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正交试验设计法与价值
QC7大手法的讲解

QC7大手法的讲解质量控制的7大手法,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的用的时候是不是也如鱼得水,能灵活的运用呢?咱们来一起聊聊这7个手法。
快速学习或快速回忆一下哦~首先介绍7大手法:1.)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检查表、散布图。
2.)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特性因果图。
3.)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控制图。
4.) 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法。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事先从影响较大的2~3向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排列图。
品管七大手法使用情形:·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定义: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作用:了解现状收集数据以作分析之用.注意几点:§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资料汇总统计;检查表的分类1.) 记录用检查表---目的在收集数据型的资料,做进一步统计整理用。
2.) 点检用检查表---目的主要在检查事物、机械等的运作状况,或检查问题用。
检查表的应用步骤1.)明了制作检查表的目的。
2.)明确为达到目的所需收集的资料。
3.)确定对资料的收集方法(如运用那种统计法)和负责人。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5.)对采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核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食品论坛2018-05-13QC 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
“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 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 控制图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
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是在1924 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 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QC七大手法

品管培训系列教材QC七大手法2011年9月一、QC七大手法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由于受国际制裁,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为扭转困境,日本确定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救国之国策。
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的指导下,许多日本质量管理专家致力于统计方法简化的研究工作。
他们先后提出新老七种手法,新七种手法为:KJ法、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矢线图、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老七种手法为: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及分层法。
由于使用上述十四种方法时,只要求应用者懂得应用程序和规则即可就象工人使用榔头、扳手一样方便,因此又称为统计工具。
这就是新老七种手法,又称新老七种工具的原因。
以上的十四种工具,最常用的是老七种工具,即为我们常说的品管七大手法,在下面的章节中将逐一介绍。
七种工具中调查表既适用于数据分析,又适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
分层法、因果图适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控制图、直方图、排列图和散布图适用于数字数据分析。
对品管七大手法,也许你早已熟悉它,也许你还很陌生,但只要能学好此教材,并确实将其应用在工作上,不远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品管大师”!二、柏拉图(一)概念柏拉图是为了从最关键的到较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序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它是通过区分最关键的与最次要的项目,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
在工厂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而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要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即可解决问题的80%以上(既也称为二八分析法)。
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应当运用“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选择影响大的重要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改进,选择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去解决质量问题,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排列图又称为重点图或ABC 法。
排列图的另一个别名叫柏拉图,这是因为排列图是美国品管大师裘兰博士(Joseph.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 (Pareto)的系统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
QC七大手法(经典)

品管七大手法胡正林huzhenglin2010@简介:品管七大手法又称QC 七大工具(手法),是由日本总结出来的。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QC 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查检表、层别法、排列图、鱼骨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
Ø是由日本人首先提出来的Ø是统计管理方法在品质管理中的应用Ø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与工具Ø用事实与数据说话Ø全面预防Ø全因素、全过程的控制Ø依据P D C A突破现状予以改善Ø层层分解重点管理一、层别法为区分所收集数据中各种不同的特性特征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以个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方法称为层别法定义:目的:分层的目的是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性质、来源等加以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能更确切地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便于查明产品质量波动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作解析一、层别法作解析分层原则: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通常按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手段、环境条件和时间等对数据进行分层。
分层方法:1、按操作者分层:班次、性别、年龄、技术等级、新/老员工等进行分类;2、按机器设备分层:设备种类、型号、新旧、夹具和刀具等进行分类;3、按材料分层:产地、厂家、批次、成分、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4、按工艺方法分层:流量、温度、压力、速度等进行分类;5、按测量手段分层:测量者、测量仪器、抽样方法、不良品内容等进行分类;6、按环境条件分层:噪音、色彩、照明、清洁、运输形式等进行分类;7、按时间分层:小时、日期、周别、月别等进行分类。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一、数据数据=事实计数值,计量值数据的重要性二、 QC七大手法1.查检表:用于收集数据;2.鱼骨图:用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3.柏拉图:用于抓住问题重点;4.直方图:用于分析看产品的分布状态;5.散布图:用于分析产品之间的数据关系;6.层别法:用于解悉产品/问题之间的层别关系;7.管制图:用于找出过程中的异常。
三、 QC七大手法解释1. 查检表1.1查检表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它能够促使我们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1.2应用查检表的步骤:1 /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2/ 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这里强调问题)3/ 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
4/ 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数据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5/ 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数据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 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格式。
调查表的样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灵活设计。
1.3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研究。
2.鱼骨图的应用2.1.定义2.2.鱼骨图应用的程序(1能用于单一目的分析。
(2)对各有关层次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取得大量语言数据。
脑力激荡法要做到: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②对各种意见不批评、不反驳、不争论。
③要详细进行记录。
(3)对取得的语言数据进行整理。
①对取得的语言数据到现场进行认证,排除错误的和不存在的意见。
②按语言资料所属,分为几个必要的大类,如人、机、料,法、环五大类。
当然,情况不同分类也会有所不同。
③对划分的各大类中的语言数据,接从属的逻辑关系排列为系统的层次。
要保证层次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画鱼骨图。
画好的鱼骨图要经过讨论,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
2024版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介绍

