2)在这两年新增加的图书中,中外古典名著有()7.2520%0.44-⨯=(万册), 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百分比是:5 5.6%0.44100%10%7.2⨯+⨯=, 答:到2018年底中外古典名著的册数占藏书总量的10%.【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知识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增长率问题.3.我市茶叶专卖店销售某品牌茶叶,其进价为每千克 240 元,按每千克 400 元出售,平均每周可售出 200 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 10 元,则平均每周的销售量可增加 40 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品牌茶叶要想平均每周获利 41600 元,请回答: (1)每千克茶叶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周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 几折出售?【答案】(1)每千克茶叶应降价30元或80元;(2)该店应按原售价的8折出售.【解析】【分析】(1)设每千克茶叶应降价x 元,利用销售量×每件利润=4160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为了让利于顾客因此应下降价80元,求出此时的销售单价即可确定几折.【详解】(1)设每千克茶叶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400﹣x ﹣240)(200+10x ×40)=41600. 化简,得:x 2﹣10x +240=0.解得:x 1=30,x 2=80.答:每千克茶叶应降价30元或80元.(2)由(1)可知每千克茶叶可降价30元或80元.因为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所以每千克茶叶某应降价80元.此时,售价为:400﹣80=320(元),320100%80%400⨯=. 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8折出售.【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0,8),点B (m ,0),且m >0.把△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ACD ,点O ,B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C ,D ,(1)点C 的坐标为 ;(2)①设△BCD 的面积为S ,用含m 的式子表示S ,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②当S=6时,求点B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C (8,8);(2)①S=0.5m 2﹣4m (m >8),或S=﹣0.5m 2+4m (0<m <8);②点B 的坐标为(7,0)或(2,0)或(6,0).【解析】【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得出AC =AO =8,∠OAC =90°,得出C (8,8)即可;(2)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DC =OB =m ,∠ACD =∠AOB =90°,∠OAC =90°,得出∠ACE =90°,证出四边形OACE 是矩形,得出DE ⊥x 轴,OE =AC =8,分三种情况:a 、当点B 在线段OE 的延长线上时,得出BE =OB−OE =m−8,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 =0.5m 2−4m (m >8)即可;b 、当点B 在线段OE 上(点B 不与O ,E 重合)时,BE =OE−OB =8−m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 =−0.5m 2+4m (0<m <8)即可;c 、当点B 与E 重合时,即m =8,△BCD 不存在;②当S=6,m>8时,得出0.5m2−4m=6,解方程求出m即可;当S=6,0<m<8时,得出−0.5m2+4m=6,解方程求出m即可.【详解】(1)∵点A(0,8),∴AO=8,∵△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AC=AO=8,∠OAC=90°,∴C(8,8),故答案为(8,8);(2)①延长DC交x轴于点E,∵点B(m,0),∴OB=m,∵△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DC=OB=m,∠ACD=∠AOB=90°,∠OAC=90°,∴∠ACE=90°,∴四边形OACE是矩形,∴DE⊥x轴,OE=AC=8,分三种情况:a、当点B在线段OE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则BE=OB﹣OE=m﹣8,∴S=0.5DC•BE=0.5m(m﹣8),即S=0.5m2﹣4m(m>8);b、当点B在线段OE上(点B不与O,E重合)时,如图2所示:则BE=OE﹣OB=8﹣m,∴S=0.5DC•BE=0.5m(8﹣m),即S=﹣0.5m2+4m(0<m<8);c、当点B与E重合时,即m=8,△BCD不存在;综上所述,S=0.5m2﹣4m(m>8),或S=﹣0.5m2+4m(0<m<8);②当S=6,m>8时,0.5m2﹣4m=6,解得:m=4±27(负值舍去),∴m=4+27;当S=6,0<m<8时,﹣0.5m2+4m=6,解得:m=2或m=6,∴点B的坐标为(4+27,0)或(2,0)或(6,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旋转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5.已知二次函数y=9x2﹣6ax+a2﹣b,当b=﹣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①求a的值;②求当a≤x≤b时,一次函数y=ax+b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答案】①a的值是﹣2或﹣4;②最大值=13,最小值=9【解析】【分析】①根据题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a的值;②根据a ≤x ≤b ,b =﹣3求得a=-4,由此得到一次函数为y =﹣4x ﹣3,根据函数的性质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①∵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4=9×(﹣1)2﹣6a ×(﹣1)+a 2+3,解得,a 1=﹣2,a 2=﹣4,∴a 的值是﹣2或﹣4;②∵a ≤x ≤b ,b =﹣3∴a =﹣2舍去,∴a =﹣4,∴﹣4≤x ≤﹣3,∴一次函数y =﹣4x ﹣3,∵一次函数y =﹣4x ﹣3为单调递减函数,∴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 =﹣4×(﹣4)﹣3=13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4×(﹣3)﹣3=9.【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2)是难点,正确理解a 、b 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问题提出:(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BC ∥,90D ∠=︒,4BC =,ABC 的面积为8,求BC 边上的高.