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密度 》(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1 密度课件_2优秀课件

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测量的物理量 5.实验步骤
6.多次测量的目的
测物质的密度 测物质的密度 天平、量筒、烧杯、优酸乳
m
v
质量、体积
测量体积、质量,记 录数据 多次测量质量、体 积,记录数据 多次测量是为了:取 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量液体的密度
m1
m2-m1
ρm
V
m2-m1
对不同物质多次测量是为了:寻 求普遍规律
四、对比实验
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
4.测量的物理量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测物质密度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 的关系
测物质密度
天平、量筒、烧杯、水、 天平、量筒、烧杯、
优酸乳
优酸乳
多次测量水的体积、 测量优酸乳的体积、
质量,记录数据
质量,记录数据
一、知识脉络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定义式:
m V
m
V
V
m
SI : kg / m3
3.单位:
换算:
密
常用单位:g / cm3 1kg/m3 10-3g/cm3
度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比热容)
属性:质量、惯性
5.思考:正在燃烧的蜡烛体积、质量、密度如 何变化?
6.水 1.0103 kg / m3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错解:
m冰 冰 v水 0.9103 kg/m3 1.8102 m3 16.2kg
正解:
m冰 m水 水 v水 1.0103 kg / m3 1.8102 m3 18kg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_0

序号
物体体积 (厘米3)
质量
密度
密度平均值
(克) (克/厘米3) (克/厘米3)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细线、烧杯和待测物质。
序号 物质种类
物体体积 (厘米3)
质量 质量/体积 (克) (克/厘米3)
学科版本:上海科教版
年级:初二年级
测定物质的密度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学会设计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 • (2)会对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进行测量,并且
进行密度计算。
•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感受科
学实验的方法。
• (2)通过多次实验数据的测量,感受减小误 差的重要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形成认真踏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小组合作、讨论的 重要2.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3.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细线、烧杯和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1.实验器材相同。 2.测定的物理量相同。
不同点
1.实验目的不同。 2.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水
5、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____,体积的单位 千克/米3 是_____, 。 米3 因此,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或_______ kg.m-3 。 读作_____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
克/厘米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还有一种常用的密度单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g/cm3 符号_________ 或_________ g.cm-3 。
海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1.03×103kg/m3
1.0×103kg/m3 (记住) 纯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0.8×103kg/m3 煤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
酒精的密度是___________
0.8×103kg/m3
常见物质的密度(见课本P11) 仔细观察一些物质的密度,你 有什么发现?
二、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
(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1t/m3 = 1000kg/m3 3 3 1kg/dm = 1000kg/m 3 3 1g/cm = 1000kg/m
常见物质的密度(见课本P11)
查表:填写以下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8.9×103kg/m3 1:铜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金属的密度比较大, 气体的密度比较小 3、水的密度不等于冰的密度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公式的变形:
m ρ V
m ρV
m V ρ
根据下表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V(cm3) m/V(g/cm 3) m(g) 5.9 铁块1 141.6 24 12 5.9 铁块2 70.8 24 0.5 木块1 12 12 0.5 木块2 6
5、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____,体积的单位 千克/米3 是_____, 。 米3 因此,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或_______ kg.m-3 。 读作_____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
克/厘米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还有一种常用的密度单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g/cm3 符号_________ 或_________ g.cm-3 。
海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1.03×103kg/m3
1.0×103kg/m3 (记住) 纯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0.8×103kg/m3 煤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
酒精的密度是___________
0.8×103kg/m3
常见物质的密度(见课本P11) 仔细观察一些物质的密度,你 有什么发现?
二、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
(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1t/m3 = 1000kg/m3 3 3 1kg/dm = 1000kg/m 3 3 1g/cm = 1000kg/m
常见物质的密度(见课本P11)
查表:填写以下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8.9×103kg/m3 1:铜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金属的密度比较大, 气体的密度比较小 3、水的密度不等于冰的密度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公式的变形:
m ρ V
m ρV
m V ρ
根据下表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V(cm3) m/V(g/cm 3) m(g) 5.9 铁块1 141.6 24 12 5.9 铁块2 70.8 24 0.5 木块1 12 12 0.5 木块2 6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课件