目录
• 七大手法概述 • 检查表法 • 排列图法 • 因果分析图法 • 分层法 • 直方图法 • 控制图法 • 散布图法
01
七大手法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QC七大手法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统计工具和技术,用 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帮助解决质量问题并改进过 程。
背景
QC七大手法起源于日本,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发 展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基础工具。这些手法具有简单易学、实 用有效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的质量管理工作。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QC七大手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它们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变异,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竞争力。
绘制步骤与注意事项
3. 绘制控制图
在坐标纸上绘制控制图,将收集到的 数据点标在图上,并用直线连接各点 形成折线图。
4. 分析判断
观察控制图上的数据点和折线走势, 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是 否存在异常因素。
绘制步骤与注意事项
1. 数据要真实可靠
收集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能随意篡改或 捏造。
注意事项
绘制时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 避免遗漏;分类要清晰明确,避免交叉重叠;
标明重要因素有助于突出重点并制定针对性 措施。
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
要点一
实例分析
以某产品质量问题为例,通过因果分析图法找出导致产品质 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不合格、工艺参数设置不当、 设备故障等。
要点二
问题解决
02 1. 分层标准的选择要合理,能够反映出问 题的本质。
质量管理方法——QC7大手法

检查表
7、收集数据注意事项(代表性、真实性、时效性)
1)、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明确; 2)、数据收集目的要适当的加以区别; 3)、数据收集要明确规定在何时、何地、何人、如何收集; 4)、收集的数据如何记录?事先准备检查表; 5)、对有关收集应在制定的日期、时间、正确的加以整理; 6)、除了数据以外,应将检查表的测定条件记录下来; 7)、测量仪器的管理; 8)、收集数据应有连贯性、不能连接起来的数据最好不要收集; 9)、原始数据的收集最好由现场第一作业员负责; 10)、数据一定要真实,不要经过认为的修饰。
散布图
4、散布图的判定
负相关
正相关
无相关
弱负相关
弱正相关
曲线相关
散布图
4、散布图的判定
积差相关系数(r) |r|的取值范围 0.00-0.19 |r|的意义 极低相关
r
N x y
xy
0.20-0.39
0.40-0.69 0.70-0.89 0.90-1.00
低度相关
中度相关 高度相关 极高相关
质量管理方法
---QC7大手法
2018年11月05日
一、QC7大手法是什么?主要功用?
鱼骨图 柏拉图 头脑风暴法 找原因 抓重点 激创意
检查表 直方图
散布图 QC7大手法中的层别 法,在本教材中用头 脑风暴法进行了替换 控制图
收数据 显分布
看相关 收成果
头脑风暴法
一般人的思想常受生活习惯、环境及逻辑的学习方式影响,而将 个人的思路局限在某个范围内,常常遇到问题却找不到症结所在,而 实际原因很可能非常简单
直方图
4、绘制直方图的注意事项
• 使用等宽的间距,不等宽的间距将造成视觉的差异。 • 不要使用跳蛙式坐标,资料数据个数过多常发现此一坐标方式,建 议重新审定数据内容。 • 组距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QC七大手法详解

QC七大手法概述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旧QC七大手法之-:查检表一、概述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二、定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三、目的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
四、时机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
五、检查表种类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2.工序分布检查表;3.缺陷位置检查表;4.操作检查表。
六、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
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
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