问题探究(2)如图2在(1)的条件下,点E 是CD 边上一点,且2CE =,EAB CBA =∠∠,连接BE ,求ABE △的面积问题解决(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点E 是CD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E 、BE ,若EAB CBA =∠∠,AB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2)203;(3)存在,最小值为16216 【解析】【分析】 (1)作BC 边上的高AM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2)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易得四边形BCDF 为矩形,在(1)的条件下BC=CD=4,则BCDF 为正方形,由EAB CBA =∠∠,结合∠FAB=∠CBA 可得∠FAB=∠EAB ,从而推出BF=BH=4,易证Rt △BCE ≌Rt △BHE ,所以EH=CE=2,设AD =a ,则AF=AH=4-a ,在Rt △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a ,最后根据S △ABE =1AE BH 2即可求解; (3)辅助线同(2),设AD=a ,CE=m ,则DE=4-m ,同(2)可得出m 与a 的关系式,设△ABE 的面积为y ,由y=1AE BH 2得到m 与y 的关系式,再求y 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1)如图所示,作BC 边上的高AM ,∵S △ABC =1BC AM=82 ∴82AM==44⨯ 即BC 边上的高为4;(2)如图所示,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AD BC ∥,90D ∠=︒∴∠BCD=∠D=90°=∠F∴四边形BCDF 为矩形,又∵BC=CD=4∴四边形BCDF 为正方形,∴DF=BF=BC=4,又∵AD ∥BC∴∠FAB=∠CBA又∵∠EAB=∠CBA∴∠FAB=∠EAB∵BF ⊥AF ,BH ⊥AE∴BH=BF=4,在Rt △BCE 和Rt △BHE 中,∵BE=BE ,BH=BC=4∴Rt △BCE ≌Rt △BHE (HL )∴EH=CE=2同理可证Rt △BAF ≌Rt △BAH (HL )∴AF=AH设AD=a ,则AF=AH=4-a在Rt △ADE 中,AD=a ,DE=2,AE=AH+EH=4-a+2=6-a由勾股定理得AD 2+DE 2=AE 2,即()22226+=-a a 解得8=3a ∴AE=6-a=103 S △ABE =111020AE BH=4=2233⨯⨯ (3)存在,如图所示,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同(2)可得CE=EH ,AF=AH ,设AD=a ,CE=EH=m ,则DE=4-m ,AF=AH=4-a在Rt △ADE 中,AD 2+DE 2=AE 2,即()()22244+-=-+a m a m整理得8=4+m a m ∴AE=AH+HE=2816444+-+=++m m m m m 设△ABE 的面积为y ,则y=()222161116AE BH=42244++=++m m m m ∴()()24216+=+y m m整理得:223240++-=m ym y∵方程必有实数根∴()2=423240∆-⨯⨯-≥y y 整理得2322560+-≥y y∴()()16160⎡⎤⎡⎤---≥⎣⎦⎣⎦y y (注:利用求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又∵面积y ≥0∴16≥y即△ABE 的面积最小值为16.【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得出AB 平分∠FA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BF=BH ,结合勾股定理求出AE 是解决(2)题的关键,(3)题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最值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关于x 的方程24832x nx n --=和()223220x n x n -+-+=,是否存在这样的n 值,使第一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方程的一整数根?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n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存在,n=0.【解析】【分析】在方程①中,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方,把方程②分解因式,建立方程求n ,要注意n 的值要使方程②的根是整数.【详解】若存在n 满足题意.设x1,x2是方程①的两个根,则x 1+x 2=2n ,x 1x 2=324n +-,所以(x 1-x 2)2=4n 2+3n+2, 由方程②得,(x+n-1)[x-2(n+1)]=0,①若4n 2+3n+2=-n+1,解得n=-12,但1-n=32不是整数,舍. ②若4n 2+3n+2=2(n+2),解得n=0或n=-14(舍), 综上所述,n=0.8.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21)1y x k x k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2,x x ,且它们的倒数之和是32-,求k 的值.【答案】(1)k <-34;(2)k=﹣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交点得个数,让y=0判断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然后根据判别式△= b 2-4ac 的范围可求解出k 的值;(2)利用y=0时的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直接列式求解可得到k 的值. 试题解析:(1)∵二次函数y=x 2-(2k-1)x+k 2+1的图象与x 轴有两交点,∴当y=0时,x 2-(2k-1)x+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2-4ac=[-(2k-1)]2-4×1×(k 2+1)>0.解得k <-34; (2)当y=0时,x 2-(2k-1)x+k 2+1=0.则x 1+x 2=2k-1,x 1•x 2=k 2+1,∵=== 32-, 解得:k=-1或k= 13-(舍去),∴k=﹣19.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半径OA=2,OA 和AB 的长度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1)求弦AB 的长度;(2)计算S △AOB ;(3)⊙O 上一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当S △POA =S △AOB 时,求P 点所经过的弧长(不考虑点P 与点B 重合的情形).【答案】(1)AB=2;(2)S △AOB 33)当S △POA =S △AOB 时,P 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 【解析】试题分析:(1)OA 和AB 的长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所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作出△AOB 的高OC ,然后求出OC 的长度即可求出面积;(3)由题意知:两三角形有公共的底边,要面积相等,即高要相等.