11.2 21.2 31.5
2、将测得的数据认真及时填入 表格中,且按照体积从小到大的 顺序填入学案中的表格1中 温馨提示:实验材料为水的同学 应该如何得出烧杯中水的质量?
64
31.2
实验要求:
完成的小组派代 表上台将数据填 入对应的材料的 excel表格中 最快完成的前三 组优先获得挑选
巧克力的权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课件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我们可以根据外观上的颜色不同来鉴别物质
铁块
木头
铝块 铜块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 性,人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不拆开包装纸 请你们帮我
鉴别出巧克力!
为了找出方法,看来我们必须找
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科学家的测量数据:
1、同种物质,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一般不同
m 3、 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V
ρ=
m V
这个比值是个有意义 的物理量,可以用来 反映物体的一种特性
一、密度(ρ)
1.定义: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 这种物质的密度
质量 2.公式: 密度 体积
常用单位:
m V
还有什么 变式?
3.单位: 国际制单位: kg/m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g/cm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米;
单位转换:
10 kg 3 3 1g / cm 6 3 10 kg / m 10 m
3
3
1液体的密度
物质 金 铅 银 铜 钢、铁 铝 冰 密度 g/cm3 19.3 11.3 10.5 8.9 7.9 2.7 0.9 物质 汞 硫酸 海水 纯水 柴油 煤油 酒精 密度 g/cm3 13.6 1.8 1.03 1.0 0.85 0.8 0.8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1 密度课件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3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3倍
3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1 木块 1 2 木块 2 3 木块 3
*气体的密度值是在:0℃和1标准大气下测定的。
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密度 (克/ 厘米3)
固体
液体
金 19.30 牛奶 1.03
钢铁 7.80 海水 1.03
铝 2.70 酒精 0.80
花岗岩 2.4~2.8 煤油 0.80
木材 0.4~0.9 汽油 0.70
冰 0.90 水 1.00
气体 二氧化碳 0.00198 氧气 0.00143 空气 0.00129 天然气 0.00074 氮气 0.00018 氢气 0.00009
10 20 30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2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2倍
2倍
3 12
*气体的密度值是在:0℃和1标准大气下测定的。
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密度 (克/ 厘米3)
固体
液体
金 19.30 牛奶 1.03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3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3倍
3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1 木块 1 2 木块 2 3 木块 3
*气体的密度值是在:0℃和1标准大气下测定的。
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密度 (克/ 厘米3)
固体
液体
金 19.30 牛奶 1.03
钢铁 7.80 海水 1.03
铝 2.70 酒精 0.80
花岗岩 2.4~2.8 煤油 0.80
木材 0.4~0.9 汽油 0.70
冰 0.90 水 1.00
气体 二氧化碳 0.00198 氧气 0.00143 空气 0.00129 天然气 0.00074 氮气 0.00018 氢气 0.00009
10 20 30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2倍
3 12
3 12
次数 物 体 质量 /g
1 铜块 1 89 2 铜块 2 198 3 铜块 3 267
体积/cm3
10 20 30
2倍
2倍
3 12
*气体的密度值是在:0℃和1标准大气下测定的。
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密度 (克/ 厘米3)
固体
液体
金 19.30 牛奶 1.03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1 密度课件

活动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①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如何使用
它们测量? ③如何设计实验表格?
填写入活动卡
物质种类
体积(单位) 质量(单位)
分组实验:
每组完成指定的一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的测量,共测量三组数据, 填入之前设计好的表格中。
探究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m-V图像,可以得到函数的斜率k。
斜率的物理意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 序号
1
体积 质量(克) (立方 厘米)
2
3
进一步分析比较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
思考题?
观察书上第五页的密度表,你发现 不同状态的物质密度大小有什么样 的特点?
6.1 密度
活动一:辨一辨
1.如何区分是水和酒精?
气味
颜色
3.哪只塑料叉子?哪只是不锈钢叉子? 掂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一:辨一辨
通过掂量的方法,小组完成活动一。
■ 观察两块体积相同的银色的金属块,并掂量其轻重 说明: 体积 相同的 不同物质,质量一般 不同。
■ 观察两块体积不同的铜块,并掂量其轻重
说明: 体积不同的相同物质,质量一般 不。同
讲台
铜块
水
铁块
铝块
活动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根据表格得到初步结论: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交流分享:
同种物质的小组将实验数据汇 总至小组长处,输入Excel表格 中描点。
活动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的m-V图像都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像
沪教物理九年级(上)密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 简 爱 讲述 了贫苦 女简爱 为寻求 人格独 立、爱 情和尊 严而挣 扎奋斗 的故事 ,成功 地塑造 了英国 文学史 上第一 个对爱 情、生 活、社 会以及 宗教都 采取了 独立自 主的积 极进取 态度和 敢于斗 争、敢 于争取 自由平 等地位 的女性 形象。
▪
6 . 小 说 以第 一人称 叙述, 是一部 带有自 传色彩 的长篇 小说, 也是英 国十九 世纪现 实主义 文学代 表作之 一。
6.1 密 度
用手掂一下体积相同的一块木块与泡 沫塑料,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
将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水、食用油、牛 奶的相同规格的烧杯,两两组合放到 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上,观察现象。
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质量一般不相同。
想一想:
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 体积大小不同,质量会怎样?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
大小大致有什么样的规律?尝试用分子动理论 解释这一规律。
(名校课堂)沪教物理九年级(上) 密度PPT -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名校课堂)沪教物理九年级(上) 密度PPT -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
1.根据“密度=质量/体积”,密度与物体的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螺帽或橡皮、量筒、天平、细线。
实验步骤:
1.每组同学只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螺帽 (或橡皮),用电子天平称出螺帽(或橡皮)的质量, 并用盛水的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改变螺帽(或橡皮) 的质量(即个数),并测出相应的体积。重复三次,记 下三组数据,填入下表。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第六章6.1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现象。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密度规律。通过这些实验情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密度概念,并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我可以提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密度是大于还是小于水的密度?”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密度规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还可以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完密度概念后,我可以提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共同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密度概念,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在教学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实验环节,我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这些作业可能包括计算题、实验报告和问题解决题等。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的问题,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其运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个人思考,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未知现象时,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我可以提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密度是大于还是小于水的密度?”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密度规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还可以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完密度概念后,我可以提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共同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密度概念,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在教学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实验环节,我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这些作业可能包括计算题、实验报告和问题解决题等。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的问题,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其运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个人思考,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未知现象时,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