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OA 和AB 的长度是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 ∴OA+AB=﹣41-=4, ∵OA=2,∴AB=2;(2)过点C 作OC⊥AB 于点C ,∵OA=AB=OB=2,∴△AOB 是等边三角形,∴AC=12AB=1, 在Rt△ACO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C=3,∴S △AOB =12AB ﹒OC=12×2×3=3; (3)延长AO 交⊙O 于点D ,由于△AOB 与△POA 有公共边OA ,当S △POA =S △AOB 时,∴△AOB 与△POA 高相等, 由(2)可知:等边△AOB 的高为3,∴点P 到直线OA 的距离为3,这样点共有3个 ①过点B 作BP 1∥OA 交⊙O 于点P 1,∴∠BOP 1=60°,∴此时点P 经过的弧长为:1202180π⨯=43π, ②作点P 2,使得P 1与P 2关于直线OA 对称,∴∠P 2OD=60°,∴此时点P 经过的弧长为:2402180π⨯=83π, ③作点P 3,使得B 与P 3关于直线OA 对称,∴∠P 3OP 2=60°,∴此时P 经过的弧长为:3002180π⨯ =103π, 综上所述:当S △POA =S △AOB 时,P 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圆的综合知识.涉及等边三角形性质,圆的对称性等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题是关键.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 <OB )且OA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31x 30-的两个根,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 且AB :AC=1:2(1)求A 、C 两点的坐标; (2)若点M 从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连接AM ,设△ABM 的面积为S ,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 是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 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解()2x 31x 30-++=得(x ﹣3)(x ﹣1)=0, 解得x 1=3,x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是解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许多数学问题都可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性质等而获解. 现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求代数式的值; 2. 列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从本质上讲,列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没有区别,通常都要经过设、列、解、答等四个步骤,解题的关键是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般会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在检验时应特别注意,很可能其中有不符合实际问题的根,必须舍去.
例题与求解 【例1】 甲、乙两地分别在河的上、下游,每天各有一班船准点以匀速从两地对开,通常它们总在11时于途中相遇,一天乙地的船因故晚发了40分钟,结果两船在上午11时15分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地开出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数值为44千米/时,而乙地开出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水流速度千米/时数值的平方,则的值为___________.(安徽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利用甲船15分钟所行路程是乙船(40-15)分钟所行路程建立方程.
【例2】 自然数n满足1616247222222nnnnnn,这样的n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幂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xy与343xy交于点A,分别交x轴于点B和点C,点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 (1) 求点A,B,C的坐标; (2) 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的坐标.(太原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2),利用“腰相等”建立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
y
xB
C
A
O 【例4】 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3,BC=4,点E在直角边AC上(点E与A,C两点均不重合).
(1)若点F在斜边AB上,且EF平分Rt△ABC的周长,设AE=x,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SAEF; (2)若点F在折线ABC上移动,试问:是否存在直线EF将Rt△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EF,则求出AE的长;若不存在直线EF,请说明理由. (常州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几何计算问题代数化,通过定量分析回答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将线段的计算转化为解方程.
【例5】 某公司投资新建了一商场,共有商铺30间,据预测,当每间的年租金定为10万元时,可全部租出. 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该公司要为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1万元,未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5000元. (1)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3万元时,能租出多少间? (2)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年收益(收益=租金-各种费用)为275万元? (绍兴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再寻找各个小问题间量与量的关系. 【例6】 已知:如图1,在Rt△ACB中,∠C=90°,AC=4cm,BC=3cm,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2 cm/s .连结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AQP的面积为y(2cm),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Rt△AC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2,连结PC,并把△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QP´C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青岛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3),先求出PQ平分Rt△ACB周长时t的值,再看求出t的值是否满足由面积关系建立的方程.
图2图1P'
AC
BBCAQ
PQP
能力训练 A级 1. 某工厂把500万元资金投入新产品生产,第一年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在不抽调资金和利润(即将第一年获得的利润也作为生产资金)的前提下,继续生产,第二年的利润率(即所获利润与投入生产资金的比)比第一年的利润率增加了8%.如果第二年的利润为112万元,为求第一年的利润率,可设它为x,那么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济南市中考试题) 2. 如图,在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则所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广东省中考试题)
3. 有一旅客携带了30千克行李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乘飞机去天津. 按民航规定,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重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现该旅客买了120元的行李票,则他的飞机票价格应是________. 4. 已知实数x、y满足3,3243424yyxx,则444yx的值为( ) A.7 B.2131 C.2137 D. 5 5. 一个跳水运动员从10米高台上跳水,他每一时刻所在的高度(单位:米)与所用时间(单位:秒)的关系式是125tth,则运动员起跳到入水所用的时间是( ) A. -5秒 B. 1秒 C . -1秒 D. 2秒 6. 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时: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千米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千米,那么x的最大值是( ) A. 11 B. 8 C . 7 D.5 7.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a,O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且OA=a,OB=OC=OD=1,则a=( )
A.215 B. 215 C. 1 D.2
DC
AB
O
第2题图 第7题图 8. 我市向民族地区的某县赠送一批计算机,首批270台将于近期起运. 经与某物流公司联系,得知用A型汽车若干辆刚好装完;用B型汽车不仅可少用1辆,而且有一辆车差30台计算机才装满. (1)已知B型汽车比A型汽车每辆车可多装15台,则A,B两种型号的汽车各能装计算机多少台? (2)已知A型汽车的运费是每辆350元,B型汽车的运费是每辆400元。若运送这批计算机用这两种型号的汽车,其中B型汽车比A型汽车多用1辆,所用运费比单独用任何一种型号的汽车都要节省,按这种方案需A,B两种型号的汽车各多少辆?运费多少元? (四川省中考试题) 9. 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的每户居民如果一个月的用电量不超过A度,那么这个月这户只需交10元用电费;如果超过A度,则这个月除了仍需交10元用电费外,超过部分还需按每度100A元交费. 下表是一户居民3月、4月的用电情况和交费情况: 月份 用电量(度) 交电费(元) 3月 80 25 4月 45 10 根据上表的数据,电厂规定的A(度)为多少? (苏州市中考试题)
10.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广东省中考试题)
11. 某批发商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800件T恤,第一个月以单价80元销售,售出了200件;第二个月如果单价不变,预计仍可售出200件,批发商为增加销售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10件,但最低单价应高于购进的价格,第二个月结束后,批发商将对剩余的T恤一次性清仓销售,清仓时单价为40元. 设第二个月单价降低x元. (1)填表(不需化简): 时间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清仓时 单价(元) 80 40 销售量(件) 200 (2)如果批发商希望通过销售这批T恤获利9000元,那么第二个月的单价应是多少元? (南京市中考试题) B级 1. 如图,梯子AB斜靠在墙上,∠ACB=90°,AB=5m,BC=4m,当点B下滑到点B´时点A向左平移到点A´,设BB´=x,当x=_______时,点B下滑的距离与点A向左平移的距离相等. (徐州市中考试题)
第2题图第1题图AA'B'B
CBA
l第3题图
30米P
2. 如图,在Rt△ABC中,∠C=90°,BC=6cm,CA=8cm,动点P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CA,AB移到点B,则C点出发________秒时,可使ABCBCPSS41. 3. 甲、乙两同学玩“托球赛跑”游戏,商定:用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跑线l起跑,绕过P点回到起跑线(如图所示);途中乒乓球掉下时须捡起并回到掉球处继续赛跑;用时少者胜.结果,甲同学由于心急,掉了球,浪费了6秒钟,乙同学则顺利跑完。事后,乙同学说:“我俩所用的全部时间的和为50秒,捡球过程不算在内时,甲的速度是我的1.2倍。”根据图文信息,请问哪位同学获胜?(江西省中考试题)
4. 一个批发与零售兼营的文具店规定:凡一次购买铅笔301支以上(包括301支),可以按批发价付款;购买300支以下(包括300支)只能按零售价付款.现有学生小王来购买铅笔,如果给学校初三年级每
人买1支,则只能按零售价付款,需用(12m)元(m为正整数,且12m>100);如果多买60
支,则可以按批发价付款,同样需用(12m)元. (1)设这个学校初三年级共有x名学生,则①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②铅笔的零售价每支应为____________元,批发价每支应为__________元.(用含x,m,n的代数式表示) (2)若按批发价每购买15支,比按零售价每购15支少付款1元,试求这个学校初三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并确定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